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Crop Cultivation) 课程编号:1623151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农资 选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后续课程:植物病理、农业昆虫 总学分:3.5其中实验学分0.5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1、主要作物(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的生长发有 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基本规律:2、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对作物生长发有、器官建成, 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3、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栽培技术原理及措施效应 等。并用于指导实践,服务于生产。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分配 序号 章名 讲实上讨习其小 授验机论题它计 1 水稻 144 18 小麦 144 18 棉花 14 18 油菜 82 10 第一章水稻 1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水留闲内外生产概祝,我国的种植区别 (2)掌握水稻栽培 的生物学基础 水稻产量、品质形成及其调控 (3)掌握水稻基本栽培技术、主要栽培方式。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水稻生产地位:*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与高产作物原因
1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Crop Cultivation) 课程编号:1623151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农资 选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后续课程:植物病理、农业昆虫 总 学 分:3.5 其中实验学分 0.5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1、主要作物(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的生长发育、 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基本规律; 2、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 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3、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栽培技术原理及措施效应 等。并用于指导实践,服务于生产。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 名 学 时 分 配 讲 授 实 验 上 机 讨 论 习 题 其 它 小 计 1 水稻 14 4 18 小麦 14 4 18 棉花 14 4 18 油菜 8 2 10 第一章 水稻 18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水稻国内外生产概况,我国的种植区划。 (2)掌握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水稻产量、品质形成及其调控。 (3)掌握水稻基本栽培技术、主要栽培方式。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水稻生产地位;*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与高产作物原因
二、水稻生产概况 国内外水稻生产概况:*种植分区:*长江中下游及江苏省水稻生产概况。 第二节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稻的起源与分类 *#栽培稻种的演变、分类及其特征。 二、水稻的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的概念:*#品种“三性”特点及其应用 三、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器官建成(◆种子构造以及*发芽、◆出苗,*根、叶、 *#蘖、*茎、*#穗的结构与分化发有,*开花结实特点):◆料器官的同伸、同步关系。 第三节 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 一、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 *#水稻产量构成及其形成与调控:◆水稻产量形成过程。 三、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 #高产群体质量指标,#调控原则。 第四节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 一、稻米品质及其评定方法 *稻米品质构成:*#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二、稻米品质的形成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环境条件及栽培因素的影响。 第五节水稻基本栽培技术 一、育秧 *壮秧的标准及意义:◆育秧技术基本原理:*#露地湿润、早育秧等育秧方式:◆有育 秧管理关键技术。 二、稻田耕整、种植制度与移栽 栽培方式:幸土壤耕整;*#合理密植:#移栽技术与质量。 三、水稻营养与施肥 ◆水稻营养特性:◆施肥量确定:◆#肥料运筹与施肥技术。 四、稻田水分管理 ◆水稻需水特性:◆稻田需水与灌溉定额:*#节水灌溉技术。 五、稻田诊断与管理 *水稻生理障碍类型、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不同生有阶段的田间管理 3、实验内容 实验一、水稻秧苗素质的综合诊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 秧苗外观性状的调查、秧苗基部的横切观察、秧苗简单生理指标的测定 实验目的和要求:认识移栽水稻中有秧的重要性,掌握秧苗素质综合诊断的技术原理 和方法 2
2 二、水稻生产概况 国内外水稻生产概况;*种植分区;*长江中下游及江苏省水稻生产概况。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稻的起源与分类 *#栽培稻种的演变、分类及其特征。 二、水稻的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的概念;*#品种“三性”特点及其应用。 三、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器官建成(*种子构造以及*发芽、*出苗,*根*、叶、 *#蘖、*茎、*#穗的结构与分化发育,*开花结实特点);*#器官的同伸、同步关系。 第三节 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 一、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 *#水稻产量构成及其形成与调控;*水稻产量形成过程。 三、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 *#高产群体质量指标,*#调控原则。 第四节 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 一、稻米品质及其评定方法 *稻米品质构成;*#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二、稻米品质的形成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环境条件及栽培因素的影响。 第五节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 一、育秧 *壮秧的标准及意义;*育秧技术基本原理;*#露地湿润、旱育秧等育秧方式;*育 秧管理关键技术。 二、稻田耕整、种植制度与移栽 *栽培方式;*土壤耕整;*#合理密植;*#移栽技术与质量。 三、水稻营养与施肥 *水稻营养特性;*施肥量确定;*#肥料运筹与施肥技术。 四、稻田水分管理 *水稻需水特性;*稻田需水与灌溉定额;*#节水灌溉技术。 五、稻田诊断与管理 *水稻生理障碍类型、症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不同生育阶段的田间管理。 3、实验内容 实验一、水稻秧苗素质的综合诊断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秧苗外观性状的调查、秧苗基部的横切观察、秧苗简单生理指标的测定。 实验目的和要求:认识移栽水稻中育秧的重要性,掌握秧苗素质综合诊断的技术原理 和方法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实验二、水稻器官同伸关系的观察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水稻不同器官之间出生、伸长和生长存在一定的同伸关系,如根的发生与 叶、分集发生与叶、节间伸长与叶、幼德分化与节间伸长和叶之间,在生产中如何根据不 同器官之何的同伸关系来诊断植株生长状况。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小麦或水稻分发生、节间伸长、幼穗分化与叶片同伸规律。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具体实验安排还依教学所在季节调整。 第二章小麦 (1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小麦国内外生产概祝,分类及其种植区划。 (2)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小麦产量、品质形成及其调控, (3)掌握小麦基本栽培技术、主要栽培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小麦生产概祝:小麦栽培科学发展 二、小麦的起源和分类 *栽培小麦起源:◆#小麦的分类。 三、我国小麦的分风 *全国小麦的分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黄淮平原冬麦区概况, 第二节小麦的温光反应特性与器官建成 一、小麦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小麦温光反应特性:*#春化阶段:#光照阶段:温光反应特性应用 二、小麦的器官建成 ◆小麦种子构造:#发芽出苗:◆根、叶、◆#蘖、*茎、#穗形态结构、分化发有及 *抽穗开花、幸#籽粒形成特点:◆#器官间同伸、同步关系。 第三节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 一、产量形成 *产量构成:#形成特点:高产小麦产量结构与主攻途径 二、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 群体结构概念:*群体物质生产特点:*#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3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实验二、水稻器官同伸关系的观察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水稻不同器官之间出生、伸长和生长存在一定的同伸关系,如根的发生与 叶、分蘖发生与叶、节间伸长与叶、幼穗分化与节间伸长和叶之间,在生产中如何根据不 同器官之间的同伸关系来诊断植株生长状况。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小麦或水稻分蘖发生、节间伸长、幼穗分化与叶片同伸规律。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具体实验安排还依教学所在季节调整。 第二章 小麦 (18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小麦国内外生产概况,分类及其种植区划。 (2)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小麦产量、品质形成及其调控。 (3)掌握小麦基本栽培技术、主要栽培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小麦生产概况;小麦栽培科学发展。 二、小麦的起源和分类 *栽培小麦起源;*#小麦的分类。 三、我国小麦的分区 *全国小麦的分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黄淮平原冬麦区概况。 第二节 小麦的温光反应特性与器官建成 一、小麦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小麦温光反应特性;*#春化阶段;*#光照阶段;*温光反应特性应用。 二、小麦的器官建成 *小麦种子构造;*#发芽出苗;*根、*叶、*#蘖、*茎、*#穗形态结构、分化发育及 *抽穗开花、*#籽粒形成特点;*#器官间同伸、同步关系。 第三节 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 一、产量形成 *产量构成;*#形成特点;*高产小麦产量结构与主攻途径。 二、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 群体结构概念;*群体物质生产特点;*#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三、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 ◆#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 第四节 小麦子粒品质及其调控技术 一、子粒品质的概念与指标 幸小麦子粒品质构成:#品质指标。 二、专用小麦与调控技术 *#专用小麦分类及标准、区划:*#调控技术。 第五节小麦栽培技术 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高产小麦的土壤指标:◆整地方式。 二、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幸小麦需肥特性:*#施肥量的确定:等运筹原则与施肥技术。 三、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 *小麦需水特性:◆#抗早抗渍技术 四、各生育阶段主攻目标与技术措施 *#播种出苗阶段:*#分集阶段:*#返青拔节孕穗阶段:幸抽穗结实阶段:*收获与贮藏。 3、实验内容 实验一、小麦拔节孕穗期诊断(含冻害观察)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小麦拔节孕穗期长势长相分析(陈害类型、发生特点、时期与抗陈措施) 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小麦拔节孕穗期(含冻害观察)诊断内容与调控技术。 注意点: 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实验 小麦中后期长相与病虫害关系调查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小麦中后期不同品种、播期、施肥水平等群体长相评价,群体长相与病虫 害发生关系分析。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小麦中后期长相分析方法,了解群体长相与病虫害发生关系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具体实哈安排还依教学所在季节调整 第三章棉花栽培 (1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棉花生产概况、区划、棉花的形态及器官构成。 (2)了解棉花栽培种基本特征,陆地棉的一生生长发有状况。 (3) 理解棉花的各个器官(根、茎、叶、花、蕾和铃、纤维、蕾铃脱落等)的形态 4
4 三、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 *#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 第四节 小麦子粒品质及其调控技术 一、子粒品质的概念与指标 *小麦子粒品质构成;*#品质指标。 二、专用小麦与调控技术 *#专用小麦分类及标准、区划;*#调控技术。 第五节 小麦栽培技术 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高产小麦的土壤指标;*整地方式。 二、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小麦需肥特性;*#施肥量的确定;*#运筹原则与施肥技术。 三、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 *小麦需水特性;*#抗旱抗渍技术。 四、各生育阶段主攻目标与技术措施 *#播种出苗阶段;*#分蘖阶段;*#返青拔节孕穗阶段;*抽穗结实阶段;*收获与贮藏。 3、实验内容 实验一、小麦拔节孕穗期诊断(含冻害观察)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小麦拔节孕穗期长势长相分析(冻害类型、发生特点、时期与抗冻措施)。 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小麦拔节孕穗期(含冻害观察)诊断内容与调控技术。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实验二、小麦中后期长相与病虫害关系调查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小麦中后期不同品种、播期、施肥水平等群体长相评价,群体长相与病虫 害发生关系分析。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小麦中后期长相分析方法,了解群体长相与病虫害发生关系。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具体实验安排还依教学所在季节调整。 第三章 棉花栽培 (18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棉花生产概况、区划、棉花的形态及器官构成。 (2) 了解棉花栽培种基本特征,陆地棉的一生生长发育状况。 (3) 理解棉花的各个器官(根、茎、叶、花、蕾和铃、纤维、蕾铃脱落等)的形态
掌握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环境的影响。 (4)理解棉花产量、品质构成及其形成。 (5)掌握棉花高产优质群体的生长发有基本指标、建立合理群体的途径和密植技术。 (6)掌握棉花不同种植方法的播种、育苗、各生有阶段的高产长势长相诊断、关键 技术环节及其原理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棉花概述 一、概述 棉花产业:我国的分布:·市场现状:发展趋势。 二、器官构成 *棉花的形态及其根、茎、叶、棉铃、棉子和纤维等器官构成比例。 三、生产区划 *我国和江苏的棉花生产区划:,各个棉区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棉花的生育期及其栽培特性 一、陆地棉种的生产应用品种概况 *棉花四大栽培种:*品种类型和分布:主要品种及其发展。 二、棉花的一生 *基本栽培特性;*种棉花的种植方式、生有期及其概念、生有阶段的划分。 第三节棉花器官建成 一、棉子的萌发和出苗 #形态结构、萌发和出苗、*内外界环境影响。 二、根的生长 形态结构:、*生长过程:*环境影响。 三、茎枝生长 顶芽和腋芽的分化:种叶枝芽和果枝芽的形成过程:*主茎腋芽在棉株上分化规 律及其影响条件、茎枝的形态及其生长特征:*果枝的类型和株型、果枝数的预测 四、现蕾和开花 种花芽分化及其特征:*蕾的发有及其环境影响:花的形态、开花、授粉和授精、现 蕾和开花规律 五、棉铃的发育 棉铃的形态和结构:*棉铃发有:*#三四桃的划分及其意义:成铃分成、铃期和铃 重。 六、棉子的发育 胚和胚乳的形成:料棉株不同部位棉子的质量分布:*棉子贮存的内外界条件。 七、棉纤维的发育 村纤维的形态和结构:、*纤维发育及其环境影响:*纤维品质指标:形成及其意义。 八、蕾铃脱落 *蕾铃脱落生物学规律、原因、减轻途径 九、棉花的产量及其构成
5 掌握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环境的影响。 (4) 理解棉花产量、品质构成及其形成。 (5) 掌握棉花高产优质群体的生长发育基本指标、建立合理群体的途径和密植技术。 (6) 掌握棉花不同种植方法的播种、育苗、各生育阶段的高产长势长相诊断、关键 技术环节及其原理。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棉花概述 一、概述 棉花产业;*我国的分布;*市场现状;发展趋势。 二、器官构成 *棉花的形态及其根、茎、叶、棉铃、棉子和纤维等器官构成比例。 三、生产区划 *我国和江苏的棉花生产区划;,各个棉区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棉花的生育期及其栽培特性 一、陆地棉种的生产应用品种概况 *棉花四大栽培种;*品种类型和分布;主要品种及其发展。 二、棉花的一生 *基本栽培特性;*#棉花的种植方式、生育期及其概念、生育阶段的划分。 第三节 棉花器官建成 一、棉子的萌发和出苗 *#形态结构、萌发和出苗、*内外界环境影响。 二、根的生长 形态结构;、*生长过程;*环境影响。 三、茎枝生长 *#顶芽和腋芽的分化; *#叶枝芽和果枝芽的形成过程;*主茎腋芽在棉株上分化规 律及其影响条件、茎枝的形态及其生长特征;*果枝的类型和株型、果枝数的预测。 四、现蕾和开花 *#花芽分化及其特征;*蕾的发育及其环境影响;花的形态、开花、授粉和授精、现 蕾和开花规律。 五、棉铃的发育 棉铃的形态和结构;*棉铃发育;*#三四桃的划分及其意义;成铃分成、铃期和铃 重。 六、棉子的发育 胚和胚乳的形成;*#棉株不同部位棉子的质量分布;*棉子贮存的内外界条件。 七、棉纤维的发育 *#纤维的形态和结构;、*纤维发育及其环境影响;*纤维品质指标;形成及其意义。 八、蕾铃脱落 *蕾铃脱落生物学规律、原因、减轻途径。 九、棉花的产量及其构成
棉花产量构成:种产量构成间的相互关系、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指标。 第四节棉花栽培技术 一、棉田种植制度 *棉田多熟种植的原则。 二、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 群体结构概念:#高产优质群体基本群体结构指标:*合理密植的依据、原则和技 术。 三、直播棉花播种和播后管理 *选种、种子处理、整地、露地直播棉播种的关键技术:*地膜覆盖直播棉播种的关 键技术:播后管理的关键技术。 四、育苗和移栽技术 育苗方式:*营养钵制作关键技术:播种和育苗关键技术:移栽的关键技术 五、苗期栽培技术 苗期生育特点:*#长终长相诊断:*关键栽培技术及原理。 六、着期栽培技术 *蕾期生有特点:种长势长相诊断:*关键栽培技术及原理。 七、花铃期栽培技术 种花铃期生育特点:长势长相诊断:关键栽培技术及原理。 八、吐絮期载培技术 叶期生有特占,*长热长相诊新,关规培技术及原理。 3、实验内容 实验一、棉花花芽分化的观察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棉花叶芽与花葬的区别、棉花花芽分化过程 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解剂观察 识别棉花的叶芽和花芽,鉴别棉花花芽分化各时期 的形态特征,掌握镜检棉花花芽分化的操作方法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实验二、棉花纤维性状考察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 纤维长度、整齐度、衣分、衣 子指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棉花的纤维长度、 整齐度、衣分、衣指 ,子指及铃重等子棉性 状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棉种在本地区的成熟状况,观察不同成熟度的纤维形状。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具体实验安排还依教学所在季节调整 第四章油菜栽培 (10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6
6 棉花产量构成;*#产量构成间的相互关系、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指标。 第四节 棉花栽培技术 一、棉田种植制度 *棉田多熟种植的原则。 二、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 群体结构概念;*#高产优质群体基本群体结构指标;*合理密植的依据、原则和技 术。 三、直播棉花播种和播后管理 *选种、种子处理、整地、露地直播棉播种的关键技术;*地膜覆盖直播棉播种的关 键技术;播后管理的关键技术。 四、育苗和移栽技术 育苗方式;*营养钵制作关键技术;*#播种和育苗关键技术;移栽的关键技术。 五、苗期栽培技术 苗期生育特点;*#长势长相诊断;*关键栽培技术及原理。 六、蕾期栽培技术 *蕾期生育特点;*#长势长相诊断;*关键栽培技术及原理。 七、花铃期栽培技术 *#花铃期生育特点;*#长势长相诊断;*关键栽培技术及原理。 八、吐絮期栽培技术 吐絮期生育特点;*长势长相诊断;关键栽培技术及原理。 3、实验内容 实验一、棉花花芽分化的观察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棉花叶芽与花芽的区别、棉花花芽分化过程 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解剖观察,识别棉花的叶芽和花芽,鉴别棉花花芽分化各时期 的形态特征,掌握镜检棉花花芽分化的操作方法。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实验二、棉花纤维性状考察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纤维长度、整齐度、衣分、衣指、子指。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棉花的纤维长度、整齐度、衣分、衣指、子指及铃重等子棉性 状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棉种在本地区的成熟状况,观察不同成熟度的纤维形状。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具体实验安排还依教学所在季节调整。 第四章 油菜栽培 (10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油菜的生产概况以及优质油菜的概念,油菜的分布。 (2)掌握三大类型油菜的形态特征。 (3)掌握油菜的生有过程及生有时期, (4)掌握各器官(根、茎、叶、花、角果、子粒)的形态特征。 (5)掌握油莱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及其增产途径。 (6)掌握油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油菜栽培概述 一、发展油菜生产的意义 油菜是重要作用 二、油菜的生产概况 *双低油菜的概念:油菜主产国的生产情况。 第二节油菜的分类 一、白菜型油菜 白菜型油莱的优缺点及其分布。 二、芥菜型油菜 芥莱型油菜的优缺点及其分布 三、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的优缺点及其分布。 第三节油菜的生育过程及温光特性 一、生育过程 *油菜的生有期和生有时期(苗期、蕾薹期、开花期、结角成熟期)。 二、温光特性 感温性和感光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四节油菜的器官生长发育 一、根系 *根系的形态和功能:*根系的生长。 二、茎的生长 *根颈、主茎和分枝,影响分枝生长的因素。 三、叶 #真叶的形状及其功能:主茎叶片数的变化:出叶速度和叶序:*叶片的生长:叶 片养分输送的区域性。 四、花 *花器物造:花芽分化过程:*#花芽分化顺序:花芽分化的数量和速度 五、油菜的开花与授粉 开花、授粉(传粉)、受精。 六、角果与种子发育 料角果:*子粒:油菜的结角率和结子率
7 (1)了解油菜的生产概况以及优质油菜的概念,油菜的分布。 (2)掌握三大类型油菜的形态特征。 (3)掌握油菜的生育过程及生育时期。 (4)掌握各器官(根、茎、叶、花、角果、子粒)的形态特征。 (5)掌握油菜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及其增产途径。 (6)掌握油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油菜栽培概述 一、发展油菜生产的意义 油菜是重要作用。 二、油菜的生产概况 *双低油菜的概念;油菜主产国的生产情况。 第二节 油菜的分类 一、白菜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的优缺点及其分布。 二、芥菜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的优缺点及其分布。 三、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的优缺点及其分布。 第三节 油菜的生育过程及温光特性 一、生育过程 *油菜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苗期、蕾薹期、开花期、结角成熟期)。 二、温光特性 感温性和感光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四节 油菜的器官生长发育 一、根系 *根系的形态和功能;*根系的生长。 二、茎的生长 *根颈、主茎和分枝,影响分枝生长的因素。 三、叶 *#真叶的形状及其功能;主茎叶片数的变化;出叶速度和叶序;*叶片的生长;叶 片养分输送的区域性。 四、花 *花器构造;花芽分化过程;*#花芽分化顺序;花芽分化的数量和速度。 五、油菜的开花与授粉 *开花、授粉(传粉)、受精。 六、角果与种子发育 *#角果;*子粒;油菜的结角率和结子率
七、油菜的产量形成 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过程。 第五节油菜的栽培技术 一、秧苗期栽培技术 种子构造萌发和出苗过程:*秧苗期生理上的两个转折期:*缩茎的伸长规律:*壮 苗的形态特征:种有苗要点。 二、大田苗期栽培技术 *#越冬苗类*#:*冻害:种达到壮苗安全越冬的技术环节。 三、蕾薹期栽培技术 #平头高度及其应用:*#蕾期的主攻目标和技术关键。 四、花角期栽培技术 #施好花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防治病虫:预防倒伏 3、实验内容 实验一、油菜结实期长势分析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油莱根系的观察、油菜茎杆观察、结角层结构观察 实验目的和要求:观察不同栽培条件下油菜结实期的长势长相,了解栽培条件对结实 期群体结构的影响,为指导油菜高产栽培打基础。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具体实验安排还依教学所在季节调整。 教材 《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杨文钰、居乃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书: 1、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稻作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学院等.作物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3、中国水稻所.中国水稻种植规划.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刁操铨.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5、凌启鸿,张洪程等.作物群体质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凌启鸿.稻作新理论一一水稻叶龄模核式.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7、金善宝.中国小麦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8、江苏省农学会.江苏麦作科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9、山东省农科院.中国玉米栽培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 (执笔人:戴其根郭文善陈德华冷锁虎)
8 七、油菜的产量形成 *#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过程。 第五节 油菜的栽培技术 一、秧苗期栽培技术 种子构造萌发和出苗过程;*秧苗期生理上的两个转折期;*缩茎的伸长规律;*壮 苗的形态特征;*#育苗要点。 二、大田苗期栽培技术 *#越冬苗类*#;*冻害;*#达到壮苗安全越冬的技术环节。 三、蕾薹期栽培技术 *#平头高度及其应用;*#蕾薹期的主攻目标和技术关键。 四、花角期栽培技术 #施好花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防治病虫;预防倒伏。 3、实验内容 实验一、油菜结实期长势分析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油菜根系的观察、油菜茎杆观察、结角层结构观察。 实验目的和要求:观察不同栽培条件下油菜结实期的长势长相,了解栽培条件对结实 期群体结构的影响,为指导油菜高产栽培打基础。 注意点:严格按实验步骤要求进行。 具体实验安排还依教学所在季节调整。 教材 《作物栽培学各论》( 南方本),杨文钰、屠乃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书: 1、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稻作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农学院等. 作物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3、中国水稻所. 中国水稻种植规划.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刁操铨. 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5、凌启鸿,张洪程等. 作物群体质量.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凌启鸿. 稻作新理论——水稻叶龄模核式.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7、金善宝. 中国小麦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8、江苏省农学会. 江苏麦作科学.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9、山东省农科院. 中国玉米栽培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执笔人:戴其根 郭文善 陈德华 冷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