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误区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点评:①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 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 有用的。(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 ②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的事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 (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 “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 理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的。(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 误区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点评: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 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人的 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表明人的认识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 实践来检验 ③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误区3: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点评: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会变成谬误
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误区 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点评:①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 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 有用的。(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 ②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的事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 (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 ③“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 理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的。(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 误区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点评: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 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人的 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表明人的认识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 实践来检验。 ③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误区 3: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点评: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会变成谬误
误区4: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点评: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但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 误区5: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点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 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三、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 (1)真理的含义:P47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这是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 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疑点】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 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 性,是错误的。 (3)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黑板是什么颜色的呢?是绿的,它 不会说胡锦涛来了,黑板就会变成红色的了。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正如童话《皇 帝的新衣》所寓:我们往往因为对权力、名利的畏惧或崇拜,而忽视了什么是判断 真理的标准 分析说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可以出现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 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正确。因为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 的,不存在反映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相互矛盾的真理
误区 4: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点评: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但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 误区 5: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点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 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三、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 (1)真理的含义:P47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这是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 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疑点】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 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 性,是错误的。 (3)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 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黑板是什么颜色的呢?是绿的,它 不会说胡锦涛来了,黑板就会变成红色的了。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正如童话《皇 帝的新衣》所寓:我们往往因为对权力、名利的畏惧或崇拜,而忽视了什么是判断 真理的标准。 分析说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可以出现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 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正确。因为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 一的,不存在反映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相互矛盾的真理
例题: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 践。这句话主要反映了(D) A.真理的具体性B.真理的绝对性C.真理的条件性D.真理的客观性 【原理小结】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晢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 〖方法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 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3、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 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的 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 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原理小结】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K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K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4、真理和谬误 (1)区别:二者概念不同。认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有正确 的,有错误的,而真理是正确的认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2)联系:真理、谬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二者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 的,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二者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题: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 践。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D ) 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绝对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真理的客观性 【原理小结】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 〖方法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 【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 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3、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 与 、 与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的 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 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原理小结】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4、真理和谬误 (1)区别:二者概念不同。认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有正确 的,有错误的,而真理是正确的认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2)联系:真理、谬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二者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 的,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二者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练习题 1.(2008年广东高考政治)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C)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2.(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 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 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 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2)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 化”的观点。(6分) ①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2分) ②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 革不可割裂;(2分)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2分) 四、认识的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含义(认识反复性的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到,再从到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练习题: 1.(2008 年广东高考政治)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C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2. (2011 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6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 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 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 2010 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 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2)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 化”的观点。(6 分) 37 答: ①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2 分) ②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 革不可割裂;(2 分)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2 分) 四、认识的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含义(认识反复性的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到 ,再从 到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含义(认识的无限性的过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2)原因(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式的循环 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式的前进或式的上升。 【原理小结】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 练习题: 1、2《世纪金榜》P1495、7 3:(2008年广东高考政治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D) A.一概而论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千虑二得 4ε(20l0·全国卷I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 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 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 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A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 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 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A③说法错误,应该是对己有理论进行辩证的否定。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 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④错误。选A 板书设计:
(1)含义(认识的无限性的过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2)原因(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 式的循环 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式的前进或 式的上升。 【原理小结】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 练习题: 1、2《世纪金榜》P149 5、7 3:(2008 年广东高考政治 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D )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4:(2010•全国卷Ⅰ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 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 世纪 50 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 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 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A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 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 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③说法错误,应该是对已有理论进行辩证的否定。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 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④错误。选 A。 板书设计:
算正二画形非 1 课后练习 1.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闭幕大会上,2500位来自 不同国家的天文学代表对四个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后决定,冥王星失 去“行星”地位,被划为“矮行星”。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太阳系九大行星论被修改了。 辨题:真理是可以被人为修改的。 【参考答案】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人们不能 随意修改真理 ②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太阳 系行星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可以修改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答案要点: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 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 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②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历 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③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 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 3、比较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
课后练习: 1.2006 年 8 月 24 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闭幕大会上,2500 位来自 不同国家的天文学代表对四个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后决定,冥王星失 去“行星”地位,被划为“矮行星”。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太阳系九大行星论被修改了。 辨题:真理是可以被人为修改的。 【参考答案】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人们不能 随意修改真理。 ②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太阳 系行星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可以修改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答案要点: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 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 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②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历 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③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 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 3、比较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
别 意识认识 真理科学理论 是人脑对人们对客科学理论是 将真理性的 含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客观事物观事物及 义而言 的反映,其发展规认识系统 相对于实律的正确化,形成 践而言反映 定的理论体 属于主观 性 质 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范畴,有真理是客属于主观范 正确和错观的、正畴,是正确 误之分 确的 联形式上主观,内容上客观:都对人的实 系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区 别 意识 认识 真理 科学理论 含 义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 而言 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 的反映, 相对于实 践而言 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 其发展规 律的正确 反映 科学理论是 将真理性的 认识系统 化,形成一 定的理论体 系 性 质 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属于主观 范畴,有 正确和错 误之分 真理是客 观的、正 确的 属于主观范 畴,是正确 的 联 系 形式上主观,内容上客观;都对人的实 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