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卢廷顺 (试卷总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褪色(tuei)聆听(ling)归省(xing)提防(d) B、定弦(xidn)歼灭(jian)相中( xiang)徜徉( chang) C、卓越(zhuo)朦胧(mong)寻思(xn) 殉职(xin) D、卜(bu)问挟制(xie)祈祷(qi) 纠葛(ge)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坐想其成真知灼见乔装打扮与事无补 不屈不挠禄禄无为 按步当车 大声疾呼 错别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初中毕业分手至今快十年了,现在都已是风 烛残年。 B、清晨,校园里传来阵阵朗朗的书声,真是人声鼎沸。 C、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饰最引人注意,它把整个大厅美化了,给人一种雍容典 雅的感觉 D、这几名穷凶极恶的歹徒竟然制造了一起耸人听闻的灭门惨案。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年激励少年江泽民勤奋努力的《夕歌》如今已是东关小学的校歌,每当唱到“将 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这句歌词时,东关小学的全体师生都感到分外亲切和自豪 B、“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来说,《反分裂国家法》也是维护和平的,而维护和平是对 台湾人民最大的善意。”台湾学者王津平说,“‘台独’就是战争。《反分裂国家法》从 名称就可以看出是一部以反对‘台独’分裂来制止战争、维持两岸和平的法律。” C、苏丹红一号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吃过含有这玩意的食品又该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 来听听专家——扬大医学院孙峰副教授的看法 D、3月17日清晨6时许,在浓雾笼罩的合徐高速公路吴圩服务区附近,20多分钟内接连 发生数十起撞车事故,40多辆车在连环冲撞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很多车辆的车头 几乎被撞平,最多的有六、七辆车子挤撞在一起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C、两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
1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卢廷顺 (试卷总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褪.色(tuèi) 聆.听(líng) 归省.(xǐng) 提.防(dī) B、定弦.(xián) 歼.灭(jiān) 相.中(xiāng) 徜.徉(cháng) C、卓.越(zhuō) 朦.胧(móng) 寻.思(xún) 殉.职(xùn) D、卜.(bǔ)问 挟.制(xié) 祈.祷(qǐ) 纠葛.(gě)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坐想其成 真知灼见 乔装打扮 与事无补 不屈不挠 禄禄无为 按步当车 大声疾呼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初中毕业分手至今快十年了,现在都已是风. 烛残年 ...。 B、清晨,校园里传来阵阵朗朗的书声,真是人声鼎沸 ....。 C、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饰最引人注意,它把整个大厅美化了,给人一种雍容典 ... 雅.的感觉。 D、这几名穷凶极恶的歹徒竟然制造了一起耸人听闻 ....的灭门惨案。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当年激励少年江泽民勤奋努力的《夕歌》如今已是东关小学的校歌,每当唱到 “将 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这句歌词时,东关小学的全体师生都感到分外亲切和自豪。 B、“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来说,《反分裂国家法》也是维护和平的,而维护和平是对 台湾人民最大的善意。”台湾学者王津平说,“‘台独’就是战争。《反分裂国家法》从 名称就可以看出是一部以反对‘台独’分裂来制止战争、维持两岸和平的法律。” C、苏丹红一号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吃过含有这玩意的食品又该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 来听听专家——扬大医学院孙峰副教授的看法。 D、3月17日清晨6时许,在浓雾笼罩的合徐高速公路吴圩服务区附近,20多分钟内接连 发生数十起撞车事故,40多辆车在连环冲撞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很多车辆的车头 几乎被撞平,最多的有六、七辆车子挤撞在一起。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2 分) A、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C、两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
会。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6、名言佳句填空(错、添、漏一字,该句不给分)。(8分) ,思而不学则殆。 威武不能屈。 ?烟波江上使人愁 疏影横斜水清浅, (5)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猛志固常在 (7)潮平两岸阔, (8)纸上得来终觉浅, 7、请另选事物(如水滴、垂柳等)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 (4分) 小草 什么是顽强 仿写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8、根据下面的内容,按照要求和说话人的身份分别写出应说的话。(4分) 青工小王经常请假不参加车间组织的业务学习,理由是要在家当“陪读”——陪 儿子康康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否则康康考试会不及格 (1)如果你是小王所在车间的主任,就这件事情,你对小王这样说 (2)如果你是康康的班主任,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王这样说: 9、简要概括下列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不超过30个字)(4分) 虫31 在冰核中的二氧化碳 28 170017501800185019001950200(年
2 会。 D、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6、名言佳句填空(错、添、漏一字,该句不给分)。(8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4) 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志固常在。 (7)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另选事物(如水滴、垂柳等)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 (4 分)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仿写: 8、根据下面的内容,按照要求和说话人的身份分别写出应说的话。(4 分) 青工小王经常请假不参加车间组织的业务学习,理由是要在家当“陪读”——陪 儿子康康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否则康康考试会不及格。 (1)如果你是小王所在车间的主任,就这件事情,你对小王这样说: (2)如果你是康康的班主任,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王这样说: 9、简要概括下列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不超过 30 个字)(4 分)
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二、阅读理解(5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4分)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0、(1)有人评价说这首诗几乎句句透着“小”字,但又只用一个“小”字。这个评价很有道 理,请你结合诗句举两例谈谈这一评价的合理性。(2分)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把无情之物写成有情,表达了自己对池上美景的爱恋 B、全诗描绘了一个画面,画中之物有动有静,动静交错,显出勃勃生气。 C、诗的后两句,有情有理,情趣与理趣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D、诗的末句,作者借物言志,表现出对尽快崭露头角的殷切盼望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4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髙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ll、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略无阙处 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 空谷传响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C、春冬之时 能以径寸之木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 13、翻译句子(2分)
3 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二、阅读理解(58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4 分)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0、⑴有人评价说这首诗几乎句句透着“小”字,但又只用一个“小”字。这个评价很有道 理,请你结合诗句举两例谈谈这一评价的合理性。(2 分) ⑵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把无情之物写成有情,表达了自己对池上美景的爱恋。 B、全诗描绘了一个画面,画中之物有动有静,动静交错,显出勃勃生气。 C、诗的后两句,有情有理,情趣与理趣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D、诗的末句,作者借物言志,表现出对尽快崭露头角的殷切盼望。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1-17 题(14 分) (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 分) 略无阙.处 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 空谷传响.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C、春冬之.时 能以径寸之.木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 13、翻译句子(2 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从全文看,引用渔者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二)诸小儿取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西晋人,“竹林七贤”之 15、解释文中加的词语(2分) 尝与诸小儿戏 诸儿竞走取之 取之信然 16、翻译(2分)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17、这个小故事主要说明了王戎 (不超过12个字)(2分) 阅读梁衡的《夏》,完成18-22题(12分)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 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火红的太阳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 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冖艘艘的舰船。金色主 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着正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 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了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长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 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 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 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_(②)]着 的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3)前进的瓜秧,无()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 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 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晩睡也够苦 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秧苗追肥、 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 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18、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A、散扛匍匐进发 B、挑举匍匐进发 C、挑举缓缓爆发 D、散扛缓缓爆发
4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从全文看,引用渔者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2 分) (二)诸小儿取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西晋人,“竹林七贤”之一。 15、解释文中加的词语(2 分) 尝与诸小儿戏. 诸儿竞走.取之 取之信然.. 、 16、翻译(2 分)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17、这个小故事主要说明了王戎: (不超过 12 个字)(2 分) 阅读梁衡的《夏》,完成 18-22 题(12 分)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 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火红的太阳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 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 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着正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 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了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长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 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 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 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⑴ 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⑵ 着 的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 ⑶ 前进的瓜秧,无不 ⑷ 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 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 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也够苦 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秧苗追肥、 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 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18、填入文中 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 分) A、散 扛 匍匐 迸发 B、挑 举 匍匐 迸发 C、挑 举 缓缓 爆发 D、散 扛 缓缓 爆发
19、第①段中“麦浪翻滚着……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 去,意在突出 而“林带上的淡淡 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一句则描写了 的景象变化,意在突 出 (4分) 第⑤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2分) 21、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2分) 对本文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用华丽、精妙、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夏日美丽的景色。 B、善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夏日的景色特征。 C、多用短句,以与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一致。 D、选词精当,用语朴实,写出了对夏天的那种独特的感受。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3-27题(14分) 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 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了万里 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 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据说是得到了众多宇航员的亲口核实,并有照片 为证。那么,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长城是狭 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不仅如此,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 也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因此”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难将它分辨出来, 长城完全从人的视野里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 度来说,相差实在太大。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外看一根头发丝 样。如果说太空上能看到长城,显然不真实。 从实际来看,自从这一说法流传以来,不少亲临太空的宇航员就在纠正,表示绝无此事 第一批登月的两名宇航员之一——奥尔德林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就强调:那是人们的 误解,是由于人们对事实不了解所造成的。而第一位太空游客、富翁蒂托也否定了这一说法 但至今,仍有不少媒体不但不对传言进行纠正,而且还在津津乐道地宣扬“太空中能看 到长城”,人们对此说法也深信不疑。这多少说明了我们对过去老祖宗的辉煌始终抱有依赖 感,总觉得这是中国人的巨大骄傲和无上光荣,因此,情愿相信错误的说法也不愿承认科学 不少媒体在向青少年征集最想向杨利伟提的问题时,绝大多数人都填写了“在太空中能 看到长城吗?”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 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长城是伟大的,但你不会在太空看到它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23、文中说“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请找出文中 的三个理论依据:(3分) 依据一 依据二: 依据三:
5 19、第①段中“麦浪翻滚着……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 法,意在突出 ;而“林带上的淡淡 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一句则描写了 的景象变化,意在突 出 。(4 分) 20、第⑤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 季”,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对本文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用华丽、精妙、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夏日美丽的景色。 B、善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夏日的景色特征。 C、多用短句,以与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一致。 D、选词精当,用语朴实,写出了对夏天的那种独特的感受。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23-27 题(14 分) 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 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了万里 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 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据说是得到了众多宇航员的亲口核实,并有照片 为证。那么,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长城是狭 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不仅如此,长城平均宽度不到 10 米, 也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因此 ,在 20 公里的高度就很难将它分辨出来, 长城完全从人的视野里消失的高度也只有 60 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 400 公里的轨道高 度来说,相差实在太大。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长城,就相当于在 2688 米外看一根头发丝 一样。如果说太空上能看到长城,显然不真实。 从实际来看,自从这一说法流传以来,不少亲临太空的宇航员就在纠正,表示绝无此事。 第一批登月的两名宇航员之一——奥尔德林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就强调:那是人们的 误解,是由于人们对事实不了解所造成的。而第一位太空游客、富翁蒂托也否定了这一说法。 但至今,仍有不少媒体不但不对传言进行纠正,而且还在津津乐道地宣扬“太空中能看 到长城”,人们对此说法也深信不疑。这多少说明了我们对过去老祖宗的辉煌始终抱有依赖 感,总觉得这是中国人的巨大骄傲和无上光荣,因此,情愿相信错误的说法也不愿承认科学。 不少媒体在向青少年征集最想向杨利伟提的问题时,绝大多数人都填写了“在太空中能 看到长城吗?”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 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长城是伟大的,但你不会在太空看到它。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23、文中说“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请找出文中 的三个理论依据:(3 分) 依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说明了 。(3分) 25、填入文中。处最恰当的短语是 (A、普通人B、仅凭肉眼 不管如何),为什么?请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2分 6、下面说法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并不会使长城变得不伟大 B、“太空中能看到长城”的说法是谬误,宣传这种谬误,会对人们的科学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C、人们对于“太空中能看到长城”的错误传言深信不疑,可见爱国精神要高于科学精神, D、对于“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吗”的问题,杨利伟作出了否定回答,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实 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27、本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引起了一场讨论。许多人对本文的内容提出了疑问或不 同看法。你持何种态度?请写下来,并进行简要阐述。(100字左右)(4分) 阅读下文,完成28-33题(14分) ①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②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 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了教室,下课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 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③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 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来的,还不了 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④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⑤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 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 水流了下来 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 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一阵掌声。英子很有礼貌地向 教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⑦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 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 英子的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 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6 24 、 文 中 画 线 句 子 运 用 的 说 明 方 法 是 , 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5、填入文中 处最恰当的短语是___________( A、普通人 B、仅凭肉眼 C、 不管如何 ),为什么?请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2 分) 26、下面说法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A、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并不会使长城变得不伟大。 B、“太空中能看到长城”的说法是谬误,宣传这种谬误,会对人们的科学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C、人们对于“太空中能看到长城”的错误传言深信不疑,可见爱国精神要高于科学精神。 D、对于“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吗”的问题,杨利伟作出了否定回答,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实 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27、本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引起了一场讨论。许多人对本文的内容提出了疑问或不 同看法。你持何种态度?请写下来,并进行简要阐述。(100 字左右)(4 分) 阅读下文,完成 28-33 题(14 分) ①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②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 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了教室,下课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 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③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 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来的,还不了 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④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⑤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 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 水流了下来。 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 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一阵掌声。英子很有礼貌地向 教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⑦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 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 英子的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 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⑧三年时光匆匆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 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⑨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 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 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28、“英子的眼圈红了”,“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各反映了英子怎样的心情?(2分) 29、“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班级又响起了一阵掌声”,两次掌声的内涵是不同的,第 次掌声的内涵是 第二次掌声的内涵是 (2分) 30、文章第⑧段首句写道“三年时光匆匆过”,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31、英子从掌声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32、在文中,作者为什么把掌声视之为“生命的掌声”?(2分) 33、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试结合学习生活谈谈你的认识。(100字左右)(4分) 三、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幸福、青春、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 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念,使你懂得了珍惜。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7 ⑧三年时光匆匆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 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⑨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 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 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28、“英子的眼圈红了”,“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各反映了英子怎样的心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班级又响起了一阵掌声”,两次掌声的内涵是不同的,第一 次掌声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掌声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 (2 分) 30、文章第⑧段首句写道“三年时光匆匆过”,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1、英子从掌声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文中,作者为什么把掌声视之为“生命的掌声”?(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试结合学习生活谈谈你的认识。(100 字左右)(4 分) 三、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幸福、青春、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 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念,使你懂得了珍惜。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1、B2、亨、于、碌、安3、C4、D5、C6、略7、参考答案:水滴 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不懈告白—什么是执着。又:垂柳,没 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告白—什么是多情。8、参考答案 (1)车间主任对小王说:做父母的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不能以荒废自己的事业为代价培 养下一代。(2)康康的班主任对小王说: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依赖性是孩子成长 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9、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近百年来上升 速度明显高于前200年。(要点:①时间,②冰核中二氧化碳上浓度,③总体上升,④近百 年来上升速度快。这是一道图表题,要求把图表的内容转换成语言,综合性较强。首先要读 懂图的内容,再考虑用简明的语句作答)10、首句写源用“眼”,写泉之流用“细”,“惜 亦透出泉流的涓细,三句写荷,用“尖尖”写出荷叶形体之小。(举出-例得分)D第 三四句搭配,表现的是对新气象新事物的赞美。11-13题略1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 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意思对即可)15、游戏跑的确 代词,这样,指“此必苦李”。16、看见道边的李树上果实多得把树枝都压断了。17、 从小就善于思考,十分聪明。18、B19、比喻,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 旋律(或为了突出“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由春到夏变化(“淡淡绿
8 参考答案:1、B 2、享、于、碌、安 3、C 4、D 5、C 6、略 7、参考答案:水滴, 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不懈告白——什么是执着。又:垂柳,没 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告白——什么是多情。 8、参考答案: (1)车间主任对小王说:做父母的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不能以荒废自己的事业为代价培 养下一代。(2)康康的班主任对小王说: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依赖性是孩子成长 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 9、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近百年来上升 速度明显高于前 200 年。(要点:①时间,②冰核中二氧化碳上浓度,③总体上升,④近百 年来上升速度快。这是一道图表题,要求把图表的内容转换成语言,综合性较强。首先要读 懂图的内容,再考虑用简明的语句作答) 10、首句写源用“眼”,写泉之流用“细”,“惜” 亦透出泉流的涓细,三句写荷,用“尖尖”写出荷叶形体之小。(举出一例得一分) D 第 三四句搭配,表现的是对新气象新事物的赞美。 11-13 题略 1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 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意思对即可) 15、游戏 跑 的确 代词,这样,指“此必苦李”。 16、看见道边的李树上果实多得把树枝都压断了。 17、 从小就善于思考,十分聪明。 18、B 19、比喻,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 旋律(或为了突出“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由春到夏变化(“淡淡绿
烟”是春之景,“黛色长墙″是夏之景,此句写出了“林带”由春到夏的景色变化),突出“夏 天到了”。20、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突出作者对夏 的喜爱、赞美。21、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 交替的旺季,答到“赞美夏季是为了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也行。(意思正确即 可)22、A23、依据一: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 依据二: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依据三:长城从人的视 野里消失的高度只有60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 大。(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24、作比较(1分)列数字(1分),说明了在太空中 是不可能看到长城的。(1分)25、B,理由:“仅凭肉眼”对“看”的含义作了明确的限 制,避免了歧义。(言之有理即可) 26、C27、疑问或不同看法2分,疑问不能是本文已经明确的问题,看法不能与本文雷同 原因或理由2分。28、“眼圈红了”表现了英子当时尴尬无奈而委屈的心情。“英子的洎 水流了下来”表现了英子对大家的掌声充满了感激之情29、鼓励、期许对英子 的表现由衷地赞美30、自发生那件事后三年中发生的事全都一字不提,直接引入下文,显 得结构紧凑、主题集中。31、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她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32、 因为当人们身处困境时,掌声是激励人奋进、重新振作的最好的方法。33、主要围绕 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 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样的主题议论,要有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例子。34、作文 略提示∶有人说过,当你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当懂得珍惜时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珍 惜这个话题是个十分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话题,材料中点岀了幸福、青春等许多种值得珍惜 的东西,自然会引发你许许多多的思考:应该珍惜什么?如何珍惜?为什么要珍惜?哪些该珍 惜的东西却没有去珍惜?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写记叙文生动地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写 议论文,论述事情的原委,也可以采用小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来写珍惜。从选材上讲,既 可以写材料中提岀的问题,更应该离开材料将文章的笔触伸向社会生活,自然资源等更广阔 的领域,比如珍惜信息时代我囯与发达国家处于同_起跑线的良好机遇、珍惜人类赖以生存 的地球等等
9 烟”是春之景,“黛色长墙”是夏之景,此句写出了“林带”由春到夏的景色变化),突出“夏 天到了”。 20、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突出作者对夏 的喜爱、赞美。 21、夏季是春华秋实之间,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的一个承前启后生命 交替的旺季,答到“赞美夏季是为了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也行。(意思正确即 可) 22、A 23、依据一: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 依据二:长城平均宽度不到 10 米,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依据三:长城从人的视 野里消失的高度只有 60 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 400 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 大。(每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24、作比较(1 分)、列数字(1 分),说明了在太空中 是不可能看到长城的。(1 分) 25、B,理由:“仅凭肉眼”对“看”的含义作了明确的限 制,避免了歧义。(言之有理即可) 26、C 27、疑问或不同看法 2 分,疑问不能是本文已经明确的问题,看法不能与本文雷同; 原因或理由 2 分。 28、“眼圈红了”表现了英子当时尴尬无奈而委屈的心情。“英子的泪 水流了下来”表现了英子对大家的掌声充满了感激之情 29、鼓励、期许 对英子 的表现由衷地赞美 30、自发生那件事后三年中发生的事全都一字不提,直接引入下文,显 得结构紧凑、主题集中。31、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她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32、 因为当人们身处困境时,掌声是激励人奋进、重新振作的最好的方法。 33、主要围绕 “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 也不要 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样的主题议论,要有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例子。 34、作文 略 提示:有人说过,当你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当懂得珍惜时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珍 惜这个话题是个十分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话题,材料中点出了幸福、青春等许多种值得珍惜 的东西,自然会引发你许许多多的思考:应该珍惜什么?如何珍惜?为什么要珍惜?哪些该珍 惜的东西却没有去珍惜?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写记叙文生动地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写 议论文,论述事情的原委,也可以采用小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来写珍惜。从选材上讲,既 可以写材料中提出的问题,更应该离开材料将文章的笔触伸向社会生活,自然资源等更广阔 的领域,比如珍惜信息时代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良好机遇、珍惜人类赖以生存 的地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