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所得税会计 本章考情分析本章2002年试题的分数为1分,2003年试题的分数为1.5分2004年试题的分数为0分 但近三年主观题均涉及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从近三年的试题看,本章是很重要的一章,考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综合 题。客观题考核的是与所得税有关的一些基本的概念,考点主要集中在"递延税款"余额或发生额的计算、 债务法和递延法的特点等。综合题涉及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递延税款的计算 和2004年版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未发生变化。 针对2005年考试,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区别:(2)应纳税时间 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概念:(3)递延法和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和递延税款的核算: (4)资产减值及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等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项目 纳税调整项目:(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永久性差异:(3)时间性差异 二、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 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这种 差异应从税前会计利润中扣除。如国债利息收入等。 (二)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 所得税。这种差异应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加回。如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的产品等 (三)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 减。这种差异应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加回。如发生的超标业务招待费等 (四)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这种差异 应从税前会计利润中扣除。 时间性差异 (一)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一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例:假定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如下表: 项目 第四年 第五年 会计折旧 3000 3000 税收折旧 4000 3000 差额 10001000200 上表中,第一年和第二年为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第四年和第五年为转回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 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一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例:假定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 如下表 项目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会计折旧 5000 4000 3000 税收折旧 3000 3000 3000 3000 2000 上表中,第一年和第二年为发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第四年和第五年为转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第十一章 所得税会计 本章考情分析本章 2002 年试题的分数为 1 分,2003 年试题的分数为 1.5 分,2004 年试题的分数为 0 分。 但近三年主观题均涉及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从近三年的试题看,本章是很重要的一章,考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综合 题。客观题考核的是与所得税有关的一些基本的概念,考点 主要集中在"递延税款"余额或发生额的计算、 债务法和递延法的特点等。综合题涉及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递延税款的计算。 和 2004 年版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未发生变化。 针对 2005 年考试,考生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区别;(2)应纳税时间 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概念;(3)递延法和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和递延税款的核算; (4)资产减值及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等。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项目 纳税调整项目:(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永久性差异;(3)时间性差异 二、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 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这种 差异应从税前会计利润中扣除。如国债利息收入等。 (二)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 所得税。这种差异应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加回。如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的产品等。 (三)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 减。这种差异应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加回。如发生的超标业务招待费等。 (四)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这种差异 应从税前会计利润中扣除。 三、时间性差异 (一)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例:假定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如下表: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会计折旧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税收折旧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差额 -2000 -1000 0 1000 2000 上表中,第一年和第二年为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第四年和第五年为转回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 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例:假定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 如下表: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会计折旧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税收折旧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差额 2000 1000 0 -1000 -2000 上表中,第一年和第二年为发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第四年和第五年为转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 为应税所得。如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企业,应在期末按照被投资企业的净利 润以及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如果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 率,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要补交所得税,这部分投资收益补交的所得税需待被投资企业实际 分配利润或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时才计入应税所得,从而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应纳税时 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 二)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 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如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 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税所得中扣减,从而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 可以从应税所得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 (三)企业获得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 所得。如某些收益按照税法规定在逾期一定时期后仍然未支付的,应确认为收益,计入应税所得:但按照 会计制度确定的原则,可以视具体情况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从而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四)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 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如固定资产折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出于财务会计目 的采用直线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从应税所得中扣减的折旧金额会大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金额,从 而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第二节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应付税款法 在应付税款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反映在递延税款中。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本期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 【例题1】2003年年初A公司持有B公司40%的股份,B公司2003年实现的净利润为2125万元,A 公司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为85万元,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B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15%,A公司2004年从B公司分得利润85万元。 2003年A公司未来应交所得税=85/(1-15%)×18%18万元 2004年A公司应交所得税=85/(1-15%)×18%=18万元 (1)若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 2003年:无分录 2004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若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 2003年: 借:所得税 贷:递延税款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递延税款 贷:所得税 【例题2】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因素有()
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 为应税所得。如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投资采用权益法 核算的企业,应在期末按照被投资企业的净利 润以及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如果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 率,投资企业 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要补交所得税,这部分投资收益补交的所得税需待被投资企业实际 分配利润或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时才计入应税所得,从而产生应纳 税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应纳税时 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 (二)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 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如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 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 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税所得中扣减,从而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 可以从应税所 得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 (三)企业获得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税 所得。如某些收益按照税法规定在逾期一定时期后仍然未支 付的,应确认为收益,计入应税所得;但按照 会计制度确定的原则,可以视具体情况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从而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四)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 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如固定资产折旧,按照税法 规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出于财务会计目 的采用直线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从应税所得中扣减的折旧金额会大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金额,从 而产生应纳税 时间性差异。 第二节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一、应付税款法 在应付税款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反映在递延税款中。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本期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 【例题 1】2003 年年初 A 公司持有 B 公司 40%的股份,B 公司 2003 年实现的净利润为 212.5 万元,A 公司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85 万元, A 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B 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15%,A 公司 2004 年从 B 公司分得利润 85 万元。 2003 年 A 公司未来应交所得税=85/(1-15%)×18%=18 万元 2004 年 A 公司应交所得税=85/(1-15%)×18%=18 万元 (1)若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 2003 年:无分录 2004 年: 借:所得税 18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8 (2)若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 2003 年: 借:所得税 18 贷:递延税款 18 2004 年: 借:所得税 18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8 借:递延税款 18 贷:所得税 18 【例题 2】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因素有()
A.本期应交的所得税 B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 C.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 D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 E.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 答案: ABCDE 【例题3】下列有关递延税款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递延税款是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B递延税款是对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调整 C.递延税款转回会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 D递延税款期末借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项目单独反映 E递延税款期末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单独反映 答案:ACDE 【例题4】采用债务法时,增加本期所得税费用的项目有()。 A.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B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C.本期应交所得税 D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E由于税率变更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答案:ACE 首先计算确定本期应交所得税和本期递延税款的发生额,然后计算确定本期所得税费用的发生额。因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关键的问题是确定递延税款的发生额。确定递延税款的发生额要解决两个问题: 是借贷方向:二是税率发生变动时如何处理 借贷方向的确定 ①时间性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递延税款发生额在贷方:或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时间性差异作为减项处理,则递延税款的发生额在贷方 ②时间性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递延税款发生额在借方:或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时间性差异作为加项处理,则递延税款的发生额在借方 具体列示如下 递延税款 (1)本期发生的可(1)本期发生的应纳税 抵减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所得税税 所得税税率 率 2)本期胖转回的应〔2)本期转回的可抵 纳税时间性差异×减时间性差异×所得 所得税税率 税税率 )税率不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二)税率变动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递延法 递延法的特点在于 (1)采用递延法核算时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递延税款余额,并不代表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采用 递延法进行会计处理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照产生时间性差异的时期所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确认,不 随税率变更而调整,因此不能反映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或负债
A.本期应交的所得税 B.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 C.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 D.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 E.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 答案: ABCDE 【例题 3】下列有关递延税款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递延税款是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B.递延税款是对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调整 C.递延税款转回会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 D.递延税款期末借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项目单独反映 E.递延税款期末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单独反映 答案: ACDE 【例题 4】采用债务法时,增加本期所得税费用的项目有( )。 A.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B.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C.本期应交所得税 D.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E.由于税率变更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答案: ACE 首先计算确定本期应交所得税和本期递延税款的发生额,然后计算确定本期所得税费用的发生额。因 此,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关键的问题是确定递延税款的发生额。确定递延税款的发生额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借贷方向;二是税率发生变动时如何处理。 借贷方向的确定: ①时间性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递延税款发生额在贷方;或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时间性差异作为减项处理,则递延税款的发生额在贷方。 ②时间性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递延税款发生额在借方;或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时间性差异作为加项处理,则递延税款的发生额在借方。 具体列示如下: (一)税率不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二)税率变动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1.递延法 递延法的特点在于: (1)采用递延法核算时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递延税款余额,并不代表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采用 递延法进行会计处理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照产生时间性差异的时期所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确认,不 随税率变更而调整,因此不能反映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或负债
(2)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发生而在本期转回的各项时间 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一般用原有税率计算 【例题5】乙公司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上期期末“递延税款”账户的贷方余额为3300万元,适用的 所得税税率为33%,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分别为3500万元和300万元,适 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为1200万元。乙公司本期期末“递延税款”账户的 贷方余额为()万元 A.3600 B.3864 答案:B 解析:“递延税款”账户的贷方余额=3300+3500×30%-300×30%-1200×33%=3864(万元) 【例题6】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该公司2002年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为 6万元,历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该公司2002年度按会计制度规定计入当期损益的某项固定资 产计提的折旧为50万元,按税法规定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为80万元。 202年12月31日,该公司估计此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并因此计提了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160万元。按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假定除上述 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该公司2002年年末“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为()万元。(203 年考题) A.3.30 B.23.10 C.10890 D.128.70 答案:B 解析:“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66+(80-50)×33%-160×33%23.10(万元) 2债务法 债务法的特点在于: (1)本期的时间性差异预计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未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者作 为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 (2)采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并随税率变动或开征新 税而相应的调整其账面余额。从理论上讲,债务法比递延法更科学 一般情况下,递延税款余额=时间性差异余额x现行所得税税率 例3:假设某企业1998年所得税税率改为30%,本年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与1997年度相同,其他资 料如例 P248例 沿用例3资料。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1997年会计处理同例2 (2)1998年 税前会计利润 150000 加:永久性差异 2000 减:时间性差异 15000 应税所得 所得税税率 本期应交所得税 46500
(2)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发生而在本期转回的各项时间 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一般用原有税率计算。 【例题 5】乙公司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上期期末“递延税款”账户的贷方余额为 3300 万元,适用的 所得税税率为 33%,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分别为 3500 万元和 300 万元,适 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0%;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为 1200 万元。乙公司本期期末“递延税款” 账户的 贷方余额为( )万元。 A.3600 B.3864 C.3900 D.3960 答案: B 解析:“递延税款”账户的贷方余额=3300+3500×30%-300×30%-1200×33%=3864(万元)。 【例题 6】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该公司 2002 年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为 66 万元,历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 33%。该公 司 2002 年度按会计制度规定计入当期损益的某项固定资 产计提的折旧为 50 万元,按税法规定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为 80 万元。 2002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估计此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并因此计提了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 160 万元。按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固定 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假定除上述 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该公司 2002 年年末“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为( )万元。 (2003 年考题) A.3.30 B.23.10 C.108.90 D.128.70 答案:B 解析:“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 =66+(80-50)×33%-160×33%=23.10(万元)。 2.债务法 债务法的特点在于: (1)本期的时间性差异预计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未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者作 为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 (2)采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并随税率变动或开征新 税而相应的调整其账面余额。从理论上讲,债务法比递延法更科学。 一般情况下 ,递延税款余额=时间性差异余额×现行所得税税率 例 3:假设某企业 1998 年所得税税率改为 30%,本年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与 1997 年度相同,其他资 料如例 1。 P248 例 4 沿用例 3 资料。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1997 年会计处理同例 2 (2)1998 年 税前会计利润 150000 加:永久性差异 20000 减:时间性差异 15000 应税所得 155000 所得税税率 30% 本期应交所得税 46500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15000×30%)4500 应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期所得税费用 (46500+4500-450)50550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递延税款 (4500-450)4050 递延税款 15000×33%=4950 〔97年12月31日 98年调)1500934501500×30%=4500(88年 98年递延税款发生额(贷方)=4500-450=4050(元) 98年所得税费用=46500+4050=50550(元)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一本期发生的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一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 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x现行所得税税率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κ现行所得税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本期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 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x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增加本期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 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税率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本期发生的时 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 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应纳税时间性差 异或累计可抵减时间性差异ⅹ(现行所得税税率一前期确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时适用的 所得税税率) 【例题7】某股份有限公司20×0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设备,原价为301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10万 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公司按照3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与税法相一致 0x2年1月1日,公司所得税税率由33%降为15%。除该事项外,历年来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公司采 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该公司20×2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的金额为 ()万元。 A.12 【答案】C 【解析】“递延税款借项”项目的金额=(30003-3000-5)×15%×2=120(万元) (三)递延法和债务法举例 例5:某企业1990年12月25日购入一台设备,原价5800元,预计净残值200元。按税法规定可按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5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8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15000×30%)4500 应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00×3%)450 本期所得税费用 (46500+4500-450)50550 借:所得税 5055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6500 递延税款 (4500-450)4050 98 年递延税款发生额(贷方)=4500-450=4050(元) 98 年所得税费用=46500+4050=50550(元)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 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本期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 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增加本期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 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税率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的时 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 的递延 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应纳税时间性差 异或累计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前期确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时适用的 所得税税率) 【例题 7】某股份有限公司 20×0 年 12 月 31 日购入一台设备,原价为 3010 万元,预计净残值为 10 万 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 5 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公司按照 3 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与税法相一致。 20×2 年 1 月 1 日,公司所得税税率由 33%降为 15%。除该事项外,历年来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公司采 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该公司 20×2 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的金额 为 ( )万元。 A.12 B.60 C.120 D.192 【答案】 C 【解析】“递延税款借项”项目的金额=(3000÷3-3000÷5)×15%×2=120(万元) (三)递延法和债务法举例 例 5:某企业 1990 年 12 月 25 日购入一台设备,原价 58000 元,预计净残值 200 元。按税法规定可按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 5 年;会计上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 8 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
况下,假设该企业每年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为33%,1991 年至1998年会计折旧和税收折旧如表11-1所示 项目 1991992年199年199年1995年191997年1998年 会计折旧72257225 税收折旧192671541311560 77073853 0 例6:假设所得税税率从1993年起改为30%,其他资料如例5,则递延法和债务法有关计算和账务处 理如下 表11-31993年税率改变后递延法计算的所得费税用及递延所得税金额 项目1991年1992年1993年199年1995年19年1997年1998年 税前会计利 20000200020002000020000200002000020000 寸间性差异(12042)(8189(4335)(482)3327225 7225 应税所得798181215651958232272252525 所得税税率33% 33% 30% 30% 应交所得税262614)(389796)(4695058540168670(816750)(8670 间性差异 响额(397386)(27020(13050(146011723825123982521974 得税费用6600 6600 6000 60005898845783.255783.255927.76 2采用债务法的处理,如表11-4所示 表11-41993年税率改变后债务法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及递延所得税金额 项目19年192年1990年1990年195年19%年19年1990年 税前会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 20000 时间性 差异(12042)(8188)(435 (482) 3372 7225 应税所 l1812 156651951823372 27225 27225 27225 所得税 33% 33% 30% 30% 税率 应交所 得税(262614)(38979)(469950(585540)(0110(816750)(816750)(816750) 差异影(3973.86)(2702.04)(69360)(14460)1011602167.502167.502167.50 所得税 5393.10 6000 费用 例7:某公司1994年起股票在境外上市,1995年全年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2500000元。该公司采
况下,假设该企业每年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为 20000 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为 33%,1991 年至 1998 年会计折旧和税收折旧如表 11-1 所示。 表 11-1 项目 1991 年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会计折旧 7225 7225 7225 7225 7225 7225 7225 7225 税收折旧 19267 15413 11560 7707 3853 0 0 0 例 6:假设所得税税率从 1993 年起改为 30%,其他资料如例 5,则递延法和债务法有关计算和账务处 理如下: 表 11-3 1993 年税率改变后递延法计算的所得费税用及递延所得税金额 项目 1991 年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税前会计利 润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时间性差异 (12042) (8188) (4335) (482) 3372 7225 7225 7225 应税所得 7958 11812 15665 19518 23372 27225 27225 27225 所得税税率 33% 33% 30% 30% 30% 30% 30% 30% 应交所得税 (2626.14) (3897.96) (4699.50) (5855.40) (7011.6) (8167.50) (8167.50) (8167.50) 时间性差异 影响额 (3973.86) (2702.04) (1300.50) (144.60) 1112.76 2384.25 2384.25 2239.74 所得税费用 6600 6600 6000 6000 5898.84 5783.25 5783.25 5927.76 2.采用债务法的处理,如表 11-4 所示 表 11-4 1993 年税率改变后债务法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及递延所得税金额 项目 1991 年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税前会 计利润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时间性 差异 (12042) (8188) (4335) (482) 3372 7225 7225 7225 应税所 得 7958 11812 15665 19518 23372 27225 27225 27225 所得税 税率 33% 33% 30% 30% 30% 30% 30% 30% 应交所 得税 (2626.14) (3897.96) (4699.50) (5855.40) (7011.60) (8167.50) (8167.50) (8167.50) 时间性 差异影 响额 (3973.86) (2702.04) (693.60) (144.60) 1011.60 2167.50 2167.50 2167.50 所得税 费用 6600 6600 5393.1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例 7:某公司 1994 年起股票在境外上市,1995 年全年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为 12500000 元。该公司采
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改为3%。该公司采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 理,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预计可以转回。该公司1995年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该公司对甲企业的投资占甲企业40%的股份,1995年度甲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为9500000元(甲企业的 所得税税率为24%)。按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利润时计算交纳所得税 2.该公司1995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600000元,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6000元。按税法规 坏账准备按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可在交纳所得税前扣除。 3.该公司1995年12月31日存货账面实际成本8655000元,期末可变现净值8600000元,存货按成本 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按税法规定,存货变现损失以实际发生的损失在交纳所得税前扣除 4该公司1993年1月1日开始使用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960000元,会计上采用直线法分2年计提折 旧,税法规定按直线法分5年计提折旧(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 根据上述资料,要求计算1994年所得税税率变动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调整数,以及1995年递延税 款账的年末余额和1995年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分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 项目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会计折旧 440000 480000 40000 税收折旧 176000 92000 差额 288000 -152000 递延机款 9年:2640005=14520094年调:2640003228=58080 94年:288000339504095年:①折旧 35年:國坏账准备 152000×33%=50160 3000390②投资收益 ④存货跌价准备(95000409)/(1-24%) 55000×33%=18150×9%=450000 95年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50160+450000990-18150=481020(元 本期所得税费用=2839980+481020=3321000(元) (四)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应当说明的几个问题 采用债务法时,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按照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但如果企业已知本期 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在今后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则时间性差异可以按照预计今后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其对所 得税的影响金额。在采用递延法时,如果企业已知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在今后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也 不按照今后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仍然按照当期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递延税 款金额 2通常情况下纳税影响会计法适用于所有的时间性差异。但是如果一定时期发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该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会产生递延税款借方金额。为了谨慎起见,如果本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 在未来转回的时期内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这个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才可以确认为一项递延借项或一项递延 所得税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反之,则不能确认为一项递延借项或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3.企业某一年度发生亏损,按税法规定可以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这就产生了未来可抵减时间 性差异。这项未来可抵减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可视为亏损当期的所得税利益,但这项所得税利益 能否实现需视企业在转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是否有足够的应税所得。为了谨慎起见,我国目前尚 未将应税亏损所产生的所得税利益计入递延税款借方 4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而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计入生产成本。这部分折旧费用只有当生产 的产品对外出售时,才影响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
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由于时间 性差异产生改为 33%。该公司采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 理,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预计可以转回。该公司 1995 年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该公司对甲企业的投资占甲企业 40%的股份,1995 年度甲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为 9500000 元(甲企业的 所得税税率为 24%)。按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利润时计算交纳所得税。 2.该公司 1995 年 12 月 31 日应收账款余额 600000 元,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 6000 元。按税法规 定,坏账准备按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 5‰计提,可在交纳所得税前扣除。 3.该公司 1995 年 12 月 31 日存货账面实际成本 8655000 元,期末可变现净值 8600000 元,存货按成本 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按税法规定,存货变现损失以实际发生的损失在交纳所得税前扣除。 4.该公司 1993 年 1 月 1 日开始使用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 960000 元,会计上采用直线法分 2 年计提折 旧,税法规定按直线法分 5 年计提折旧(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 根据上述资料,要求计算 1994 年所得税税率变动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调整数,以及 1995 年递延税 款账的年末余额和 1995 年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分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 项目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会计折旧 440000 480000 40000 税收折旧 176000 192000 192000 差额 264000 288000 -152000 95 年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50160+450000-990-18150=481020(元) 本期所得税费用= 2839980+481020=3321000(元) (四)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应当说明的几个问题 1.采用债务法时,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按照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但如果企业已知本期 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在今后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则时间性 差异可以按照预计今后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其对所 得税的影响金额。在采用递延法时,如果企业已知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在今后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也 不按照今后 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仍然按照当期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递延税 款金额 2.通常情况下纳税影响会计法适用于所有的时间性差异。但是如果一定时期发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该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会产生递延税款借方金额。为了谨慎 起见,如果本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 在未来转回的时期内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这个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才可以确认为一项递延借项或一项递延 所得税资产 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反之,则不能确认为一项递延借项或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3.企业某一年度发生亏损,按税法规定可以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这就产生了未来可抵减时间 性差异。这项未来可抵减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可 视为亏损当期的所得税利益,但这项所得税利益 能否实现需视企业在转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是否有足够的应税所得。为了谨慎起见,我国目前尚 未将应税亏 损所产生的所得税利益计入递延税款借方。 4.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而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计入生产成本。这部分折旧费用只有当生产 的产品对外出售时,才影响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
【例题8】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主要 从事小轿车及配件的生产销售。该公司2001年和2002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000万元和3000万元。预 计从2003年起未来五年内每年可产生应纳税所得额3000万元。除增值税,所得税外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2004年2月5日,注册会计师在对甲公司2003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就以下会计事项的处理向 甲公司会计部门提出疑问 (1)将200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加速折旧法,并对此项变 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甲公司上市两年来均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对200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 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甲公司上市两年来对200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从应纳 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额,是按加速折旧法计提并影响损益的金额。为与税法一致,董事会决定,从2003年起 对200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司每年按直线法对上述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为1000万元,每年按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 额为1500万元。假定每年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的20%形成存货其余均随着产成品的销售转入主 营业务成本:上年末产成品存货在下一年度全部出售(假定年末存货均为产成品) (2)将所得税的核算从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并对此项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甲公司原对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为更客观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董事会决定,从 2003年起对所得税改按债务法核算:虽然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但因追溯调整计算复 杂,故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告于2004年4月20日经批准对外报出。甲公司2004年2月15日完成2003 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 ②甲公司2003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3100万元,假定甲公司2003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尚未计算。甲公 司2003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未作分配 ③甲公司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分别判断注册会计师提出疑问的会计事项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对于甲公司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编制调整分录 (3)计算甲公司2003年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发生额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与所得税有关的会计分录。 (4)编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合并转入“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科目的会计分录 【答案】 事项(1)甲公司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公司生产用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 提折旧与其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一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是恰当的,为了与税法保持一致变更折 旧方法不符合会计原则的要求。 事项(2)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当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时,会计政策 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借:累计折旧 贷:库存商品 100(500×2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主营业务成本400(500×80%) 2003年应交所得税气调整后税前会计利润3500(3100+400)-会计比税收少计提折旧 (500×80%+500×20%)]×33%990万元
【例题 8】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主要 从事小轿车及配件的生产销售。该公司 2001 年和 2002 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 2000 万元和 3000 万元。预 计从 2003 年起未来五年内每 年可产生应纳税所得额 3000 万元。除增值税,所得税外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2004 年 2 月 5 日,注册会计师在对甲公司 2003 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就以下会计事项的处理向 甲公司会计部门提出疑问 (1)将 2001 年 1 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加速折旧法,并对此项变 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甲公司上市两年来均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对 2001 年 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 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甲公司上市两年 来对 2001 年 1 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从应纳 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额,是按加速折旧法计提并影响损益的金额。为与税法一致,董事会决定,从 2003 年起 对 2001 年 1 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每年按直线法对上述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为 1000 万元,每年按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 额为 1500 万元。假定每年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 旧额的 20%形成存货,其余均随着产成品的销售转入主 营业务成本;上年末产成品存货在下一年度全部出售(假定年末存货均为产成品)。 (2)将所得税的核算从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并对此项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甲公司原对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为更客观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董事会决定,从 2003 年起对所得税改按债务法核算;虽然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但因追溯调整计算复 杂,故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 2003 年度财务报告于 2004 年 4 月 20 日经批准对外报出。甲公司 2004 年 2 月 15 日完成 2003 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 ②甲公司 2003 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 3100 万元,假定甲公司 2003 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尚未计算。甲公 司 2003 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未作分配。 ③甲公司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分别判断注册会计师提出疑问的会计事项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对于甲公司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编制调整分录。 (3)计算甲公司 2003 年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发生额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与所得税有关的会计分录。 (4)编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合并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会计分录 【答案】 (1) 事项(1)甲公司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公司生产用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 提折旧与其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一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是恰当的,为了与税法保持一致变更折 旧方法不符合会计原则的要求。 事项(2)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当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时,会计政策 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2) 借:累计折旧 500 贷:库存商品 100(500×2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400(500×80%) (3) 2003 年应 交 所得 税 =[ 调 整后 税 前会 计 利 润 3500 ( 3100+400 ) -会 计 比税 收 少计 提 折旧 500 (500×80%+500×20%)]×33%=990 万元
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500×80%×33%)+[(500×80%+500×20%)×33%} [(500×80%+500×20%)×33%=462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一调整所得税1452 贷:递延税款 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1452-4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52 三、资产减值涉及的所得税会计问题 (一)固定资产减值及折旧涉及的所得税会计问题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转回的影响当期损益的固定资产减 值准备+本期会计折旧大于税收折旧的差额本期会计折旧小于税收折旧的差额 递延税款发生额列示如下: 递延税款 〔1)计提的固定〔1)转回的影响当 资产减值准备期损益的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税率 2)本期会计折(2)本期会计折旧 旧大于税收折旧小于收折旧的差 差额×税率 额×税率 【例题9】甲企业2004年12月10日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用于行政管理部门使用,购置成本为 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企业2005年至2007年 每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均为1000万元。甲企业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预计 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均与税法相同,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企业在转回时间性差异时 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假定2005年末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20万元 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70万元。2007年末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10万元。 要求:分别编制甲企业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所得税 有关的会计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会计折旧=500÷5=100万元 税收折旧=500÷5=100万 2005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500-100)-320=80万元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应交所得税=(1000+80)×33%3564万元 因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80×33%=264万元 所得税费用=3564-264=330万元
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500×80%×33%)+[(500×80%+500×20%)×33%]+ [(500×80%+500×20%)×33%]=462 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所得税 1452 贷:递延税款 462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90 (4)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1052 (1452-4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52 三、资产减值涉及的所得税会计问题 (一)固定资产减值及折旧涉及的所得税会计问题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转回的影响当期损益的固定资产减 值准备+本期会计折旧大于税收折旧的差额-本期会计折旧小于税收折旧的差额 递延税款发生额列示如下: 【例题 9】甲企业 2004 年 12 月 10 日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用于行政管理部门使用,购置成本为 500 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5 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 均法计提折旧。甲企业 2005 年至 2007 年 每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均为 1000 万元。甲企业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假定预计 使用 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均与税法相同,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企业在转回时间性差异时 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假定 2005 年末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 320 万元, 2006 年末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 270 万元。2007 年末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 210 万元。 要求:分别编制甲企业 2005 年、2006 年和 2007 年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所得税 有关的会计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2005 年: 会计折旧=500÷5=100 万元 税收折旧=500÷5=100 万元 2005 年 12 月 31 日固定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500-100)-320=80 万元 借:管理费用 100 贷:累计折旧 100 借:营业外支出 8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0 应交所得税=(1000+80)×33%=356.4 万元 因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80×33%=26.4 万元 所得税费用=356.4-26.4=330 万元
借:所得税 330 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会计折旧=320÷4=80万元 税收折旧=500÷5=10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固定资产账面净值=500-100×2=300万元 2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计入损益的金额=可收回金额270万元-价值恢复前账面价 值240万元=3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应恢复累计折旧20万元。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累计折旧 营业外支出 应交所得税=(100030-20)×33%=313.5万元 因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30×3%=9.9万元 因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20×33%=66万元 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9.9+66=16.5万元 所得税费用=313.5+16.5=330万元 借:所得税 330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3135 递延税款 16.5 2007年 会计折旧=270÷3=90万元 税收折旧=500÷5=10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不考虑减值准备情况下固定资产净值2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210万元,价值恢复 前账面价值=500-100-80-80+30-90=180万元,所以2007年12月31日恢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应计入损益 的金额=20万元(200-180),同时应恢复累计折旧10万元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累计折旧 营业外支出 应交所得税=(1000-10-20)×33%=320.万元 因转回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20×33%=66万元 因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10×33%=3.3万元 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66+3.3=99万元 得税费用=320.1+9.9=330万元 :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320.1 递延税款 P260267例8-例13 例8甲企业20×0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为2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 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1年起甲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每年均为1000万元。20×3年年末
借:所得税 330 递延税款 26.4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56.4 2006 年: 会计折旧=320÷4=80 万元 税收折旧=500÷5=100 万元 2006 年 12 月 31 日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固定资产账面净值=500-100×2=300 万元。 2006 年 12 月 31 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计入损益的金额=可收回金额 270 万元-价值恢复前账面价 值 240 万元=30 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应恢复累计折旧 20 万元。 借:管理费用 80 贷:累计折旧 80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 贷:累计折旧 20 营业外支出 30 应交所得税=(1000-30-20)×33%= 313.5 万元 因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30×33%=9.9 万元 因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20×33%=6.6 万元 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9.9+6.6=16.5 万元 所得税费用= 313.5 +16.5=330 万元 借:所得税 33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13.5 递延税款 16.5 2007 年: 会计折旧=270÷3=90 万元 税收折旧=500÷5=100 万元 2007 年 12 月 31 日不考虑减值准备情况下固定资产净值 200 万元,可收回金额为 210 万元,价值恢复 前账面价值=500-100-80-80+ 30-90=180 万元,所以 2007 年 12 月 31 日恢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应计入损益 的金额=20 万元(200-180),同时应恢复累计折旧 10 万 元。 借:管理费用 90 贷:累计折旧 90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 贷:累计折旧 10 营业外支出 20 应交所得税 =(1000-10-20)×33%=320.1 万元 因转回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20×33%=6.6 万元 因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10×33%=3.3 万元 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6.6+3.3=9.9 万元 所得税费用=320.1+9.9=330 万元 借:所得税 33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20.1 递延税款 9.9 P260-267 例 8-例 13 例 8 甲企业 20×0 年 12 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为 2000 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10 年,预计 净残值为零,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1 年起甲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每年均为 1000 万元。 20×3 年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