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八年级语文A(3)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积累与运用(24分) (一)积累(13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宽容,能融化gem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宽容,能化解矛盾 jied,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但是,宽容必须恪守原则,决 不能姑息放纵 (选自《多一些宽容》,有删改) 2、默写。(6分) (1)淮南秋雨夜 (2)抽刀断水水更流 (3)《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之雅的两句是 (4)《天净沙秋思》中最能触发旅人思乡之情的一个写景句是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名著阅读。(5分) (作者)的古典小说《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聚义梁 山的故事,其中,宋江的“孝、义、忠”为江湖好汉所推崇。梁山脚下得知宋太公 生病,他随即放弃入伙梁山,回家探望父亲病情,表现了他的“孝”; 怒杀阎婆惜(情节),表现了他的“义”;他把晁盖 时期的“聚义厅”改为“ ”,表现了他的“忠”。 (3分) (②)鲁提辖的姓、字、法号中巧妙地隐含着他的性格特征:“鲁且达而 又智深”,请在“鲁”“达”“智深”中任选一个,结合右图以及你 所知道的相关情节简析他的性格特征。(2分) 二)运用(7分) 4、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4分) 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鸟”专题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课内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发现,“鸟”早就引起了古代文人的注意,入诗入画 请仿照示例,写出包含鸟的诗句(专题中出现的除外)。(1分) 例: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实践探究】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
1 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八年级语文 A(3)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4 分) (一)积累(13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宽容,能融化 gémò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宽容,能化解矛盾 jiè dì,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但是,宽容必须恪守原则,决 不能姑息放纵。 (选自《多一些宽容》,有删改) 2、默写。(6 分) (1)淮南秋雨夜, 。 (2)抽刀断水水更流, 。 (3)《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之雅的两句是 , 。 (4)《天净沙 秋思》中最能触发旅人思乡之情的一个写景句是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3、名著阅读。(5 分) ⑴__________(作者)的古典小说《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 108 位好汉聚义梁 山的故事,其中,宋江的“孝、义、忠”为江湖好汉所推崇。梁山脚下得知宋太公 生病,他随即放弃入伙梁山,回家探望父亲病情,表现了他的“孝”; __________ ,怒杀阎婆惜 (情节),表现了他的“义”;他把晁盖 时期的“聚义厅”改为“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他的“忠”。 (3 分) ⑵鲁提辖的姓、字、法号中巧妙地隐含着他的性格特征:“鲁且达而 又智深”,请在“鲁”“达”“智深”中任选一个,结合右图以及你 所知道的相关情节简析他的性格特征。(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用(7 分) 4、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4 分) 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鸟”专题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课内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发现,“鸟”早就引起了古代文人的注意,入诗入画。 请仿照示例,写出包含鸟的诗句(专题中出现的除外)。(1 分) 示例: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 (2)【实践探究】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性。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 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 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 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 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与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1分)(不超过35个字) 候鸟儿童”是指 的儿童 3)【诗歌创作】班级要举办“关注小候鸟”诗歌朗诵会,班长采用“母子对话的方式” 创作了一首《留守儿童之歌》,请你仿照右边的语段,将留守儿童的心声补充完整,表达 对母亲的思念之情。(2分) 留守孩子: 妈妈: 当放学回家的时候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走进空寂的老屋 凝视窗前的月光 牵挂就会在心里疯狂地生长 妈妈呀—一 孩子呀 妈妈是天边的一颗星星, 日日渴盼您目光的慈怜 夜夜会在你的头顶上守望。 5、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先写序号,再写出 改正后的正确句子。(3分) 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每年①约有360亿吨的牛活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近三分之 的城市人得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这样,纯净水公司②就很快迅速发展了。但是,经卫 生部门监测,纯净水并不纯净。为此,市政府要求③几个纯净水公司的领导在近期内抓紧 整改,④使纯净水产品普遍的质量得到提高。 (三)、含英咀华(4分) 6.阅读杜牧的《旅宿》一诗,完成第6题。(4分)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静静地。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②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 声。③远梦句:家远梦亦远,梦归之时已到拂晓,言梦里归家时间之短暂 (1)诗中 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 旅行役诗。(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性。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 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 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 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 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与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1 分)(不超过 35 个字) 候鸟儿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儿童。 (3)【诗歌创作】班级要举办“关注小候鸟”诗歌朗诵会,班长采用“母子对话的方式” 创作了一首《留守儿童之歌》,请你仿照右边的语段,将留守儿童的心声补充完整,表达 对母亲的思念之情。(2 分) 留守孩子: 妈妈: 当放学回家的时候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走进空寂的老屋 凝视窗前的月光, 牵挂就会在心里疯狂地生长。 妈妈呀—— 孩子呀—— 妈妈是天边的一颗星星, 日日渴盼您目光的慈怜 夜夜会在你的头顶上守望。 5、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先写序号,再写出 改正后的正确句子。(3 分) 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每年①约有 360 亿吨的生活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近三分之一 的城市人得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这样,纯净水公司②就很快迅速发展了。但是,经卫 生部门监测,纯净水并不纯净。为此,市政府要求③几个纯净水公司的领导在近期内抓紧 整改,④使纯净水产品普遍的质量得到提高。 (三)、含英咀华(4 分) 6.阅读杜牧的《旅宿》一诗,完成第 6 题。(4 分)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寒灯思旧事,断雁②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③,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静静地。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②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 声。③远梦句:家远梦亦远,梦归之时已到拂晓,言梦里归家时间之短暂。 (1)诗中 、 、 、 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 旅行役诗。(2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 分)
(3)尾联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在技法上有异曲同工 之妙,试品析其妙处。(1分)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完成7-10题。(共10分)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 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 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 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 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 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 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 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 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 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亳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 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7.文中(1)(2)两节突出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8.请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这”字含义。(2分) ①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 个极好的教训 ②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9.选段①中为什么对白求恩用“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这三种称呼? (3分) 0.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至少运用选文中的一个成语为白求恩同志写 段颁奖词。(2分) 材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 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
3 (3)尾联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在技法上有异曲同工 之妙,试品析其妙处。(1 分) 二.阅读理解(38 分) (一)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完成 7-10 题。(共 10 分)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 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 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 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 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 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 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 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 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 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 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7.文中(1)(2)两节突出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这”字含义。(2 分) ①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 一个极好的教训。 ②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9.选段①中为什么对白求恩用“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这三种称呼? (3 分) 10.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至少运用选文中的一个成语为白求恩同志写一 段颁奖词。(2 分) 材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 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 年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 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有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 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山县病逝。 示例:“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写给罗阳的颁奖词是:“如果你没有离开, 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 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长使英 雄泪满襟” 颁奖词: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1~15题。(1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 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⑤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接连。②三旦:三天。③莫:没有。④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 子。⑤朝:早晨,也指一天。⑥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比三旦立于市(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3、乙文中“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4、甲乙两文所说明的道理有什么相通之处?(2分) 15、两小组同学围绕“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展开了辩论。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分) 第一小组:没有伯乐,千里马是永远无法被世人认可的。韩愈在《马说》中曾明确指
4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 1938 年初来中国, 3 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有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 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 年 11 月 12 日在河北唐山县病逝。 示例:“感动中国”2013 年度人物写给罗阳的颁奖词是:“如果你没有离开, 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 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长使英 雄泪满襟”。 颁奖词: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11~15 题。(14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 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⑤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 [注释]①比:接连。②三旦:三天。③莫:没有。④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 子。⑤朝:早晨,也指一天。⑥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比三旦立于.市(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 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3、乙文中“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2 分) 14、甲乙两文所说明的道理有什么相通之处?(2 分) 15、两小组同学围绕“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展开了辩论。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 分) 第一小组:没有伯乐,千里马是永远无法被世人认可的。韩愈在《马说》中曾明确指
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二小组:只要它本身是千里马,无论是否有伯乐,他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 才能。所以说,千里马本身是主要因素,伯乐是次要因素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3分) 冲进风暴逃生 [美]米歇尔·史密斯文 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 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 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 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 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杄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 “爸爸,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 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我们必须出海, 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緊紧抱着爸 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 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 声。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父女二人仍 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木架搭起的码头不见了 几十条渔船漂被撞得千疮百孔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我不是英雄。”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爸爸。”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选自《贴别关注》2012年11期) 16.紧扣两个加点词,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爸爸“精神状态的变化。(4分)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
5 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二小组:只要它本身是千里马,无论是否有伯乐,他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 才能。所以说,千里马本身是主要因素,伯乐是次要因素。 (三))阅读下文,完成 16-19 题。(13 分) 冲进风暴逃生 [美]米歇尔·史密斯文 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 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 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 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 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 “爸爸, 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 “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我们必须出海, 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 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 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 一声。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父女二人仍 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木架搭起的码头不见了, 几十条渔船漂被撞得千疮百孔。[来源:Z_xx_k.Com]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我不是英雄。”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爸爸。”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选自《贴别关注》2012 年 11 期) 16.紧扣两个加点词,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爸爸“精神状态的变化。(4 分)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
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17.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8.能够逃脱这次灾难,“莎拉“起来什么作用?(4分) 19.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你对“冲进风暴逃生”理解。(5分) 三.作文(40)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 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 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 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注重题目的比喻义,适当运用联想、想象与夸张 ②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③不少于600个字 ④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等信息 ⑤⑤书写力求正确、规范、美观
6 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17.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8.能够逃脱这次灾难,“莎拉“起来什么作用?(4 分) 19.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你对“冲进风暴逃生”理解。(5 分) 三.作文(40)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 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 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 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 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 注重题目的比喻义,适当运用联想、想象与夸张 ;. ②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 ③不少于 600 个字; ④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等信息; ⑤ ⑤书写力求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