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技术新产品ed 2009N0.14 文化与教育技术 方言接触的影响因素研究 谢成丽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摘要:周庄、杨岗虽只有一路之隔,语言却有明显的差别,分属两个不同的方言(片),近年来差距在缩小,究其原因,有地理位置、行政区刻、经 济状况、文化教有、语言心理、婚烟等条件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接触:方言渗透:中原官话:课项片:信蚌片 “三十里不同风,五十里不同俗”。瑞典著名 的支配下,对内坚持使用自己的方言。” 们怕同学陶笑,家长也怕无形中影响了孩子,都 语言学家马尔姆贝格认为,连绵的高山和密林往 不同的语言载体形式表现双语人的语言态 拒绝使用邻庄的语言。两庄的方言沿若两个不同 往恰巧就是方言的分界线,而且多是泾渭分明的 度。如果某种语言是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民 的轨道发展。 分界线,因为穿过高山或密林进行交往不是不可 族群体的语言,会说这种语言是一种荣耀和身价 近些年,教育政策改变,学生可以自主择校 能就是困难。诚然,两地相距越远,方言的差别就 的标志,那么,双语人可能会选择使用这种语言。 东部李新店乡的学校教育水平较高,交通方便, 越大。有时,即使是两个相邻村庄在语言、风俗上 八十年代以前,信阳兰店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条 杨岗的学生多随周庄的孩子一起在确山境内上 也有差异,本文所要谈的周庄和杨岗就是在两个 件明显优越于李新店乡谢庄。再者,常用的一些 学。周庄的确山话渐渐向杨岗方言渗透。 不同方言区(片)的交接地带的村庄。 词语,如“我、你、爸、昨儿”"等,更接近普通话,他们 2.6普通话的影响 1两庄的语言概况及方言接触情况 认为自己的语言比周庄的先进。从心理方面讲, 随着现代科技、交通、通讯手段的发展和人 周庄位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新店乡谢庄村西 杨岗人对自己的母语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地 民群众精神文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青 南部,该庄的方言归属于中原官话的漯项片。与 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他们对自己的语言感到自 少年儿童,而且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不仅城市 周庄只有一路之隔的杨岗,属河南省信阳县辖 豪,所以特意坚持说自己的信蚌片方言。与东部 居民,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即使是说方言也都 区,却属于中原官话的信蚌片(根据贺巍《中原官 确山话接触的多,周庄人也乐于用自己家乡话与 在逐渐舍弃方言中难懂的、过时的和粗俗的成 话的分区(稿》,2005)。这两个村庄只由一条南 杨岗人交流。 分,使得方言本身在语言词汇,乃至语法等方面 北路隔开,完全是一个村落的格局,细听便会发 近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一些变化。出 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现在很多的地方的方言也不 现两庄人们所使用的方言差异明显。 于现实交际,年轻一代不是很注重维护本方言的 是几十年前的老式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相互影 两庄语音体系有相同之处,例如,声母只有 使用。两庄人的语言虽仍有不同,但差别逐渐缩 响、相互渗透。 s组声母,没有【5]组声母:0与引x相混:没有入 小。 学校的教学用语,广播、电视的播音用语,公 声,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今读阴平,古全 2.2自然地理与交通条件 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都强调用普通话,普通话 浊声母今读阳平: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 位于确山西南边界的周庄,东、西部都是岭 对两庄方言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新一代接受普通 个者调,且这四个声调的的相应调值相近 地,地势不平。西边的地势高,山岭更多,西边二 话教有后,这种影响更明显。两庄的方言都受到 杨岗人与周庄人语言也有诸多不同如语音 十公里地开外有桐柏山脉截断向西的交通。东边 了普通话的冲击,例如,在较正式的场合,周庄人 方面:n有时谐音,“南边”=“蓝边”,声母n的音 距离107国道五公里左右,一条东西的马路通往 也开始使用“我、我们、做饭”之类的词语,杨岗人 多发为1nn不分.n回不分,“根“=“更” 国道,交通相对便利些。所属乡政府的所在地在 原来的可不分大有改善,相当一部分人能正确 “引”=“影”。儿化韵也有差别,如周庄人说“绳儿 国道边,集市也在那里。故而周庄人多与东部的 发音。“过年“的“年“的声母,杨岗的老年人中只有 [sr],电影儿【tian2i3r],杨岗人却i说“绳儿 同乡人接触。 一部分保留以前的状况,发四音,年轻一代全是 [srl,电影儿[tianir]" 杨岗西边尽管岭岭岗岗的,但离兰店镇政府 两庄的词汇体系,尤其是生活用词差别最为 和集市比东行到李新店近一些。孩子们多在西边 另外,其他原因,如人口的多寡对比(周庄人口 显著。时间词“昨天、今天、明天”,周庄说“夜儿个、 的辖区学校读书,大人也习惯西行办事。 一直多于杨岗、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出现(周庄近二 今儿个、明儿个”,杨岗人说“昨儿(个)、今儿、明 近些年,谢庄村修了东通往107国道的宽散 十年送走七个大学生,其中有两个已研究生毕业D 儿”。人称代词“我、我们、你”,杨岗人用语如普通 公路,有车来回载客,方便、迅捷。而向西的路仍 等等,也对两庄方言的相互渗透时的力度大小有影 话,周庄人说“俺、俺们、咱、咱们、恁”。称谓上,称 不太好,周庄的人很少往信阳县兰店镇去,杨岗 响。 父时,周庄多喊“爹”,杨岗人多称“大la吗”或 人却越来越多地东行。 结论 “爸”。杨岗人所说的“走一转、做饭、吃晚饭”,周 23行政区划因素 方言是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的。两庄语言有 庄人说“走一圈、烧锅、喝汤”。 两庄人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就不属于 差别,近年来差距在缩小,原因是多方面,各种社会 两个地理上相邻且社会交往频繁的方言之 一个行政区域了。尽管确山曾一度归属信阳辖 文化因素和语言因素构成了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关 间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很正常的现 区,但因整体划归去,周庄人还是与西部信阳人 联、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其中既有经济、政治、文 象。尽管口音很难改变,由于经常一起聊天,双方 交往不多,与东部的交往密切,保留着确山语音。 化、教育、婚姻、语言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语 都能用对方的词汇来交流,也经常进行语码转 而杨岗一直归于信阳管,语言也一直向西部领 言本身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因素所发挥的 换。进行语码转换多是为了进一步密切彼此的关 斜,说信阳话。 作用并不是平衡的。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具有决定 系,正如戴庆厦先生所说“投其所好地使用另一 2.4经济、家庭因素 性的作用。从语言个体来说.社会经济因素从根本 种语言以加深或维护友好关系”。 以前,西部信阳经济条件好过东边的确山, 上左右若个体的语言选择,决定若语言的威望和市 2影响两庄语言接触的因素 西部姑娘多嫁到西部或南部的信阳境内。东边人 场价值。总之只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 相距极近的这两个村庄有明显的语言差别。 多不恩让姑娘西嫁,地势不好,偏僻,交通不方 生了变迁,交通、通讯有了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包 近年来两庄的语言的差别有所缩小,周庄的方言 便。两个村庄的婚烟往来不频繁。 括语言观念就会发生变化,随之所使用的语言也会 逐渐向杨岗渗透。深究语言差别存在及方言渗透 现在,两地经济持平,婚烟接触增多。东部确 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 力度大小不同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山姑娘对西嫁不如以前那么计较,杨岗有一半的 参考文献 2.1语言心理因素 媳妇是确山姑娘。尽管家庭中以男性所持方言为 [1戴庆厦论景颇族支系语民族研究,19873) 自己的东西自己爱,何况是祖祖辈辈使用了 主要交流语言,女主妇的外来语音还是对该家庭 [②丁石庆双语交际者之语言观窥初西南民族学 千百年的语言呢!“每个语言社团都有维护母语、 的语言有一定影响。 院学报19995. 忠诚于母语的语言感情和语言态度,即语言心 2.5教育政策的影响 [3]贺巍.中原官话的分区(周.方言2005. 理。这种语言心理,是在长期的语言生活中自发 以前,不同行政区划的孩子难以跨地区入 [4庄初升.韶华集-汉语方言学论稿犯M吴多泰中国 产生的,是维系某个语言社团团结合作相互认同 校。杨岗的学生只能西行去读书。学生接触的语 语文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4 的纽带,具有稳固性和持久性。在这种语言心理 言环境不同,所习得和使用的语言也不同。孩子 -25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NO.14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文化与教育技术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方言接触的影响因素研究 谢成丽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三十里不同风,五十里不同俗”。瑞典著名 语言学家马尔姆贝格认为,连绵的高山和密林往 往恰巧就是方言的分界线,而且多是泾渭分明的 分界线,因为穿过高山或密林进行交往不是不可 能就是困难。诚然,两地相距越远,方言的差别就 越大。有时,即使是两个相邻村庄在语言、风俗上 也有差异,本文所要谈的周庄和杨岗就是在两个 不同方言区(片)的交接地带的村庄。 1 两庄的语言概况及方言接触情况 周庄位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新店乡谢庄村西 南部,该庄的方言归属于中原官话的漯项片。与 周庄只有一路之隔的杨岗,属河南省信阳县辖 区,却属于中原官话的信蚌片(根据贺巍《中原官 话的分区(稿)》,2005)。这两个村庄只由一条南 北路隔开,完全是一个村落的格局,细听便会发 现两庄人们所使用的方言差异明显。 两庄语音体系有相同之处,例如,声母只有 [ts]组声母,没有 组声母;[f]与[x]相混;没有入 声,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今读阴平,古全 浊声母今读阳平;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 个声调,且这四个声调的的相应调值相近。 杨岗人与周庄人语言也有诸多不同。如语音 方面:n、l 有时谐音,“南边”=“蓝边”,声母 n 的音 多发为 l。 不分, 不分,“根”=“更”, “ 引”=“影”。儿化韵也有差别,如周庄人说“绳儿 、电影儿 ”,杨岗人却说“绳儿 、电影儿 ”。 两庄的词汇体系,尤其是生活用词差别最为 显著。时间词“昨天、今天、明天”,周庄说“夜儿个、 今儿个、明儿个”,杨岗人说“昨儿(个)、今儿、明 儿”。人称代词“我、我们、你”,杨岗人用语如普通 话,周庄人说“俺、俺们、咱、咱们、恁”。称谓上,称 父时,周庄多喊“爹”,杨岗人多称“大[tar312]”或 “爸”。 杨岗人所说的“走一转、做饭、吃晚饭”,周 庄人说“走一圈、烧锅、喝汤”。 两个地理上相邻且社会交往频繁的方言之 间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很正常的现 象。尽管口音很难改变,由于经常一起聊天,双方 都能用对方的词汇来交流,也经常进行语码转 换。进行语码转换多是为了进一步密切彼此的关 系, 正如戴庆厦先生所说“投其所好地使用另一 种语言以加深或维护友好关系”。 2 影响两庄语言接触的因素 相距极近的这两个村庄有明显的语言差别。 近年来两庄的语言的差别有所缩小,周庄的方言 逐渐向杨岗渗透。深究语言差别存在及方言渗透 力度大小不同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语言心理因素 自己的东西自己爱,何况是祖祖辈辈使用了 千百年的语言呢!“每个语言社团都有维护母语、 忠诚于母语的语言感情和语言态度,即语言心 理。这种语言心理,是在长期的语言生活中自发 产生的,是维系某个语言社团团结合作相互认同 的纽带,具有稳固性和持久性。在这种语言心理 的支配下,对内坚持使用自己的方言。” 不同的语言载体形式表现双语人的语言态 度。如果某种语言是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民 族群体的语言, 会说这种语言是一种荣耀和身价 的标志, 那么, 双语人可能会选择使用这种语言。 八十年代以前,信阳兰店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条 件明显优越于李新店乡谢庄。再者,常用的一些 词语,如“我、你、爸、昨儿”等,更接近普通话,他们 认为自己的语言比周庄的先进。从心理方面讲, 杨岗人对自己的母语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地 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他们对自己的语言感到自 豪,所以特意坚持说自己的信蚌片方言。与东部 确山话接触的多,周庄人也乐于用自己家乡话与 杨岗人交流。 近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一些变化。出 于现实交际,年轻一代不是很注重维护本方言的 使用。两庄人的语言虽仍有不同,但差别逐渐缩 小。 2.2 自然地理与交通条件 位于确山西南边界的周庄,东、西部都是岭 地,地势不平。西边的地势高,山岭更多,西边二 十公里地开外有桐柏山脉截断向西的交通。东边 距离 107 国道五公里左右,一条东西的马路通往 国道,交通相对便利些。所属乡政府的所在地在 国道边,集市也在那里。故而周庄人多与东部的 同乡人接触。 杨岗西边尽管岭岭岗岗的,但离兰店镇政府 和集市比东行到李新店近一些。孩子们多在西边 的辖区学校读书,大人也习惯西行办事。 近些年,谢庄村修了东通往 107 国道的宽敞 公路,有车来回载客,方便、迅捷。而向西的路仍 不太好,周庄的人很少往信阳县兰店镇去,杨岗 人却越来越多地东行。 2.3 行政区划因素 两庄人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就不属于 一个行政区域了。尽管确山曾一度归属信阳辖 区,但因整体划归去,周庄人还是与西部信阳人 交往不多,与东部的交往密切,保留着确山语音。 而杨岗一直归于信阳管,语言也一直向西部倾 斜,说信阳话。 2.4 经济、家庭因素 以前,西部信阳经济条件好过东边的确山, 西部姑娘多嫁到西部或南部的信阳境内。东边人 多不愿让姑娘西嫁,地势不好,偏僻,交通不方 便。两个村庄的婚姻往来不频繁。 现在,两地经济持平,婚姻接触增多。东部确 山姑娘对西嫁不如以前那么计较,杨岗有一半的 媳妇是确山姑娘。尽管家庭中以男性所持方言为 主要交流语言,女主妇的外来语音还是对该家庭 的语言有一定影响。 2.5 教育政策的影响 以前,不同行政区划的孩子难以跨地区入 校。杨岗的学生只能西行去读书。学生接触的语 言环境不同,所习得和使用的语言也不同。孩子 们怕同学嘲笑,家长也怕无形中影响了孩子,都 拒绝使用邻庄的语言。两庄的方言沿着两个不同 的轨道发展。 近些年,教育政策改变,学生可以自主择校, 东部李新店乡的学校教育水平较高,交通方便, 杨岗的学生多随周庄的孩子一起在确山境内上 学。周庄的确山话渐渐向杨岗方言渗透。 2.6 普通话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交通、通讯手段的发展和人 民群众精神文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青 少年儿童,而且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不仅城市 居民,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即使是说方言也都 在逐渐舍弃方言中难懂的、过时的和粗俗的成 分,使得方言本身在语言词汇,乃至语法等方面 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现在很多的地方的方言也不 是几十年前的老式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相互影 响、相互渗透。 学校的教学用语,广播、电视的播音用语,公 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都强调用普通话,普通话 对两庄方言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新一代接受普通 话教育后,这种影响更明显。两庄的方言都受到 了普通话的冲击,例如,在较正式的场合,周庄人 也开始使用“我、我们、做饭”之类的词语,杨岗人 原来的[n][l]不分大有改善,相当一部分人能正确 发音。“过年”的“年”的声母,杨岗的老年人中只有 一部分保留以前的状况,发[l]音,年轻一代全是 [n]。 另外,其他原因,如人口的多寡对比(周庄人口 一直多于杨岗)、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出现(周庄近二 十年送走七个大学生,其中有两个已研究生毕业) 等等,也对两庄方言的相互渗透时的力度大小有影 响。 结论 方言是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的。两庄语言有 差别,近年来差距在缩小,原因是多方面, 各种社会 文化因素和语言因素构成了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关 联、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其中既有经济、政治、文 化、教育、婚姻、语言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 也有语 言本身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 这些因素所发挥的 作用并不是平衡的。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具有决定 性的作用。从语言个体来说, 社会经济因素从根本 上左右着个体的语言选择, 决定着语言的威望和市 场价值。总之, 只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 生了变迁,交通、通讯有了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念包 括语言观念就会发生变化,随之所使用的语言也会 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戴庆厦.论景颇族支系语言[J].民族研究, 1987 ,(3). [2]丁石庆.双语交际者之语言观窥探[J].西南民族学 院学报,1999,(5). [3]贺巍.中原官话的分区(稿).方言,2005. [4]庄初升.韶华集-汉语方言学论稿[M]. 吴多泰中国 语文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4. 摘 要:周庄、杨岗虽只有一路之隔,语言却有明显的差别,分属两个不同的方言(片),近年来差距在缩小,究其原因,有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经 济状况、文化教育、语言心理、婚姻等条件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接触;方言渗透;中原官话;漯项片;信蚌片 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