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Jourmal of Anhui Agni.Sci.2008,36(9):3837-3839,3902 责任编辑李晓玉责任校对李晓玉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对策 唐菊华2,吕昌河中国科学发地那科学与资哪所北02中国科学院研充生院北9y 摘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控制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耕地过快流失的重要手段,应该坚持,但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 了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应从认识、制度、技术等方面提岀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长效杋制。耕地占补平衡只是一种补救措施,保护耕地 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控制耕地的占用。应加大对土地整理的投入,提高耕地质量。建立土地监测系统,实时监控耕地的变化,切实遏制非 法和超标占用 关键词耕地保护;占补平衡;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8)09-03837 Challenge and Choice for the Farmland Occupation- Compensation Balance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TANG Jur hun et al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Abstract Urbaniz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mmst in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leads to the great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use , resulting in considerable loss of fertile arable land. b protect the arable land resources and to control the encroach ment of urban land into farmland, Chia government has inplemented the policy of occupation-compensation balance for arable land since 1999. This policy qures that farmland transferred to morragnicultural use must be fully compensated by land reclamation or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is paper the oles of thi olicy in oontrolling the rapid loss of arable land and identified problems assciated with the policy enforcement were discussed. Regarding the farmland protection three suggestions to put mre emphasis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farmland quality the strict control of farmland to mrragricutural use,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 to develop/ improve the land use policy and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the specific fee for land reclamation/ consolidation and establish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newly opened farmlands to compensate the occupation. In addi 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land mnitoring system as to be able timely mnitoring the farmland change and thus to prevent illegal or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Farmland occupation-copensation balance; Urbanization 城市化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化净减少8574万hm2。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 对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工业化进程和带动区域经济发业化过程的整体推进,仍将有大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我 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2。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用地的国在向联合国人类住区第二次大会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到 扩张,会侵占城市周边的耕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城市化水平提高到 据,截至20060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218×0hm2,45.0%左右。按照该报告,到2010年,我国因城市用地扩张 已接近“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不估计将会造成约369万hm耕地损失。大量耕地的流失必然 低于1.2×10hm2这根红线。因此,必须切实保护和合理利影响我国的粮食生产和食物保障,因此,在加快城市化发展 用耕地资源。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同时,必须切实保护耕地 自1999年实施以来,对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实现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在 耕地面积 Arable land area 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问题,需要调整与改进。笔 者就过去数年我国耕地流失与占补平衡问题进行讨论,并提 出耕地保护与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1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必要性 1.1城市化必然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化的 12300三 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造成对耕地的 占用,进而使耕地面积减少。例如,日本1961~2000年,城市 2000 20612100 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从63.2%提高到78.8%,耕地资源总 量迅速下降了21.0%3;韩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期 耕地快速减少的现象,每年耕地面积减少1.2%~1.4%英 2006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 国在1961~200年,因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面积减 Fig 1 Changes of urhanization level and araNe land area in China 少了18.1%。由于城市向郊区和远郊的发展,美国1h要 丧失20.2hm2的农田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1世纪中叶美12耕地占补平衡是控制我国耕地过快流失的重要手段 国将流失13.0%的农田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侵占了大量耕地,使耕非农用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 地面积出现了快速的降低(图1)。199~2060年,我国耕地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 责开垦与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该政策实施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07) 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各地对建设用地的盲目占用,提高 作者简介唐菊花(1983-),女,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地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 了集约利用水平,从而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 收稿日期20071204 到遏制,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态势趋于缓慢。从1997~2006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hww.cnkinet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对策 唐菊华1 ,2 , 吕昌河1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摘要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控制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耕地过快流失的重要手段 ,应该坚持 ,但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 了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 ,应从认识、制度、技术等方面提出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长效机制。耕地占补平衡只是一种补救措施 ,保护耕地 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控制耕地的占用。应加大对土地整理的投入 ,提高耕地质量。建立土地监测系统 ,实时监控耕地的变化 ,切实遏制非 法和超标占用。 关键词 耕地保护;占补平衡;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 F301.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2008) 09 - 03837 - 03 Challenge and Choice for the Farmland Occupation2Compensation Balance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TANG Ju2hua et al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 Abstract Urbaniz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leads to the great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use ,resulting in considerable loss of fertile arable land. To protect the arable land resources and to control the encroach 2 ment of urban land into farmland ,China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the policy of occupation2compensation balance for arable land since 1999. This policy requires that farmland transferred to non2agricultural use must be fully compensated by land reclamation or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oles of this policy in controlling the rapid loss of arable land and identifie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policy enforcement were discussed. Regarding the farmland protection ,thre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farmland quality ,e. g. ,the strict control of farmland conversion to non2agricultural use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 ;to develop/ improve the land use policy ;and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the specific fee for land reclamation/ consolidation and establish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newly opened farmlands to compensate the occupation. In addi 2 ti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land monitoring system as to be able timely monitoring the farmland change ,and thus to prevent illegal or excessive non 2agricul2 tural occupation of farmland.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Farmland occupation2compensation balance ;Urbanizatio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07) 。 作者简介 唐菊花(1983 - ) ,女 ,四川德阳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 土地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 2007212204 城市化是 21 世纪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1] 。城市化 对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促进工业化进程和带动区域经济发 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用地的 扩张 ,会侵占城市周边的耕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 据 ,截至2006 年10 月31 日 ,我国耕地面积为1. 218 ×108 hm2 , 已接近“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 2010 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不 低于 1. 2 ×108 hm2 这根红线。因此 ,必须切实保护和合理利 用耕地资源。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自 1999 年实施以来 ,对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 ,实现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在 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问题 ,需要调整与改进。笔 者就过去数年我国耕地流失与占补平衡问题进行讨论 ,并提 出耕地保护与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1 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必要性 1. 1 城市化必然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化的 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 ,造成对耕地的 占用 ,进而使耕地面积减少。例如 ,日本 1961~2000 年 ,城市 快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从 63. 2 %提高到 78. 8 % ,耕地资源总 量迅速下降了 21. 0 %[3] ;韩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 耕地快速减少的现象 ,每年耕地面积减少 1. 2 %~1. 4 %。英 国在 1961~2000 年 ,因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耕地面积减 少了 18. 1 %[4] 。由于城市向郊区和远郊的发展 ,美国 1 h 要 丧失 20. 2 hm2 的农田 ,按照这样的速度 ,到 21 世纪中叶 ,美 国将流失 13. 0 %的农田[5] 。 近年来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侵占了大量耕地 ,使耕 地面积出现了快速的降低(图 1) 。1997~2006 年 ,我国耕地 净减少 857. 4 万 hm2。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和工 业化过程的整体推进 ,仍将有大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我 国在向联合国人类住区第二次大会提交的报告中 ,提出到 2010 年 ,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 6. 3 亿 ,城市化水平提高到 45. 0 %左右。按照该报告 ,到 2010 年 ,我国因城市用地扩张 , 估计将会造成约369 万 hm2 耕地损失。大量耕地的流失必然 影响我国的粮食生产和食物保障 ,因此 ,在加快城市化发展 的同时 ,必须切实保护耕地。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期。 图 1 1997~2006 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 Fig. 1 Changes of urbanization level and arable land area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06 1. 2 耕地占补平衡是控制我国耕地过快流失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 非农用地 ,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 耕地的 ,按照“占多少 ,垦多少”的原则 ,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 责开垦与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该政策实施以 来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各地对建设用地的盲目占用 ,提高 了集约利用水平 ,从而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 到遏制 ,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态势趋于缓慢。从 1997~2006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8 ,36(9) :3837 - 3839 ,3902 责任编辑 李晓玉 责任校对 李晓玉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838 安徽农业科学 08年 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看(表1),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应该允许有些省级行政区 控制力度明显加强,10年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共为177.8×域不必做到耕地总量和占补平衡,粮食缺口可以通过关税配 104hm2年平均178×104hm2,较178~19年(年均非农建额或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解决6。谭永忠等则认为,伴随着 设占用耕地20.0×10hm2)降低了12.5%。1997~200年,每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而出现的耕地数量减少,是一种具 年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的耕地数量虽然小于耕地总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耕地占补 减少量,但远远超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占补平衡有平衡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尽管部分地区,特别是沿海发 余(图2) 达省份,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存在很大难度,但考虑到我国 随着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日趋枯竭加上城市化、工业耕地资源的严峻形势,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应该坚持 化以及生态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增加,实现耕地的占补平具体实现的途径上可以灵活,如通过易地开发的方式 衡将变得愈来愈困难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东部外,作为一个强制性的政策,可促使地方政府节约和高效利 经济发达地区。为此,陈百明建议,从体现区域产业发展战用现有的土地,自觉保护耕地资源,遏制耕地的过快流失 表11997~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10hm2 ENe I Changes of araHe land area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06 耕地减少 Decrease of arabe land 耕地增加开发、复垦与整理 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造成土地损毁上年漏报 耕地净减少 Increase of arable land 年份Year Construction Eoological Adjustment of Land damage by Omitted 小计 Exploitation, reclamation Net decrease of Subtotal arable land sites restoration antural stnrcture tural disasters and adust 2000 16.3 76.3 29 83.1 0.0 73.3 14.8129.4 34.6 13.9 66.8 36.1 注:1997~2000年数据来自《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各期2001~2005年数据来自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各期2006年数据来自c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 》。图2同 Note: Data in 1997-2000 comes from(Report on the State of Emvironment >in ralate years, data in 2001-2005 comes fiom (Report on the State of Land Resources)in ralate years, data in 2006 comes fiom Amlysis on Altemating of State Land Utilization in 2006) 口非农建设占用耕 在内,致使耕地不断减少,实际的占补平衡效果受到影响。 Arable land for non-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0r■开发、复垦与整理增加耕地数 不仅如此,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耕地的质量也缺乏衡量标准和 Increase of arable land by exploitation reclamation and ad jus tmen 检验机制。同时,亦未对耕地占补平衡完成的时限作规定 某些地方为了确保当年耕地总量不减少,一律要求工程项目 补充耕地工作要半年完成。这对于小项目是可以做到的,但 对占用耕地数量较大,特别是施工季节短的项目确有困难 这种不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制订的硬性规定,使得新垦耕地 100 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土地管理法》规定,没有条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这就使得某些占用耕 图2199-200年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变化情况地的单位产生了只要缴纳耕地开垦费就可以随便占地的错 Fig. 2 The change of occupation of arable land for nonagricultural 误认识。耕地开垦费交纳以后某些与耕地占补挂钩的土地 truction and added arabe land in china f19gto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不够规范,难以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 正是由于目前规定的不完善,存在违法占地的现象,使 2耕地占补平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得耕地实际上是“占多补少”,建设占用的耕地大部分是城镇 2.1耕地“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较突出现行的《土周围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利条件较好的优质耕地,而补充 地管理法》对耕地占补平衡中新增耕地数量统计尚缺乏较严的耕地却处于低洼易涝、水热、地形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导 格的科学方法。各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县级以下土致了补充耕地的质量难以达到被占用耕地的质量,“占优补 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中,为了完成本地劣”现象较突出 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般根据本地实际批准建设占用耕地的2.2耕地开发复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西北干旱区, 数量上报新增耕地数量,而未经批准的违法用地数量未统计不适宜作为耕地的土地面积的扩大引起了区域水资源的过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hww.cnki.net
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看(表 1) ,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 控制力度明显加强 ,10 年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共为 177. 8 × 104 hm2 ,年平均 17. 8 ×104 hm2 ,较 1978~1996 年(年均非农建 设占用耕地 20. 0 ×104 hm2 )降低了 12. 5 %。1997~2006 年 ,每 年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的耕地数量虽然小于耕地总 减少量 ,但远远超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 ,占补平衡有 余(图 2) 。 随着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日趋枯竭 ,加上城市化、工业 化以及生态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持续增加 ,实现耕地的占补平 衡将变得愈来愈困难 ,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东部 经济发达地区。为此 ,陈百明建议 ,从体现区域产业发展战 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 ,应该允许有些省级行政区 域不必做到耕地总量和占补平衡 ,粮食缺口可以通过关税配 额或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解决[6] 。谭永忠等则认为 ,伴随着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而出现的耕地数量减少 ,是一种具 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 ,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耕地占补 平衡”政策实施的可行性[7] 。尽管部分地区 ,特别是沿海发 达省份 ,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存在很大难度 ,但考虑到我国 耕地资源的严峻形势 ,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应该坚持 ,但在 具体实现的途径上可以灵活 ,如通过易地开发的方式。另 外 ,作为一个强制性的政策 ,可促使地方政府节约和高效利 用现有的土地 ,自觉保护耕地资源 ,遏制耕地的过快流失。 表 1 1997~2006 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104 hm2 Table 1 Changes of arable land area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06 年份 Year 耕地减少 Decrease of arable land 建设占用 Construction sites 生态退耕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农业结构调整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自然灾害造成土地损毁 Land damage by natural disasters 上年漏报 Omitted last year 小计 Subtotal 耕地增加开发、复垦与整理 Increase of arable land Exploitation , reclamation and adjustment 耕地净减少 Net decrease of arable land 1997 19. 3 16. 3 5. 9 4. 7 0. 0 46. 2 32. 7 13. 5 1998 17. 6 16. 5 7. 0 15. 9 0. 0 57. 0 30. 9 26. 1 1999 20. 5 39. 5 10. 7 13. 5 0. 0 84. 2 40. 5 43. 7 2000 16. 3 76. 3 57. 8 6. 2 0. 0 156. 6 29. 1 127. 5 2001 16. 4 59. 1 4. 5 3. 1 0. 0 83. 1 20. 3 62. 8 2002 19. 7 142. 6 34. 9 5. 6 0. 0 202. 8 34. 1 168. 7 2003 22. 9 223. 7 33. 1 5. 0 0. 0 284. 7 31. 1 253. 6 2004 14. 5 73. 3 20. 5 6. 3 14. 8 129. 4 34. 6 94. 8 2005 13. 9 39. 0 1. 2 5. 4 7. 3 66. 8 30. 7 36. 1 2006 16. 7 33. 9 4. 0 3. 6 9. 1 67. 3 36. 7 30. 6 总计 Total 177. 8 720. 2 179. 6 69. 3 31. 2 1178. 1 320. 7 857. 4 注:1997~2000 年数据来自《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各期 ,2001~2005 年数据来自《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各期 ,2006 年数据来自《2006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图 2 同。 Note :Data in 1997~2000 comes from《Report on the State of Environment》in ralate years ,data in 2001~2005 comes from《Report on the State of Land Resources》in ralate years , data in 2006 comes from《Analysis on Alternating of State Land Utilization in 2006》. 图 2 1997~2006 年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变化情况 Fig. 2 The change of occupation of arable land for non2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added arable land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06 2 耕地占补平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 1 耕地“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较突出 现行的《土 地管理法》对耕地占补平衡中新增耕地数量统计尚缺乏较严 格的科学方法。各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尤其是县级以下土 地行政主管部门 ,在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中 ,为了完成本地 耕地占补平衡任务 ,一般根据本地实际批准建设占用耕地的 数量上报新增耕地数量 ,而未经批准的违法用地数量未统计 在内 ,致使耕地不断减少 ,实际的占补平衡效果受到影响。 不仅如此 ,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耕地的质量也缺乏衡量标准和 检验机制。同时 ,亦未对耕地占补平衡完成的时限作规定。 某些地方为了确保当年耕地总量不减少 ,一律要求工程项目 补充耕地工作要半年完成。这对于小项目是可以做到的 ,但 对占用耕地数量较大 ,特别是施工季节短的项目确有困难。 这种不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制订的硬性规定 ,使得新垦耕地 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 ,由于《土地管理法》规定 ,没有条 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 ,应当按照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这就使得某些占用耕 地的单位产生了只要缴纳耕地开垦费就可以随便占地的错 误认识。耕地开垦费交纳以后 ,某些与耕地占补挂钩的土地 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不够规范 ,难以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 正是由于目前规定的不完善 ,存在违法占地的现象 ,使 得耕地实际上是“占多补少”,建设占用的耕地大部分是城镇 周围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利条件较好的优质耕地 ,而补充 的耕地却处于低洼易涝、水热、地形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 ,导 致了补充耕地的质量难以达到被占用耕地的质量“, 占优补 劣”现象较突出。 2. 2 耕地开发复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在西北干旱区 , 不适宜作为耕地的土地面积的扩大引起了区域水资源的过 8383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年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6卷9期 唐菊花等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对策 度利用,导致生态需水短缺,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另外, 建立耕地质量评估机制对于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具有极 在一些耕地后备资源贫乏的地方,因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可利用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取得 几乎没有土地可供开发成耕地,但地方政府受政绩效应的驱的成果,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土地开发整理验收 使,盲目追求数量平衡,使良好的耕地资源成为其政绩的牺规程》中关于对耕地质量的要求以及各地类利用的主要限制 牲品,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据了解,黄河流域个别欠缺因素,从影响耕地质量的土壤属性、环境因素及社会经济状 荒地资源的平原县,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以致把村内林地况等因素入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 也纳入了挖潜复垦计划。类似这种忽视对土地后备资源的定待选耕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并计算出各主导评价因子 全面认识、缺乏对环境影响的充分论证,以至于以损失林地的权重。然后根据作物对主导评价因子的生物学适应性, 等为代价的事例屡见不鲜,不但引起了生态环境问题,而且采用专家集体评议(即特尔斐法)确定各主导评价因子的分 使新增耕地本身受自然灾害威胁的可能性也大大増加。这级指标与指标赋值。根据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子的分级 种行为与占补平衡为了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初衷大相径指标值和权重计算新增耕地土地利用系数,然后利用等间距 庭,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 法确定利用等别,以此来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为耕地质 2.1.3耕地开垦费难以落实,影响占用耕地的及时补充量评价提供依据。 耕地开垦费是指依法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 各地应该根据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规定其完成耕地占 人,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因没有条件开垦耕地或开补平衡的期限。由于不少地方建立了耕地储备制度,积累了 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按占用耕地面积缴纳的,专项用于耕些耕地储备,所以,对占用耕地面积不大的建设项目,可以 地开发、复垦整理等补充耕地的资源性收费。但是,某些地进行“先补后占”。但对需占用大面积耕地的单独选址建设 方政府在政绩观的驱动下,推行以地招商的区域发展模式,项目,尤其是国家、省重点建设用地数量大的项目,如果实行 擅自以低地价或零地价出让土地,开发商缴纳的耕地开垦费“先补后占”,时间要求紧,资金短缺,补充耕地难以做到“先 远远低于农民的造地成本,变相加重了农民负担。更有甚者补后占”。所以,对这类工程项目用地依法批准后实行“边占 出现了减免、拖欠耕地开垦费的现象。有些地方试行的耕地边补”,最终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占补任务,以此来确保补充耕 开垦费标准又过高,大大超过了实际开发耕地的成本,加重地的数量和质量 了企业的负担。另外,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等建设项3.3规范土地开垦费的收取和使用机制只有确保耕地占 目通常占用耕地面积大,所需耕地开发资金数额大,对于财补必要的资金,才能把耕地占补平衡真正落到实处。各地政 政比较困难的地方,无力承担造地费用,势必要影响占用耕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耕地开垦费标 地的及时补充。 准,杜绝不合理的定价,以免加重用地单位负担。在制订耕 3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的对策 地开垦费标准时,除考虑补充耕地的数量成本外,还应考虑 通过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为了质量因素,为提高耕地质量提供资金保证。在建设用地预审 满足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应该从认识、制度、技术等中,应对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中的征地费用标 方面,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长效机制 准、耕地开垦费等有关土地税费进行认真审查,看其费 31转变认识形成以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为主的耕地保否列入、列足。依法收缴的耕地开垦费要专款专用,不 护理念。由于在实践中长期保证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占、挪用。 等是比较困难的,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认识应转变为从保护和在加强耕地开垦费收取和使用管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提高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平衡上重新理解。通过改善耕作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如从农业重点建设资 条件,提高一定数量中低产田的质量,将其提高的那部分换金、耕地占用税留成、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资金中安排一定比 算折抵成被占用的耕地,从而达到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平衡的例用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集 目的。有学者指出S,如果改善耕作条件,将现有中低产田资、投劳贷款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现已出现了一些个人投 的单位产量提高30%是有可能的,这就相当于使现有的耕地资开发联营开发和股份制开发的典型 面积增加18% 4结论与讨论 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占地单位或土地开发部门在开 耕地占补平衡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保护耕地的最好办 发、整理与复垦前应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论证新增法是严格控制耕地的占用。因此,应该尽量遏制城市的外延 耕地对环境产生的可能影响,制订生态保护方案与应对措扩张型发展,利用耕地开垦费和争取国家投资,积极开展土 施,尽可能地避免或减轻因耕地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地整理、复垦工作,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实现土地资源利 3.2完善法律规定,保证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2006年6用效率的全面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扭转耕地锐减的趋势。同 月国土资源部通过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是以建设用时对整理、复垦后的土地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土地的正 地项目为单位进行,主要考核经依法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确常利用,以此来确保耕地的实际占补平衡与国家的统计报表 定的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资金。全国耕地数量按照同一占补平衡一致 标准进行统计,将有利于确保全国耕地数量统计值的真实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最初是在市、县等小行政单元内实施 性。同时,为确保该真实性还要严厉打击违法用地,以此来的,后来扩展到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各自平衡,以此 巩固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效果。 (下转第3902页) 2 0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up: /wwe cnki. net
度利用 ,导致生态需水短缺 ,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另外 , 在一些耕地后备资源贫乏的地方 ,因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 , 几乎没有土地可供开发成耕地 ,但地方政府受政绩效应的驱 使 ,盲目追求数量平衡 ,使良好的耕地资源成为其政绩的牺 牲品 ,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据了解 ,黄河流域个别欠缺 荒地资源的平原县 ,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以致把村内林地 也纳入了挖潜复垦计划。类似这种忽视对土地后备资源的 全面认识、缺乏对环境影响的充分论证 ,以至于以损失林地 等为代价的事例屡见不鲜 ,不但引起了生态环境问题 ,而且 使新增耕地本身受自然灾害威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这 种行为与占补平衡为了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初衷大相径 庭 ,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 2. 1. 3 耕地开垦费难以落实,影响占用耕地的及时补充 耕地开垦费是指依法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 人 ,按照“占多少 ,垦多少”的原则 ,因没有条件开垦耕地或开 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 ,按占用耕地面积缴纳的 ,专项用于耕 地开发、复垦、整理等补充耕地的资源性收费。但是 ,某些地 方政府在政绩观的驱动下 ,推行以地招商的区域发展模式 , 擅自以低地价或零地价出让土地 ,开发商缴纳的耕地开垦费 远远低于农民的造地成本 ,变相加重了农民负担。更有甚者 出现了减免、拖欠耕地开垦费的现象。有些地方试行的耕地 开垦费标准又过高 ,大大超过了实际开发耕地的成本 ,加重 了企业的负担。另外 ,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等建设项 目通常占用耕地面积大 ,所需耕地开发资金数额大 ,对于财 政比较困难的地方 ,无力承担造地费用 ,势必要影响占用耕 地的及时补充。 3 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的对策 通过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为了 满足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用地需求 ,应该从认识、制度、技术等 方面 ,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长效机制。 3. 1 转变认识 形成以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为主的耕地保 护理念。由于在实践中长期保证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 等是比较困难的 ,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认识应转变为从保护和 提高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平衡上重新理解。通过改善耕作 条件 ,提高一定数量中低产田的质量 ,将其提高的那部分换 算折抵成被占用的耕地 ,从而达到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平衡的 目的。有学者指出[8] ,如果改善耕作条件 ,将现有中低产田 的单位产量提高 30 %是有可能的 ,这就相当于使现有的耕地 面积增加 18 %。 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占地单位或土地开发部门在开 发、整理与复垦前应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充分论证新增 耕地对环境产生的可能影响 ,制订生态保护方案与应对措 施 ,尽可能地避免或减轻因耕地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3. 2 完善法律规定,保证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 2006 年 6 月国土资源部通过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是以建设用 地项目为单位进行 ,主要考核经依法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确 定的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资金。全国耕地数量按照同一 标准进行统计 ,将有利于确保全国耕地数量统计值的真实 性。同时 ,为确保该真实性 ,还要严厉打击违法用地 ,以此来 巩固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效果。 建立耕地质量评估机制对于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目前 ,可利用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取得 的成果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土地开发整理验收 规程》中关于对耕地质量的要求以及各地类利用的主要限制 因素 ,从影响耕地质量的土壤属性、环境因素及社会经济状 况等因素入手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 定待选耕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 ,并计算出各主导评价因子 的权重。然后 ,根据作物对主导评价因子的生物学适应性 , 采用专家集体评议(即特尔斐法) 确定各主导评价因子的分 级指标与指标赋值。根据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子的分级 指标值和权重计算新增耕地土地利用系数 ,然后利用等间距 法确定利用等别 ,以此来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 ,为耕地质 量评价提供依据。 各地应该根据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规定其完成耕地占 补平衡的期限。由于不少地方建立了耕地储备制度 ,积累了 一些耕地储备 ,所以 ,对占用耕地面积不大的建设项目 ,可以 进行“先补后占”。但对需占用大面积耕地的单独选址建设 项目 ,尤其是国家、省重点建设用地数量大的项目 ,如果实行 “先补后占”,时间要求紧 ,资金短缺 ,补充耕地难以做到“先 补后占”。所以 ,对这类工程项目用地依法批准后实行“边占 边补”,最终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占补任务 ,以此来确保补充耕 地的数量和质量。 3. 3 规范土地开垦费的收取和使用机制 只有确保耕地占 补必要的资金 ,才能把耕地占补平衡真正落到实处。各地政 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耕地开垦费标 准 ,杜绝不合理的定价 ,以免加重用地单位负担。在制订耕 地开垦费标准时 ,除考虑补充耕地的数量成本外 ,还应考虑 质量因素 ,为提高耕地质量提供资金保证。在建设用地预审 中 ,应对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中的征地费用标 准、耕地开垦费等有关土地税费进行认真审查 ,看其费用是 否列入、列足。依法收缴的耕地开垦费要专款专用 ,不得侵 占、挪用。 在加强耕地开垦费收取和使用管理 ,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的同时 ,还应该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如从农业重点建设资 金、耕地占用税留成、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资金中安排一定比 例用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取集 资、投劳、贷款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现已出现了一些个人投 资开发、联营开发和股份制开发的典型。 4 结论与讨论 耕地占补平衡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 ,保护耕地的最好办 法是严格控制耕地的占用。因此 ,应该尽量遏制城市的外延 扩张型发展 ,利用耕地开垦费和争取国家投资 ,积极开展土 地整理、复垦工作 ,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 ,实现土地资源利 用效率的全面提高 ,从而从根本上扭转耕地锐减的趋势。同 时对整理、复垦后的土地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保证土地的正 常利用 ,以此来确保耕地的实际占补平衡与国家的统计报表 占补平衡一致。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最初是在市、县等小行政单元内实施 的 ,后来扩展到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各自平衡 ,以此 (下转第 3902 页) 36 卷 9 期 唐菊花等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对策 9383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902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较强的是辽宁、新疆、宁夏、江苏山纯是量的关系,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找新的突破口。 东河南、湖北河北江西。主因素3在C8、C16等指标上具方面要改变农产品品种单一的情况,努力实现农产品品种多 有正高载荷和高度正相关,在ω9指标上具有负高载荷和高元化,大力发展精尖农业,如加大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度负相关,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农产品需求状况,可以将主的力度,大力开发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发展附加值高的名优 因素3定义为农产品需求状况因素,其贡献率达特新农产品;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 14.75562%。表3中农产品需求状况因素很高的省(市、区)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和加工性能,实现农产品生产从生产大路 是海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较强的是江西四川、湖北、货为主向优质农产品转换。 安徽吉林、海南、西藏、河南、新疆、甘肃、陕西、黑龙江、青 农业综合竞争力相对一般的西部地区则应该在加快农 海、内蒙古。主因素4在C13上具有正高载荷和高度正相业产业化发展上下功夫。一是要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即把农 关,在C6指标上具有负高载荷和高度负相关,可以认为主因业的生产与营销置于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二是要实现农业 素4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和粮食产量因素,其贡献率达的社会化,包括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适度扩大,以及把农业 8.51484%。表3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和粮食产量很高的省生产、加工、分配和流通等农业再生产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 (市、区)是江苏、浙江、上海、吉林、广东;较强的是北京新三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即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通过 疆、福建、湖南湖北、西藏辽宁、山东、夭津江西。主因素5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 在C17上具有正高载荷和高度正相关,在C4、C14指标上具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建设,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以本地 有负高载荷和高度负相关,可以认为主因素5是机制竞争力农业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企业,抓好农产品基 因素,其贡献率达7.13903%。表3所列机制竞争力很高的地建设 省(市区)是广东江苏广西、重庆;较强的是上海湖北、云农业综合竞争力相对较低的东部地区由于主导产业和 南、辽宁、安徽四川江西、湖南、河南、福建贵州、海南。支柱产业都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且农业的地位相对重要 以上5个方面累计贡献率高达82.7750%,比较完整地地少人密,因此,应重点培育特色农业。首先,要强化特色农 反映和评估了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综合竞争力。从综业的意识,在充分了解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农业进行设 合得分来看,河南的农业综合竞争力最高,山东、吉林、江苏、计,要在“特色”上做文章追求独特,不同于别人,其次,必须 黑龙江、湖南、湖北、河北、安徽、辽宁、四川、内蒙古、江西、广着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此外,农产品的储藏、运输、包装等 西√东浙江较高(>0),均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其他15服务也需要相应的组织来承担;最后,增加科技信息在特色 个省(市、区)的农业综合竞争力在平均水平以下(<0)。其农业中的含量。因为农产品要出特色离不开科技和信息,如 中,云南、新疆、宁夏接近于平均水平;上海、北京、天津的农蔬菜脱水、水果食品的开发以及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业综合竞争力最低 参考文献 3结论和建议 []林曼曼甘肃省农业综合竞争力分析口]干早区资源与环境00(8) 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综合竟争力的评估与(2)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中心国内若干大城市综合 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是中部地区,其 竞争力比较研究卩].上海经济研究00:14-24 次是东北地区,再次是西部地区,最后才是东部地区。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4]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 就农业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言,当 学出版社,199 务之急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单 (上接第3839页) 工程学报200521(增刊):154-·158 实现全国耕地占补平衡。但是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省21张文忠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士地资源减少的几个问题口1中国 内后备耕地资源非常有限,远不能满足建设和发展的需要;3] MINGHONG LI XIUBIN LV CHANGHE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arable 而在人均耕地资源相对充裕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 nd loss of the major cities in China in the 1990s]- Science in Chia Series 设用地压力相对较小。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各区域的谈明洪吕昌河城市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自然资源学报x065x0 实际情况考虑实施省际之间的易地开发补偿所占用耕地的(1工两M?一围灿如m 占补平衡政策,实行东西部资金、资源优势互补。 另外,可以通过建立四级(国家、省、市、县)联网互通的 bulletins. php? bulletin= article33a 土地数据库来监测耕地资源与建设用地形势,监督耕地占补1陈白明试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自然资源学报2085 平衡的实施情况。并且可以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研究建立7谭水忠,吴次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驱动下中国的耕地变化及 其生态环境效应口],自然资源学报06020(5):77-74 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预测系统,为土地主管部门提供各种决181李相一关于耕地“占补平衡探讨口中国土地科学20,7()57 策的辅助信息 参考文献 1谈明洪,吕昌河国外城市土地整理对中国合理用地的启示卩].农业 2 0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up: /wwe cnki net
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较强的是辽宁、新疆、宁夏、江苏、山 东、河南、湖北、河北、江西。主因素 3 在 C8、C16 等指标上具 有正高载荷和高度正相关 ,在 C9 指标上具有负高载荷和高 度负相关 ,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农产品需求状况 ,可以将主 因素 3 定 义 为 农 产 品 需 求 状 况 因 素 , 其 贡 献 率 达 14. 755 62 %。表 3 中农产品需求状况因素很高的省(市、区) 是海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较强的是江西、四川、湖北、 安徽、吉林、海南、西藏、河南、新疆、甘肃、陕西、黑龙江、青 海、内蒙古。主因素 4 在 C13 上具有正高载荷和高度正相 关 ,在 C6 指标上具有负高载荷和高度负相关 ,可以认为主因 素 4 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和粮食产量因素 ,其贡献率达 8. 514 84 %。表 3 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和粮食产量很高的省 (市、区) 是江苏、浙江、上海、吉林、广东;较强的是北京、新 疆、福建、湖南、湖北、西藏、辽宁、山东、天津、江西。主因素 5 在 C17 上具有正高载荷和高度正相关,在 C4、C14 指标上具 有负高载荷和高度负相关 ,可以认为主因素 5 是机制竞争力 因素 ,其贡献率达 7. 139 03 %。表 3 所列机制竞争力很高的 省(市、区)是广东、江苏、广西、重庆;较强的是上海、湖北、云 南、辽宁、安徽、四川、江西、湖南、河南、福建、贵州、海南。 以上 5 个方面累计贡献率高达 82. 775 0 % ,比较完整地 反映和评估了我国 31 个省(市、区) 农业综合竞争力。从综 合得分来看 ,河南的农业综合竞争力最高 ,山东、吉林、江苏、 黑龙江、湖南、湖北、河北、安徽、辽宁、四川、内蒙古、江西、广 西、广东、浙江较高( > 0) ,均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其他 15 个省(市、区) 的农业综合竞争力在平均水平以下( < 0) 。其 中 ,云南、新疆、宁夏接近于平均水平;上海、北京、天津的农 业综合竞争力最低。 3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 31 个省(市、区) 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评估与 比较 ,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是中部地区 ,其 次是东北地区 ,再次是西部地区 ,最后才是东部地区。 就农业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言 ,当 务之急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单 纯是量的关系 ,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寻找新的突破口。一 方面要改变农产品品种单一的情况 ,努力实现农产品品种多 元化 ,大力发展精尖农业 ,如加大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的力度 ,大力开发优质高效农业技术 ,发展附加值高的名优 特新农产品;另一方面 ,要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提高 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和加工性能 ,实现农产品生产从生产大路 货为主向优质农产品转换。 农业综合竞争力相对一般的西部地区则应该在加快农 业产业化发展上下功夫。一是要实现农业的市场化 ,即把农 业的生产与营销置于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二是要实现农业 的社会化 ,包括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适度扩大 ,以及把农业 生产、加工、分配和流通等农业再生产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化 ,即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通过 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 , 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建设 ,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 ,以本地 农业资源为依托 ,市场为导向 ,培育主导企业 ,抓好农产品基 地建设。 农业综合竞争力相对较低的东部地区 ,由于主导产业和 支柱产业都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且农业的地位相对重要 , 地少人密 ,因此 ,应重点培育特色农业。首先 ,要强化特色农 业的意识 ,在充分了解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农业进行设 计 ,要在“特色”上做文章 ,追求独特 ,不同于别人;其次 ,必须 着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此外 ,农产品的储藏、运输、包装等 服务也需要相应的组织来承担;最后 ,增加科技信息在特色 农业中的含量。因为农产品要出特色离不开科技和信息 ,如 蔬菜脱水、水果食品的开发以及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 林曼曼.甘肃省农业综合竞争力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8) : 106 - 110. [2]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中心.国内若干大城市综合 竞争力比较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01(1) :14 - 24.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4]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 ———SPSS软件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1999. (上接第 3839 页) 实现全国耕地占补平衡。但是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 ,省 内后备耕地资源非常有限 ,远不能满足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而在人均耕地资源相对充裕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建 设用地压力相对较小。鉴于此 ,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各区域的 实际情况考虑实施省际之间的易地开发补偿所占用耕地的 占补平衡政策 ,实行东西部资金、资源优势互补。 另外 ,可以通过建立四级(国家、省、市、县) 联网互通的 土地数据库来监测耕地资源与建设用地形势 ,监督耕地占补 平衡的实施情况。并且可以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 ,研究建立 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预测系统 ,为土地主管部门提供各种决 策的辅助信息。 参考文献 [1 ] 谈明洪 ,吕昌河.国外城市土地整理对中国合理用地的启示[J ]. 农业 工程学报 ,2005 ,21(增刊) :154 - 158. [2] 张文忠.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土地资源减少的几个问题[J ]. 中国 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9(1) :33 - 37. [3] TAN MINGHONG,LI XIUBIN ,LV CHANGHE.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arable land loss of the major cities in China in the 1990s[J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5 ,48(9) :1492 - 1500. [4] 谈明洪 ,吕昌河.城市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J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 (1) :52 - 58. [5] PHILLIP J L. Who pays for sprawl ? ———Hidden subsidies fuel the growth of the suburban fringe[ EB/ OL ]. [2008201215]. http :/ / www. kfoi. org/ land- use/ bulletins.php ? bulletin = article33a. [6] 陈百明.试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5) : 611 - 616. [7] 谭永忠 ,吴次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驱动下中国的耕地变化及 其生态环境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5) :727 - 734. [8] 李相一.关于耕地“占补平衡”的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 ,2003 ,17(1) :57 - 59 ,64. 2093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年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