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19年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是亦不可以己乎? 。(《孟子》) ②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⑤⑥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含蓄表达了苏轼渴 望被朝廷重新重用的心情 ②秋瑾在《满江红》中,引用《史记·项羽本纪》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已终 于冲破家庭牢笼的诗句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青春的shao华,端坐巢湖一隅,灵魂就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梦幻般的气息中。怀想那 些打鱼晒网、采莲割苇的日子:多少次,曾经,一个湖畔少年在漫漫无垠的水域,在飞檐黛 瓦,石板桥边:青春校园里一些吴侬软语,一段灿烂、温宛且美好的时光,就这样在红尘中 逐渐演化成逝水一种。来与不 湖,你都是我心里最宝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华一隅 无垠()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漫”在字典中有下面四个义项。文段中“漫漫无垠”的“漫”的意思是( A.水过满,向外流B.到处都是,满、遍 C.不受约束,随便D.莫,不要( 4)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来与不来,见与不见,巢湖,你都是我心里最宝贵的一片湿地 答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填空。(4分)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儒林”指 (2)请简要概括《儒林外史》的主旨 4.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2 (1)小江在朗诵艾青的诗作《我的思念是圆的》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我的思念是圆的(节选)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1 安徽省芜湖市 2019 年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是亦不可以己乎? 。(《孟子》) ②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⑤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含蓄表达了苏轼渴 望被朝廷重新重用的心情。 ②秋瑾在《满江红》中,引用《史记·项羽本纪》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 于冲破家庭牢笼的诗句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 分) 青春的 sháo 华,端坐巢湖一隅,灵魂就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梦幻般的气息中。怀想那 些打鱼晒网、采莲割苇的日子;多少次,曾经,一个湖畔少年在漫漫无垠的水域,在飞檐黛 瓦,石板桥边;青春校园里一些吴侬软语,一段灿烂、温宛且美好的时光,就这样在红尘中, 逐渐演化成逝水一种。来与不来,见与不见,巢湖,你都是我心里最宝贵的一片湿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áo ( )华 一隅.( ) 无垠.(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一”。 (3)“漫”在字典中有下面四个义项。文段中“漫漫无垠”的“漫”的意思是( ) A.水过满,向外流 B.到处都是,满、遍 C.不受约束,随便 D.莫,不要( 4)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来与不来,见与不见,巢湖,你都是我心里最宝贵的一片湿地。 答: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填空。(4 分)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儒林”指 。 (2)请简要概括《儒林外史》的主旨。 4.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2 分) (1)小江在朗诵艾青的诗作《我的思念是圆的》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我的思念是圆的(节选)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①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②朗诵这节诗应采用的语调是() A.高兴 哀伤C.欣慰D.悲愤 ③请赏析诗句“我的思念是圆的”的表达效果。 (2)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材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甲】历史悠久的中华文眀,孕育了众多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儿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有的凝聚着团圆和美的美好希望,有的传递着 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有的弘扬着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操。传统节日珍存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 化记忆,折射出千百年来积淀凝聚的民族认同。然而,【乙】堕着社会的发展,让传统节日 的文化意味似乎越来越淡。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 删去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删去 或 二、阅读(55分) [一](19分) 草房子(节选) 曹文轩 眼看着就要汇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 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①。”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 割他的头 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禿鹤却不走,在校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 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 瓜烂熟。 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 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 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 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 反反复复地练着:小姑娘,快快长,长大了,跟连长,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甲】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教着板。 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亻 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2 ①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②朗诵这节诗应采用的语调是( ) A.高兴 B.哀伤 C.欣慰 D.悲愤 ③请赏析诗句“我的思念是圆的”的表达效果。 (2)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材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甲】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众多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儿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有的凝聚着团圆和美的美好希望,有的传递着 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有的弘扬着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操。传统节日珍存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 化记忆,折射出千百年来积淀凝聚的民族认同。然而,【乙】随着社会的发展,让传统节日 的文化意味似乎越来越淡。 ①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 ”删去。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删去“ ”或“ ” 二、阅读(55 分) [一](1 9 分) 草房子(节选) 曹文轩 眼看着就要汇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 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①。”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 割他的头。 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 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 瓜烂熟。 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 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 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 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 反反复复地练着:小姑娘,快快长,长大了,跟连长,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甲】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 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 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己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 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 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乙】秃鹤演堡一丝不筍。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 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 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活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 时,壳鹤早已不见了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 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注]①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5.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情节。(3分) 6.【甲】【乙】两段是对陆鹤苦练和演出的精彩描写,请分别作简要赏析。(6分) 答:【甲】 7.结尾“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指的是谁?有什么含义?(3分)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开头前三段为陆鹤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B.演出时,台下的掌声,评委们的感觉,都反衬了陆鹤表演的成功。 C.陆鹤、纸月和孩子们的哭声,表达了他们演出成功为学校争得荣誉后激动、喜悦的 心情 D.选文情节生动,人物描写细致,场景描写优美,体现了曹文轩小说的写作特色 9.请概括选文中人物陆鹤的主要形象特点。(4分) [二](21分) 【材料一】 最近,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优秀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 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 “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怍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 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一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记者在调查时发现,目前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会把语文的 学习一推再推,甚至根本不为学习语文留出时间。六年级的党子怡同学说:“我周一到周五 每天的课程几乎是排满的,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也被妈妈替我报的数学提高班占用。别说安 排时间专门学习语文了,连想歇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问题确实很严重,现在很多人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甚至将 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一位四年级学生的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请假条让老师哭笑不得: 亲爱的老师,我因感冒去看‘衣生’,3KU,老师。”很明显,“衣生”确实吓到了老师,“3KU” ( THANK YOU)也让老师摸不着头脑,而经过多次纠正以后,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
3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己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 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 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乙】秃鹤演堡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 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 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活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 时,壳鹤早已不见了。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 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注]①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5.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情节。(3 分) 6.【甲】【乙】两段是对陆鹤苦练和演出的精彩描写,请分别作简要赏析。(6 分) 答:【甲】 【乙】 7.结尾“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指的是谁?有什么含义?(3 分)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选文开头前三段为陆鹤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B.演出时,台下的掌声,评委们的感觉,都反衬了陆鹤表演的成功。 C.陆鹤、纸月和孩子们的哭声,表达了他们演出成功为学校争得荣誉后激动、喜悦的 心情。 D.选文情节生动,人物描写细致,场景描写优美,体现了曹文轩小说的写作特色。 9.请概括选文中人物陆鹤的主要形象特点。(4 分) [二](21 分) 【材料一】 最近,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优秀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 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 “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怍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 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一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记者在调查时发现,目前的中小学生,大多数都会把语文的 学习一推再推,甚至根本不为学习语文留出时间。六年级的党子怡同学说:“我周一到周五 每天的课程几乎是排满的,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也被妈妈替我报的数学提高班占用。别说安 排时间专门学习语文了,连想歇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问题确实很严重,现在很多人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甚至将 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一位四年级学生的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请假条让老师哭笑不得: “亲爱的老师,我因感冒去看‘衣生’,3KU,老师。”很明显,“衣生”确实吓到了老师,“3KU” (THANK YOU)也让老师摸不着头脑,而经过多次纠正以后,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
【材料二】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一余光中 语文是母语,母语是母亲说的话。每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写字,不喜欢汉语言 文字,不喜欢千古传诵至今的诗词歌赋,茫然无知于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看到黄河断流一样 会凄然感慨,却欲哭无泪。一杨启亮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就不能 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一雪雾我们需要提高英语的能力,是在提高我们使用这一个工具的能力。但是工具跟 你的灵魂,你不能把它混为一谈,你的灵魂还是你自己。对于汉语的掌握的最深刻最高的境 界,才是你的灵魂 龙应台 【材料三】 全球“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深层次分析 近来,数家西方大通讯社和主流媒体从各自的角度发表长篇报道,聚焦全球范围的汉语 热现象,掀起一波介绍汉语热的热潮。汉语热已经超越了语言版图,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 化的“全球现象”。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开汉 语课的中小学更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中国教育部日前对外发布了近5年来外国赴华留学 生年增两成的消息 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层面的。十年前,外国人学汉语, 也许大多是为去中国工作做实际准备:今天,他们学汉语,是看好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相信汉语作为强势语言的未来地位,以期搭上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其次,是文化的期待。中国经济20多年来以GDP年平均增长10%的高速发展,堪称奇 迹。但须知:经济奇迹的背后,必有文化的支撑。只有以汉语为工具,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为依托,才能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把握先机。 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在这一轮抢占先机的热潮中,自然有近水楼台之利。但在与外国人 的竞争中,能否先得月,还要看他们在文化上下的功夫如何。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补 上文化课,堪称当务之急。 10.请给【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加个标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1.阅读【材料三】,请问第二段、第三段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5分) 答 12.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4分) 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在这一轮抢占先机的热潮中,自然有近水楼台之利。但在与外国人 的竞争中,能否先得月,还要看他们在文化上下的功夫如何 “近水楼台”是指“先得月”是指 13.读完上述三则材料,你对汉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分别有什么认识?(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二】 [三](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4 【材料二】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一一余光中 语文是母语,母语是母亲说的话。 每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写字,不喜欢汉语言 文字,不喜欢千古传诵至今的诗词歌赋,茫然无知于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看到黄河断流一样 会凄然感慨,却欲哭无泪。 一杨启亮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就不能 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一一雪雾我们需要提高英语的能力,是在提高我们使用这一个工具的能力。但是工具跟 你的灵魂,你不能把它混为一谈,你的灵魂还是你自己。对于汉语的掌握的最深刻最高的境 界,才是你的灵魂。 一龙应台 【材料三】 全球“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深层次分析 近来,数家西方大通讯社和主流媒体从各自的角度发表长篇报道,聚焦全球范围的汉语 热现象,掀起一波介绍汉语热的热潮。汉语热已经超越了语言版图,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 化的“全球现象”。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开汉 语课的中小学更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中国教育部日前对外发布了近 5 年来外国赴华留学 生年增两成的消息。 “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层面的。十年前,外国人学汉语, 也许大多是为去中国工作做实际准备;今天,他们学汉语,是看好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相信汉语作为强势语言的未来地位,以期搭上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其次,是文化的期待。中国经济 20 多年来以 GDP 年平均增长 10%的高速发展,堪称奇 迹。但须知:经济奇迹的背后,必有文化的支撑。只有以汉语为工具,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为依托,才能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把握先机。 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在这一轮抢占先机的热潮中,自然有近水楼台之利。但在与外国人 的竞争中,能否先得月,还要看他们在文化上下的功夫如何。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补 上文化课,堪称当务之急。 10.请给【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加个标题。(6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1.阅读【材料三】,请问第二段、第三段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5 分) 答: 12. 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4 分) 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在这一轮抢占先机的热潮中,自然有近水楼台之利。但在与外国人 的竞争中,能否先得月,还要看他们在文化上下的功夫如何。 “近水楼台”是指“先得月”是指 13.读完上述三则材料,你对汉语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分别有什么认识?(6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二】: [三] (1 5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②家见疏义⑧③,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 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 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 此无主。” 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②日者:古时称占h的人。⑧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 阐释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弟子填其室填:(2)援疑质理援:(3)俟其欣悦俟:(4)危坐树下危: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2)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译文: 16.【甲】【乙】两篇选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答 17.【甲】【乙】两篇选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三、写作(55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著名作家余光中曾说:“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他 的话,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 请以“过后才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 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一种不良 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019年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35分) 1.(10分) (1)①此之谓失其本心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到乡翻似烂柯人④春蚕到死丝方尽⑤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醉能同其乐(共6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 不得分。) (2)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共4分。每句1分, 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9分) (1)韶 yu yin(共3分。每空1分) 2)温宛温婉(共2分。每空1分) (3)B(共2分) (4)来与不来,见与不见,巢湖,你都不可能不是我心里最宝贵的一片湿地 (共2分。符合要求,意思对即可) 3.(4分)(1)吴敬梓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共2分。每空1 分)
5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②家见疏义③,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 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 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 此无主。” 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②日者:古时称占 h 的人。⑧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 阐释。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弟子填.其室 填:(2)援.疑质理 援:(3)俟.其欣悦 俟:(4)危.坐树下 危: 15.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2)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译文:一 16.【甲】【乙】两篇选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 分) 答: 17.【甲】【乙】两篇选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3 分) 三、写作(55 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 分) 著名作家余光中曾说:“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他 的话,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 请以“过后才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 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一种不良 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201 9 年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35 分) 1.(10 分) (1)①此之谓失其本心 ②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到乡翻似烂柯人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⑤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醉能同其乐(共 6 分。每句 1 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 不得分。) (2)①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共 4 分。每句 1 分, 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9 分) (1)韶 yu yin (共 3 分。每空 1 分) (2)温宛 温婉 (共 2 分。每空 1 分) (3)B (共 2 分) (4)来与不来,见与不见,巢湖,你都不可能不是我心里最宝贵的一片湿地。 (共 2 分。符合要求,意思对即可) 3.(4 分)(1)吴敬梓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共 2 分。每空 1 分)
(2)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 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共2分。意思对即可) 4.(12分) (1)(8分)①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共2分。每处1分) ②D(共2分) ③诗人把无形的思念比喻成有形的圆,把虚的、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易于理解。同时, 圆形的事物还容易使人联想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为下文联想到八月中秋的月亮做铺垫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①儿童节、(、儿童节 (2分) ②随着让(共2分。每空1分) 二、(55分) ](19分) 5.(3分)陆鹤自愿参加文艺汇演,为学校争得荣誉。(共3分。意思对即可) 6.(6分)示例:【甲】段,运用对比,天气的冷和陆鹤身穿夏衣,寒气透骨和额头冒 汗形成对比,突显陆鹤的认真刻苦。【乙】段,对陆鹤表演的神情、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 形象,表现陆鹤演出非常卖力。(共6分。意思对即可) 7.(3分)陆鹤直接抒发对陆鹤的赞美之情 (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8.(3分)B(共3分) 9.(4分)热爱集体,勤奋,认真,聪明(有表演天赋)(共4分。意思对即可) [二](21分) 10.(6分)【材料一】学生汉语学习状况堪忧【材料二】名人谈汉语学习的重要性 (共6分。每空3分,意思对即可) 11.(5分)不能(1分)第二段从经济层面阐述“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原因, 第三段从文化层面阐述“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原因,(2分)这是按照由浅入深的 逻辑顺序来写的;(1分)这样安排也和上文“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全球现象”相 照应。(1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因为生在华侨华人家庭,与祖国文化有比其他国家青 年更多的接触和熏陶。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依托,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把握(抢占) 先机 (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示例:【材料一】要重视汉语学习,能够用汉语正确、流畅、优美地表 【材料二】汉语是母语,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学习汉语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共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三](15分) 14.(4分)(1)挤满(2)引、提出(3)等待(4)端正(地) (共4分。每小题1分) 15.(4分)(1)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 亲身体验努力践行 (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宋濂与许衡在读书求学中都勤奋好学。都家境贫寒,经历了无书抄书之苦。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宋濂还介绍了他求师的叩问之难。而乙文中还介绍了许衡坚持自己的主见 不取不义之财,高度自律的崇高品质。(共3分。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意思对即 6
6 (2)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 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4.(12 分) (1)(8 分)①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共 2 分。每处 1 分) ②D (共 2 分) ③诗人把无形的思念比喻成有形的圆,把虚的、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易于理解。同时, 圆形的事物还容易使人联想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为下文联想到八月中秋的月亮做铺垫。 (共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4 分)①儿童节、(、儿童节) (2 分) ②随着让 (共 2 分。每空 1 分) 二、(55 分) [一](1 9 分) 5.(3 分)陆鹤自愿参加文艺汇演,为学校争得荣誉。 (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6.(6 分)示例:【甲】段,运用对比,天气的冷和陆鹤身穿夏衣,寒气透骨和额头冒 汗形成对比,突显陆鹤的认真刻苦。 【乙】段,对陆鹤表演的神情、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 形象,表现陆鹤演出非常卖力。 (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7.(3 分)陆鹤 直接抒发对陆鹤的赞美之情。 (共 3 分。第一问 1 分,第二问 2 分,意思对即可) 8.(3 分) B (共 3 分) 9.(4 分)热爱集体,勤奋,认真,聪明(有表演天赋) (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二](21 分) 10.(6 分) 【材料一】学生汉语学习状况堪忧【材料二】名人谈汉语学习的重要性 (共 6 分。每空 3 分,意思对即可) 11.(5 分)不能(1 分)第二段从经济层面阐述“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原因, 第三段从文化层面阐述“汉语热”与“留学中国热”的原因,(2 分)这是按照由浅入深的 逻辑顺序来写的;(1 分)这样安排也和上文“成为一种融合经济与文化的‘全球现象”’相 照应。(1 分) (共 5 分。意思对即可) 12.(4 分)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因为生在华侨华人家庭,与祖国文化有比其他国家青 年更多的接触和熏陶。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依托,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把握(抢占) 先机。 (共 4 分。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 13.(6 分)示例: 【材料一】要重视汉语学习,能够用汉语正确、流畅、优美地表 达。 【材料二】汉语是母语,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学习汉语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共 6 分。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 (15 分) 14.(4 分)(1)挤满(2)引、提出(3)等待(4)端正(地) (共 4 分。每小题 1 分) 15.(4 分)(1)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 亲身体验努力践行。 (共 4 分。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16.(4 分)宋濂与许衡在读书求学中都勤奋好学。都家境贫寒,经历了无书抄书之苦。 (共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7.(3 分)宋濂还介绍了他求师的叩问之难。而乙文中还介绍了许衡坚持自己的主见, 不取不义之财,高度自律的崇高品质。 (共 3 分。第一点 1 分,第二点 2 分,意思对即
可) 三、写作(55分) 18.(55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四、书写(5分) 参考中考书写评分标准
7 可) 三、写作 (55 分) 18. (55 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四、书写(5 分) 参考中考书写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