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内容提示]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中医学是把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有机整体,并充分运用分析、综合、联系、类比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人体动态的内 在联系和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规律,从而阐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 自然科学。中医基础理论,则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 规律的基础学科。 [复习思考题] 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如何? 2.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金元四大家各有何学术特点?其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中起何作用?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5.试举例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整体关系。 6.何谓整体观念?其临床意义如何? 7.何谓辨证论治?试举例说明“病治异同”的精神实质。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阴阳学说 [内容提示] 阴阳,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即阴阳矛 盾观。 阴阳学说,即是通过分析相关事物的阴阳相对属性及某一事物内部阴阳矛盾双方的相互 关系,从而认识和把握自然界和人体错综复杂的运动变化的本质原因,及其活动规律的一种 理论方法。所以,阴阳学说与现代哲学的矛盾概念和内涵有着类同之处,乃是对客观世界实 际存在的许多特殊矛盾事物和现象的概括。 阴阳是一对矛盾范畴,它具有特殊性,即是当用阴阳范畴来概括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关系 时,其事物或现象必须具有相关性,而且对立双方之阴阳属性还具有特殊规定性。 阴阳具有普遍性,可以归纳众多事物的性质或现象。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又不是固定 不变的,故其阴阳属性又具有相对性和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四个方面。对立制 约、互根互用是讲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是讲阴阳运动的量变和质变过 程。而正是由于阴阳两方面的矛盾对立和统一,以及量变、质变运动,才推动着事物的不断 变化和发展。 通过阴阳学说在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应用,说明 阴阳矛盾学说贯穿于中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至今仍是中医药学理论体
1 绪 论 [内容提示]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中医学是把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有机整体,并充分运用分析、综合、联系、类比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人体动态的内 在联系和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规律,从而阐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 自然科学。中医基础理论,则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 规律的基础学科。 [复习思考题]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如何? 2.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 金元四大家各有何学术特点?其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中起何作用? 4.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5. 试举例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整体关系。 6. 何谓整体观念?其临床意义如何? 7. 何谓辨证论治?试举例说明“病治异同”的精神实质。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内容提示] 阴阳,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即阴阳矛 盾观。 阴阳学说,即是通过分析相关事物的阴阳相对属性及某一事物内部阴阳矛盾双方的相互 关系,从而认识和把握自然界和人体错综复杂的运动变化的本质原因,及其活动规律的一种 理论方法。所以,阴阳学说与现代哲学的矛盾概念和内涵有着类同之处,乃是对客观世界实 际存在的许多特殊矛盾事物和现象的概括。 阴阳是一对矛盾范畴,它具有特殊性,即是当用阴阳范畴来概括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关系 时,其事物或现象必须具有相关性,而且对立双方之阴阳属性还具有特殊规定性。 阴阳具有普遍性,可以归纳众多事物的性质或现象。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又不是固定 不变的,故其阴阳属性又具有相对性和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四个方面。对立制 约、互根互用是讲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是讲阴阳运动的量变和质变过 程。而正是由于阴阳两方面的矛盾对立和统一,以及量变、质变运动,才推动着事物的不断 变化和发展。 通过阴阳学说在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应用,说明 阴阳矛盾学说贯穿于中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至今仍是中医药学理论体
系的方法学基础。 [复习思考题] 1.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举例说明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试举例说明之。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试简述之。 4.何谓阴阳的消长与转化?阴阳的消长与转化两者有何联系? 5.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以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6.试从病理角度说明阴阳消长的几种病理变化。 7.试以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活动。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如何运 用阴阳学说来进行指导。 第二节五行学说 [内容提示] 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即是以木、火、 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类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 制约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五行学说亦是我国古 代唯物论的哲学范畴,并是重要的系统结构观。 五行学说所蕴涵的系统论观点和方法,主要是用以阐明事物或现象的系统结构关系,其 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主要在于概括脏腑组织的属性、阐明五脏系统结构相互联系的内在规 律,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对应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系统结构中相互联系,维持相对平衡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五行 的制化和胜复,是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运行和生化过程中,以及出现较大不平衡情况下的两 种自我调控机制,其作用是维持五行系统结构的动态平衡,以保证事物的正常生化和发展。 五行的乘侮关系,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失去平衡所出现的反常盛衰情况,由于不能自我调 控恢复,在人体则属于病理状态。相乘是指五行的克伐太过:相侮则是指反克。而五行之气 的有余不足,则是产生乘侮的内在因素。 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主要是用以阐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及脏腑组织之间的相互 关系,阐明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所存在的相关联系,并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说明脏腑 组织之间的病理影响及传变。应用于诊断和治疗,除对本脏本腑进行直接治疗外,则可根据 五行的生克规律,适当调整其相应的脏腑关系,从而达到控制病机传变,治愈疾病的目的。 [复习思考题] 1.何谓五行与五行学说?其源流、沿革如何?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试简述之。 3.五行学说是如何对脏腑、官窍、形体,以及五味、五色、五气进行归类的? 4.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是什么? 5.何谓五行的制化与胜复?其调控机理如何? 6.怎样理解“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 所胜,轻而侮之。” 7.如何用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2
2 系的方法学基础。 [复习思考题] 1. 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举例说明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 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试举例说明之。 3.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试简述之。 4. 何谓阴阳的消长与转化?阴阳的消长与转化两者有何联系? 5. 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以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6. 试从病理角度说明阴阳消长的几种病理变化。 7. 试以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活动。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如何运 用阴阳学说来进行指导。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内容提示] 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即是以木、火、 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类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 制约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五行学说亦是我国古 代唯物论的哲学范畴,并是重要的系统结构观。 五行学说所蕴涵的系统论观点和方法,主要是用以阐明事物或现象的系统结构关系,其 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主要在于概括脏腑组织的属性、阐明五脏系统结构相互联系的内在规 律,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对应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系统结构中相互联系,维持相对平衡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五行 的制化和胜复,是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运行和生化过程中,以及出现较大不平衡情况下的两 种自我调控机制,其作用是维持五行系统结构的动态平衡,以保证事物的正常生化和发展。 五行的乘侮关系,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失去平衡所出现的反常盛衰情况,由于不能自我调 控恢复,在人体则属于病理状态。相乘是指五行的克伐太过;相侮则是指反克。而五行之气 的有余不足,则是产生乘侮的内在因素。 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主要是用以阐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及脏腑组织之间的相互 关系,阐明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所存在的相关联系,并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说明脏腑 组织之间的病理影响及传变。应用于诊断和治疗,除对本脏本腑进行直接治疗外,则可根据 五行的生克规律,适当调整其相应的脏腑关系,从而达到控制病机传变,治愈疾病的目的。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五行与五行学说?其源流、沿革如何? 2.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试简述之。 3. 五行学说是如何对脏腑、官窍、形体,以及五味、五色、五气进行归类的? 4. 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是什么? 5. 何谓五行的制化与胜复?其调控机理如何? 6. 怎样理解“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 所胜,轻而侮之。” 7. 如何用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8.如何运用五行规律来解释五脏病证的相互传变? 第二章藏象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藏象和藏象学说?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有哪几方面?试简述之。 3.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为何?试简述之。 4.脏腑的生理特点为何?有何区别? 第一节五脏 [内容提示]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五个脏器的合称,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人体 的精气,具有藏而不泻的生理特点,神志活动也归属于五脏。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在内则联络六腑及其它组织器官,在外则适应自然 界四时阴阳变化,构成人体内部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系统联系,并以此把握人体生理病理活动 规律。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循行不息,主神志,调节、主宰全身的 机能活动。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并朝百脉,主治节。 脾主运化,主升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主统血,参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气血水,在此基础上,可以调节人的情志活动,促进脾胃的运化 和胆汁的分泌及排泄。肝又主藏血,可以贮藏血液,调节全身的血量分布。肾的生理机能十 分重要,称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主水,其气化作用贯穿在水液 代谢的始终。肾又主纳气,对呼吸运动具有重要作用,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 之根本。 藏象学说中的五脏,代表着五个系统,五脏还与六腑、五官、九窍、五华、五体、五液、 五志等有着系统联系,这种联系在生理、病理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在诊察疾病时,常通 过观察五官、五华、五志等异常变化,根据它们与脏腑的系统联系,来诊断内部脏腑的病变。 藏象学说认为,五脏还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相通应,如肝属木,为阴中之少阳,以应春 气:心属火,为阳中之太阳,以应夏气等。由于五脏与自然界的这种联系及五脏各自的功能 不同,使五脏具有各自不同的生理特性,掌握五脏的生理特性,在诊断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 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心主血脉?面色与脉搏与心主血脉有何联系? 2.何谓心主神志?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有何内在联系? 3.如何理解肺主气?肺是如何主一身之气的? 4.如何理解肺的宣发与肃降? 5.何谓肺主行水?肺是通过哪些环节起到通调水道作用的? 6.怎样理解肺朝百脉而主治节? 7.何谓脾主运化?为何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8.试从生理、病理角度论述脾主统血。 9.脾气主升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3 8. 如何运用五行规律来解释五脏病证的相互传变? 第二章 藏 象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藏象和藏象学说? 2. 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有哪几方面?试简述之。 3.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为何?试简述之。 4. 脏腑的生理特点为何?有何区别? 第一节 五 脏 [内容提示]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五个脏器的合称,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人体 的精气,具有藏而不泻的生理特点,神志活动也归属于五脏。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在内则联络六腑及其它组织器官,在外则适应自然 界四时阴阳变化,构成人体内部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系统联系,并以此把握人体生理病理活动 规律。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循行不息,主神志,调节、主宰全身的 机能活动。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并朝百脉,主治节。 脾主运化,主升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主统血,参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气血水,在此基础上,可以调节人的情志活动,促进脾胃的运化 和胆汁的分泌及排泄。肝又主藏血,可以贮藏血液,调节全身的血量分布。肾的生理机能十 分重要,称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主水,其气化作用贯穿在水液 代谢的始终。肾又主纳气,对呼吸运动具有重要作用,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 之根本。 藏象学说中的五脏,代表着五个系统,五脏还与六腑、五官、九窍、五华、五体、五液、 五志等有着系统联系,这种联系在生理、病理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在诊察疾病时,常通 过观察五官、五华、五志等异常变化,根据它们与脏腑的系统联系,来诊断内部脏腑的病变。 藏象学说认为,五脏还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相通应,如肝属木,为阴中之少阳,以应春 气;心属火,为阳中之太阳,以应夏气等。由于五脏与自然界的这种联系及五脏各自的功能 不同,使五脏具有各自不同的生理特性,掌握五脏的生理特性,在诊断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 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心主血脉?面色与脉搏与心主血脉有何联系? 2.何谓心主神志?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有何内在联系? 3.如何理解肺主气?肺是如何主一身之气的? 4.如何理解肺的宣发与肃降? 5.何谓肺主行水?肺是通过哪些环节起到通调水道作用的? 6.怎样理解肺朝百脉而主治节? 7.何谓脾主运化?为何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8.试从生理、病理角度论述脾主统血。 9.脾气主升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10.何谓肝主疏泄?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肝藏血有何生理、病理意义? 12.何谓精?肾为什么能主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13.何谓肾主水?肾为何能主水? 14.何谓肾主纳气?肾主纳气对呼吸有何重要影响? 15.试述五脏与肢体官窍、五志、五液等的生理、病理联系。 16.五脏各自的生理特性如何? 第二节六腑 [内容提示]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的合称。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饮食物, 具有“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故称“六腑以通为用”。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协同作用的结果。胆的功能是贮 藏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称为“中精之府。另外,胆主决断,与人体精神活动有关:胃主 受纳和腐熟水谷,称为“水谷之海”。中医亦常把人体的消化机能概括为“胃气”。胃的生理 特点是主降,以降为和: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别清浊,与大小便的排泄均有关:大肠的 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膀胱主贮尿和排尿,参与人体的水液代谢:三焦能主持诸气,总 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为元气及水液运行的通路。 六腑与五脏之间存在着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内在联系。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总称。腑,古又作府,有府库之 意,意即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及水液代谢密切相关,故称“六腑”。 饮食物在其消化排泄过程中,要通过七个关键部位,称为“七冲门”。如《难经·四十 四难》说:“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 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从中医“七冲门”的理论可以看出,中医 不仅对消化道做过比较详尽的解剖观察,而且对其生理功能也进行了较为准确地概括。由于 “七冲门”为消化道的关键部位,故其发生病变时,常会明显引起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 六腑的生理功能是受纳、运化水谷,传导糟粕,其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 不能满。所以《素问·五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 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这里明确指出了,六腑的功能是以传化 水谷,排泄糟粕为主,应该虚实交替,不能经常充满而不排泄。如胆汁的生成排泄,饮食物 的传导,大小便的排泄,无不反映着六腑的这一生理特点,后世医家将此理论概括为“六腑 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这一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 疗急腹症,运用“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采用清热解毒,通腑泻热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使很多患者避免了手术的痛苦及后遗症。应该指出,“六腑以通为用” 的理论,只是针对六腑的功能特点而言,实际上,六腑的通降太过与不及,亦均属于病态。 [复习思考题] 1.论六腑有何生理特性? 2.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3.什么说胃为水谷之海?中医治病为何要保胃气? 4.何理解胃气主降的生理特点? 5,样理解小肠泌别清浊的生理功能? 6.膀胱的生理功能如何?与肾有何内在联系?
4 l0.何谓肝主疏泄?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肝藏血有何生理、病理意义? 12.何谓精?肾为什么能主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13.何谓肾主水?肾为何能主水? 14.何谓肾主纳气?肾主纳气对呼吸有何重要影响? 15.试述五脏与肢体官窍、五志、五液等的生理、病理联系。 16.五脏各自的生理特性如何? 第二节 六 腑 [内容提示]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的合称。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饮食物, 具有“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故称“六腑以通为用”。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协同作用的结果。胆的功能是贮 藏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称为“中精之府。另外,胆主决断,与人体精神活动有关;胃主 受纳和腐熟水谷,称为“水谷之海”。中医亦常把人体的消化机能概括为“胃气”。胃的生理 特点是主降,以降为和;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分别清浊,与大小便的排泄均有关;大肠的 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膀胱主贮尿和排尿,参与人体的水液代谢;三焦能主持诸气,总 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为元气及水液运行的通路。 六腑与五脏之间存在着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内在联系。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总称。腑,古又作府,有府库之 意,意即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及水液代谢密切相关,故称“六腑”。 饮食物在其消化排泄过程中,要通过七个关键部位,称为“七冲门”。如《难经·四十 四难》说:“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 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从中医“七冲门”的理论可以看出,中医 不仅对消化道做过比较详尽的解剖观察,而且对其生理功能也进行了较为准确地概括。由于 “七冲门”为消化道的关键部位,故其发生病变时,常会明显引起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 六腑的生理功能是受纳、运化水谷,传导糟粕,其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 不能满。所以《素问·五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 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这里明确指出了,六腑的功能是以传化 水谷,排泄糟粕为主,应该虚实交替,不能经常充满而不排泄。如胆汁的生成排泄,饮食物 的传导,大小便的排泄,无不反映着六腑的这一生理特点,后世医家将此理论概括为“六腑 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这一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 疗急腹症,运用“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采用清热解毒,通腑泻热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使很多患者避免了手术的痛苦及后遗症。应该指出,“六腑以通为用” 的理论,只是针对六腑的功能特点而言,实际上,六腑的通降太过与不及,亦均属于病态。 [复习思考题] 1.论六腑有何生理特性? 2.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3.什么说胃为水谷之海?中医治病为何要保胃气? 4.何理解胃气主降的生理特点? 5.样理解小肠泌别清浊的生理功能? 6.膀胱的生理功能如何?与肾有何内在联系?
7,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何?各自的生理特点有哪些? 第三节奇恒之腑 [内容提示] 奇恒之腑,即是指与六腑有别的另一类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上多为中空器官,因而类腑, 但功能上多贮藏人体精气而有别于六腑。 奇恒之腑是脏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脑为髓之海,与感觉和运动关系密切:髓有骨髓 与脑髓之分,主要为肾精所化,具有养骨、充脑、化血等功能:骨为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撑 人体、保护脏器、参与运动之功能:脉为血之府,具有通行气血,联络周身的功能。女子胞 具有排泄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与肝肾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为中空器 官,因而类腑,但其功能上主贮藏精气,与六腑传化水谷有别,故称之为奇恒之腑,亦即有 别于六腑的腑。 胆属六腑,又为奇恒之腑,这是因为胆贮藏精汁,与奇恒之腑的贮藏精气相一致而与六 腑传化水谷有别,故又为奇恒之腑,因其在六腑中己作介绍,这里从略。 [复习思考题] 1.脑的生理功能有哪些?藏象学说是怎样看待心与脑之间的关系的? 2.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其与心肝脾肾及冲任二脉的关系如何?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内容提示]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各脏腑器官通过经络相互沟通,在生理上相互联系, 在发生病变时也互相影响。 脏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呼吸、饮食物消化吸收与排泄、血液的生成运行、水液代谢 等方面。同时,也通过阴阳、五行等方面构成内在联系。深入理解和掌握脏腑之间的关系对 于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以五脏为中心,联络六腑、奇恒之腑、五官九窍、皮毛 筋肉等组织,组成人体五大功能系统。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发生病变时亦常相互影响。 [复习思考题] 1.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有何联系? 2.何谓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3.肺与脾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4.肝与脾在消化方面有何内在联系? 5.脾肾在先后天关系方面有何联系? 6.怎样理解肝肾同源?有何生理、病理意义? 7.简要概括脏与腑之间的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8.人体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这些脏腑各起何重要作用? 5
5 7.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何?各自的生理特点有哪些? 第三节 奇恒之腑 [内容提示] 奇恒之腑,即是指与六腑有别的另一类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上多为中空器官,因而类腑, 但功能上多贮藏人体精气而有别于六腑。 奇恒之腑是脏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脑为髓之海,与感觉和运动关系密切;髓有骨髓 与脑髓之分,主要为肾精所化,具有养骨、充脑、化血等功能;骨为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撑 人体、保护脏器、参与运动之功能;脉为血之府,具有通行气血,联络周身的功能。女子胞 具有排泄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与肝肾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为中空器 官,因而类腑,但其功能上主贮藏精气,与六腑传化水谷有别,故称之为奇恒之腑,亦即有 别于六腑的腑。 胆属六腑,又为奇恒之腑,这是因为胆贮藏精汁,与奇恒之腑的贮藏精气相一致而与六 腑传化水谷有别,故又为奇恒之腑,因其在六腑中已作介绍,这里从略。 [复习思考题] 1.脑的生理功能有哪些?藏象学说是怎样看待心与脑之间的关系的? 2.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其与心肝脾肾及冲任二脉的关系如何?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内容提示]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各脏腑器官通过经络相互沟通,在生理上相互联系, 在发生病变时也互相影响。 脏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呼吸、饮食物消化吸收与排泄、血液的生成运行、水液代谢 等方面。同时,也通过阴阳、五行等方面构成内在联系。深入理解和掌握脏腑之间的关系对 于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以五脏为中心,联络六腑、奇恒之腑、五官九窍、皮毛 筋肉等组织,组成人体五大功能系统。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发生病变时亦常相互影响。 [复习思考题] 1.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有何联系? 2.何谓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3.肺与脾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4.肝与脾在消化方面有何内在联系? 5.脾肾在先后天关系方面有何联系? 6.怎样理解肝肾同源?有何生理、病理意义? 7.简要概括脏与腑之间的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8.人体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这些脏腑各起何重要作用?
9.怎样理解脾胃在饮食物消化吸收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 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不断运动着的精微物质:血,即是血液,是行于脉内的 红色液体: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的水液。从气、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分阴阳,气无形质, 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血与津液,都为液态物质,具有濡养、滋润作用,属于阴。 气血津液等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机体的脏腑、经 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气、血、津液:而气、血、津液的生成 和代谢,则又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在病理 方面,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始终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又是构成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基本物质。故《素问·金匮 真言论》说:“精者,身之本也”。精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之“精”,即是通常所说的生 殖之精:广义之“精”,则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从饮食物中所摄取的水 谷精微在内。生殖之精,藏之于肾,与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已然论及,故不再重述。本 章主要讨论气、血和津液等内容。 第一节气 [内容提示]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它的生成,禀受于先天之精气、后天水谷之精气,以及 自然界之清阳之气。气的运动,主要体现在脏腑的生理活动之中,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 基本物质。 [复习思考题] 1.气的概念是什么?有何生理功能? 2.何谓“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包括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3.何谓“气化”?气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气化在生命活动中有何重要意义? 4.气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主要有哪几种? 5.何谓元气和宗气?其组成与分布及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何? 6.何谓营气和卫气?其组成与分.布及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何? 第二节血 [内容提示] 血是具有濡润和滋养等重要营养作用,在体内循环贯注、流行不止的红色液态物质。它 的生成,由营气、津液,以及肾藏之精所化生。为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也是精神情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复习思考题]
6 9.怎样理解脾胃在饮食物消化吸收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 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不断运动着的精微物质;血,即是血液,是行于脉内的 红色液体;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的水液。从气、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分阴阳,气无形质, 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血与津液,都为液态物质,具有濡养、滋润作用,属于阴。 气血津液等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机体的脏腑、经 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气、血、津液;而气、血、津液的生成 和代谢,则又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在病理 方面,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始终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又是构成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基本物质。故《素问·金匮 真言论》说:“精者,身之本也”。精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之“精”,即是通常所说的生 殖之精;广义之“精”,则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从饮食物中所摄取的水 谷精微在内。生殖之精,藏之于肾,与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已然论及,故不再重述。本 章主要讨论气、血和津液等内容。 第一节 气 [内容提示]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它的生成,禀受于先天之精气、后天水谷之精气,以及 自然界之清阳之气。气的运动,主要体现在脏腑的生理活动之中,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 基本物质。 [复习思考题] 1.气的概念是什么?有何生理功能? 2.何谓“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包括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3.何谓“气化”?气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气化在生命活动中有何重要意义? 4.气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主要有哪几种? 5.何谓元气和宗气?其组成与分布及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何? 6.何谓营气和卫气?其组成与分.布及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何? 第二节 血 [内容提示] 血是具有濡润和滋养等重要营养作用,在体内循环贯注、流行不止的红色液态物质。它 的生成,由营气、津液,以及肾藏之精所化生。为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也是精神情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复习思考题]
1.血是如何生成的?有何生理功能? 2.血液的循行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试举例说明之。 第三节津液 [内容提示] 津液是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即包括内在体液和正常分泌物。它的生成,由饮食物通过 胃的“游溢精气”和小肠的“分清别浊”作用而化生。并以三焦为通道,在脾、肺、肾的作 用下,输布全身,参与代谢,最后以汗、尿等方式排出体外。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津液?有何生理功能?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试简要说明之。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内容提示] 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功能,虽各有特点,但三者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最基本物质。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 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关系。因此,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血、津 液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气和血的相互关系。 2.气和津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3.何谓“津血同源”?津血同源理论在临床上有何实际意义? 第四章 经络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研究经络的基本概念、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学说与藏象、气血津液学说及阴阳五 行理论相互结合、相互印证,完整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观点,是中医学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客观现 象,通过反复地验证和归纳,不断地总结和提高,逐渐提炼、升华并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理论。 它不仅是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各科,均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经络学说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如《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内容提示] >
7 1.血是如何生成的?有何生理功能? 2.血液的循行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试举例说明之。 第三节 津液 [内容提示] 津液是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即包括内在体液和正常分泌物。它的生成,由饮食物通过 胃的“游溢精气”和小肠的“分清别浊”作用而化生。并以三焦为通道,在脾、肺、肾的作 用下,输布全身,参与代谢,最后以汗、尿等方式排出体外。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津液?有何生理功能?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试简要说明之。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内容提示] 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功能,虽各有特点,但三者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最基本物质。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 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关系。因此,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血、津 液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气和血的相互关系。 2.气和津液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3.何谓“津血同源”?津血同源理论在临床上有何实际意义? 第四章 经络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研究经络的基本概念、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学说与藏象、气血津液学说及阴阳五 行理论相互结合、相互印证,完整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观点,是中医学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客观现 象,通过反复地验证和归纳,不断地总结和提高,逐渐提炼、升华并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理论。 它不仅是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各科,均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经络学说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如《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内容提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体 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 联络交会,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 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经络系统的组成简表 十二正经一一人体内规则循行的十二条经脉,内属脏腑,外 络肢节,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气血运行的主 要通道 经脉 奇经八脉一一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重要经脉 十二经别一一十二经脉别行分出的十二条重要支脉 别络一一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 经络系统 络脉 孙络一一细小的络脉 浮络一一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经筋一一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 连属组织 皮部一一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经络和经络学说?经络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所组成的? 2.何谓正经与奇经?二者有何区别?有何内在联系?奇经包括哪些经脉? 3.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简述之。 第二节十二经脉 [内容提示]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如奇经、经别和络脉等都是以十二经脉为 主体,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发挥作用的,所以十二经脉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 极为重要的意义
8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体 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 联络交会,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 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经络系统的组成简表 十二正经——人体内规则循行的十二条经脉,内属脏腑,外 络肢节,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气血运行的主 要通道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重要经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别行分出的十二条重要支脉 别络——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 经络系统 络脉 孙络——细小的络脉 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经筋——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 连属组织 皮部——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经络和经络学说?经络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所组成的? 2.何谓正经与奇经?二者有何区别?有何内在联系?奇经包括哪些经脉? 3.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简述之。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内容提示]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如奇经、经别和络脉等都是以十二经脉为 主体,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发挥作用的,所以十二经脉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 极为重要的意义
十二经脉的具体名称是: 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足阴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足阳经 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二、循行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与循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头 三 ⑧ 经 胸 +手 手三阴经 腹 足 足 多 经 阴 经】 9
9 十二经脉的具体名称是: 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足阴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足阳经 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二、循行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与循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头 手 三 阳 经 胸 手 手三阴经 腹 足 三 足 阳 三 经 阴 经
食指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大趾端 ↓鼻翼旁 足太阴脾经经 足阳明胃经肺中 心中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小趾端 ↓目内眦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胸中 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大趾 目外眦 足厥阴肝经←一 足少阳胆经 应当指出,上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仅就一般而言,并非是说气血仅有此一循行方 式。实际上气血在体内是通过多条路径,多种循行方式运行的,它们之间既有体系的区别, 又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共同组成了一个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完整的气血循环流注系统。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2.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如何? 3.十二经脉在四肢、头面和躯干是如何分布的? 4.试述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和流注次序。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内容提示]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特点 奇经八脉,又称“奇经”,是指在十二经脉之外“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而言,包括督 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在内。奇者,异也。由于奇经八脉在循行 上和与内脏的联系上均有别于十二经脉,故称其为“奇经”。 奇经八脉的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其分布和走向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遍布全身, 如人体之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围腰腹一周、冲脉有一分支向下行走 外,其余诸脉都是从下肢或少腹部向上行走。 第二,与奇恒之腑和部分脏腑有一定的联系,但同五脏六腑无直接络属关系。 第三,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相配之关系。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奇经?其特点如何? o
10 食指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大趾端 鼻翼旁 足太阴脾经经 足阳明胃经肺中 肺 心中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中 足小趾端 目内眦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胸中 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大趾 目外眦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应当指出,上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仅就一般而言,并非是说气血仅有此一循行方 式。实际上气血在体内是通过多条路径,多种循行方式运行的,它们之间既有体系的区别, 又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共同组成了一个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完整的气血循环流注系统。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2.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如何? 3.十二经脉在四肢、头面和躯干是如何分布的? 4.试述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和流注次序。 第三节 奇经八脉 [内容提示]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特点 奇经八脉,又称“奇经”,是指在十二经脉之外“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而言,包括督 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在内。奇者,异也。由于奇经八脉在循行 上和与内脏的联系上均有别于十二经脉,故称其为“奇经”。 奇经八脉的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其分布和走向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遍布全身, 如人体之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围腰腹一周、冲脉有一分支向下行走 外,其余诸脉都是从下肢或少腹部向上行走。 第二,与奇恒之腑和部分脏腑有一定的联系,但同五脏六腑无直接络属关系。 第三,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相配之关系。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奇经?其特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