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时间序列(ARIMA)模型》第4讲 模型诊断与检验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8,文件大小:1.72MB,团购合买
(1)回归函数的 F 检验。 (2)回归参数的 t 检验。 (3)检验线性约束条件是否成立的 F 检验。 (4)JB 正态性检验 (5)似然比(LR)检验 (6)W 检验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4讲模型诊断与检验 (1)回归函数的F检验 (2)回归参数的t检验。 3)检验线性约束条件是否成立的F检验 (4)JB正态性检验 (5)似然比(LR)检验 (6)W检验 (7)LM乘数检验。 (8)邹突变点检验( Chow Breakpoint Tests) (9)回归系数的稳定性检验(Chow检验) (10)是否为白噪声过程的Q检验 (11)平方的残差值序列的Q检验 (12) Ramsey reSeT检验( Ramsey模型设定误差检验) (13)异方差的 White检验(略) (14)自相关的LM检验(亦称BG检验)(略) (15)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 (16)内生性 Hausman检验(不讲) (1)回归函数的F检验。 多元回归模型, y=Bo+Bixn+ Bxn +. Ba-1xrk-1+ur H:B1=B=,,=B1=0;H1:房不全为零 原假设成立条件下,统计量 F= SSR/(-D-F(k-1T-k) 其中SSR是回归平方和,SSE是残差平方和。k表示被估参数个数。 注意:SSR旧指回归平方和( regression sum of squares),现指残差平方和( sum of squared residuals)。SE旧指残差平方和( error sum of squares( sum of squared errors),现指回归平方和 (explained sum of squares)o 检验规则是,若F≤Fa(k-1,T-k),接受H 若F>Fa(k-1,T-k),拒绝Ho (2)回归参数的t检验 对于多元回归模型, B+B1x1+Bx2+..+R-1xk1+m, (2) 如果F检验的结论是接受原假设,则检验止。如果F检验的结论是拒绝原假设,则进一步作t 检验 Ho:B=0;H1:B≠0,(=1,2,…,k-1) 原假设成立条件下,统计量 (7-k) s(B 判别规则:若|t|≤t(r-k),接受Ho 若|t|>a(7-k),拒绝H

1 第 4 讲 模型诊断与检验 (1)回归函数的 F 检验。 (2)回归参数的 t 检验。 (3)检验线性约束条件是否成立的 F 检验。 (4)JB 正态性检验 (5)似然比(LR)检验 (6)W 检验 (7)LM 乘数检验。 (8)邹突变点检验(Chow Breakpoint Tests) (9)回归系数的稳定性检验(Chow 检验) (10)是否为白噪声过程的 Q 检验 (11)平方的残差值序列的 Q 检验 (12)Ramsey RESET 检验(Ramsey 模型设定误差检验) (13)异方差的 White 检验(略) (14)自相关的 LM 检验(亦称 BG 检验)(略) (15)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 (16)内生性 Hausman 检验(不讲) (1)回归函数的 F 检验。 多元回归模型, yt = 0 +1xt1 + 2xt2 +…+ k- 1xt k -1 + ut , (1) H0:1= 2 = … = k-1 = 0;H1:j 不全为零 原假设成立条件下,统计量 F = /( ) /( 1) SSE T k SSR k − −  F(k-1,T-k) 其中 SSR 是回归平方和,SSE 是残差平方和。k 表示被估参数个数。 注意:SSR 旧指回归平方和(regression sum of squares),现指残差平方和(sum of squared residuals)。SSE 旧指残差平方和(error sum of squares (sum of squared errors)),现指回归平方和 (explained sum of squares)。 检验规则是,若 F  F (k-1,T-k),接受 H0; 若 F > F (k-1,T-k) , 拒绝 H0。 (2)回归参数的 t 检验。 对于多元回归模型, yt = 0 +1xt1 + 2xt2 +…+ k- 1xt k -1 + ut , (2) 如果 F 检验的结论是接受原假设,则检验止。如果 F 检验的结论是拒绝原假设,则进一步作 t 检验。 H0:j = 0;H1:j  0,(j = 1, 2, …, k-1) 原假设成立条件下,统计量 t = ) ˆ ( ˆ j j s    t(−k) 判别规则:若 t  t(−k),接受 H0; 若 t > t(−k),拒绝 H0

(3)检验线性约束条件是否成立的F检验。 约束条件的F检验可以用来检验回归参数的一个或多个线性约束条件,如Ho:B1=0,B= 0,a1++负1=1,角1=0.8等。 在零假设“约束条件成立”条件下,统计量 (SSE -SEW)/n F(m,T-k SSE/T-k 其中SSEr表示施加约東条件后估计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SEn表示未施加约東条件的估计模型 的残差平方和:m表示约東条件个数:T表示样本容量:k表示非约束模型中被估参数的个数 判别规则是,若FFa(2,7-4),约束条件不成立 例:(file:blc4)中国国债发行额模型 首先分析中国国债发行额序列的特征。1980年国债发行额是4301亿元,占GDP当年总量 的1%,2001年国债发行额是4604亿元,占GDP当年总量的48%。以当年价格计算,21年间 (1980-2001)增长了106倍。平均年增长率是249%。 DEBT Mean 1216395 Median 4346850 Maximum 4604000 4301000 Std. Dev 1485993 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运行平稳阶段。国债发行总量 应该与经济总规模,财政赤字的多少,每年的还本付息能力有关系。选择3个解释变量,国内 生产总值,财政赤字额,年还本付息额,根据散点图(略)建立中国国债发行额模型如下: DEBT,=B0+PI GDPI+B2 DEF+B REPAYI+ ur 其中DEBT表示国债发行总额(单位:亿元),GDP1表示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百亿元), DEF1表示年财政赤字额(单位:亿元),REPY表示年还本付息额(单位:亿元)。用1980~2001 年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表8-19,表3-1,表8-1,表820)得输出结果如 DEBT=4.31 +0.35 GDP,+1. 00 DEF,+0. 88 REPAY. (0.2)(2.2)(31.5)(17.8) R2=0.999,DW=2.12,T=22,SSE=48460.78,(1980-2001) Correlation matrix DEBT GDP EPAY 0000009677510945247 09677511000008696430.954508 0.945247 86943100000787957 REAY09440954508078795710000 图112

2 (3)检验线性约束条件是否成立的 F 检验。 约束条件的 F 检验可以用来检验回归参数的一个或多个线性约束条件,如 H0:1 = 0,2 = 0,1 +0 + 1 =1,1 /2 =0.8 等。 在零假设“约束条件成立”条件下,统计量 F = /( ) ( )/ SSE T k SSE SSE m u r u − −  F( m , T – k ) 其中 SSEr 表示施加约束条件后估计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SEu 表示未施加约束条件的估计模型 的残差平方和;m 表示约束条件个数;T 表示样本容量;k 表示非约束模型中被估参数的个数。 判别规则是,若 F < F (2, T - 4),约束条件成立, 若 F  F (2, T - 4),约束条件不成立。 例:(file: b1c4)中国国债发行额模型 首先分析中国国债发行额序列的特征。1980 年国债发行额是 43.01 亿元,占 GDP 当年总量 的 1%,2001 年国债发行额是 4604 亿元,占 GDP 当年总量的 4.8%。以当年价格计算,21 年间 (1980-2001)增长了 106 倍。平均年增长率是 24.9%。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DEBT 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运行平稳阶段。国债发行总量 应该与经济总规模,财政赤字的多少,每年的还本付息能力有关系。选择 3 个解释变量,国内 生产总值,财政赤字额,年还本付息额,根据散点图(略)建立中国国债发行额模型如下: DEBTt = 0 +1 GDPt +2 DEFt +3 REPAYt+ ut 其中 DEBTt 表示国债发行总额(单位:亿元),GDPt 表示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百亿元), DEFt 表示年财政赤字额(单位:亿元),REPAYt 表示年还本付息额(单位:亿元)。用 19802001 年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表 8-19,表 3-1,表 8-1,表 8-20)得输出结果如 下; DEBTt = 4.31 +0.35 GDPt +1.00 DEFt +0.88REPAYt (11.7) (0.2) (2.2) (31.5) (17.8) R 2 = 0.9990, DW=2.12, T =22, SSEu= 48460.78, (1980-2001) 图 11.2

由上述4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图112)知,DEBT和GDP1的相关性最强。那么是否可 以从模型中删掉DEF和 REPAy呢? 可以用F统计量完成上述检验。原假设H是B3=B=0(约束DEF和 REPAY的系数为零) 给出约束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DEBT=-38840+4.49 GDP. (-3.1)(17.2) R2=0.94,DW=0.25,7=22,SSE=2942679,(1980-2001) 已知约束条件个数m=2,Tkl=18。根据(11.7)、(118)式,SSE=48460.78,SSE= 2942679。依照(11.6)式, F=(S-sE)/m=(2942679-4846078 537.5 SSE /(T-k-D 48460.78/(22-4) 因为F=537.5远远大于临界值Fo∞s(2,18)=3.5,所以拒绝原假设。不能从模型中删除解释变量 DEF和 REPAY EⅤiews可以有三种途径完成上述检验。 (1)在(11.7)式输出结果窗口中点击Vew,选 Coefficient Tests, Wald Coefficient Restrictions 功能(wald参数约束检验),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c(3)=c(4)=0。可得如图11.3结果。 其中F=537.5 Wald Test Equation: E@01 Test Statistic Valu df Probability F-statistic 53750502,18)0.000 Chi-square 1075012 Null Hypothesis Summary Normalized Restriction (0) alue Std. Err 09954030031613 C(4) 08797600049508 Restrictions are linear in coefficients 图11.3 (2)在(117)式输出结果窗口中点击vew,选 Coefficient Tests, Redundant variables Likelihood Ratio功能(模型中是否存在多余的不重要解释变量),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 DEF, REPAy。可得图11.4。计算结果同样是F=5375。 Redundant Variables: DEF REPAY F-statistic 537 5060 Probability Log likelihood ratio 90.33906 Probability 图114 (3)在(18)式输出结果窗口中点击View,选 Coefficient Tests, Omitted Variables- Likelihood Ratio功能(模型中是否丢了重要的解释变量),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拟加入的解释变量 DEF, REPAY。可得到如图11.5的结果。同样是F=5375

3 由上述 4 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图 11.2)知,DEBTt 和 GDPt 的相关性最强。那么是否可 以从模型中删掉 DEFt 和 REPAYt 呢? 可以用 F 统计量完成上述检验。原假设 H0 是3 = 4 = 0(约束 DEFt 和 REPAYt 的系数为零)。 给出约束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DEBTt = -388.40 +4.49 GDPt (11.8) (-3.1) (17.2) R 2 = 0.94, DW=0.25, T =22, SSEr= 2942679, (1980-2001) 已知约束条件个数 m = 2,T- k-1 = 18。根据(11.7)、(11.8)式,SSEu= 48460.78,SSEr= 2942679。依照(11.6)式, F = /( 1) ( )/ − − − SSE T k SSE SSE m u r u = 48460.78 /(22 4) (2942679 48460.78)/ 2 − − = 537.5 因为 F=537.5 远远大于临界值 F0.05 (2, 18) =3.55,所以拒绝原假设。不能从模型中删除解释变量 DEFt 和 REPAYt。 EViews 可以有三种途径完成上述检验。 (1)在(11.7)式输出结果窗口中点击 View,选 Coefficient Tests, Wald Coefficient Restrictions 功能(Wald 参数约束检验),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 c(3) = c(4) = 0。可得如图 11.3 结果。 其中 F = 537.5。 图 11.3 (2)在(11.7)式输出结果窗口中点击 View,选 Coefficient Tests, Redundant Variables -Likelihood Ratio 功能(模型中是否存在多余的不重要解释变量),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 DEF,REPAY。可得图 11.4。计算结果同样是 F = 537.5。 图 11.4 (3)在(11.8)式输出结果窗口中点击 View,选 Coefficient Tests, Omitted Variables -Likelihood Ratio 功能(模型中是否丢了重要的解释变量),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拟加入的解释变量 DEF,REPAY。可得到如图 11.5 的结果。同样是 F = 537.5

Omitted Variables, DEF REPAY F-statistic 537 5060 Probability Log likelihood ratio 90 33906 Probability 图11.5 (4)JB正态性检验 在给出JB统计量的定义之前,先给出偏度( skewness)和峰度( kurtosis,峭度)的定义, 对于时间序列(yn,y2,…,y),偏度S定义为, 其中y是观测值,是样本平均数,表示y的标准差,s=1三 T是样本容量。由 公式知,若分布是以对称的,则偏度为零。所以若y服从正态分布,则偏度为零;若分布是 右偏倚的,则偏度S>0:若分布是左偏倚的,则偏度S3,反之则K<3。 JB( Jarque-Bera)统计量定义如下

4 图 11.5 (4)JB 正态性检验 在给出 JB 统计量的定义之前,先给出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峭度)的定义。 对于时间序列(y1, y2, …, yT),偏度 S 定义为, 3 1 ( ) 1 = − = T t t s y y T S 其中 yt 是观测值, y 是样本平均数,s 表示 yt 的标准差, 1 ( ) 1 2 − − = = T y y s T t t ,T 是样本容量。由 公式知,若分布是以 y 对称的,则偏度为零。所以若 yt 服从正态分布,则偏度为零;若分布是 右偏倚的,则偏度 S  0;若分布是左偏倚的,则偏度 S  0。 x < Md < Mo x = Md = Mo MO  Md  x 峰度 K 定义为 4 1 ( ) 1 = − = T t t s y y T K 其中 yt 是观测值, y 是样本平均数,s 是样本标准差,T 是样本容量。正态分布的峰度值为 3。 如果一个分布的两侧尾部比正态分布的两侧尾部“胖”,则该分布的峰度 K  3,反之则 K  3。 JB(Jarque-Bera)统计量定义如下, JB = ( 3) ] 4 1 [ 6 2 2 + − − S K T n   2 (2)

其中T表示观测值个数。对于直接得到的观测时间序列,取n=0。对于残差序列,取n等于原 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S表示偏度。K表示峰度。计算结果 若JBx2(2),该分布不是正态分布 当用样本计算偏度和峰度时,T应换为T-1,σ2用y的样本方差s代替。 例:(fle:simu2,x) EViews操作如下。 ries: orkfile: SI12 spreadsheet eeze Edit+/- Smpl+/-Label+/ L: X Bar Graph ptive Statisti and Stat Tests for Descriptive Stats Stats by Classificati on 12000 ample 1 100000 10000 Observations 100000 8000 0.002371 Median 0.006320 4.546195 Minimum 4000 -0.014181 Kurtosis 3.009264 Jarque-Bera 3.709376 Probability 0. 156502 因为JB=3.71<x205(2)=599,所以上述分布为正态分布 0.5

5 其中 T 表示观测值个数。对于直接得到的观测时间序列,取 n = 0。对于残差序列,取 n 等于原 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S 表示偏度。K 表示峰度。计算结果 若 JB   2 (2),该分布为正态分布, 若 JB   2 (2),该分布不是正态分布。 当用样本计算偏度和峰度时,T 应换为 T -1, 2 用 yt 的样本方差 s 2 代替。 例:(file: simu2, x)EViews 操作如下。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2.5 0.0 2.5 Series: Y Sample 1 100000 Observations 100000 Mean 0.002371 Median 0.006320 Maximum 4.546195 Minimum -4.489619 Std. Dev. 0.998553 Skewness -0.014181 Kurtosis 3.009264 Jarque-Bera 3.709376 Probability 0.156502 因为 JB = 3.71 <  2 0.05 (2) = 5.99,所以上述分布为正态分布。 2 4 6 8 10 0.1 0.2 0.3 0.4 0.5

2800 2400 Sample 1 100000 2000 1600 Maximum 171e05 0288633 newness 0.001811 Kurtosis 400. Jarque-Bera 6009.177 0.75 因为JB=6009>x200(2)=599,所以上述分布不是正态分布。 英 K Pearson提出的分布律检验适用性更广。 (5)似然比(LR)检验 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检验方法,即似然比(LR)检验,沃尔德(W)检验和拉格朗日( lagrange) 乘数(LM)检验。这三种检验所用统计量都是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的。LR检验由内曼 皮尔逊( Neyman- Pearson1928)提出,只适用于对线性约束的检验。W检验和LM检验既适用 于对线性约束条件的检验,也适用于对非线性约束条件的检验。 首先介绍LR检验。LR检验的基本思路是如果约束条件成立则相应约束模型与非约束模型 的极大似然函数值应该是近似相等的。用 logL(B, a2)=--l0g 2o2- ∑n2 (3) 表示非约束模型的极大似然函数。其中B和a2分别是对B(参数集合),a2的极大似然估计。 用 logl(b,0) 表示约束模型的极大似然函数。其中B和2分别是对B和σ2的极大似然估计。定义似然比 (LR)统计量为 LR=-2[ log L(B, 02)-l0gL(B, 62) 中括号内是两个似然函数之比(似然比检验由此而得名)。在零假设约束条件成立条件下 LR-(m) 其中m表示约束条件个数。用样本计算LR统计量。 判别规则是,若LRx2a(m),则拒绝零假设,约束条件不成立。 例:(fle:blc4)仍以中国国债发行总量(DEBT,亿元)模型为例。选择3个解释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百亿元),财政赤字额(亿元),年还本付息额(亿元),根据散点图建立中国国 债发行额(DEBT,亿元)模型如下:

6 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2800 0.00 0.25 0.50 0.75 1.00 Series: X Sample 1 100000 Observations 100000 Mean 0.499003 Median 0.499078 Maximum 0.999974 Minimum 1.71e-05 Std. Dev. 0.288633 Skewness 0.001811 Kurtosis 1.799088 Jarque-Bera 6009.177 Probability 0.000000 因为 JB = 6009 >  2 0.05 (2) = 5.99,所以上述分布不是正态分布。 英 K. Pearson 提出的分布律检验适用性更广。 (5)似然比(LR)检验 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检验方法,即似然比(LR)检验,沃尔德(W)检验和拉格朗日(lagrange) 乘数(LM)检验。这三种检验所用统计量都是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的。LR 检验由内曼— 皮尔逊(Neyman-Pearson 1928)提出,只适用于对线性约束的检验。W 检验和 LM 检验既适用 于对线性约束条件的检验,也适用于对非线性约束条件的检验。 首先介绍 LR 检验。LR 检验的基本思路是如果约束条件成立则相应约束模型与非约束模型 的极大似然函数值应该是近似相等的。用 log L(  ˆ , 2  ˆ ) = - 2 T log 2 2  ˆ - 2 2 2 ˆ ˆ   t u (3) 表示非约束模型的极大似然函数。其中  ˆ 和 2  ˆ 分别是对 (参数集合),  的极大似然估计。 用 log L(  ~ , ~2  ) = - 2 T log 2 ~2  - 2 2 ~ 2 ~   t u (4) 表示约束模型的极大似然函数。其中  ~ 和 ~2  分别是对  和  2 的极大似然估计。定义似然比 (LR)统计量为 LR = - 2 [ log L(  ~ , ~2  ) - log L(  ˆ , 2  ˆ ) ] (5) 中括号内是两个似然函数之比(似然比检验由此而得名)。在零假设约束条件成立条件下 LR    (m) (6) 其中 m 表示约束条件个数。用样本计算 LR 统计量。 判别规则是,若 LR  2  (m) , 则拒绝零假设,约束条件不成立。 例:(file: b1c4)仍以中国国债发行总量(DEBTt,亿元)模型为例。选择 3 个解释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百亿元),财政赤字额(亿元),年还本付息额(亿元),根据散点图建立中国国 债发行额(DEBTt,亿元)模型如下:

DEBT:=B0+BI GDP+B2 DEF+B3 REPAY,+ ur 其中GDP表示年国内生产总值(百亿元),DEF表示年财政赤字额(亿元), REPAY表示年还 本付息额(亿元)。用1980-2001年数据得输出结果如下 DEBT=431 +0.35 GDP, +0.99 DEF, +O 88 REPAY (0.2)(2 (31.5)(17.8) R2=0.999,DW=2.12,T=22,logl=-115888(1980-2001) DEBTGDP DEFREPAY 100000096775109452470944498 09677110000008696430.954508 0945247 0869543 1000000 0.78795 09444809545080.78795710000 有相关系数矩阵知,DEBT;和GDP的相关性最强。那么是否可以从模型中删掉DEF和 REPAy呢? 用LR统计量检验是否可以对上式施加约束DEF和REPY的系数房=B=0。给出约束模 型估计结果如下, DEBT1=-38840+449GDP (11.8) (-3.1)(17.2) R2=094,DW=0.25,7=2,logL=-161.0583,(1980-2001) LR=-2[logL(B,G2)-lgL(B,a2)]=-2(-161.0583+115.888=90.34 因为LR=90.34>x2(2)=59,所以推翻原假设,即不能从模型中删除变量DEF1和 REPAY, 附录 EViews操作(1):在(11.7)式窗口中点击vew,选 Coefficient Tests, Redundant Variables Likelihood Ratio功能(模型中是否存在多余的不重要解释变量),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 DEF和 REPAy。可得如下结果 Redundant Variables: DEF REPAY F-statistic 537 5060 Probabilit Log likelihood ratio 90.33906 Probability EViews操作(2):在(1.8)式窗口中点击Vew,选 Coefficient Tests, Omitted Variables Likelihood Ratio功能(模型中是否丢了重要的解释变量),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拟加入 的解释变量DEF和REPY。也可得到如上结果。 (6)W检验 W检验的优点是只需估计无约東模型。当约束模型的估计很困难时,此方法尤其适用。 检验由沃尔德(wald1943)提出,适用于线性与非线性约束条件的检验 W检验的原理是测量无约束估计量与约束估计量之间的距离。先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对 如下模型 y=B1xIt+B2x2r+ B3x3t+vr 检验线性约束条件负=B是否成立。W检验只需对无约束模型(进行估计,因为对约束模型, 上式必变化为y=月xn+B(x2x+x)+,所以对约束估计量B2和B3来说,必然有B2-B3=0

7 DEBTt = 0 +1 GDPt +2 DEFt +3 REPAYt+ ut 其中 GDPt 表示年国内生产总值(百亿元),DEFt 表示年财政赤字额(亿元),REPAYt 表示年还 本付息额(亿元)。用 1980-2001 年数据得输出结果如下; DEBTt = 4.31 +0.35GDPt +0.99 DEFt +0.88REPAYt (11.7) (0.2) (2.2) (31.5) (17.8) R 2 = 0.9990, DW=2.12, T =22, logL= -115.8888, (1980-2001) 有相关系数矩阵知,DEBTt 和 GDPt 的相关性最强。那么是否可以从模型中删掉 DEFt 和 REPAYt 呢? 用 LR 统计量检验是否可以对上式施加约束 DEFt 和 REPAYt 的系数3 = 4 = 0。给出约束模 型估计结果如下, DEBTt = -388.40 +4.49 GDPt (11.8) (-3.1) (17.2) R 2 = 0.94, DW=0.25, T =22, logL= -161.0583, (1980-2001) LR = - 2 [ log L(  ~ , ~2  ) - log L(  ˆ , 2  ˆ ) ]= -2 (-161.0583 +115.8888) = 90.34 因为 LR = 90.34  2 (2) = 5.99,所以推翻原假设,即不能从模型中删除变量 DEFt 和 REPAYt。 附录: EViews 操作(1):在(11.7)式窗口中点击 View,选 Coefficient Tests, Redundant Variables -Likelihood Ratio 功能(模型中是否存在多余的不重要解释变量),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 DEF 和 REPAY。可得如下结果。 EViews 操作(2):在(11.8)式窗口中点击 View,选 Coefficient Tests, Omitted Variables -Likelihood Ratio 功能(模型中是否丢了重要的解释变量),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拟加入 的解释变量 DEF 和 REPAY。也可得到如上结果。 (6)W 检验 W 检验的优点是只需估计无约束模型。当约束模型的估计很困难时,此方法尤其适用。W 检验由沃尔德(Wald 1943)提出,适用于线性与非线性约束条件的检验。 W 检验的原理是测量无约束估计量与约束估计量之间的距离。先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对 如下模型 yt = 1 x 1t + 2 x2 t + 3 x3 t + vt (7) 检验线性约束条件2 = 3 是否成立。W 检验只需对无约束模型(7)进行估计,因为对约束模型, 上式必变化为 yt = 1 x 1t + 2 (x2t + x3t) + vt ,所以对约束估计量 2 ~  和 3 ~  来说,必然有 2 ~  - 3 ~  = 0

如果约束条件成立,则无约束估计量2-B3应该近似为零。如果约束条件不成立,则无约束估 计量B2B3应该显著地不为零。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准则,从而判断什么是显著地不为零。 首先需要知道(B2-B3)的抽样分布。依据经典回归的假定条件,(B2-B3)服从均值为 (B-B),方差为Ma(B2-B3)的正态分布。通常W(B2-B3)是未知的,使用的是wa(2-B3) 的样本估计量,定义W统计量为, 2-/√m(A2-)~NO,D) 在约束条件成立条件下,W渐进服从N(0,1)分布 下面讨论多个约束条件的情形。假定若干约束条件是以联合检验的形式给出 fB)=0 其中∫表示由约束条件组成的列向量。用B表示施加约束条件后对参数集合{B,B,…,B} 的估计。若把B代入上式,则上式一定成立。当把无约束估计值β代入上式时,通常上式不 会成立。W统计量定义如下, w=f()(xm)ar((p))(mxm)f()(mxl) 其中∫B)是用B代替B后的fB)表达式,VarB)是爪B)的估计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计算公 式如下 Arff(B) vartAn kxk) (10) 其中可()/B表示AB用无约束估计量B代替后的偏导数矩阵,其中第i行第j列位置上的 元素表示第i个约束条对第j个无约束估计量的偏导数值。Ⅴar(B)是B的估计的方差协方差矩 阵 在约束条件成立条件下,W=fBy[var(fB)]fB)渐近服从x2m)分布。 W=f(B(wmyn(fB)mxm)f(B(m)~-xom) 其中m表示被检验的约束条件的个数 举一个非线性约束的例子如下。假定对模型 y=B1xn+A2xn+B3 x13+ ur 检验约束条件BB=B是否成立。用B1,B2和B3分别表示,鱼和房的非约束估计量。B1 B2和B3既可以是极大似然估计量,也可以是最小二乘估计量。因为对于本例几B)只含有 个约束条件,所以改用fB)表示,有 f(B)=B B2-B3 (B=(9y(B)=(2B1-1

8 如果约束条件成立,则无约束估计量 2 ˆ  - 3 ˆ  应该近似为零。如果约束条件不成立,则无约束估 计量 2 ˆ  - 3 ˆ  应该显著地不为零。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准则,从而判断什么是显著地不为零。 首先需要知道( 2 ˆ  - 3 ˆ  )的抽样分布。依据经典回归的假定条件,( 2 ˆ  - 3 ˆ  )服从均值为 (2-3),方差为 Var( 2 ˆ  - 3 ˆ  ) 的正态分布。通常 Var( 2 ˆ  - 3 ˆ  ) 是未知的,使用的是 Var( 2 ˆ  - 3 ˆ  ) 的样本估计量,定义 W 统计量为, W = ) ˆ ˆ ) Var( ˆ ˆ (2 − 3 2 − 3  N(0, 1) 在约束条件成立条件下,W 渐进服从 N(0, 1) 分布。 下面讨论多个约束条件的情形。假定若干约束条件是以联合检验的形式给出, f( ) = 0, (8) 其中 f() 表示由约束条件组成的列向量。用  ~ 表示施加约束条件后对参数集合 {1, 2, …, k } 的估计。若把  ~ 代入上式,则上式一定成立。当把无约束估计值  ˆ 代入上式时,通常上式不 会成立。W 统计量定义如下, ( 1) 1 ( ) ' (1 ) ) ˆ )) ( ˆ ) ( ( ˆ (  −   = W m m m m f  Var f  f  (9) 其中 f(  ˆ )是用  ˆ 代替 后的 f( )表达式,Var(f(  ˆ )) 是 f(  ˆ )的估计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计算公 式如下:   ' ( ) ( ) ( ) ˆ ) ˆ ( ) ˆ ( ˆ ) ˆ ( )) ˆ ( ( k m k k m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Var f Var f (10) 其中   ˆ ) ˆ f (  表示 f() 用无约束估计量  ˆ 代替后的偏导数矩阵,其中第 i 行第 j 列位置上的 元素表示第 i 个约束条对第 j 个无约束估计量的偏导数值。Var(  ˆ ) 是  ˆ 的估计的方差协方差矩 阵。 在约束条件成立条件下,W = f(  ˆ )' [Var( f(  ˆ ) ) ] –1 f(  ˆ ) 渐近服从   (m) 分布。 ( 1) 1 ( ) ' (1 ) ) ˆ )) ( ˆ ) ( ( ˆ (  −   = W m m m m f  Var f  f     (m) 其中 m 表示被检验的约束条件的个数, 举一个非线性约束的例子如下。假定对模型 yt = 1 xt1 +2 xt2 +3 xt3 + ut (11) 检验约束条件 1 2 = 3 是否成立。用 , ˆ  1 2 ˆ  和 3 ˆ  分别表示 , 和  的非约束估计量。 1 ˆ  , 2 ˆ  和 3 ˆ  既可以是极大似然估计量,也可以是最小二乘估计量。因为对于本例 f(  ˆ ) 只含有一 个约束条件,所以改用 f(  ˆ ) 表示,有 f (  ˆ ) = 1 ˆ  2 ˆ  - 3 ˆ  (12)   ˆ ) ˆ (  f = ( 1 ˆ ) ˆ (    f 2 ˆ ) ˆ (    f 3 ˆ ) ˆ (    f ) = ( 2 ˆ  1 ˆ  -1 ), (13)

Var() Cov(Bi B2)Cov B,B3) Var( B)=Cov(B1B2) Var(B2)Cov(B2B,) Cov(B,B3)Cov(B2 B3) Var(B3) AI Var(B)=(B2 B-1)Var(B)B 根据(9)式,W统计量的具体表达式是 W=-(P1B2-B3) 「B2 (B2 B-1)Var(P)Pl 在零假设BB=B成立条件下,W统计量近似服从x2(1)分布 例:( file: nonoil2)对台湾制造业生产函数,检验/B=0.5是否成立。 Lny=-8.4010+0.6731Lnxn+1.1816Lnx (15) (-3.1)(4.4) R2=0.98,F=3358,DW=1.3,T=15,(1958-1972) 检验B/B=0.5是否成立。 变换约束条件为 B2-0.56=0 因为只有一个约束条件,则 八B)=f(B)=B2-0.56 (B)=9()9902)=(0105) Coefficient Covariance Matrix OG(X1)L LOG C 73859620377604081578 LoG(X1)03776040023453004378 LoG(X2)081567800438780091226 在(15式窗口中点击Vew,选 Coefficient Covariance功能。 738600.3776-0.8157 Var(B)=037760.0235-00439 0.8157-0.04390.0912 Varve)=(g(B) 可f(B) )(var(B))() B

9 Var(  ˆ ) =             ) ˆ ) Var( ˆ ˆ ) Cov( ˆ ˆ Cov( ) ˆ ˆ ) Cov( ˆ ) Var( ˆ ˆ Cov( ) Cov ˆ ˆ ) ˆ ˆ ) Cov( ˆ Var( 1 3 2 3 3 1 2 2 2 3 1 1 2 1 3                (14) 和 Var(f(  ˆ )) = ( 2 ˆ  1 ˆ  -1) Var( ) ˆ              −1 ˆ ˆ 1 2   , 根据(9)式,W 统计量的具体表达式是, 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ˆ ˆ ) ˆ 1) ( ˆ ˆ ( ) ˆ ˆ ˆ ( 1 2 2 1 2 1 2 3         Var 在零假设 1 2 = 3 成立条件下,W 统计量近似服从   (1) 分布。 例:(file: nonli12)对台湾制造业生产函数,检验1/2 = 0.5 是否成立。  Lnyt = -8.4010 + 0.6731 Lnxt1 + 1.1816 Lnxt2 (15) (-3.1) (4.4) (3.9) R 2 = 0.98, F = 335.8, DW=1.3, T=15, (19581972) 检验2/3 = 0.5 是否成立。 变换约束条件为 2 - 0.53 = 0 因为只有一个约束条件,则 f(  ˆ ) = f (  ˆ ) = 2 - 0.53   ˆ ) ˆ (  f = ( 1 ˆ ) ˆ (    f 2 ˆ ) ˆ (    f 3 ˆ ) ˆ (    f ) = (0 1 -0.5 ) 在(15)式窗口中点击 View,选 Coefficient Covariance 功能。 Var(  ˆ ) =           − − − − 0.8157 0.0439 0.0912 0.3776 0.0235 0.0439 7.3860 0.3776 0.8157 Var(f(  ˆ )) = (   ˆ ) ˆ (  f ) (Var(  ˆ ) ) (   ˆ ) ˆ (  f )

738600.3776-0.815710 =p1-05]037760023500911-00903 0.8157-0.04390.0912 fB)=f(B)=B2-0.56=(0.6731-0.5×1.1816)=0.0823 w=f B)[Var(B))]fB) =0.0823( 0093)0.0823≈0823)2 0.0750 0.0903 因为W=0075<2(1)=3.8,所以,约束条件B=B1=0被接受,成立 在(15)式窗口中点击view,选 Coefficient Tests,Wad- Coefficient Restrictions功能得 m Equation: EQ01 Workfile: HONLI12 JO View Procs objects Print Name Freeze Estimate Forecastst Wald Test Equation: EQ01 Null Hypothesis: C(2)/C(=0.5 F-statistic 0.065787 Probability 0801917 Chi-square 0.065787 Probability 0.797573 概率大于0.05,说明统计量落在了零假设的接收域。结论是接受原假设(约束条件成立)。 (7)LM乘数检验 与W检验不同的是拉格朗日( Lagrange)乘数(LM)检验只需估计约束模型。所以当施 加约束条件后模型形式变得简单时,更适用于这种检验。LM检验是由艾奇逊一西尔维 ( Aitchison- Silvey1960)提出的。LM检验另一种表达式是由拉奥(Rao1948)提出的,称为得 分检验。 首先给出非约束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 B L(B, 0) 对于非约束极大似然估计量B必然有 gL 0.b (17) aB 若约束条件成立,则施加约束条件下房的极大似然估计量B,应与不施加约束条件下房的极大 似然估计量B非常接近。也就是说aogL/B,应近似为零。LM检验的原理是如果 alogL/aB 显著地不为零,则约束条件不成立。LM统计量定义为 aB)((B)-1(logL (18) 其中( alogL/aB)是以( voglI)为元素组成的列向量,同时用β,替换了B。B)称为信 息矩阵,其逆矩阵是B,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在约束条件成立条件下,LM近似服从x2m)分布。 LM-X(m)

10 = 0 1 − 0.5           − − − − 0.8157 0.0439 0.0912 0.3776 0.0235 0.0439 7.3860 0.3776 0.8157           − 0.5 1 0 = 0.0903 f(  ˆ ) = f (  ˆ ) = 2 - 0.53 = (0.6731-0.51.1816) = 0.0823 W = f(  ˆ )' [Var( f(  ˆ ) ) ]-1 f(  ˆ ) = 0.0823 ( 0.0903 1 ) 0.0823 = 0.0903 (0.0823) 2 = 0.0750 因为 W = 0.075 <   (1) = 3.8,所以,约束条件0 = 1 = 0 被接受,成立。 在(15)式窗口中点击 View,选 Coefficient Tests, Wald-Coefficient Restrictions 功能得 概率大于 0.05,说明统计量落在了零假设的接收域。结论是接受原假设(约束条件成立)。 (7)LM 乘数检验。 与 W 检验不同的是拉格朗日(Lagrange)乘数(LM)检验只需估计约束模型。所以当施 加约束条件后模型形式变得简单时,更适用于这种检验。LM 检验是由艾奇逊—西尔维 (Aitchison-Silvey 1960)提出的。LM 检验另一种表达式是由拉奥(Rao 1948)提出的,称为得 分检验。 首先给出非约束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 logL( ,   ) (16) 对于非约束极大似然估计量  ˆ j 必然有 j logL  ˆ   = 0,  j (17) 若约束条件成立,则施加约束条件下 j 的极大似然估计量  j ~ 应与不施加约束条件下j 的极大 似然估计量  ˆ j 非常接近。也就是说 logL/  j ~ 应近似为零。LM 检验的原理是如果 logL/  j ~ 显著地不为零,则约束条件不成立。LM 统计量定义为 LM = (  ~  logL )' (I( 1 )) ~ −  ( ~ )  logL (18) 其中(logL/  ~ )是以(logL/j)为元素组成的列向量,同时用  j ~ 替换了j 。I(  ~ ) 称为信 息矩阵,其逆矩阵是  j ~ 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在约束条件成立条件下,LM 近似服从  2 (m) 分布。 LM   2 (m)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8页,可试读13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