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非甾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第十章 非甾类抗炎药
甾体抗炎药 h 甾体抗炎药—激素 OAc --OH -OH --CH3 氢化可的松 醋酸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
甾体抗炎药 OH O O HO OH 糖皮质激素 甾体抗炎药——激素 OAc O O HO OH F CH3 氢化可的松 醋酸地塞米松
内容提要 非甾类抗炎药的作用机理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炎痛 √解热镇痛抗炎药 吡唑酮类:安乃近 √非甾类抗炎药(50年代出现) 水杨酸类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 3,5-吡唑烷二酮类 芳基烷酸类 √痛风治疗药物 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 苯并噻嗪类 C0X-2抑制剂
内容提要 非甾类抗炎药的作用机理 解热镇痛抗炎药 非甾类抗炎药(50年代出现)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 痛风治疗药物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炎痛 吡唑酮类:安乃近 水杨酸类 3,5-吡唑烷二酮类 芳基烷酸类 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 苯并噻嗪类 COX-2抑制剂
一、非甾类抗炎药的作用机理 人体 滑膜和关节腔 抗原 抗原一补体一抗体 免疫复合体 组胺、5羟色胺、缓 激肽、补体、白三 化学介质炎症 烯和前列腺素等 多形核白细胞 溶酶体膜不稳定 发炎,组织破坏,胶 白细胞和 原蛋白解聚,结缔组 水解酶 关节细胞 织和关节丧失功能
一、非甾类抗炎药的作用机理 抗原 抗原-补体-抗体 人体 滑膜和关节腔 水解酶 发炎,组织破坏,胶 原蛋白解聚,结缔组 织和关节丧失功能 组胺、5-羟色胺、缓 激肽、补体、白三 烯和前列腺素等 免疫复合体 化学介质炎症 多形核白细胞 白细胞和 关节细胞 溶酶体膜不稳定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 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一类重要的自体活性物质,普 遍存在于体内各组织,生物活性广泛而复杂,由花生四烯 酸经体内代谢生成 结构: 五元脂环和两条侧链的20个碳不饱 1 8 、6 COOH 和脂肪酸 10 CH3 12 15 20 五元环的氧化形式不同就形成不同 13 的前列腺素。 prostanoic acid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 结构: 五元脂环和两条侧链的20个碳不饱 和脂肪酸 五元环的氧化形式不同就形成不同 的前列腺素。 COOH CH3 8 10 12 13 1 prostanoic acid 15 20 6 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一类重要的自体活性物质,普 遍存在于体内各组织,生物活性广泛而复杂,由花生四烯 酸经体内代谢生成
PG及相关物质的 生物合成和作用 膜磷脂 磷脂酶A, 甾体 抑制 抗炎药 脂氧酶 花生四烯酸 环氧酶 抑制 窍 PGG,,PGH, 前列环素 血栓素 前列腺素 合成酶 合成酶 合成酶 血管内皮) (血小板) 白三烯 PGL PGF2 PGE2 A 收缩支气管 抑制血小 收缩支气管 舒张支气管 促进血小 白细胞趋化 板凝集 收缩血管 扩张血管 板聚集 诱发炎症及 扩张血管 收缩子宫 收缩子宫 收缩血管 扩大和加剧 诱发炎症 保护胃黏膜
抑 制 甾体 抗炎药 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 磷脂酶A2 PG及相关物质的 生物合成和作用 LT 白三烯 脂氧酶 收缩支气管 白细胞趋化 诱发炎症及 扩大和加剧 PGI2 TXA2 前列环素 合成酶 (血管内皮) 血栓素 合成酶 (血小板) 抑制血小 板凝集 扩张血管 促进血小 板聚集 收缩血管 前列腺素 合成酶 PGF2 PGE2 收缩支气管 收缩血管 收缩子宫 舒张支气管 扩张血管 收缩子宫 诱发炎症 保护胃黏膜 非甾体 环氧酶 抑 制 抗炎药 PGG2,PGH2
(一)、苯胺类 年代 发现的相关化合物 作用 副作用 1875 -NH2 解热镇痛 毒性大,无药用价值 1886 -NHCCH3 解热镇痛较强(退热冰)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887 对肾小球等副作用严重 C2HsO -NHCCH3 (非那西丁)解热镇痛 致癌 1893 HO NHCCH3 扑热息痛 不明显
年代 发现的相关化合物 作 用 副 作 用 1875 解热镇痛 毒性大,无药用价值 1886 解热镇痛较强(退热冰)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887 (非那西丁)解热镇痛 对肾小球等副作用严重 /致癌 1893 扑热息痛 不明显 NH2 NHCCH3 O C2H5O NHCCH3 O HO NHCCH3 O (一)、苯胺类
1948年,Brodies等在研究退热冰及非那西丁的体内代 谢过程时发现了扑热息痛 NHCCH3 NHCCH3 -NH2 -NHOH C2H50- -NH2 phenacetin 我国在1983年废弃了单方,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临床 于2003年6月又停止了含有非 逐渐以扑热息痛代替了非那西丁 那西丁复方制剂的使用
1948年,Brodie等在研究退热冰及非那西丁的体内代 谢过程时发现了扑热息痛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临床 逐渐以扑热息痛代替了非那西丁 我国在1983年废弃了单方, 于2003年6月又停止了含有非 那西丁 复方制剂的使用 NHCCH3 HO NHCCH3 O O O N H CH3 O H3C phenacetin 副 作 用 NH2 NHOH C2H5O NH2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CH3 paracetamol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1893年上市的解热镇痛药,毒性低于非那西丁 主要临床用途:安全解热镇痛;对尿崩症有一定疗效(增强肾 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多种感冒复方制剂的活性成分 优点:对胃无刺激;不引起儿童Reye症;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1893年上市的解热镇痛药,毒性低于非那西丁 主要临床用途:安全解热镇痛;对尿崩 症有一定疗效(增强肾 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多种感冒复方制剂的活性成分 优点:对胃无刺激;不引起儿童Reye症; HO N H CH3 O paraceta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