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W-8-1-22 《古代神话三则》导学案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12.8.30 班级 【学习目标】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 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形象的精神品质。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学习难点】 比较阅读 【学法指导】朗读一理解一感悟 【知识链接】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 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 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神话作品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 容:①歌颂劳动创造;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④ 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 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本课的三篇神话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国古代神话 创作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话的特点 本课三个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 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不同的是:夸父和女娲属于那种神力无比的神,他们 的故事显得非常壮烈:而精卫却非常弱小,她的故事则显得哀婉、执著和凄美。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学习过程】 第1一2课 、整体感知课文 1给加点字注音。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既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也使他们在听和读中了解故事的 大意,为下面译文打下基础。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注释和工 具书。)
八年级语文 Yw—8—1—22 《古代神话三则》导学案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12.8.30. 班级: 【学习目标】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 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形象的精神品质。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学习难点】 比较阅读。 【学法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知识链接】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 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 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神话作品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 容:①歌颂劳动创造;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④ 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 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本课的三篇神话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国古代神话 创作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话的特点。 本课三个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 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不同的是:夸父和女娲属于那种神力无比的神,他们 的故事显得非常壮烈;而精卫却非常弱小,她的故事则显得哀婉、执著和凄美。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学习过程】 第 1 一 2 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给加点字注音。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既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也使他们在听和读中了解故事的 大意,为下面译文打下基础。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注释和工 具书。)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 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竞赛的形式和小组轮流讲述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枯燥 的字诃学习和译文变成生动的舌动,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减轻学生对文言文 译文的畏难情绪。)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 )走 ),入( )日:渴,欲得( )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 死。弃( )其( )杖,化为邓林 译文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 炎帝之少( 曰女娃。女娃游于( )东海,溺 )而( )不返( ),故 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 女娲补天 往古之( )时,四极( )废( ),九州裂( ),天不兼( 覆( ),地不周( );火尷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 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 )冀州,积芦灰以止淫( )水。苍天 补,四极正:淫水涸( ),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 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竞赛的形式和小组轮流讲述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枯燥 的字诃学习和译文变成生动的舌动,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减轻学生对文言文 译文的畏难情绪。)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 )走( ),入( )日;渴,欲得( )饮,饮于 ( )河、渭;河、渭不足,北( )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 ) 死。弃( )其( )杖,化为邓林。 译文: 精卫填海 发鸠之( )山,其( )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 )首( ), 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 )炎帝之少( )女,名 曰女娃。女娃游于( )东海,溺( )而( )不返( ),故( ) 为( )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 )堙于( )东海。 译文: 女娲补天 往古之( )时,四极( )废( ),九州裂( ),天不兼( ) 覆( ),地不周( )载( );火爁焱( )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 )民,鸷鸟攫( )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 ) 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 )冀州,积芦灰以止淫( )水。苍天 补,四极正;淫水涸( ),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三课时 比较阅读:读课文,回答问题 (1)夸父身上表现了哪些精神品质? (2)女娲与夸父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 (3)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的什么精神? (4)三则故事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这三则神话表达了人民什么愿望? 四、【课堂检测】 在三则故事中选择一则写一篇400500字的读后感。 【课后反思】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三课时 一、比较阅读: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夸父身上表现了哪些精神品质? 二、 ⑵女娲与夸父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 ⑶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的什么精神? (4)三则故事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这三则神话表达了人民什么愿望? 四、【课堂检测】 在三则故事中选择一则写一篇 400—500 字的读后感。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