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新乡医学院:《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影像、检验、麻醉学、法医学专业)preventive medicine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458.9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适用临床医学、影像、检验、麻醉学、法医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现代医学三大支柱之一,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 环境-人群-健康-疾病为对像,是研究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健康新的认识,以及社会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前提下,预防医学已成为与医学各个专 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领域中的有关知识,如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和社会 医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的原理。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预防为主观念、环 境观念、群体观念及大卫生观念,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由于教学时数有限,本着 从实际出发,预防医学的重点放在讨论各种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健康与疾病评价指标及正确应 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健康、疾病及其客观规律,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致病因素的 作用规律,给予定量评价及实施正确的健康促进,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 目的。 主要教学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 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为考试课,3.5学分,教学时数为63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与讨论15学时。 二、 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措施 4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 治措施 2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 能力。 5.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三)基本素质 1通过实习课、组织讨论课等上课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树立群体医学观。 3.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方式。 三、学时分配 单元 2 菜与健康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适用临床医学、影像、检验、麻醉学、法医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现代医学三大支柱之一,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 环境-人群-健康-疾病为对象,是研究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健康新的认识,以及社会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前提下,预防医学已成为与医学各个专 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领域中的有关知识,如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和社会 医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的原理。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预防为主观念、环 境观念、群体观念及大卫生观念,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由于教学时数有限,本着 从实际出发,预防医学的重点放在讨论各种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健康与疾病评价指标及正确应 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健康、疾病及其客观规律,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致病因素的 作用规律,给予定量评价及实施正确的健康促进,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 目的。 主要教学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 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为考试课,3.5学分,教学时数为63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与讨论15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措施。 4.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 治措施。 2.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 能力。 5.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三)基本素质 1.通过实习课、组织讨论课等上课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树立群体医学观。 3.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方式。 三、学时分配 单元 学时 理论 实验 1. 绪论 3 - 2. 环境与健康 3 -

生活环境与健康 3 6 67 分在 3 病因及病因探索 10 诊断 试验和筛检试验 99224223 11 传染病流行病学 12. 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2 合计 48 15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单元绪论 目标 1了解预防医学的性质、研究对橡、内容及任务 2掌握健康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三级预防等内容。 3.熟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内容 1详细讲解预防医学定义、内容和特点, 2.一般介绍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及我国预防工作的成就。 3重点阐述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新医学模式的特点。 4重点阐述健康与疾病: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及三级预防的内容。 5.一般介绍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一单元环境与健康 目标 1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 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2.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 3.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4.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诸要素与健康的关系。 内容 1重点阐述人类环境组成的特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辩证 统一关系。 2详细讲解环境污染与公害、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等。 3详细讲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特点及其危害作用、近期作用、远期作用、直接作用、间接效 应等。 4.一般介绍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5.一般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第三单元生活环境与健康 目标 1熟悉空气物理、化学性状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大气污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3.熟悉水体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4掌握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水质评价标准、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方法。 5熟悉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6.了解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 生活环境与健康 7 3 4. 食物环境与健康 9 6 5. 职业环境与健康 9 3 6. 疾病的分布 2 - 7. 描述性研究 2 3 8. 分析性研究 4 - 9. 病因及病因探索 2 10.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2 - 11. 传染病流行病学 3 - 12. 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2 - 合计 48 15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单元绪论 目标 1.了解预防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 2.掌握健康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三级预防等内容。 3.熟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内容 1.详细讲解预防医学定义、内容和特点。 2.一般介绍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及我国预防工作的成就。 3.重点阐述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新医学模式的特点。 4.重点阐述健康与疾病: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及三级预防的内容。 5.一般介绍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 目标 1.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 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2.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 3.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4.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诸要素与健康的关系。 内容 1.重点阐述人类环境组成的特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辩证 统一关系。 2.详细讲解环境污染与公害、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等。 3.详细讲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特点及其危害作用、近期作用、远期作用、直接作用、间接效 应等。 4.一般介绍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5.一般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第三单元生活环境与健康 目标 1.熟悉空气物理、化学性状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大气污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3.熟悉水体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4.掌握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水质评价标准、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方法。 5.熟悉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6.了解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内容 1详细讲解空气物理性状、太阳辐射与健康的关系、大气的化学组成、大气污染与健康。 2.重点阐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及其评价、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饮用水净化与消毒的原 理与方法。 3.重点阐述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地质化学性疾病的概念、常见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病因、主要 临床表现及其预防措施。 4.一般介绍土壤污染的来源及特点,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四单元食物与健康 目标 1掌握食物与营养的基本概念、人体必需营养素与需要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基本要 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 2学据食物中声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3.掌握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及处理原则 4熟悉营养素和维生素的生理需求量和供给量、营养缺乏病及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和预防、机体对 热能的需要及供给比例 5熟悉特殊人群的膳食原则、膳食调查的主要内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 6.了解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营养调查结果评价的注意事项、 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理原则. 内容 1重点阐述食物营养与营养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蛋白质热能的营养不良、食物中毒等基本 概念。 2.详细讲解热能与产热营养素的的功能、营养价值评价及供给量。 3.一般介绍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食物来源、供给量。 4.重点阐述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及膳食原则。 5详细讲解营养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 6详细讲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媒介食品、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与预防。 7.一般介绍有毒动植物中毒、食物中毒调查和处理原则。 第五单元职业与健康 目标 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等概念。 2.掌握职业病的特点及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3.熟悉职业病的健康监护的内容及其目的 4.了解我国法定职业病的分类及范围。 5.熟悉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内容 1.详细讲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 2重点阐述职业病的特点及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3详细讲解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一般介绍我国法定职业病的分类及范围, 5.一般介绍职业病健康监护的内容及其目的 6详细讲解常见职业性危害的防治原则。 第六单元疾病的分布 目标

内容 1.详细讲解空气物理性状、太阳辐射与健康的关系、大气的化学组成、大气污染与健康。 2.重点阐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及其评价、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饮用水净化与消毒的原 理与方法。 3.重点阐述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地质化学性疾病的概念、常见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病因、主要 临床表现及其预防措施。 4.一般介绍土壤污染的来源及特点,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四单元食物与健康 目标 1.掌握食物与营养的基本概念、人体必需营养素与需要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基本要 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 2.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3.掌握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及处理原则。 4.熟悉营养素和维生素的生理需求量和供给量、营养缺乏病及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和预防、机体对 热能的需要及供给比例。 5.熟悉特殊人群的膳食原则、膳食调查的主要内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 6.了解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营养调查结果评价的注意事项、 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理原则。 内容 1.重点阐述食物营养与营养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蛋白质热能的营养不良、食物中毒等基本 概念。 2.详细讲解热能与产热营养素的的功能、营养价值评价及供给量。 3.一般介绍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食物来源、供给量。 4.重点阐述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及膳食原则。 5.详细讲解营养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 6.详细讲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媒介食品、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与预防。 7.一般介绍有毒动植物中毒、食物中毒调查和处理原则。 第五单元职业与健康 目标 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等概念。 2.掌握职业病的特点及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3.熟悉职业病的健康监护的内容及其目的。 4.了解我国法定职业病的分类及范围。 5.熟悉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内容 1.详细讲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 2.重点阐述职业病的特点及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3.详细讲解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一般介绍我国法定职业病的分类及范围。 5.一般介绍职业病健康监护的内容及其目的。 6.详细讲解常见职业性危害的防治原则。 第六单元疾病的分布 目标

1掌握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疾病地方性的种类、疾病时间分布的四种类型及描述疾病年龄 分布的两种方法。 2熟悉疾病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的特点」 3.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综合描述的方法。 内容 1详细讲解描述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概念、计算和意义。 2详细讲解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散发、流行、大流行 3重点阐述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方法、地区的划分、地方性的种类及概念,疾病呈现地区聚集性 的主要原因。 4重点阐述疾病时间分布表现形式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5.重点阐述疾病的人群分布:主要人群特征与疾病的分布,人群特征对疾病分布影响的机制,研 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与方法。 6.一般介绍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与一般原则,出生队列研究 第七单元描述性研究 目标 1掌握抽样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优缺点、方法、样本大小的估计。 2.熟悉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和现况调查的概念、目的、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解释、偏倚及其防 3熟悉普查的概念、目的和优缺点。 4.了解现况调查的资料收集。 内容 1重点闺术流行病学描沭性研究的概念 2.详细讲解现况调查的概念、目的、种类和普查以及抽样调查。 3.一般介绍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调查表的设计。 4详细讲解现况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 5.一般介绍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预防。 第八单元分析性研究 目标 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样本量的估计、统计分析方法、常见的偏倚及其 控制。 2熟悉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种类和用途、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优缺点。 3.了解病例和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照形式和研究对像的选择、研究因素的 选择和资料的收集、PAR和SMR的意义。 内容 1重点阐述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2.一般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用途。 3详细讲解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像的选择、样本量的估计、研究因素的选择、资料的收集等。 4详细讲解队列研究中研究因素的确定、结局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对的选择、样本 量的估计、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详细讲解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6.一般介绍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偏倚和控制。 第九单元病因及病因探索 目标

1.掌握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疾病地方性的种类、疾病时间分布的四种类型及描述疾病年龄 分布的两种方法。 2.熟悉疾病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的特点。 3.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综合描述的方法。 内容 1.详细讲解描述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概念、计算和意义。 2.详细讲解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散发、流行、大流行。 3.重点阐述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方法、地区的划分、地方性的种类及概念,疾病呈现地区聚集性 的主要原因。 4.重点阐述疾病时间分布表现形式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5.重点阐述疾病的人群分布:主要人群特征与疾病的分布,人群特征对疾病分布影响的机制,研 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与方法。 6.一般介绍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与一般原则,出生队列研究。 第七单元描述性研究 目标 1.掌握抽样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优缺点、方法、样本大小的估计。 2.熟悉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和现况调查的概念、目的、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解释、偏倚及其防 止。 3.熟悉普查的概念、目的和优缺点。 4.了解现况调查的资料收集。 内容 1.重点阐述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概念。 2.详细讲解现况调查的概念、目的、种类和普查以及抽样调查。 3.一般介绍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调查表的设计。 4.详细讲解现况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 5.一般介绍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预防。 第八单元分析性研究 目标 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样本量的估计、统计分析方法、常见的偏倚及其 控制。 2.熟悉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种类和用途、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优缺点。 3.了解病例和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照形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因素的 选择和资料的收集、PAR和SMR的意义。 内容 1.重点阐述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2.一般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用途。 3.详细讲解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量的估计、研究因素的选择、资料的收集等。 4.详细讲解队列研究中研究因素的确定、结局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 量的估计、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详细讲解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6.一般介绍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偏倚和控制。 第九单元病因及病因探索 目标

1.掌握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及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2.熟悉病因研究的方法、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三部曲。 3.了解病因概念的发展过程、因素与疾病联系本质的判断。 内容 1重点阐述病因的概念、分类及主要来源」 2.一般介绍病因研究的方法。 3详细讲解病因与疾病联系的几种类型的判断及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 十单元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目标 1掌握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概念、联合试验的概念、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效益的评价。 2熟悉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筛检的目的及应用原则。 3.了解诊断与筛检试验的研究方法、试验指标的选择与标准的确定。 内容 1重点阐述诊断与筛检的概念、诊断与筛检试验的研究方法。 2详细讲解诊断或筛检试验的条件与应用目的、筛检试验应用的原则, 3.重点阐述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诊断和筛检试验的指标与判断标准。 般介绍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串联与并联。 第十一单元传染病流行病学 目标 1.了解各类疾病的免疫程序与内容、卫生监督的工作内容。 2.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及特点、社会因素及自然 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3.熟悉潜伏期、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与降低的因素、疫源地的概念、范 围与消灭的条件、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消毒的种类、我国法定传染病的数量与分类、计划免 疫的概念、检疫的种类。 内容 1重点阐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2.详细讲解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3.一般介绍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第十二单元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目标 1.了解疾病自然史与三级预防的关系 2.熟悉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的概念、二者的关系、预防策略与措施的制订原则、确定某地区主要 卫生问题的方法、疾病监测的概念与分类, 内容 1.详细讲解预防疾病的策略与措施 2.般介个绍疾病监则 五、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实验一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目标 1.了解饮用水净化与消毒的意义。 2掌握分散式给水的消毒方法。 3掌握余氯及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1.掌握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及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2.熟悉病因研究的方法、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三部曲。 3.了解病因概念的发展过程、因素与疾病联系本质的判断。 内容 1.重点阐述病因的概念、分类及主要来源。 2.一般介绍病因研究的方法。 3.详细讲解病因与疾病联系的几种类型的判断及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 第十单元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目标 1.掌握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概念、联合试验的概念、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效益的评价。 2.熟悉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筛检的目的及应用原则。 3.了解诊断与筛检试验的研究方法、试验指标的选择与标准的确定。 内容 1.重点阐述诊断与筛检的概念、诊断与筛检试验的研究方法。 2.详细讲解诊断或筛检试验的条件与应用目的、筛检试验应用的原则。 3.重点阐述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诊断和筛检试验的指标与判断标准。 4.一般介绍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串联与并联。 第十一单元传染病流行病学 目标 1.了解各类疾病的免疫程序与内容、卫生监督的工作内容。 2.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及特点、社会因素及自然 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3.熟悉潜伏期、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与降低的因素、疫源地的概念、范 围与消灭的条件、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消毒的种类、我国法定传染病的数量与分类、计划免 疫的概念、检疫的种类。 内容 1.重点阐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2.详细讲解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3.一般介绍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第十二单元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目标 1.了解疾病自然史与三级预防的关系。 2.熟悉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的概念、二者的关系、预防策略与措施的制订原则、确定某地区主要 卫生问题的方法、疾病监测的概念与分类。 内容 1.详细讲解预防疾病的策略与措施。 2.一般介绍疾病监测。 五、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实验一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目标 1.了解饮用水净化与消毒的意义。 2.掌握分散式给水的消毒方法。 3.掌握余氯及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内容 1混凝沉淀的原理与操作方法(示教)。 2氯化消毒法的原理、操作及结果评价。 实验二膳食调查 目标 1.了解膳食调查的意义 2掌握膳食调查方法。 3.掌握膳食营养评价方法。 内容 1膳食调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营养素摄入量的计算 3膳食营养评价。 实验三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 目标 1了解食物中抗坏血酸测定的意义。 2掌握食物中抗坏血酸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内容 1维生素C的理化特性、分布和生理功能。 2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3.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的方法。 4.结果计算及评价。 实验四经口摄入的LD50测定方法 目标 1熟悉实验动物的分组与编号方法。 2.掌握小鼠灌胃的方法。 3掌握经口摄入LD50测定方法。 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编号与分组。 2.小鼠灌胃操作。 3观察小鼠中毒后的表现 4.计算LD50值。 实验五疾病分布的描述 目标 1掌握对原始发病或死亡资料的分组整理和归纳方法。 2了解疾病流行规律的特点和流行趋势,学会疾病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3.学会用群体观点对疾病的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 内容 1描术疾病的三▣分布 2.讨论疾病分布的描述对于揭示病因及疾病防治的意义, 六、措施与评价 (一)措施 1以教学大纲指导教学的各种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内容 1.混凝沉淀的原理与操作方法(示教)。 2.氯化消毒法的原理、操作及结果评价。 实验二 膳食调查 目标 1.了解膳食调查的意义。 2.掌握膳食调查方法。 3.掌握膳食营养评价方法。 内容 1.膳食调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营养素摄入量的计算。 3.膳食营养评价。 实验三 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 目标 1.了解食物中抗坏血酸测定的意义。 2.掌握食物中抗坏血酸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内容 1.维生素 C的理化特性、分布和生理功能。 2.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的原理及意义。 3.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的方法。 4.结果计算及评价。 实验四 经口摄入的LD50测定方法 目标 1.熟悉实验动物的分组与编号方法。 2.掌握小鼠灌胃的方法。 3.掌握经口摄入LD50测定方法。 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编号与分组。 2.小鼠灌胃操作。 3.观察小鼠中毒后的表现。 4.计算LD50值。 实验五 疾病分布的描述 目标 1.掌握对原始发病或死亡资料的分组整理和归纳方法。 2.了解疾病流行规律的特点和流行趋势,学会疾病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3. 学会用群体观点对疾病的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 内容 1.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 2.讨论疾病分布的描述对于揭示病因及疾病防治的意义。 六、措施与评价 (一)措施 1.以教学大纲指导教学的各种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医学有关的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卫生学 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师生交流教学情况,根据反馈意见,近一步改进教学工作。 (二)评价 1按教务处制定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主要由授课班学生及教研室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 定。 2.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期末理论考试,作为理论成绩。期末试验考核成绩和平 时成绩相加作为实验成绩,期末试验考核以技能操作为主。平时考核以观察、提问、检查作业为 主,学科成绩满分为100分,理论成绩占70%,试验成绩占30%。 编写李海斌 审校张合喜 2010年8月26日

3.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医学有关的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卫生学 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师生交流教学情况,根据反馈意见,近一步改进教学工作。 (二)评价 1.按教务处制定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主要由授课班学生及教研室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 定。 2.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期末理论考试,作为理论成绩。期末试验考核成绩和平 时成绩相加作为实验成绩,期末试验考核以技能操作为主。平时考核以观察、提问、检查作业为 主,学科成绩满分为100分,理论成绩占70%,试验成绩占30%。 编写李海斌 审校张合喜 2010年8月26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