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课程编号:1623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农学农村区域发展生态学 先修课程:农业生本学 后续课程:无 总学分:2.0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赖以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发展农业生产,必须科 学地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资源学的任务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资源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的关系,研究如何确定最合理而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 农业资源的优势和潜力,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农 业资源的重要性,掌握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以及农业资源合理开发的基本概念、意义及方法, 了解各农业资陌的开发利用管理,提高他们在今后的农业生产或农业科研实我中,保护资源的自 觉性,帮助同学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观,更好地理解和贳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学时分配 序号 章 名 讲授实验上机讨论习题其它小计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A 2☐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 3农业酒的开发利用 4 4 4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A 5资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4 6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2 2 7 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8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9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10草地盗源的开发与利用 1 11 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1 12术多经源的开发利用 13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 14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2 2 第一章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学时)
农业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课程编号:1623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农学/农村区域发展/生态学 先修课程:农业生态学 后续课程:无 总 学 分:2.0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赖以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发展农业生产,必须科 学地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资源学的任务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资源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的关系,研究如何确定最合理而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 农业资源的优势和潜力,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农 业资源的重要性,掌握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以及农业资源合理开发的基本概念、意义及方法, 了解各类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提高他们在今后的农业生产或农业科研实践中,保护资源的自 觉性,帮助同学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观,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 名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上机 讨论 习题 其它 小计 1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 4 2 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 2 2 3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4 4 4 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4 4 5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4 4 6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2 2 7 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2 8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 2 9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1 10 草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1 11 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1 1 12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 1 13 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 2 2 14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2 2 第一章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2)了解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了解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资源概述 一、资源的基本概念 ◆资源、 自然资 、社会资源、农业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可更新特征以及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类。 三、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农业社会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一、衣业资源是发展衣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 二、农业资源与发展农业生产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提高资源生产率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节当前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 第二章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 (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资源禀赋的基本概念和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2)了解农业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内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调查评价要 点。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意义 一、资源禀赋及其意义 *资源禀赋的概念:资源禀赋的意义。 二、 衣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的概念 三、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目的意义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农业资源综合老寥的原则和内容
1、教学基本要求 (1) 理解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2) 了解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 了解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资源概述 一、 资源的基本概念 *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农业资源的概念。 二、 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资源存在的形态、可更新特征以及对资源的控制方式分类。 三、 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农业社会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一、农业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 二、农业资源与发展农业生产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提高资源生产率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节 当前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 第二章 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 (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理解资源禀赋的基本概念和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2) 了解农业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内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调查评价要 点。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意义 一、资源禀赋及其意义 *资源禀赋的概念;资源禀赋的意义。 二、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的概念。 三、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目的意义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的原则和内容
一、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原则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本原则。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内容 农业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内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调查评价要点 第三章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资源储量、稀有性、可供性的基本概念,了解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 影响的主要表现: (2)了解使用成本与稀有性地租的概念与性质,明确缓解资源短缺的途径: (3)理解风险及不肯定因素的概念,掌握农业资源利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 主要类型。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自然资源的储量及其开发利用 一、概念 自然资源储量的概念 二、资源稀缺与经济发展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主要表现。 三、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稀有性、可供性的概念。 第二节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的表现形式及其定义 一、资源产品价格 资源产品价格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一、使用成本与稀有性地租的概念与性质 资源开发费用或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与租金的概念,经济发展中出现短缺问题的三种类型。 第三节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资源稀缺对资源利用的影响 资源的可供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缓解资源短缺的途径 技术进步缓和资源稀缺,社会经济变革缓解局部或区域性资源稀缺 第四节风险及不肯定的因素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的影响 一、风险及不肯定因素的概念 风险及不肯定因素的概念。 二、风险及不肯定因素的类型 *农业资源利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主要类型
一、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原则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内容 农业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内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调查评价要点。 第三章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理解资源储量、稀有性、可供性的基本概念,了解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 影响的主要表现; (2) 了解使用成本与稀有性地租的概念与性质,明确缓解资源短缺的途径; (3) 理解风险及不肯定因素的概念,掌握农业资源利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 主要类型。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自然资源的储量及其开发利用 一、概念 自然资源储量的概念。 二、资源稀缺与经济发展 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主要表现。 三、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稀有性、可供性的概念。 第二节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的表现形式及其定义 一、 资源产品价格 资源产品价格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二、 使用成本与稀有性地租的概念与性质 资源开发费用或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与租金的概念,经济发展中出现短缺问题的三种类型。 第三节 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一、 资源稀缺对资源利用的影响 资源的可供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缓解资源短缺的途径 *技术进步缓和资源稀缺,社会经济变革缓解局部或区域性资源稀缺。 第四节 风险及不肯定的因素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的影响 一、 风险及不肯定因素的概念 风险及不肯定因素的概念。 二、风险及不肯定因素的类型 *农业资源利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主要类型
三、应对自然资源风险与不肯定因素的主要对策 四、保险与安全系数的作用 第四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理解资源配置的要素和资源合理配置目标的表述,明确效益的内涵,了 解资源合理配置的一般原则: (2)掌握外部性、市场失灵概念,明确市场机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条件: (3)掌握资源期间分配的基本原则, 了解资源期间分配的优化标准 (4)理解资源优势的概念,了解空间布局的依据、原则与优化方法。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理 一、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要素 幸资源配置的要素:资源使用的时间:资源在区域间、部门间均衡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数 量概念。 二、资源合理配苦的目标 #资源合理配置目标的表述 资源的有限性:*效益的内涵 三、 资源合理配置的一般原 第二节外部性、市场失灵与资源配置 一、外部性 ◆外部性的概念 市场生 市场失灵的概念:造成竞争性市场失灵的基本原因。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及其纠正 排放标准、排放税、科斯定理的概念:·市场机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条件。 四、信息的不完全与市场失灵 第三节资源的期间分配 一、资源期间分配的原则 ◆资源期间分配的基本原则。 二、资源期间分配的优化标准 帕累托效率标准。 三 贴现在自然资源期间分配决策中的应用 现因子和贴现率的概念:贴现率的选择。 第四节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 一、洛源优热的概念 自然资源优势的 人力资源优势、资本资源优势的概念。 二、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意义和作用
三、应对自然资源风险与不肯定因素的主要对策 四、保险与安全系数的作用 第四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理解资源配置的要素和资源合理配置目标的表述,明确效益的内涵,了 解资源合理配置的一般原则; (2) 掌握外部性、市场失灵概念,明确市场机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条件; (3) 掌握资源期间分配的基本原则,了解资源期间分配的优化标准; (4) 理解资源优势的概念,了解空间布局的依据、原则与优化方法。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理 一、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要素 *资源配置的要素;资源使用的时间;资源在区域间、部门间均衡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数 量概念。 二、 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 #资源合理配置目标的表述;资源的有限性;*效益的内涵。 三、 资源合理配置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外部性、市场失灵与资源配置 一、 外部性 *外部性的概念。 二、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概念;*造成竞争性市场失灵的基本原因。 三、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及其纠正 排放标准、排放税、科斯定理的概念;*市场机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条件。 四、 信息的不完全与市场失灵 第三节 资源的期间分配 一、 资源期间分配的原则 *资源期间分配的基本原则。 二、 资源期间分配的优化标准 帕累托效率标准。 三、 贴现在自然资源期间分配决策中的应用 贴现因子和贴现率的概念;贴现率的选择。 第四节 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 一、 资源优势的概念 自然资源优势的概念;人力资源优势、资本资源优势的概念。 二、 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意义和作用
三、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依据和原则 发展极一一增长点理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原则。 四、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法 部门指向法和成本比较法的涵义 第五节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 一、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产业的分类: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优化产业结构的依据和原则 三、 优化资源配五产业结构的途径 、产业政策与资源配置问题 产业政策的概念:产业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的目标和效果:产业政策的矛盾与协调。 五、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及调整的方向 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第五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明确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2)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了解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对自然资源开发的指导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可持续发展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持续发展的概念对自然资源开发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主要内容。 二、问题
三、 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依据和原则 发展极——增长点理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原则。 四、 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法 部门指向法和成本比较法的涵义。 第五节 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 一、 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产业的分类;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二、 优化产业结构的依据和原则 三、 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途径 四、 产业政策与资源配置问题 *产业政策的概念;产业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的目标和效果;产业政策的矛盾与协调。 五、 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及调整的方向 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第五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明确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2) 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 了解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对自然资源开发的指导意义 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 可持续发展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三、 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 持续发展的概念对自然资源开发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 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 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我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主要内容。 二、 问题
三、对策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绿色GP的概念;环境资源的两类四种价值。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经济学涵义 “、建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建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二、修正扭曲的价格 三、成本效益评价 第六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土地资源的功能: (②)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土地利用特点;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与开发整治途径。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和特点 士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基本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土地资源的功能。 第二节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一、 目的 二、内容 三、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土地资源的现状:我国土地利用特点。 第三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整治 #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整治 第七章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②)掌握发挥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的途径
三、 对策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绿色 GNP 的概念 ;环境资源的两类四种价值。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经济学涵义 一、 建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建立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二、 修正扭曲的价格 三、 成本效益评价 第六章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土地资源的功能; (2)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土地利用特点;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与开发整治途径。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功能 一、 概念和特点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二、 基本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土地资源的功能。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一、 目的 二、 内容 三、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土地资源的现状;我国土地利用特点。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 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二、 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整治 #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整治 第七章 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 掌握发挥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的途径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一、气候资源的基本特性 二、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二节农业气候资源的评价 、光能 光资源主要指标:生理辐射、光照时间、光能利用效率与农业的关系。 二、热量 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基点温度、农业指标温度、积温与农业的关系。 降水 降水资源的主要指标:降水保证率和干燥度, 第三节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现状 二、合理开发途径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进环境因素,改进作物因素。 第八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水资源的特性和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 (②)了解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明确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途径。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水资源的意义、特性和功能 一、水资源的意义 二、特性和功能 ◆水资源的特性和功能。 第二节我国水资源概况 第三节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利用形式和种类 二、开发利用现状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途径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途径 第九章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学时)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一、 气候资源的基本特性 二、 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二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评价 一、 光能 光资源主要指标;生理辐射、光照时间、光能利用效率与农业的关系。 二、 热量 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基点温度、农业指标温度、积温与农业的关系。 三、 降水 降水资源的主要指标;降水保证率和干燥度。 第三节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 现状 二、 合理开发途径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进环境因素,改进作物因素。 第八章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水资源的特性和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 (2) 了解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明确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途径。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水资源的意义、特性和功能 一、 水资源的意义 二、 特性和功能 *水资源的特性和功能。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概况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 利用形式和种类 二、 开发利用现状 三、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途径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途径。 第九章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森林资源的分类、特性、功能: (②)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保护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森林资源的特性、功能 一、分类 森林资源的分类 二特性 三、功能 森林的生产、生态功能 第二节我国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我国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开发利用对策 第十章草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学握草地资源的特性、功能: (②)了解我国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利用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草地资源的特点与功能 工基克 第二节我国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存在的问题 二、发利用和管 第十一章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保护和开发野生生物资源的意义,明确野生生物资源濒危的原因: (②)了解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1、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森林资源的分类、特性、功能; (2) 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保护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森林资源的特性、功能 一、 分类 森林资源的分类; 二、 特性 三、 功能 森林的生产、生态功能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 我国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开发利用对策 第十章 草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草地资源的特性、功能; (2) 了解我国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利用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草地资源的特点与功能 一、 特点 二、 基本功能 第二节 我国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开发利用和管理 第十一章 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保护和开发野生生物资源的意义,明确野生生物资源濒危的原因; (2) 了解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保护和开发野生生物资源的意义 第二节野生生物资源濒危的原因 第三节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一、生境保护 二、生境外保护 第十二章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水产资源的特性和利用原则: (②)了解我国水产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水产资源的特性和利用原则 一、水产资源的特性 二、利用原则 第二节我国水产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第十三章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能源的特性: (②)了解我国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能源的特性 第二节我国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农村能源的特点 二、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保护和开发野生生物资源的意义 第二节 野生生物资源濒危的原因 第三节 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一、 生境保护 二、 生境外保护 第十二章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水产资源的特性和利用原则; (2) 了解我国水产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水产资源的特性和利用原则 一、 水产资源的特性 二、 利用原则 第二节 我国水产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一、 现状 二、 开发利用对策 第十三章 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能源的特性; (2) 了解我国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能源的特性 一、能源的分类 二、能源的特性 第二节 我国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 农村能源的特点 二、 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第十四章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性与功能和农村劳动力的概况及其利用现状: (2)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性与功能 一、涵义及其与人口的关系 二、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征 三、功能 第二节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概况及其利用现状 一、概况 二、利用现状 第三节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智力投资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战略 教材: 曲福田主编。《资源经济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主要参考书目: 1、万建中主编.《农业自然资源经济学》,农业出版社,1992年。 2、黄文秀主编.《农业自然资源》,科学出版社,1998年。 3、陈大夫主编.《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编制人员:刘世平
第十四章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性与功能和农村劳动力的概况及其利用现状; (2) 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 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性与功能 一、 涵义及其与人口的关系 二、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征 三、 功能 第二节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概况及其利用现状 一、 概况 二、 利用现状 第三节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智力投资 二、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战略 教材: 曲福田主编.《资源经济学》(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年。 主要参考书目: 1、 万建中主编.《农业自然资源经济学》,农业出版社,1992 年。 2、 黄文秀主编.《农业自然资源》,科学出版社,1998 年。 3、 陈大夫主编.《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1 年。 编制人员:刘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