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生态环境学报》: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李平星、孙威)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285.3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6):1507-1512 http://www.jeesci.com 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李平星,孙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传统生态补偿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为目的,已不能体现其在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方面的 全部价值。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对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补偿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的重要手段。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如何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看待区域 生态补偿,成为通过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实现生态良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位目标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从经济地 理学的经典理论出发,在探讨区位论、产业结构演替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生态补偿的缺失和 不足,并在现阶段我国以构建区域可持续和有序发展格局为目标的规划工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就区域生态补偿 的理论基础、目标导向和实施机制进行了探讨,将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区位论、地域功能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等充实 到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中,明确了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导向,探索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 的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模式,最后分析了实施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生态补偿: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主体功能区划: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0)06-15070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空间对于生谐发展,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新命题1。因此,从经 态空间的大量占用,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已经越来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 越严重。生态补偿作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领域内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区域生态补偿 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的有效手段而机制的理论基础、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现阶段关于生态补偿论框架,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中国区域发展领域中 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角的重大现实问题、推动区域发展研究学科的建设闪。 度,分别对流域补偿、要素补偿、生态功能区补偿1传统生态补偿思路的反思 以及西部补偿等的研究13。补偿主客体的识别通常1.1传统生态补偿理论的梳理 采用使用者和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和建设者获得补 根据赖力、黄贤金、刘伟良(2008)对传统生态 偿等角度进行:在补偿的标准上,大都从生态保护补偿理论的梳理,传统生态补偿源于生态学理论, 者的直接投入和机会成本、生态受益者的获利以及专指自然生态补偿的范畴η。对丧失自我反馈与恢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角度进行探索4。但是,复能力的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的反哺和调节机 这种机制在补偿目标上有失偏颇,忽略了生态补偿能的修复,从而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生态 对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补偿对象和补偿的主要目的。典型的代表如叶文虎等定义生态 标准上难以确定,如何确定“补给谁”、“补偿多少”、补偿为自然生态系统对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 “怎么补偿”等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具生态环境破坏所起的缓冲和补偿作用。Alen等则 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同时,实施效果也受到一认为生态补偿是对生态破坏地的恢复,或新建生态 定程度的限制5 场所对原有生态功能或质量的替代。而通过国家制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被认为度安排,对生态产品提供者进行补偿则是主要的实 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施途径阿。在此基础上,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与 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反馈、恢复机制是生态补偿的自然依据,可持续发 类型和发展过程等。1990年代以来,区域可持续展是生态补偿的社会学基础,外部性理论、公共物 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生态补品理论和生态资本理论是解释生态补偿存在原因 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的三大经济理论。 要手段。如何通过生态补偿的实施,推动区域综合、1.2对传统生态补偿理论的再思考 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和 在传统的生态补偿理论下,生态补偿已经在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10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741)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李平星(1982年生),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生态经济。 E-mail: Ipxl893@163com 收稿日期:2010-04-21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6): 1507-1512 http://www.jeesci.com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jeesci.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10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741)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李平星(1982 年生),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生态经济。E-mail: lpx1893@163.com 收稿日期:2010-04-21 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李平星,孙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传统生态补偿以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为目的,已不能体现其在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方面的 全部价值。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对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补偿被认为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的重要手段。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如何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看待区域 生态补偿,成为通过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实现生态良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位目标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从经济地 理学的经典理论出发,在探讨区位论、产业结构演替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生态补偿的缺失和 不足,并在现阶段我国以构建区域可持续和有序发展格局为目标的规划工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就区域生态补偿 的理论基础、目标导向和实施机制进行了探讨,将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区位论、地域功能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等充实 到区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中,明确了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导向,探索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 的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模式,最后分析了实施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生态补偿;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主体功能区划;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0)06-1507-0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空间对于生 态空间的大量占用,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已经越来 越严重。生态补偿作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领域内 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的有效手段而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现阶段关于生态补偿 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角 度,分别对流域补偿、要素补偿、生态功能区补偿 以及西部补偿等的研究[1-3]。补偿主客体的识别通常 采用使用者和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和建设者获得补 偿等角度进行;在补偿的标准上,大都从生态保护 者的直接投入和机会成本、生态受益者的获利以及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角度进行探索[1, 4]。但是, 这种机制在补偿目标上有失偏颇,忽略了生态补偿 对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补偿对象和 标准上难以确定,如何确定“补给谁”、“补偿多少”、 “怎么补偿”等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同时,实施效果也受到一 定程度的限制[5]。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被认为 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 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 类型和发展过程等[6]。1990 年代以来,区域可持续 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生态补 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 要手段。如何通过生态补偿的实施,推动区域综合、 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和 谐发展,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新命题[1-2]。因此,从经 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 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区域生态补偿 机制的理论基础、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理 论框架,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中国区域发展领域中 的重大现实问题、推动区域发展研究学科的建设[5]。 1 传统生态补偿思路的反思 1.1 传统生态补偿理论的梳理 根据赖力、黄贤金、刘伟良(2008)对传统生态 补偿理论的梳理,传统生态补偿源于生态学理论, 专指自然生态补偿的范畴[7]。对丧失自我反馈与恢 复能力的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的反哺和调节机 能的修复,从而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生态 补偿的主要目的。典型的代表如叶文虎等定义生态 补偿为自然生态系统对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 生态环境破坏所起的缓冲和补偿作用[8]。Allen 等则 认为生态补偿是对生态破坏地的恢复,或新建生态 场所对原有生态功能或质量的替代。而通过国家制 度安排,对生态产品提供者进行补偿则是主要的实 施途径[9]。在此基础上,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与 反馈、恢复机制是生态补偿的自然依据,可持续发 展是生态补偿的社会学基础,外部性理论、公共物 品理论和生态资本理论是解释生态补偿存在原因 的三大经济理论[9-10]。 1.2 对传统生态补偿理论的再思考 在传统的生态补偿理论下,生态补偿已经在世

1508 生态环境学报第19卷第6期(2010年6月) 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在我国,生态补偿主要以项目形式是很难实现的,盲目开发不仅不能够改变地区 式补偿为主的方式实现,对于促进生态服务市场发展的现状,而且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 化、为生态建设筹资、改善生态质量、增强人们的护。随着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追求程度的不断提 生态保护意识等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生态升,清洁的水源、干净的空气、宜人的环境等曾经 补偿理论基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遍在的资源正逐渐成为某些地区特有的“资本”,成 (1)生态系统理论是生态补偿的自然依据 为影响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地制宜” 方面生态系统的原状是什么样的是比较难确定的,的开发利用特有资本,是实现这些区域发展的重要 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生态系统的最初状态,如何从手段。但是,某些地方由于区位的限制和保护生态 现有的状态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这种恢复过程需要环境的需要,开发方式和程度受到限制,发展仍然 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是生态系统研究亟需解决的问是乏力的,需要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对这些地区给 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生态补偿的目标、标准就无予一定的支持和援助,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 从谈起。 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程度的“限制发展”,这 (2)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补偿的经济伦理基础 些地方可以改善自身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整体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最优。 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是2.2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理论 生态-经济-社会的三维综合。传统生态补偿只考虑了 产业结构是资源向产品的“转化器”。经济地理 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不利于生态补偿方式的设计学认为,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Nicolas Kosoy等认为,库兹涅茨法则指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有规律可循 生态补偿是实现环境改进和乡村发展的双嬴策略,的,第一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 初步将生态补偿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升、后下降,而第三产业则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 (3)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生态资本理见图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出国民 论是衡量生态产品价值的经济理论。经济学本身的经济的各产业部门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同 计量标准就是多种多样的,更何况现阶段对于生态的发展阶段,这种比例关系不同。产业结构提升包 系统服务功能本身的研究就没有定量的结论,因此,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以及合理化和高度化 依托于本身就不太明确的数据、加上经济学多种多协调统一三方面的内容1。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 样的计量手段,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难上加难 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 这些问题的存在跟生态补偿传统的理论基础理化的必然结果。 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是传统理论基础框架下所不能 完善解决的问题。因此,面对新的区域发展形势, 有必要寻求新的理论支撑,以保证生态补偿合理 顺利的实施。 水 2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及研究热点 2.1空间结构理论 空间结构理论是以经典区位论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2。经典区位论认为,特定的区位条件与相应 的经济活动类型、规模是对应的,“因地制宜”是区 区域发展水平 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目标阿。虽然交通、物流等的 图1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飞速发展,使得区域之间在资源、要素等的流动上 Fig 1 Theory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的成本逐渐降低,但是由于“时间摩擦”和“空间摩 擦”的存在,空间区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决定着一 经典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认为,产业结构由低 个区域的发展速度和潜力。以我国为例,虽然采取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 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宏观区域发发展过程可以缩短。脱离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 展策略推动地区发展,但其发展状况仍然没有得到度化,区域的产业结构一种表现为没有升级,农业 整体改善。除了个别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成渝、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另一种可能表现为“虚高度 关中、中原、武汉地区等),广大中西部仍没有走化”,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 出落后的处境,同东部的差距仍在持续增大。可见,成为主要部分。这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发展方式。 中西部的发展仅仅靠政策支持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但是,从大的尺度来讲,只要其所依托的区域实现

1508 生态环境学报 第 19 卷第 6 期(2010 年 6 月) 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在我国,生态补偿主要以项目 式补偿为主的方式实现,对于促进生态服务市场 化、为生态建设筹资、改善生态质量、增强人们的 生态保护意识等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生态 补偿理论基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生态系统理论是生态补偿的自然依据。一 方面生态系统的原状是什么样的是比较难确定的, 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生态系统的最初状态,如何从 现有的状态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这种恢复过程需要 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是生态系统研究亟需解决的问 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生态补偿的目标、标准就无 从谈起。 (2)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补偿的经济伦理基础。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 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是 生态-经济-社会的三维综合。传统生态补偿只考虑了 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不利于生态补偿方式的设计 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Nicolas Kosoy 等认为, 生态补偿是实现环境改进和乡村发展的双赢策略, 初步将生态补偿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考虑[11]。 (3)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生态资本理 论是衡量生态产品价值的经济理论。经济学本身的 计量标准就是多种多样的,更何况现阶段对于生态 系统服务功能本身的研究就没有定量的结论,因此, 依托于本身就不太明确的数据、加上经济学多种多 样的计量手段,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难上加难。 这些问题的存在跟生态补偿传统的理论基础 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是传统理论基础框架下所不能 完善解决的问题。因此,面对新的区域发展形势, 有必要寻求新的理论支撑,以保证生态补偿合理、 顺利的实施。 2 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及研究热点 2.1 空间结构理论 空间结构理论是以经典区位论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12]。经典区位论认为,特定的区位条件与相应 的经济活动类型、规模是对应的,“因地制宜”是区 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目标[6]。虽然交通、物流等的 飞速发展,使得区域之间在资源、要素等的流动上 的成本逐渐降低,但是由于“时间摩擦”和“空间摩 擦”的存在,空间区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决定着一 个区域的发展速度和潜力。以我国为例,虽然采取 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宏观区域发 展策略推动地区发展,但其发展状况仍然没有得到 整体改善。除了个别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成渝、 关中、中原、武汉地区等),广大中西部仍没有走 出落后的处境,同东部的差距仍在持续增大。可见, 中西部的发展仅仅靠政策支持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形式是很难实现的,盲目开发不仅不能够改变地区 发展的现状,而且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 护。随着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追求程度的不断提 升,清洁的水源、干净的空气、宜人的环境等曾经 遍在的资源正逐渐成为某些地区特有的“资本”,成 为影响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地制宜” 的开发利用特有资本,是实现这些区域发展的重要 手段。但是,某些地方由于区位的限制和保护生态 环境的需要,开发方式和程度受到限制,发展仍然 是乏力的,需要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对这些地区给 予一定的支持和援助,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 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程度的“限制发展”,这 些地方可以改善自身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整体 最优。 2.2 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理论 产业结构是资源向产品的“转化器”。经济地理 学认为,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库兹涅茨法则指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有规律可循 的,第一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 升、后下降,而第三产业则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6] (见图 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出国民 经济的各产业部门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同 的发展阶段,这种比例关系不同。产业结构提升包 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以及合理化和高度化 协调统一三方面的内容[13]。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 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 理化的必然结果。 经典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认为,产业结构由低 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 发展过程可以缩短。脱离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 度化,区域的产业结构一种表现为没有升级,农业 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另一种可能表现为“虚高度 化”,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 成为主要部分。这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发展方式。 但是,从大的尺度来讲,只要其所依托的区域实现 产 业 比 重 水 平 区域发展水平 三 产 一 产 二 产 图 1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Fig.1 Theory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李平星等: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了其自身所未实现的产业发展并奠定了相关产业平、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因此,在区域发展中,开 基础,个别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化”对于区域分发型为保护型提供发展资金、技术等支持,保护型 工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河流的上游地区因为水源为开发型提供生产要素支持、生态屏障保护等保 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而不能发展大规模工业,按障,被认为是保证主体功能区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 照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则这样的发展是不合理的 因素。生态补偿的实施将有利于解决区域经济、社 这些地区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但是,这些地区一定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最终实现均 程度的限制发展对于下游地区是有利的,同时这些衡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的双重目标1。 地区可以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第一产业如生态农3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实施途径 业、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等)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促 社会实践的发展加速了传统理论的不断创新, 进自身的发展。如图2所示,区域A二产占据绝对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代传统的恢复与保 主导地位,三产发展但是没能取代二产;区域B却护生态环境的单一目标: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并存 表现三产、一产占据主导地位。单独来看,两个区协同作用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政府机制为主的补偿方 域都不能满足传统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是不合理式;生态效益、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的综合标 的:但整体上,区域A+B的产业结构是符合经典准取代生态效益的单一标准:产业扶持、基础设施 理论的,也是合理的。当然,这种合理性存在的前援建等模式丰富了生态补偿的内容。主体功能区划 提是区域之间的合作、协调和发达地区对于欠发达作为新时期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的重要突破,实现 地区的多方式、多途径的补偿。 区域发展理论与生态补偿理论的有机融合,构建高 2.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主体功能区划 效、合理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设计科学化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补偿目标多元化、补偿标准明确化、补偿方式多样 基础的人-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结化、补偿期限长期化、政策措施合理化、评价标准 构。人地关系和谐追求的是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完善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同时,主体功能区划的实 自然系统本身、人类社会本身以及人与自然的综施和目标达成要求生态补偿的介入B151。主体功能 合、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地域功能的合理定位与区导向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模式如图3所示。 开发有利于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区域的综合、协 调、可持续发展叫4。基于对地域功能的科学、合理 财政支付转移 界定而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被认为是新时期我国 产业项目支持 基础设施援建 区域管理的重要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 要素调 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主体功能区划强调地区 人口迁移 的“主体功能”,或发展经济,或保护环境,或其他 限制开发区 保护类地区 开发类地区优化开发区 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是开发型,主要承载经济 禁止开发 重点开发区 发展和集聚城镇、人口、产业的功能;限制开发区、 素自由流动 禁止开发区是保护型,主要承载生态环境建设和服 人口自由流动 务功能。对于保护类地区而言,其人地关系虽然在 变相援助(如旅游 开发、生态产品开 内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谐的,但是相对于周围 发等) 发达地区的落后影响了区域的整体和谐。同时,这 样的区域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等价 态补偿模式 值,不允许通过高强度的开发来提升自身发展水 Fig 3 MFOZ Oriented Model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区域A 区域B 区域A+B 图2多区域耦合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Fig 2 Sketch for Multi-Reg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Theory

李平星等: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1509 了其自身所未实现的产业发展并奠定了相关产业 基础,个别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化”对于区域分 工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河流的上游地区因为水源 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而不能发展大规模工业,按 照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则这样的发展是不合理的, 这些地区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但是,这些地区一定 程度的限制发展对于下游地区是有利的,同时这些 地区可以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第一产业如生态农 业、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等)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促 进自身的发展。如图 2 所示,区域 A 二产占据绝对 主导地位,三产发展但是没能取代二产;区域 B 却 表现三产、一产占据主导地位。单独来看,两个区 域都不能满足传统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是不合理 的;但整体上,区域 A+B 的产业结构是符合经典 理论的,也是合理的。当然,这种合理性存在的前 提是区域之间的合作、协调和发达地区对于欠发达 地区的多方式、多途径的补偿。 2.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主体功能区划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 基础的人-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结 构。人地关系和谐追求的是区域内部、区域之间、 自然系统本身、人类社会本身以及人与自然的综 合、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地域功能的合理定位与 开发有利于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区域的综合、协 调、可持续发展[14]。基于对地域功能的科学、合理 界定而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被认为是新时期我国 区域管理的重要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 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主体功能区划强调地区 的“主体功能”,或发展经济,或保护环境,或其他。 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是开发型,主要承载经济 发展和集聚城镇、人口、产业的功能;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是保护型,主要承载生态环境建设和服 务功能。对于保护类地区而言,其人地关系虽然在 内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谐的,但是相对于周围 发达地区的落后影响了区域的整体和谐。同时,这 样的区域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等价 值,不允许通过高强度的开发来提升自身发展水 平、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因此,在区域发展中,开 发型为保护型提供发展资金、技术等支持,保护型 为开发型提供生产要素支持、生态屏障保护等保 障,被认为是保证主体功能区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 因素。生态补偿的实施将有利于解决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最终实现均 衡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的双重目标[14]。 3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实施途径 社会实践的发展加速了传统理论的不断创新, 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代传统的恢复与保 护生态环境的单一目标;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并存、 协同作用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政府机制为主的补偿方 式;生态效益、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的综合标 准取代生态效益的单一标准;产业扶持、基础设施 援建等模式丰富了生态补偿的内容。主体功能区划 作为新时期经济地理和区域发展的重要突破,实现 区域发展理论与生态补偿理论的有机融合,构建高 效、合理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设计科学化、 补偿目标多元化、补偿标准明确化、补偿方式多样 化、补偿期限长期化、政策措施合理化、评价标准 完善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同时,主体功能区划的实 施和目标达成要求生态补偿的介入[3, 15-16]。主体功能 区导向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模式如图 3 所示。 区域 A 二产 一产 三产 区域 B 三产 一产 二产 区域 A+B 一产 二产 三产 图 2 多区域耦合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Fig.2 Sketch for Multi-Reg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Theory 市场机制 政府手段 保护类地区 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开发类地区 优化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要素调配 人口迁移 财政支付转移 产业项目支持 基础设施援建 变相援助(如旅游 开发、生态产品开 发等) 要素自由流动 人口自由流动 图 3 主体功能区导向下的生态补偿模式 Fig.3 MFOZ Oriented Model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 =

1510 生态环境学报第19卷第6期(2010年6月) (1)从理论基础上来讲,不仅有生态学、经济产业项目支持等,甚至于对生态产品(如农产品、 学等传统理论,而且增加了空间区位论、地域功能旅游产品等)合理定价等也是间接但是有效的补偿 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等经济地理学理论,方式:也有市场导向的补偿,如下游用水企业对于 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奠定了科学基础。区域上游地区的直接补偿、类似于CDM清洁发展机制) 生态补偿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和区域间合作发展的补偿等 的理念,而不是仅仅从区域自身出发来进行生态保4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难点及其解决建议 护、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1)地域功能的定位。正确的识别地域功能 (2)从目标导向上来讲,区域生态补偿的目标并以此对地域主体功能明确定位是进行生态补偿 不再仅仅是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而是生态良的基础和关键。地域功能具有的主观认识、多样构 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维目标的综合导向,最成、相互作用、空间变异、时间演变等属性,给地 终的目标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域主体功能的确定制造了较大的障碍。因此,需要 均等化。总体上而言,开发类地区(优化、重点开构建地域功能的识别体系和主体功能的确定方法, 发区)对保护类地区(限制、禁止开发区)的补偿清晰地认识地域特点及其主体功能定位,保证对生 实现主体功能区划途径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态补偿主体、客体的准确识别 向31。通过生态补偿,实现了在二次分配层面上 (2)补偿标准的确定。根据生态产品的价值进 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多种形式的补偿,使发达行补偿,是合理的补偿方式。但是生态价值具有主 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享受到基本均等的公共观认识、时间变化、多样构成等属性,难以确定。 服务,最终使得不同地区生活水平的基本一致4。同时,前面所述补偿标准(C)的确定一种简单化 (3)从补偿标准上来讲,不再是通过核算生态的设想,仅仅体现了收入平衡条件下的标准。具体 产品的价值来进行相应的补偿,而是着眼于区域的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对于综合发展指标认识的不 均衡发展。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同,对经济发展类、社会发展类、生态环境类等分 的目标,而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项所赋予的权重不同,导致在具体的标准设定中出 值趋于大体相等是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要体现。在区现新的困难4。因此,应该采取由易而难的方式, 域发展空间均衡模型中,综合发展状态是由经济发现阶段主要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地区收入 展类、社会发展类、生态环境类等发展状态综合构水平的差距(经济发展类指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成的。由于后两者的难测量性,为简化起见,假之内,逐渐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社会 设以收入基本一致为目标,那么补偿额C的标准确发展类指标)的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类 定方式可表示为 指标)的改善,从而最终保证区域综合差距的逐渐 发达地区人均收入一C=落后地区人均收入+C减小 则C=0.5X(发达地区人均收入一落后地区人均 (3)补偿方式的设计。即使补偿目标得到确定 C(或C)值得到明确,那么C(或C)的内部构成也将 这是考虑经济收入绝对均衡的结果。但是 是复杂多样的,各种补偿手段在C(或C)中所起的 方面因为绝对均衡实现起来有难度,而且社会发展作用是复杂的。基于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类、生态环境类指标的存在使得经济收入的绝对相补偿机制,需要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补偿体 等并不意味着均衡,另一方面因为绝对均衡下难免系。具体来讲,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确 会导致发达地区的发展动力受到削弱,虽然保证了保区域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基本公共 公平但难免损失效率。因此,如果允许地区之间最服务均等化,同时可以采用征收“生态税费”等方式 大差别为Y、补偿额由C改为C”,即: 调节区域收入差距1;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引导人 }=(发达地区人均收入-C")x(落后地区人均收口和资源的合理流动,调动社会、企业的积极性和 入+C 主动性,使之参与到贫困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特色 则C=(发达地区人均收入-Ⅸ×落后地区人均收农产品开发、生态建设等之中,提高区域综合发展 入)x(1+1)-1 水平,为区域发展“造血”。 只要Y确定,发达地区对于落后地区的补偿额 就可以确定下来。 参考文献: 4)从实施途径上来讲,区域生态补偿不再仅丁四保,王晓云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体制机制问题探 仅以政府补偿为主,而是多种方式并存,有政府主 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10 导的垂直补偿,如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援建、 DING Sibao, WANG Xiaoyun. Theory and mechanism of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U].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

1510 生态环境学报 第 19 卷第 6 期(2010 年 6 月) (1)从理论基础上来讲,不仅有生态学、经济 学等传统理论,而且增加了空间区位论、地域功能 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等经济地理学理论, 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奠定了科学基础。区域 生态补偿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和区域间合作发展 的理念,而不是仅仅从区域自身出发来进行生态保 护、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2)从目标导向上来讲,区域生态补偿的目标 不再仅仅是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而是生态良 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维目标的综合导向,最 终的目标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总体上而言,开发类地区(优化、重点开 发区)对保护类地区(限制、禁止开发区)的补偿 实现主体功能区划途径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 向[13, 16]。通过生态补偿,实现了在二次分配层面上 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多种形式的补偿,使发达 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享受到基本均等的公共 服务,最终使得不同地区生活水平的基本一致[14]。 (3)从补偿标准上来讲,不再是通过核算生态 产品的价值来进行相应的补偿,而是着眼于区域的 均衡发展。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是主体功能区建设 的目标,而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 值趋于大体相等是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要体现。在区 域发展空间均衡模型中,综合发展状态是由经济发 展类、社会发展类、生态环境类等发展状态综合构 成的[14]。由于后两者的难测量性,为简化起见,假 设以收入基本一致为目标,那么补偿额 C 的标准确 定方式可表示为: 发达地区人均收入-C=落后地区人均收入+C 则 C=0.5×(发达地区人均收入-落后地区人均 收入) 这是考虑经济收入绝对均衡的结果。但是,一 方面因为绝对均衡实现起来有难度,而且社会发展 类、生态环境类指标的存在使得经济收入的绝对相 等并不意味着均衡,另一方面因为绝对均衡下难免 会导致发达地区的发展动力受到削弱,虽然保证了 公平但难免损失效率。因此,如果允许地区之间最 大差别为 Y、补偿额由 C 改为 C’,即: Y=(发达地区人均收入-C’)×(落后地区人均收 入+C’)-1 则 C’=(发达地区人均收入- Y×落后地区人均收 入)×(1+Y) -1 只要 Y 确定,发达地区对于落后地区的补偿额 就可以确定下来。 (4)从实施途径上来讲,区域生态补偿不再仅 仅以政府补偿为主,而是多种方式并存,有政府主 导的垂直补偿,如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援建、 产业项目支持等,甚至于对生态产品(如农产品、 旅游产品等)合理定价等也是间接但是有效的补偿 方式;也有市场导向的补偿,如下游用水企业对于 上游地区的直接补偿、类似于 CDM(清洁发展机制) 的补偿等[17]。 4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难点及其解决建议 (1)地域功能的定位。正确的识别地域功能, 并以此对地域主体功能明确定位是进行生态补偿 的基础和关键。地域功能具有的主观认识、多样构 成、相互作用、空间变异、时间演变等属性,给地 域主体功能的确定制造了较大的障碍。因此,需要 构建地域功能的识别体系和主体功能的确定方法, 清晰地认识地域特点及其主体功能定位,保证对生 态补偿主体、客体的准确识别。 (2)补偿标准的确定。根据生态产品的价值进 行补偿,是合理的补偿方式。但是生态价值具有主 观认识、时间变化、多样构成等属性,难以确定。 同时,前面所述补偿标准(C)的确定一种简单化 的设想,仅仅体现了收入平衡条件下的标准。具体 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对于综合发展指标认识的不 同,对经济发展类、社会发展类、生态环境类等分 项所赋予的权重不同,导致在具体的标准设定中出 现新的困难[14]。因此,应该采取由易而难的方式, 现阶段主要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地区收入 水平的差距(经济发展类指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之内,逐渐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社会 发展类指标)的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类 指标)的改善,从而最终保证区域综合差距的逐渐 减小。 (3)补偿方式的设计。即使补偿目标得到确定, C(或 C’)值得到明确,那么 C(或 C’)的内部构成也将 是复杂多样的,各种补偿手段在 C(或 C’)中所起的 作用是复杂的。基于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补偿机制,需要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补偿体 系。具体来讲,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确 保区域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同时可以采用征收“生态税费”等方式 调节区域收入差距[16];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引导人 口和资源的合理流动,调动社会、企业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使之参与到贫困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特色 农产品开发、生态建设等之中,提高区域综合发展 水平,为区域发展“造血”。 参考文献: [1] 丁四保, 王晓云. 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体制机制问题探 讨[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4): 5-10. DING Sibao, WANG Xiaoyun. Theory and mechanism of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J].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李平星等: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8(4): 5-10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 18(2): 139-144 2]韩德梁,刘荣霞,周海林,等.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 0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口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799-804 境,2002,12(4)38-41 HAN Deliang, LIU Rongxia, ZHOU Hailin, et al. Considerations on MAO Xianqiang, ZHONG Yu, ZHANG Sheng. Conception, theory shm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ChinalJl and mechanism of eco-compensation U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18(2): 799-804 and environment, 2002, 12(4): 38-41 3]张郁,丁四保.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地] KOSOY N, MARTINEZ-TUNA M, MURADIAN R,etal. Payments 理,2008,28(5):849-853.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watersheds: Insights from a comparative ZHANG Yu, DING Sibao. Study on mechanism for ecolo study of three cases in Central America UJ]. Ecological Economics, pensation of river basins based on princip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2007,61(2-3):446-455 U] Economic Geography, 2008, 28(5): 849-853 2]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李文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建议[高科技与产业化 LU Dadao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ts spatial structure [M]. Beijing, 2007(9):37-40. Science press. 1995. LI Wenhua.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policy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mendations of China J]. High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 CHEN Xiushan, ZHANG Keyun. Theory of Regional EconomIcs IM) zation,2007(9}37-40.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2003 S]陆大道,樊杰.2050:中国的区域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4]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地理学报,2007,62(4) 2009:43-45 339-350 U Dadao, FAN Jie. 2050: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 [MI FAN Jie.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43-4 in China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 62(4): 339-350 6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王昱,王荣成.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LI Xiaojian Economic Geography M). 2nd ed. Beijing, Higher Edu-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7-21 cation Press. 2006. WANG Yu, WANG Rongcheng.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and the I7]赖力,黄贤金,刘伟良.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生态学 regional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UJ]. Journal of North- 报,2008,28(6):2870-2877 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8(4): LAl Li, HUANG Xianjin, LIU Weiliang. Advances in theory and ethodolog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J]. Acta Ecologica Sinica,[l6董小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平”缺失与生态补偿机制[国家行 2008,28(6:2870-2877 政学院学报,2009(1)38-41 8]叶文虎,魏斌,仝川.城市生态补偿能力衡量和应用中国环境 科学,1998,18(4):298-301. Oriented Zoning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Journal YE Wenhu, WEI Bin, TONG Chua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of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2009(1): 38-41 ba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口刁吴箐,汪金武.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以东江流域 1998,18(4):298-301 为例[生态环境学报,2010,19(3)751-756 9]孟召宜,朱传耿,渠爱雪,等.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思路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139-144 bas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in China: case analysis of MENG Zhaoyi, ZHU Chuangeng, QU Aixue, et al. Ecological com- Dongjiang River Basin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 pensation of the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of China [J].China 1903):751-756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geography Ingx SUN W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ims at protecting and ameliora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optimizing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which can not reveal the full value of it in view of its effect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construc-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situ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needs for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hich is regarded as an approach to realize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coordination among regions.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s and the coordination among regions are one of the major research objects of Economic Geography. How to treat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rom the pe ive of Economic Geography is a key issu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ion among en

李平星等: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1511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8(4): 5-10. [2] 韩德梁, 刘荣霞, 周海林, 等. 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2): 799-804. HAN Deliang, LIU Rongxia, ZHOU Hailin, et 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China[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18(2): 799-804. [3] 张郁, 丁四保.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J]. 经济地 理, 2008, 28(5): 849-853. ZHANG Yu, DING Sibao. Study on mechanism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river basins based on princip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J]. Economic Geography, 2008, 28(5): 849-853. [4] 李文华.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建议[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7(9): 37-40. LI Wenhua.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China [J]. High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2007(9): 37-40. [5] 陆大道, 樊杰. 2050: 中国的区域发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43-45. LU Dadao, FAN Jie. 2050: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43-45. [6] 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M]. 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LI Xiaojian. Economic Geography[M]. 2nd ed.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6. [7] 赖力, 黄贤金, 刘伟良. 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J]. 生态学 报, 2008, 28(6): 2870-2877. LAI Li, HUANG Xianjin, LIU Weiliang. Advances i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 28(6): 2870-2877. [8] 叶文虎, 魏斌, 仝川. 城市生态补偿能力衡量和应用[J].中国环境 科学, 1998, 18(4): 298-301. YE Wenhu, WEI Bin, TONG Chua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98, 18(4): 298-301. [9] 孟召宜, 朱传耿, 渠爱雪, 等. 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思路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2): 139-144. MENG Zhaoyi, ZHU Chuangeng, QU Aixue, et 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the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of China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 18(2): 139-144. [10] 毛显强, 钟瑜, 张胜.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 2002, 12(4): 38-41. MAO Xianqiang, ZHONG Yu, ZHANG Sheng. Conception, theory and mechanism of eco-compensation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2, 12(4): 38-41. [11] KOSOY N, MARTINEZ-TUNA M, MURADIAN R, et al..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watersheds: Insights fro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cases in Central America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1(2-3): 446-455. [12] 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5. LU Dadao.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ts spatial structure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5. [13] 陈秀山, 张可云. 区域经济理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CHEN Xiushan, ZHANG Keyun. Theory of Regional Economics [M].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2003. [14]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 地理学报, 2007, 62(4): 339-350. FAN Jie.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in China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 62(4): 339-350. [15] 王昱, 王荣成. 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4): 17-21. WANG Yu, WANG Rongcheng.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and the regional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J].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8(4): 17-21. [16] 董小君.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平”缺失与生态补偿机制[J]. 国家行 政学院学报, 2009(1): 38-41. DONG Xiaojun. The deficiency of “FAIRNESS”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J]. Journal of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2009(1): 38-41. [17] 吴箐, 汪金武. 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以东江流域 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3): 751-756. WU Qing, WANG Jinwu. Consideration on how to well-establish the bas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in China: case analysis of Dongjiang River Basin[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 19(3): 751-756.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geography LI Pingxing, SUN We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ims at protecting and ameliora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optimizing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which can not reveal the full value of it in view of its effect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situ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needs for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hich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realize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coordination among regions.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and the coordination among regions are one of the major research objects of Economic Geography. How to treat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Geography is a key issu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ion among en-

1512 态环境学报第19卷第6期(2010年6月) 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melior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Economic Geograph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oretical foundation. Based on rethinking of classical theories of Economic Geography, such as Location Theory, Theory of Indus- 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Theory of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 and Territorial System, we analyzed insu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view of the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MFOZ hereafter) that aims to build the sus- tainable and orderly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hina, the target orientation and implement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new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rom Economic Geography. The target orientation that coordi- nates development and equalizes basic public services among regions is proposed. Hereafter, the government dominating and market participating implement model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FOZ was designed. Finally, the difficulties of carrying out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MFOZ; implementation model

1512 生态环境学报 第 19 卷第 6 期(2010 年 6 月) 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melior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Economic Geograph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Based on rethinking of classical theories of Economic Geography, such as Location Theory, Theor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Theory of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 and Territorial System, we analyzed insu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view of the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MFOZ hereafter) that aims to build the sus￾tainable and orderly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hina, the target orientation and implement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new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rom Economic Geography. The target orientation that coordi￾nates development and equalizes basic public services among regions is proposed. Hereafter, the government dominating and market participating implement model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FOZ was designed. Finally, the difficulties of carrying out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MFOZ; implementation model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