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茵。行迈廊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 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 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高高,彼稷之实。行迈靡康,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 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①黍:谷物名。高高:成排成行的样子。②稷,谷物名。③行迈:前行。靡扉:步行 缓慢的样子。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⑤噎(ye):忧闷巳极而气寡,无 法喘息。 【译文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指故国沦亡的 凄凉景象)录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耔。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赏析】 《黍高》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汉族民间歌谣,基本 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繚起,毛诗序称:“《黍离》 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宣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高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作于东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 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又有分析认为未必是灭亡后的悲伤诗,只是在通过不 同季节黍的变化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心情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 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宣。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 脚步变得迟缓。 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昔日气派恢宏的 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譯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 而今已如鸟善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 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 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穩、最后有 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 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 周灭亡的历史贲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蒙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 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1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 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 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 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①黍:谷物名。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②稷,谷物名。③行迈:前行。靡靡:步行 缓慢的样子。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e):忧闷已极而气塞,无 法喘息。 【译文】 地里黍禾长成排, 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指故国沦亡的 凄凉景象)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 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 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 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 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 是谁造成这景象? 【赏析】 《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汉族民间歌谣,基本 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 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作于东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 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又有分析认为未必是灭亡后的悲伤诗,只是在通过不 同季节黍的变化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心情。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 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 脚步变得迟缓。 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昔日气派恢宏的 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 而今已如鸟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 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 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 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 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 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 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酮音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兮。⑤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 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 忘,可想见其相思誉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 水,不见彩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 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 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采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 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昼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 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彩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 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 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遵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 其强烈的情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 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 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贵已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 情心理描绘矣。” 木瓜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④,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⑤,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①木爪:落叶灌木,采似小爪。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球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五。投,投掷,此作 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 ④木桃:桃子。⑤木李:李子 【古诗今译】 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我回赠给你的却是佩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桃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美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李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宝五。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2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兮。⑤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 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 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 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 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 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 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 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 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 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 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 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 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 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 情心理描绘矣。” 木瓜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 ④,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⑤,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① 木爪:落叶灌木,果似小爪。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 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 ④木桃:桃子。 ⑤木李:李子。 【古诗今译】 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我回赠给你的却是佩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桃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美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李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宝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赏析】 《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投 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送給我木瓜,我回赠给你“琼琚′ 回报的东西价值总比受赠的东西昂贵得多,以此来表达对双方之间情意的珍视,和表 露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征意义。所 以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一—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 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 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齣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 效果。 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向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向也 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 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 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 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 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这种重章叠向的形式是诗经的一大特 点,通过一唱三叹的咏唱,使全诗的感情一步一步加深。 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致)”,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意 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村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 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显然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 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 间,他想要袅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 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 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3 【赏析】 《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投 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送给我木瓜,我回赠给你“琼琚”。 回报的东西价值总比受赠的东西昂贵得多,以此来表达对双方之间情意的珍视,和表 露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征意义。所 以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 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 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 效果。 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 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 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 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 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 ——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是诗经的一大特 点,通过一唱三叹的咏唱,使全诗的感情一步一步加深。 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 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 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显然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 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 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 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 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