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生态经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策略选择(潘明麒、于秀波)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18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前沿论坛 FORWARD FORUM 泂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策略选择 潘明麒·2.3于秀波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90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构建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文章基于洞庭湖湿地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和面 临的威胁,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首先提岀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包括整体性、分区分类管理、保 护与发展共存以及参与性共管等原则,接着分别从杋构与体制创新、立法与执法、编制中长期总体规划、促进利益 相关方的参与和共管、加快湿地产业开发、巩固退田还湖等生态恢复工程、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与环境建设以及先 进经验的示范与推广等方面提岀了洞庭湖湿地合理利用的生态系统管理策略选择,并给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与环境 评估指标的定义及其定量化方法,为其他类似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合理利用:策略选择 文献引用:潘明麒,于秀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策略选择[.生态经济,2011(2):44-48 中图分类号:X22:F0622文献标识码:A Policy option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Dongting Lake Wetland PAN Mingqi, YU Xiubo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CAS, Beijing 100190, China; 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objective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is to build up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This paper identifies four principle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Dongting Lake Wetland ( DLW), which are principles of Holism, classified management, integrating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nvolving participation and co-management Based on these principles, many policy options for wise use of DlW resources on: 1) institution and system innovation; 2)legislation and its enforcement; 3)working out mid-and long-term overall plan; 4) promoting more far-reaching participation and co-management for all stakeholders; 5)developing more and more wetland-based industry patterns; 6) securing the achievemen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for example,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7) promoting nature and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8) demonst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best practic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while an index system for DLW ecosystem assessment has also been made Key words: Dongting Lake Wetl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wise use; policy option 1引言 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某些积极的成效4。然而,不合理 洞庭湖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不仅承载着区的资源利用方式、严重的工农业污染等仍然是困扰着洞庭 域内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支撑功能,还是区域内重要的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 生态保障。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工程在视自己的行为。为此,本文基于洞庭湖湿地实际,开展洞 洞庭湖地区的实施与推进,洞庭湖湿地在自然保护区建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提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 设、社区参与自然保护、替代生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管理的原则及其策略选择,为类似区域的湿地管理提供可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2009B421106):WWF(世界自然基金 会)国际合作项目“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硏究υ(CN88.03-YB2/3和0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环境管 理体制机制改革与试点示范研究课题”(2009ZX07632001) 致谢: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长沙办公室张琛博士等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作者简介:潘明麒(1980~),男,安徽金寨县人,博士,主要从事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研究 4-2011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44 前沿论坛 FORWARD FORUM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策略选择 潘明麒1, 2, 3 于秀波1 (1.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 2. 中国科学院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 3.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要: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构建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文章基于洞庭湖湿地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和面 临的威胁,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首先提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包括整体性、分区分类管理、保 护与发展共存以及参与性共管等原则,接着分别从机构与体制创新、立法与执法、编制中长期总体规划、促进利益 相关方的参与和共管、加快湿地产业开发、巩固退田还湖等生态恢复工程、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与环境建设以及先 进经验的示范与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洞庭湖湿地合理利用的生态系统管理策略选择,并给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与环境 评估指标的定义及其定量化方法,为其他类似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合理利用;策略选择 文献引用:潘明麒,于秀波.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策略选择[J]. 生态经济,2011(2):44~48. 中图分类号:X22;F062.2 文献标识码:A Policy Option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Dongting Lake Wetland PAN Mingqi1, 2, 3, YU Xiubo1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CAS, Beijing 100190, China; 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objective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is to build up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This paper identifies four principle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Dongting Lake Wetland (DLW), which are principles of Holism, classified management, integrating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nvolving participation and co-management. Based on these principles, many policy options for wise use of DLW resources on: 1) institution and system innovation; 2) legislation and its enforcement; 3) working out mid- and long-term overall plan; 4) promoting more far-reaching participation and co-management for all stakeholders; 5) developing more and more wetland-based industry patterns; 6) securing the achievemen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for example,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 7) promoting nature and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8) demonst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best practic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while an index system for DLW ecosystem assessment has also been made. Key words: Dongting Lake Wetl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wise use; policy optio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2009CB421106);WWF(世界自然基金 会)国际合作项目“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研究”(CN0088.03-YB02/03/0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环境管 理体制机制改革与试点示范研究课题”(2009ZX07632-001) 致谢: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长沙办公室张琛博士等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作者简介:潘明麒(1980~ ),男,安徽金寨县人,博士,主要从事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研究。 1 引言 洞庭湖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不仅承载着区 域内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支撑功能,还是区域内重要的 生态保障。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工程在 洞庭湖地区的实施与推进,洞庭湖湿地在自然保护区建 设、社区参与自然保护、替代生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 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某些积极的成效[1~4]。然而,不合理 的资源利用方式、严重的工农业污染等仍然是困扰着洞庭 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威胁[5~6],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 视自己的行为。为此,本文基于洞庭湖湿地实际,开展洞 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提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 管理的原则及其策略选择,为类似区域的湿地管理提供可

《生态经济》2011年第2期总第235期 ECOLOGICAL ECONOMY 资借鉴的模式。 困机制的研究与建设:完善社区组织能力建设的机制 2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 促进社区参与、社区共管与社区自治,提高社区自我发 展的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洞庭湖区尤其是退 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构建人地和谐的可持续 发展体系~8。在遵循生态系统方法的前提下,对洞庭 田还湖堤垸区和蓄滞洪区居民的后顾之忧:发展和完善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长效机制,并灵活调整管理 湖湿地进行生态系统管理的策略选择时,应主要体现出 整体性、分区分类管理、保护与发展并存、参与性共管策略。 3.1.2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改革 等原则。 目前,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属四大保护区,即东 2.1整体性原则 虽然行政上洞庭湖区分属不同的县市区,但是从自然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西 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橫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这种行 地理和生态系统而言,洞庭湖区不仅是一个完整的湿地生 政上的人为割裂再加上部门间管理职能的交叉与重叠,严 态系统,还具有气候、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交通格局、 重阻碍了洞庭湖湿地的自然保护管理成效 开发优势上的同一性。这一点为洞庭湖区的统筹发展提供 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 了前提条件,在管理上必须予以明确。 (1)加快四大自然保护区的整合步伐,将其合而为 22分区分类管理原则 尽快形成一个统一而高效的“大湖保护区”,以此为 经济上,洞庭湖区有不同类型的堤垸经济体及其他经 契机,还可将保护区范围向周边其他地区延伸,将更多的 济体:自然生态上,又可分为湿地、陆地,等等。分区、 分类管理可以在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实现优势互补、区域湿地纳入到自然保护之中; 统筹。 (2)加强“大湖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整 合林业、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各种涉湖管理资源, 23保护与发展共存的原则 洞庭湖区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具有经济发形成“大湖管理局”,逐步推动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高效 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社会需求,同时又承载保障社会经济管理 (3)多方面筹措资金,通过培训与教育,提高自然 发展的生态安全压力,因此,必须协调好洞庭湖湿地保护 保护区工作人员以及政府相关负责人的湿地保护与管理的 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机制 知识水平及其实践水平 24参与性共管原则 自然资源具有多宜性,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公共属 32加强湿地管理的立法与执法力度 在洞庭湖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该 性。这就使得在进行自然资源管理时,必须将所有的利 益相关方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目前,洞庭湖区在社区《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同时,还要根据具体实施情 况,适时推出“洞庭湖湿地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近 参与共管方面不乏若干成功的案例国,今后参与性共管原 则应该作为整个洞庭湖区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指导原则期)、“洞庭湖湿地法”(远期)等相关法律法规,明 确洞庭湖区湿地保护的权、责、利,做到在保护湿地时 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并且,在这些法规中,应将整合 3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策略选择 各湿地保护区的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关注,使 洞庭湖湿地既给人类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基“大湖保护区”的管理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 础,同时又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具有人类发展与自然保还应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体现现行法规的权威性和不可 护的双重身份,因此其主要矛盾就是湿地保护与湿地利用违背性,做到违法必究。 之间的冲突。要解决这一矛盾,一定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 在当前条件和形势下,还建议: 利用的积极因素,发挥人类的能动作用,通过有序的人类 (1)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规范湖区人类行为 活动,实现人类对洞庭湖湿地的适应性管理。 禁止围垦、复垦退田还湖湿地,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入 3.1机构与体制创新 湖泥沙淤积:加强科学研究与规划,严格控制湖区杨树 3.1.1以制度建设持续改善民生,促进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芦苇的种植规模,依法取缔、禁止在“三不准”地区 制度改革与创新是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栽种杨树林 这些机制包括:洞庭湖区综合治理和防洪救灾长效机 (2)大力宣传《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涉及湿地 制,这是湖区安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加强社区扶贫-帮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 o1994-2011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45 《生态经济》 2011年 第2期 总第235期 ECOLOGICAL ECONOMY 资借鉴的模式。 2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 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构建人地和谐的可持续 发展体系[7~8]。在遵循生态系统方法[7]的前提下,对洞庭 湖湿地进行生态系统管理的策略选择时,应主要体现出 整体性、分区分类管理、保护与发展并存、参与性共管 等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虽然行政上洞庭湖区分属不同的县市区,但是从自然 地理和生态系统而言,洞庭湖区不仅是一个完整的湿地生 态系统,还具有气候、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交通格局、 开发优势上的同一性。这一点为洞庭湖区的统筹发展提供 了前提条件,在管理上必须予以明确。 2.2 分区分类管理原则 经济上,洞庭湖区有不同类型的堤垸经济体及其他经 济体;自然生态上,又可分为湿地、陆地,等等。分区、 分类管理可以在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实现优势互补、区域 统筹。 2.3 保护与发展共存的原则 洞庭湖区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具有经济发 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社会需求,同时又承载保障社会经济 发展的生态安全压力,因此,必须协调好洞庭湖湿地保护 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机制。 2.4 参与性共管原则 自然资源具有多宜性,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公共属 性。这就使得在进行自然资源管理时,必须将所有的利 益相关方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目前,洞庭湖区在社区 参与共管方面不乏若干成功的案例[3],今后参与性共管原 则应该作为整个洞庭湖区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指导原则 之一。 3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策略选择 洞庭湖湿地既给人类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基 础,同时又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具有人类发展与自然保 护的双重身份,因此其主要矛盾就是湿地保护与湿地利用 之间的冲突。要解决这一矛盾,一定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 利用的积极因素,发挥人类的能动作用,通过有序的人类 活动,实现人类对洞庭湖湿地的适应性管理。 3.1 机构与体制创新 3.1.1 以制度建设持续改善民生,促进湖区社会经济发展 制度改革与创新是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 这些机制包括:洞庭湖区综合治理和防洪救灾长效机 制,这是湖区安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加强社区扶贫-帮 困机制的研究与建设;完善社区组织能力建设的机制, 促进社区参与、社区共管与社区自治,提高社区自我发 展的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洞庭湖区尤其是退 田还湖堤垸区和蓄滞洪区居民的后顾之忧;发展和完善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长效机制,并灵活调整管理 策略。 3.1.2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改革 目前,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属四大保护区,即东 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西 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这种行 政上的人为割裂再加上部门间管理职能的交叉与重叠,严 重阻碍了洞庭湖湿地的自然保护管理成效。 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 (1)加快四大自然保护区的整合步伐,将其合而为 一,尽快形成一个统一而高效的“大湖保护区”,以此为 契机,还可将保护区范围向周边其他地区延伸,将更多的 湿地纳入到自然保护之中; (2)加强“大湖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整 合林业、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各种涉湖管理资源, 形成“大湖管理局”,逐步推动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高效 管理; (3)多方面筹措资金,通过培训与教育,提高自然 保护区工作人员以及政府相关负责人的湿地保护与管理的 知识水平及其实践水平。 3.2 加强湿地管理的立法与执法力度 在洞庭湖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该 《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同时,还要根据具体实施情 况,适时推出“洞庭湖湿地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近 期)、“洞庭湖湿地法”(远期)等相关法律法规,明 确洞庭湖区湿地保护的权、责、利,做到在保护湿地时 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并且,在这些法规中,应将整合 各湿地保护区的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关注,使 “大湖保护区”的管理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 还应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体现现行法规的权威性和不可 违背性,做到违法必究。 在当前条件和形势下,还建议: (1)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规范湖区人类行为, 禁止围垦、复垦退田还湖湿地,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入 湖泥沙淤积;加强科学研究与规划,严格控制湖区杨树 和芦苇的种植规模,依法取缔、禁止在“三不准”地区 栽种杨树林; (2)大力宣传《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涉及湿地 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

前沿论坛 FORWARD FORUM 管理:严格按照“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和污染物总量控3.5.2生态与环境监测能力评估 制制度,对那些不能按期进行污染治理的中小型造纸企 洞庭湖区具有隶属于各部门的各类监测站,例如洞庭 业、化工厂等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坚决禁止或遏制直接湖环境保护监测站、水文站、气象站以及鱼类资源监测、 向湖泊中投放化肥的养鱼方式,控制湖泊湿地水质恶化的鸟类调査等。对这些监测站点的监测项目、监测频度、监 发展趋势 测点位置或断面以及数据质量进行现状评估,分析存在差 (3)从国家或湖南省角度出发,制定单退堤垸行洪距及其所反映的环境状况。未来应认真分析和评估洞庭湖 和进洪水位弹性标准,以及双退堤垸退田还湖的详细参考区的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同时也应对新进入湖区的工农 标准,以服务于退田还湖后单双退堤垸的巩固与管理;抓企业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严格实施“环境评价一票否 紧硏究制定湖区行蓄洪区行蓄洪的经济补偿标准,切实保决″制度,控制湖周污染企业的发展规模。 障汛期单退堤垸和蓄滞洪区行洪的可操作性 3.5.3网络化建设与信息共享平台 (4)加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可抓紧研究延 在分析和评估洞庭湖现有生态与环境监测能力的基础 长“禁渔期”、规范捕捞证的发放等,同时继续落实“渔上,一方面,积极构筑各层次的伙伴关系网络:另一方 民上岸”政策的保障措施 面,强化洞庭湖生态环境的监测体系或监测网络建设, 3.3编制洞庭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中长期总体密切跟踪和评估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后效,同时积 规划 极构建数据信息的共享与发布平台。在条件成熟时,利 有了总体规划后,可以避免在实践中出现人类活动的用这些监测数据与资料,通过选取一定的指标(表1), 盲目性和短视性。在这一规划里,应该明确洞庭湖湿地的加强科学研究,对洞庭湖区生态与环境进行综合评估 主体功能,作为今后湖区一切人类活动的总体约束条件,编辑出版《洞庭湖湿地生态与环境状况报告》(两年 尤其是要加强钱粮湖、共双茶等现有蓄滞洪区的建设与升期),服务“平安洞庭、生态洞庭、民生洞庭、和谐洞 级,积极配合国家蓄滞洪区的建设与管理,服务于区域防庭”的建设,从而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策略 洪战略的需求,从而提升区域农业生产的保障程度:因地选择依据。 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开发与整理,通过建立科学的土地流3.54加快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 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各类土地资 要对因自然保护与恢复,包括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 源的最大效益 生态恢复工程、渔民上岸与休渔禁渔以及启用行蓄洪区 34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公众参与和社区共管 等,而导致出现某些利益受损的人群给予其充分的生态补 洞庭湖湿地不但保障了湖区民众的生产与生活、众偿与经济补偿。其中,这种补偿可以通过对受益区和受损 多物种的生存与繁衍,而且还调蓄了长江中游的洪水、区的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等优惠政策来实现,也可以是现 调节了区域气候以及输出了大量农产品。因此,对洞庭金补偿,而更重要的则是通过提供相应的替代生计技术手 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都应必须充分照顾所有利益相关段来解决这些人群的生计问题。 方的利益明,强调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公众参与的重要3.6巩固退田还湖等生态恢复工程,开展堤垸的分类规 性,增强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尽快构筑各利益相关方 划与管理 共同管理洞庭湖湿地的参与体系。同时,以堤垸为单位的3.6.1加强一般堤垸与已退堤垸的管理 社区是参与洞庭湖湿地管理的直接力量,必须将他们的诉 考虑到洞庭湖区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实际,原则上 求纳入共管体系之中。 不建议继续扩大或推进洞庭湖区的退田还湖工程。然 3.5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与环境建设 而,从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制定相应 3.5.1明确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功能是第一位 的退还政策,逐步引导鼓励受洪水威胁不大、但可提供 湿地资源是洞庭湖区区域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建设、自巨大生态效益(如调蓄洪、防洪等)的一般堤垸进行退 然保护的资源基础,今后必须强化这一基础的保护与恢田还湖 复。其主体功能应该定位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调蓄洪区 对于业已退还的单双退堤垸,一定要采取“稳得住” 与众多湿地动植物栖息地”。今后洞庭湖区所开展的一措施予以巩固,防止移民回流、复垦。制定并严格执行标 切生产、生活等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生态功能定位来准,限制并拆除单退垸内的基建设施,对其进行“准蓄滞 进行统筹安排。同时,还应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要求,洪区”的制度化管理,减少汛期进洪、分洪的阻力,最终 尽快开展洞庭湖区域的主体功能分区研究 降低湖区防洪成本;大力发展移民村庄、城镇的基础设施 164-2011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46 前沿论坛 FORWARD FORUM 管理;严格按照“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和污染物总量控 制制度,对那些不能按期进行污染治理的中小型造纸企 业、化工厂等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坚决禁止或遏制直接 向湖泊中投放化肥的养鱼方式,控制湖泊湿地水质恶化的 发展趋势; (3)从国家或湖南省角度出发,制定单退堤垸行洪 和进洪水位弹性标准,以及双退堤垸退田还湖的详细参考 标准,以服务于退田还湖后单双退堤垸的巩固与管理;抓 紧研究制定湖区行蓄洪区行蓄洪的经济补偿标准,切实保 障汛期单退堤垸和蓄滞洪区行洪的可操作性; (4)加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管理,可抓紧研究延 长“禁渔期”、规范捕捞证的发放等,同时继续落实“渔 民上岸”政策的保障措施。 3.3 编制洞庭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中长期总体 规划 有了总体规划后,可以避免在实践中出现人类活动的 盲目性和短视性。在这一规划里,应该明确洞庭湖湿地的 主体功能,作为今后湖区一切人类活动的总体约束条件, 尤其是要加强钱粮湖、共双茶等现有蓄滞洪区的建设与升 级,积极配合国家蓄滞洪区的建设与管理,服务于区域防 洪战略的需求,从而提升区域农业生产的保障程度;因地 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开发与整理,通过建立科学的土地流 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各类土地资 源的最大效益。 3.4 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公众参与和社区共管 洞庭湖湿地不但保障了湖区民众的生产与生活、众 多物种的生存与繁衍,而且还调蓄了长江中游的洪水、 调节了区域气候以及输出了大量农产品。因此,对洞庭 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都应必须充分照顾所有利益相关 方的利益[2, 9],强调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公众参与的重要 性,增强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尽快构筑各利益相关方 共同管理洞庭湖湿地的参与体系。同时,以堤垸为单位的 社区是参与洞庭湖湿地管理的直接力量,必须将他们的诉 求纳入共管体系之中。 3.5 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与环境建设 3.5.1 明确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功能是第一位 湿地资源是洞庭湖区区域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建设、自 然保护的资源基础,今后必须强化这一基础的保护与恢 复。其主体功能应该定位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调蓄洪区 与众多湿地动植物栖息地”[10]。今后洞庭湖区所开展的一 切生产、生活等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生态功能定位来 进行统筹安排。同时,还应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要求, 尽快开展洞庭湖区域的主体功能分区研究。 3.5.2 生态与环境监测能力评估 洞庭湖区具有隶属于各部门的各类监测站,例如洞庭 湖环境保护监测站、水文站、气象站以及鱼类资源监测、 鸟类调查等。对这些监测站点的监测项目、监测频度、监 测点位置或断面以及数据质量进行现状评估,分析存在差 距及其所反映的环境状况。未来应认真分析和评估洞庭湖 区的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同时也应对新进入湖区的工农 企业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严格实施“环境评价一票否 决”制度,控制湖周污染企业的发展规模。 3.5.3 网络化建设与信息共享平台 在分析和评估洞庭湖现有生态与环境监测能力的基础 上,一方面,积极构筑各层次的伙伴关系网络;另一方 面,强化洞庭湖生态环境的监测体系或监测网络建设, 密切跟踪和评估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后效,同时积 极构建数据信息的共享与发布平台。在条件成熟时,利 用这些监测数据与资料,通过选取一定的指标(表1), 加强科学研究,对洞庭湖区生态与环境进行综合评估, 编辑出版《洞庭湖湿地生态与环境状况报告》(两年一 期),服务“平安洞庭、生态洞庭、民生洞庭、和谐洞 庭”的建设,从而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策略 选择依据。 3.5.4 加快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 要对因自然保护与恢复,包括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 生态恢复工程、渔民上岸与休渔禁渔以及启用行蓄洪区 等,而导致出现某些利益受损的人群给予其充分的生态补 偿与经济补偿。其中,这种补偿可以通过对受益区和受损 区的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等优惠政策来实现,也可以是现 金补偿,而更重要的则是通过提供相应的替代生计技术手 段来解决这些人群的生计问题。 3.6 巩固退田还湖等生态恢复工程,开展堤垸的分类规 划与管理 3.6.1 加强一般堤垸与已退堤垸的管理 考虑到洞庭湖区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实际,原则上 不建议继续扩大或推进洞庭湖区的退田还湖工程。然 而,从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制定相应 的退还政策,逐步引导鼓励受洪水威胁不大、但可提供 巨大生态效益(如调蓄洪、防洪等)的一般堤垸进行退 田还湖。 对于业已退还的单双退堤垸,一定要采取“稳得住” 措施予以巩固,防止移民回流、复垦。制定并严格执行标 准,限制并拆除单退垸内的基建设施,对其进行“准蓄滞 洪区”的制度化管理,减少汛期进洪、分洪的阻力,最终 降低湖区防洪成本;大力发展移民村庄、城镇的基础设施

《生态经济》2011年第2期总第235期 ECOLOGICAL ECONOM 表1洞庭湖湿地生态与环境评估指标定义与定量化方法 湿地生态系统指标 定义描述 定量化方法 湿地受威胁状况以各种人类扰动为基础,如过度渔猎、垦殖等胁迫因子湿地类型动态变化率,优势物种变化率 D2人类活动强度以人类活动强度来综合反映对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以人口密度统计 周边人口素质反映人类利用湿地资源的能力和方式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来表示 水资源利用强度生态系统规模、生态退化以及士地利用方式重要影响 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等 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 非本地种占植物种的百分比 湿地面积用来表征湿地规模的指数 以现有湿地的面积变化来表示 C 生物量 生态系统中动物或植物的活个体的总量或重量 以植物年均地上生物量来计算,求其历史时段内的变化 C 植物个体大小用来表征优势植物大小的指标 以优势植物的平均高度来衡量,同历史资料记录数据相 较的变化率 C 动物个体大小用来表征动物大小的指标 以鱼类在同一湿地区个体的平均尺度或大小来衡量,同 始资料记录相比较的变化率 C 物种多样性用来衡量湿地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客观指标 物种丰富度、濒危物种数量、指示种显著度等 水文 用来表征湿地水文状况 水域面积、年径流量、泥沙沉积量 土壤理化特征用来表征湿地土壤物理化学特征的指标 营养物浓度、盐浓度、污染物浓度 C.斑块数量和大小对维持当地的物种生存、数量和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植被斑块的面积、数量及连通性 气候调节湿地是很好的气候调节器 气温、降水等变化率 流量调节吞吐雨水的能力 泊、河川年轻流变差系数和年径流系数(丰水年和枯 水年的年径流系数) S3废物处理或净化|是其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集中体 上游和下游水化学(特别是N、P含量)和泥沙含 量(水流浑浊度等)含量 栖息地 为大量湿地物种提供极其重要的栖息地 以栖息地破坏或退化率来表示 食品生产 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要素 年收获量变化率来表小 原材料 动植物等物质生产 以质量的变化来衡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休闲娱乐特殊的自然景观可以提供游憩地和科研基地 以逗留时间的增加数或减少数来表示 人口健康状况表征人类健康状况的指标 以发病率包括死亡率来统计 W2物质生活指数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指标 以人均收入水平统计 GDP 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 注:其中,D为变化驱动力:C为结构与功能:S为生态系统服务:W为人类福利 建设,积极探索“避洪型经济”和“适洪型经济”模式,有权、使用权及其利用方式等都可保留不变 提高单双退堤垸移民的经济收入,增强并巩固退田还湖堤 (2)不应设置一个固定的分洪口进水高程标准,相 垸的经济保障能力。 应的则是根据不同的洪水威胁程度,进行灵活调整,赋予 3.62重视强蓄滞洪区管理的科学研究,探索蓄滞洪区有其弹性标准,即从大局考虑,一旦有必要,则可随时主动 效使用途径 蓄水分洪,以减轻整个地区的洪水压力 蓄滞洪区不同于“单退”地区的“半主动蓄洪”,更 3)将蓄滞洪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发展替代产 不同于“双退”地区的“主动蓄洪”。它是一种受人为控业相结合。农业内部应调整品种结构、改变耕作制度, 制更强的“给洪水让出空间”的管理方式,可以通过对重点发展有机蔬菜、有机水果、优质棉麻油、花卉、苗 蓄滞洪区内的人、地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促进蓄滞洪圃、名贵水产等,同时积极延长产业链,提升区域经济 区的建设、管理与退田还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等政竟争力 策之间的有机协调,实现洞庭湖区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4)加强蓄滞洪区内灾害预警系统等管理能力建 具体而言 设,包括信号系统、道路系统、安全台(楼)等,完善蓄 (1)逐步将蓄滞洪区内的居民外迁或搬迁至高地等滞洪区内的灾害预警系统与预警机制,做到分蓄洪情况下 安全地区,使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洪水威胁,而原有土地所人员和财产能够安全撤离 o1994-2011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47 《生态经济》 2011年 第2期 总第235期 ECOLOGICAL ECONOMY 表1 洞庭湖湿地生态与环境评估指标定义与定量化方法① 湿地生态系统指标 定义/描述 定量化方法 D1 湿地受威胁状况 以各种人类扰动为基础,如过度渔猎、垦殖等胁迫因子 湿地类型动态变化率,优势物种变化率 D2 人类活动强度 以人类活动强度来综合反映对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 以人口密度统计 D3 周边人口素质 反映人类利用湿地资源的能力和方式 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来表示 D4 水资源利用强度 生态系统规模、生态退化以及土地利用方式重要影响 因素 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等 D5 外来物种入侵 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本地种占植物种的百分比 C1 湿地面积 用来表征湿地规模的指数 以现有湿地的面积变化来表示 C2 生物量 生态系统中动物或植物的活个体的总量或重量 以植物年均地上生物量来计算,求其历史时段内的变化 程度 C3 植物个体大小 用来表征优势植物大小的指标 以优势植物的平均高度来衡量,同历史资料记录数据相 比较的变化率 C4 动物个体大小 用来表征动物大小的指标 以鱼类在同一湿地区个体的平均尺度或大小来衡量,同 原始资料记录相比较的变化率 C5 物种多样性 用来衡量湿地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客观指标 物种丰富度、濒危物种数量、指示种显著度等 C6 水文 用来表征湿地水文状况 水域面积、年径流量、泥沙沉积量 C7 土壤理化特征 用来表征湿地土壤物理化学特征的指标 营养物浓度、盐浓度、污染物浓度 C8 斑块数量和大小 对维持当地的物种生存、数量和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植被斑块的面积、数量及连通性 S1 气候调节 湿地是很好的气候调节器 气温、降水等变化率 S2 流量调节 吞吐雨水的能力 湖泊、河川年轻流变差系数和年径流系数(丰水年和枯 水年的年径流系数) S3 废物处理或净化 是其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集中体现 集水区上游和下游水化学(特别是N、P含量)和泥沙含 量(水流浑浊度等)含量 S4 栖息地 为大量湿地物种提供极其重要的栖息地 以栖息地破坏或退化率来表示 S5 食品生产 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要素 以年收获量变化率来表示 S6 原材料 动植物等物质生产 以质量的变化来衡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S7 休闲娱乐 特殊的自然景观可以提供游憩地和科研基地 以逗留时间的增加数或减少数来表示 W1 人口健康状况 表征人类健康状况的指标 以发病率包括死亡率来统计 W2 物质生活指数 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指标 以人均收入水平统计 W3 GDP 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 GDP 注:其中,D为变化驱动力;C为结构与功能;S为生态系统服务;W为人类福利。 建设,积极探索“避洪型经济”和“适洪型经济”模式, 提高单双退堤垸移民的经济收入,增强并巩固退田还湖堤 垸的经济保障能力。 3.6.2 重视强蓄滞洪区管理的科学研究,探索蓄滞洪区有 效使用途径 蓄滞洪区不同于“单退”地区的“半主动蓄洪”,更 不同于“双退”地区的“主动蓄洪”。它是一种受人为控 制更强的“给洪水让出空间”的管理方式[11],可以通过对 蓄滞洪区内的人、地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促进蓄滞洪 区的建设、管理与退田还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等政 策之间的有机协调,实现洞庭湖区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 (1)逐步将蓄滞洪区内的居民外迁或搬迁至高地等 安全地区,使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洪水威胁,而原有土地所 有权、使用权及其利用方式等都可保留不变; (2)不应设置一个固定的分洪口进水高程标准,相 应的则是根据不同的洪水威胁程度,进行灵活调整,赋予 其弹性标准,即从大局考虑,一旦有必要,则可随时主动 蓄水分洪,以减轻整个地区的洪水压力; (3)将蓄滞洪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发展替代产 业相结合。农业内部应调整品种结构、改变耕作制度, 重点发展有机蔬菜、有机水果、优质棉麻油、花卉、苗 圃、名贵水产等,同时积极延长产业链,提升区域经济 竞争力; (4)加强蓄滞洪区内灾害预警系统等管理能力建 设,包括信号系统、道路系统、安全台(楼)等,完善蓄 滞洪区内的灾害预警系统与预警机制,做到分蓄洪情况下 人员和财产能够安全撤离

前沿论坛 FORWARD FORUM 3.6.3加强重点堤垸的城镇建设,提升区域经济的辐射能力4结语 重点堤垸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其内部产业、基础设施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涉及众多方面利益的协调和 都较为发达,是洞庭湖区必须予以保护的重点区域。由于 重构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的, 般堤垸和蓄滞洪区内的人口与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不能只顾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与环境,但环境保护也决不 因此,重点堤垸就成为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 能走极端,不能为了环保而忽视居民的生存需求。洞庭湖 地区。今后,应该继续加强重点堤垸的综合治理和防洪建地区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在维系其基本的湿地生态系统 设,提高其防洪能力,同时,积极调整区域内产业结构,服务与功能的同时,还应积极合理开发与利用这些湿地资 根据地域特色和区域经济特点,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 源。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无疑为洞庭湖 境友好型的工农产业,重视第三产业的地位,在推进工业 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在 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为一般堤垸、退田还湖堤垸以及蓄 遵循整体性、分区分类管理、保护与发展共存以及参与性 洪堤垸的人口和产业发展提供经济吸引力。 共管等原则的条件下,通过合适的立法与机制改革、加强 37积极开展替代经济、避洪产业、社区共管等研究、生态与环境建设、社区参与和社区共管、发展替代产业等 试验与示范 借助当前城乡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高质量道实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园 求,加强湖区自身的发展能力,完善区域发展机制,大力注 发展特色湖区产业,发展替代经济,实现居民增收和环境①此处指标体系借鍳并参考了于秀波等著《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指 保护,如水产养殖业(精养鱼池、网箱养鱼、大闸蟹)、 标体系与定量化方法》(未发表)。 湿地特色的水生经济作物种养殖(珍珠、水禽养殖、有机 农业等)及其加工业、“避洪型经济”或“适洪型经济 参考文献 (发展季节性饲草畜牧业和蔬菜种植)等模式,以及相应[邓学建,颜亨梅,吴甫成,等WWF长江项目退田还潮生态背景 监测总报告[R].2003 的农林产品加工业和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西畔山洲垸的 2]于秀波,张琛,潘明麒.退田还湖后替代生计的经济评估研究一一 “农家乐”、汉寿和汨罗的龙舟大赛、东洞庭湖的观鸟大以洞庭湖西畔山洲垸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 赛等)等。 (5):632~637 今后,可继续积极探索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洞庭湖区[3]张琛.西泂庭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体制硏究[AJ李小云,左停, 恢复、保护与发展及其示范策略~61。首先要根据洞庭靳乐山.共管:从冲突走向合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湖湿地管理的需要与成本,在退田还湖区选取若干示范 社,2006:152~173 地,开展个案研究,并确定不同案例区的工作重点与时4周宏春,王毅,于秀波,等.长江流域退田还湖与可持续发展战 略[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1 序,通过社区参与共管、股份制公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5洞庭湖环湖科考专家组关于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若 村等,提高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与实践,寻求社区替代生干建议[R]2006 计与“避洪产业”的合理模式:再及时总结经验,根据不[6]杨桂山,翁立达,李利锋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1M]武汉: 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地区进行试验与示范,适长江出版社,2007:21-259 时推广到其他区域甚至整个洞庭湖湿地地区,探索因地制[周杨明,于秀波,于贵瑞.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的生态系统 宜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形成替代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和推方法:概念、原则和应用门地球科学进展,2007,22(2) 171~178 广的政策体系,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建立 [8]张光贵.退田还湖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人民长江 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基地 2002,33(5):39~41 如优质稻米基地、特种水产基地、花卉苗圃基地、肉猪等[9 Marianne L. The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Stakeholders prefe 畜牧基地,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洞庭湖区退 and catchm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they reconcilable? 田还湖工程的巩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生态系统的可持 Ambio,2005,34(7):495500 续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0]王克英.洞庭湖区治理与开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建议湖南省政府、各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机构应该 1998:123~139 [lI1杨桂山,于秀波,李恒鹏,等.流域综合管理导论[M]北京:科 起牵头、协调的作用,并积极配合其他机构尤其是WwF长 学出版社 沙办公室、湿地国际(W)以及全球环境基金会(GEF)(12]李景保,朱翔,蔡炳华,等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 等非政府组织在本区所开展的相关研究与示范工作。 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387~392. 4894-2011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48 前沿论坛 FORWARD FORUM 3.6.3 加强重点堤垸的城镇建设,提升区域经济的辐射能力 重点堤垸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其内部产业、基础设施 都较为发达,是洞庭湖区必须予以保护的重点区域。由于 一般堤垸和蓄滞洪区内的人口与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因此,重点堤垸就成为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 地区。今后,应该继续加强重点堤垸的综合治理和防洪建 设,提高其防洪能力,同时,积极调整区域内产业结构, 根据地域特色和区域经济特点,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的工农产业,重视第三产业的地位,在推进工业 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为一般堤垸、退田还湖堤垸以及蓄 洪堤垸的人口和产业发展提供经济吸引力。 3.7 积极开展替代经济、避洪产业、社区共管等研究、 试验与示范 借助当前城乡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高质量追 求,加强湖区自身的发展能力,完善区域发展机制,大力 发展特色湖区产业,发展替代经济,实现居民增收和环境 保护,如水产养殖业(精养鱼池、网箱养鱼、大闸蟹)、 湿地特色的水生经济作物种养殖(珍珠、水禽养殖、有机 农业等)及其加工业、“避洪型经济”或“适洪型经济” (发展季节性饲草畜牧业和蔬菜种植)等模式,以及相应 的农林产品加工业和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西畔山洲垸的 “农家乐”、汉寿和汨罗的龙舟大赛、东洞庭湖的观鸟大 赛等)等。 今后,可继续积极探索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洞庭湖区 恢复、保护与发展及其示范策略[2~6,12]。首先要根据洞庭 湖湿地管理的需要与成本,在退田还湖区选取若干示范 地,开展个案研究,并确定不同案例区的工作重点与时 序,通过社区参与共管、股份制公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等,提高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与实践,寻求社区替代生 计与“避洪产业”的合理模式;再及时总结经验,根据不 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地区进行试验与示范,适 时推广到其他区域甚至整个洞庭湖湿地地区,探索因地制 宜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形成替代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和推 广的政策体系,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建立一 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基地, 如优质稻米基地、特种水产基地、花卉苗圃基地、肉猪等 畜牧基地,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洞庭湖区退 田还湖工程的巩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生态系统的可持 续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建议湖南省政府、各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机构应该 起牵头、协调的作用,并积极配合其他机构尤其是WWF长 沙办公室、湿地国际(WI)以及全球环境基金会(GEF) 等非政府组织在本区所开展的相关研究与示范工作。 4 结语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涉及众多方面利益的协调和 重构[11]。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的, 不能只顾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与环境,但环境保护也决不 能走极端,不能为了环保而忽视居民的生存需求。洞庭湖 地区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在维系其基本的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与功能的同时,还应积极合理开发与利用这些湿地资 源。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无疑为洞庭湖 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在 遵循整体性、分区分类管理、保护与发展共存以及参与性 共管等原则的条件下,通过合适的立法与机制改革、加强 生态与环境建设、社区参与和社区共管、发展替代产业等 实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目标。 注: ①此处指标体系借鉴并参考了于秀波等著《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指 标体系与定量化方法》(未发表)。 参考文献: [1]邓学建,颜亨梅,吴甫成,等. WWF长江项目退田还湖生态背景 监测总报告[R]. 2003. [2]于秀波,张琛,潘明麒. 退田还湖后替代生计的经济评估研究—— 以洞庭湖西畔山洲垸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 (5):632~637. [3]张琛.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体制研究[A]//李小云,左停, 靳乐山. 共管:从冲突走向合作[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6:152~173. [4]周宏春,王毅,于秀波, 等. 长江流域退田还湖与可持续发展战 略[M]. 北京:经济出版社, 2001. [5]洞庭湖环湖科考专家组. 关于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若 干建议[R]. 2006. [6]杨桂山,翁立达,李利锋.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M]. 武汉: 长江出版社, 2007:211~259. [7]周杨明,于秀波,于贵瑞. 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的生态系统 方法:概念、原则和应用[J].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2): 171~178. [8]张光贵. 退田还湖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 人民长江, 2002,33(5):39~41. [9]Marianne L. The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Stakeholders preferences and catchm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 are they reconcilable? [J]. Ambio, 2005, 34 (7): 495-500. [10]王克英. 洞庭湖区治理与开发[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123~139. [11]杨桂山,于秀波,李恒鹏,等. 流域综合管理导论[M]. 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4. [12]李景保,朱翔,蔡炳华,等.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 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387~39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