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华东理工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主讲:王华忠、叶西宁)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205.7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华东理工大学继续学院 《测控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必修课 要求先修课程:自控原理,电工学 教材:《过程自动化及仪表》(非自动化专业适用,第二版),俞金寿、孙自强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书: 1、《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四版),厉玉鸣,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杜维等,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3、《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杨丽明,张光新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总学时数:51理论课学时:51; 说明:学习要求分为四个层次(熟练掌握、掌握、了解、基本了解)。 熟练掌握一能理解、并且灵活分析与运用; 掌握—能解题、能一般说明: 了解—了解常识性问题; 基本了解—知道基本的原理。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过程测控为保证现代工业生产过程的平稳运行取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是自动化或工艺等相关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 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基本掌握工业过 程自动化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培养学生参与自控系统设计、开发以及现场操作能力

华东理工大学继续学院 《测控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必修课 要求先修课程:自控原理,电工学 教材:《过程自动化及仪表》(非自动化专业适用,第二版),俞金寿、孙自强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书: 1、《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第四版),厉玉鸣,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杜维等,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3、《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杨丽明, 张光新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总学时数:51 理论课学时:51; 说明:学习要求分为四个层次(熟练掌握、掌握、了解、基本了解)。 熟练掌握——能理解、并且灵活分析与运用; 掌握——能解题、能一般说明; 了解——了解常识性问题; 基本了解——知道基本的原理。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过程测控为保证现代工业生产过程的平稳运行取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是自动化或工艺等相关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 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基本掌握工业过 程自动化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培养学生参与自控系统设计、开发以及现场操作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1、通过实例介绍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特点和自动化术语。 2、闭环控制系统的分类、组成、方框图、各个组成环节的作用,强调信息和负反馈概念,以及闭环控制系统过渡过和品质指 标。 3、控制系统通常的实现方式:仪表自动化和基于计算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第二章过程特性 1、过程特性的一般分析,放大系数K、时间常数T、时滞τ的物理意义和这些参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2、在过程特性参数的实验测定方法中掌握阶跃扰动法,对其他方法作一般性了解。 3、过程数学模型 第三章过程检测仪表 1、测量误差和仪表性能指标 检测仪表的精度等级,学会选择仪表的量程和精度等级方法。 2、压力检测 常用压力检测方法,如弹性式压力表和电气式压力仪表的工作原理及仪表选型等。 3、物位检测 常用物位检测方法,包括浮子式物位检测、差压式物位检测、超声式物位检测等。 4、温度检测

二、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1、通过实例介绍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特点和自动化术语。 2、闭环控制系统的分类、组成、方框图、各个组成环节的作用,强调信息和负反馈概念,以及闭环控制系统过渡过和品质指 标。 3、控制系统通常的实现方式:仪表自动化和基于计算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第二章 过程特性 1、 过程特性的一般分析,放大系数K、时间常数T、时滞τ的物理意义和这些参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2、 在过程特性参数的实验测定方法中掌握阶跃扰动法,对其他方法作一般性了解。 3、 过程数学模型 第三章 过程检测仪表 1、测量误差和仪表性能指标 检测仪表的精度等级,学会选择仪表的量程和精度等级方法。 2、压力检测 常用压力检测方法,如弹性式压力表和电气式压力仪表的工作原理及仪表选型等。 3、物位检测 常用物位检测方法,包括浮子式物位检测、差压式物位检测、超声式物位检测等。 4、温度检测

掌握常用温度检测方法,如热电偶、热电阻测温原理,热电偶测温时的冷端温度补偿原理和方法。热电偶和显示仪表的配接 等。热电阻测温时的三线制接法原理等。常用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分度号 5、流量检测 掌握流量检测的主要方法,如节流式流量检测,超声式流量检测,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了解各种流量仪表选型。 6、变送器 变送器量程和零点迁移。了解温度变送器工作原理、作用,和特点。 7、掌握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分析仪表如成份、物性参数检测与分析。 第四章显示仪表 88a8 1、掌握显示仪表的种类和功能。 日5日8 2、掌握电子电位差计和电子自动平衡电桥的正确使用方法。 )●N 3、了解数字式显示仪表以及无纸记录仪等新型显示技术 第五章执行器 1、主要介绍气动薄膜执行机构。 2、控制阀的结构、类型。了解气开和气关型式。 3、气动薄膜控制阀的流量特性:三种理想流量特性形式特点,了解工作流量特性与理想流量特性的区别。 4、气动薄膜控制阀的选用:气动薄膜控制阀结构形式及材质、气动薄膜控制阀流量特性的选择、气动薄膜控制阀安装使用方 法。 第六章控制器

掌握常用温度检测方法,如热电偶、热电阻测温原理,热电偶测温时的冷端温度补偿原理和方法。热电偶和显示仪表的配接 等。热电阻测温时的三线制接法原理等。常用热电偶和热电阻的分度号。 5、流量检测 掌握流量检测的主要方法,如节流式流量检测,超声式流量检测,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了解各种流量仪表选型。 6、变送器 变送器量程和零点迁移。了解温度变送器工作原理、作用,和特点。 7、掌握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分析仪表如成份、物性参数检测与分析。 第四章 显示仪表 1、掌握显示仪表的种类和功能。 2、掌握电子电位差计和电子自动平衡电桥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数字式显示仪表以及无纸记录仪等新型显示技术。 第五章 执行器 1、主要介绍气动薄膜执行机构。 2、控制阀的结构、类型。了解气开和气关型式。 3、气动薄膜控制阀的流量特性:三种理想流量特性形式特点,了解工作流量特性与理想流量特性的区别。 4、气动薄膜控制阀的选用:气动薄膜控制阀结构形式及材质、气动薄膜控制阀流量特性的选择、气动薄膜控制阀安装使用方 法。 第六章 控制器

1、·连续PD控制算法,理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物理意义;掌握比例度、积分时间、微分时间大小对过渡过程的影 响:掌握各种控制算法的适用场合。 2、模拟式控制器系统组成、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3、数字式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和基本构成。 第七章简单控制系统 1、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 2、结合实例重点介绍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3、简单控制系统的投运和调节器参数三种工程整定方法。 第八章复杂控制系统与先进控制 1、串级控制系统的概念、结构、特点、适用场合和设计方法。 2、均匀控制系统的目的和要求。 3、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和比值系数的计算。 4、分程控制的特点和应用: 5、选择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6、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类型和适用场合。 7、简单介绍先进控制的概念和几种先进控制方法

1、.连续PID控制算法,理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物理意义;掌握比例度、积分时间、微分时间大小对过渡过程的影 响;掌握各种控制算法的适用场合。 2、模拟式控制器系统组成、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3、数字式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和基本构成。 第七章 简单控制系统 1、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 2、结合实例重点介绍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3、简单控制系统的投运和调节器参数三种工程整定方法。 第八章 复杂控制系统与先进控制 1、串级控制系统的概念、结构、特点、适用场合和设计方法。 2、均匀控制系统的目的和要求。 3、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和比值系数的计算。 4、分程控制的特点和应用。 5、选择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6、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类型和适用场合。 7、简单介绍先进控制的概念和几种先进控制方法

第九章计算机控制系统 邑兰} 】日9a1113 1、集散控制系统特点,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实施方法。 2、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和可编程控制系统开发方法。 3、SCADA系统的组成与设计。 4、现场总线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第十章生产过程控制 1、简单介绍精馏塔的控制 2、简单介绍化学反应器的控制。 三、考核方式 半闭卷考试(包括填空题、简答、分析计算和综合问答题等)

第九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 1、集散控制系统特点,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实施方法。 2、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和可编程控制系统开发方法。 3、SCADA系统的组成与设计。 4、现场总线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第十章 生产过程控制 1、简单介绍精馏塔的控制 2、简单介绍化学反应器的控制。 三、考核方式 半闭卷考试(包括填空题、简答、分析计算和综合问答题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