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脑血管病是世界上三大疾病死亡原因 之一。脑血管病的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 疗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CT以其 快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成为必要可少 的诊断工具之一。 厨
概述 脑血管病是世界上三大疾病死亡原因 之一。脑血管病的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 疗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CT以其 快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成为必要可少 的诊断工具之一
脑梗死 脑组织因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性坏死 称为脑梗死。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首 位。常见有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和腔隙性 脑梗死
一、脑梗死 脑组织因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性坏死 称为脑梗死。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首 位。常见有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和腔隙性 脑梗死
(一)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常见病因 脑的大或中等管径的动脉发生粥样硬 化,激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多见,其次为大脑后、 大脑前动脉以及小脑的主要动脉闭塞,引 起病变血管供血区脑组织坏死。 厨
(一)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常见病因 脑的大或中等管径的动脉发生粥样硬 化,激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多见,其次为大脑后、 大脑前动脉以及小脑的主要动脉闭塞,引 起病变血管供血区脑组织坏死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CT表现 脑梗死在24小时内,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 仅显示模糊的低密度区。 CT表现: 1 早期梗死区灰质密度减低,灰、白质交界消 失;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可出现岛带征(脑 岛、最外囊、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失。24 小时后可显示清楚的低密度区,特点是低密 度区的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同时 累及皮质和髓质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CT表现 脑梗死在24小时内,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 仅显示模糊的低密度区。 CT表现: 1 早期梗死区灰质密度减低,灰、白质交界消 失;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可出现岛带征(脑 岛、最外囊、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失。24 小时后可显示清楚的低密度区,特点是低密 度区的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同时 累及皮质和髓质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CT表现 CT表现: 2 早期有轻微占位效应,与脑缺血脑水肿有关, 表现为脑沟消失,占位效应消失。 3脑动脉增高征,多见于大脑中动脉水平段, 又称大脑中动脉征,其次是基底动脉。 448小时后,无菌性炎症进一步加重,梗死呈 低密度,占位效应明显,动脉主干栓塞,脑 沟消失,中线结构移位。脑梗死后2~15天 为脑水肿高峰期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CT表现 CT表现: 2 早期有轻微占位效应,与脑缺血脑水肿有关, 表现为脑沟消失,占位效应消失。 3 脑动脉增高征,多见于大脑中动脉水平段, 又称大脑中动脉征,其次是基底动脉。 4 48小时后,无菌性炎症进一步加重,梗死呈 低密度,占位效应明显,动脉主干栓塞,脑 沟消失,中线结构移位。脑梗死后2~15天 为脑水肿高峰期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CT表现 CT表现: 5 梗死后23周,CT平扫病灶为等密度,分辨 困难,故此期称为模糊效应期。 6 3周以后,梗死灶再次变为低密度区,巨噬 细胞吞噬坏死组织,吸收、囊变。梗死侧脑 室扩张,临近脑沟扩大。 7增强扫描:脑梗死后可出现强化,是由于血 脑屏障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和血液灌注过度 所致。大多不均匀强化, 表现为脑回状、条 状、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偶尔为均匀强化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CT表现 CT表现: 5 梗死后2~3周,CT平扫病灶为等密度,分辨 困难,故此期称为模糊效应期。 6 3周以后,梗死灶再次变为低密度区,巨噬 细胞吞噬坏死组织,吸收、囊变。梗死侧脑 室扩张,临近脑沟扩大。 7 增强扫描:脑梗死后可出现强化,是由于血 脑屏障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和血液灌注过度 所致。大多不均匀强化,表现为脑回状、条 状、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偶尔为均匀强化
超 病例1左侧颞叶局部脑梗死
病例1 左侧颞叶局部脑梗死
病例1左侧大脑中动脉走形区分支稀疏 CTA (MIP)
病例1 左侧大脑中动脉走形区分支稀疏 CTA(MIP)
病例2左侧额叶、颞叶大面积脑梗死 发病1小时 发病4小时 1 型 (平扫 增强) 超
病例2 左侧额叶、颞叶大面积脑梗死 发病1小时 发病4小时 (平扫 增强)
出血性脑梗死 國
出血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