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辞手法 2表现手法 技)3表达方式 4结构技巧
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 2 表现手法 3 表达方式 4 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的诗1、地喻;2、比教 修歌3、借代;4、夸张; 辞中5、对偶;7、谩问; 手常8.反问;9、双关 法用10、互文;11反复;
诗 歌 中 常 用 的 修 辞 手 法 1、比喻;2、比拟; 3、借代;4、夸张; 5、对偶;7、设问; 8、反问;9、双关 10、互文;11、反复;
双关: 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 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 如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 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 “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 双关: • 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 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 •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 • 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 “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互文: 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 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 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 ·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不 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
• 互文: • 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 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 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 •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 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 • 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不 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色彩鲆明、启人联 修辞手法的效果 想 3、借代:特点突出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 5、对偶:整齐和谘、表意凝 练 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 8、反问:如强语气 撖味性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 想 3、借代:特点突出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 象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 练 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 象 8、反问:加强语气 9、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 强 修 辞 手 法 的 效 果
常见设问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湍的?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恿结解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湍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例1: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例1: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例1: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双关。“晴”既指“晴天”的 “晴”,也指“有情”的“情
例1: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双关。 “晴” 既指“晴天” 的 “晴”,也指“有情”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