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八年级语文D(2)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积累(14) 1.阅读下列语段,把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能意识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s(),…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 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jing()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 (选自刘心武《错过》,有改动) 2.默写。(8分) (1)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3)爱惜芳心莫轻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4)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5)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李商隐《无题》中的 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而现在则引申表示对教师无私奉献的赞扬 (7)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刻画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的一句诗 3、名著题(4分) 人物榜 《水浒传》中有这样两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说出其中A、B两个打 虎英雄分别是谁。(2分) ①A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A把左手 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②B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 将入去。B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力气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 故事苑: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 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位好汉?
1 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八年级语文 D(2)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一)积累(14) 1.阅读下列语段,把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 分)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 能意识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 sù( ),……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 )这 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 j ǐ ng( )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 (选自刘心武《错过》,有改动) 2.默写。(8 分) (1)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3)爱惜芳心莫轻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4)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5)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李商隐《无题》中的“ , ” 描 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而现在则引申表示对教师无私奉献的赞扬。 (7)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刻画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的一句诗 是: 。 3、名著题(4 分) 人物榜: 《水浒传》中有这样两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说出其中 A、B 两个打 虎英雄分别是谁。(2 分) ① A 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A 把左手 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② B 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 将入去。B 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力气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 门。 A: B: 故事苑: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 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位好汉?
请写出其绰号,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2分) (二)运用(7分) 4.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句①②有语病,③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改正。(在答案卷上写 明改法即可)(3分) 近年来,我校①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来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采 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②还经常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 ③2008年我校获得了德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改正:① 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 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 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 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 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1分)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 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1分)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 说?(2分) (三)含英咀华(3分) 6、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 夕阳”等词语描 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除了“夕阳西下”,词中点明时间的词语还有
2 请写出其绰号,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用(7 分) 4. 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句①②有语病,③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改正。(在答案卷上写 明改法即可)(3 分) 近年来,我校①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来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采 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②还经常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 ③2008 年我校获得了德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改正:① ② ③ 5、综合性学习。(4 分)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 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 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 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 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1 分)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 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 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1 分)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 说?(2 分) (三)含英咀华(3 分) 6、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 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 (2)、除了“夕阳西下”,词中点明时间的词语还有
等。(答出三个即可)(1分) 阅读理解(共36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7~11题。(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 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 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 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 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 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 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 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 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 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学士。(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范阳郡遒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 爱读书。耽,迷恋、沉溺 ④都讲:主讲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俟其欣悦( 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 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9.甲段中作者是从幼时抄书之艰 、住读衣 食之苦这四个方面讲述自己求学之难的。(2分) 10.甲段中作者将自己求学之难、用心之专与今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形成鲜明的对比, 你能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吗?(2分) 11.宋濂求学与祖莹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可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3 等。(答出三个即可)(1 分) 二、阅读理解(共 36 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 7~11 题。(共 12 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 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 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 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 《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 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 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 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 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 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学士。(选自《北史》) [注] 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遒县 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 ③耽书:酷 爱读书。耽,迷恋、沉溺。 ④都讲:主讲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俟.其欣悦(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腰.白玉之环( ) 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9.甲段中作者是从幼时抄书之艰、 、 、住读衣 食之苦这四个方面讲述自己求学之难的。(2 分) 10.甲段中作者将自己求学之难、用心之专与今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形成鲜明的对比, 你能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吗?(2 分) 11.宋濂求学与祖莹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可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
(二)阅读《散步》选段,回谷12~17题(共12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 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 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 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一—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 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①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 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 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二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 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 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儿的小脑瓜,变了注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 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 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 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 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 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A.母亲老了,凡事不想太操心,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母亲老了,她尊重、顺从正当中年的儿子的话,母子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1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句话中“熬”字用得特别传神,请你加以赏析(2分) 14.“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 (2分) 15.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文末一句中,“慢慢”、“稳稳”、“仔细”这些词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我背母亲”和
4 (二)阅读《散步》选段,回答 12~17 题(共 12 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 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 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 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 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①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 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 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 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 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儿的小脑瓜,变了注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 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 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 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 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 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2 分) A.母亲老了,凡事不想太操心,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母亲老了,她尊重、顺从正当中年的儿子的话,母子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1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句话中“熬”字用得特别传神,请你加以赏析(2 分) 14.“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 用?(2 分) 15.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16.文末一句中,“慢慢”、“稳稳”、“仔细”这些词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我背母亲”和
“妻背儿子”,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2分) 请你用简短的话说一说本文的主旨。(2分) (三)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18~22题(共12分) ①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 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 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②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 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 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③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 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 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 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 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 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 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④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 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 ⑤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⑥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 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 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⑦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 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 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 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⑧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 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 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⑨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 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⑩是啊,那些夜晩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 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 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 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做人与处世》,2009年第7期 17.“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 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5 “妻背儿子”,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2 分) 17.请你用简短的话说一说本文的主旨。(2 分) (三)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 18~22 题(共 12 分) ①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 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 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②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 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 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③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 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 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 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 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 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 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④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 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 ⑤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⑥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 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 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⑦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 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 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 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⑧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 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 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⑨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 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 ⑩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 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 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 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09 年第 7 期) 17.“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 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 分)
“我”认为父亲是想白吃人家养的鱼儿去敲蔡婆家的门“我”不理解父亲 18.文中第六、七小节写了父亲回忆中的一件往事,这属于记叙中的哪种顺序?有什么 作用?(2分) 19.“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 半天。”推测一下,作者在这句里可能会强调哪几个词语,为什么?(2分) 20.根据全文内容及主旨,补写出最后第3小节中省略的句子。(2分) 21.“天籁”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选文标题“苦痛者的天籁”该怎样理解? 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2分) 三、作文(共40分) 23.幸福的感觉并不难以把握,春天上学路上与一朵无名小花的邂逅是幸福,晚饭后与父 母牵手散步是幸福,给困难中的朋友送去一声鼓励也会收获幸福 请以“幸福原来这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6 幼时 ⑴ ⑵ 初中 “我”认为父亲是想白吃人家养的鱼儿去敲蔡婆家的门 “我”不理解父亲 大学毕业 ⑶ ⑷ 18. 文中第六、七小节写了父亲回忆中的一件往事,这属于记叙中的哪种顺序?有什么 作用?(2 分) 19.“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 半天。”推测一下,作者在这句里可能会强调哪几个词语,为什么?(2 分) 20.根据全文内容及主旨,补写出最后第 3 小节中省略的句子。(2 分) 21.“天籁”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选文标题“苦痛者的天籁”该怎样理解? 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2 分) 三、作文(共 40 分) 23.幸福的感觉并不难以把握,春天上学路上与一朵无名小花的邂逅是幸福,晚饭后与父 母牵手散步是幸福,给困难中的朋友送去一声鼓励也会收获幸福…… 请以“幸福原来这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 600 个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