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调节器 (控制器) 执行器《被控对象 测量变送环节 (传感器、变送器)
调节器 (控制器 ) 被控对象 测量变送环节 (传感器、变送器 ) + - x 执行器 z e u q y f “1 ” “1 ” ★ ★
第7章对象特性和建模 对象特性是指对象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数学型 即对象受到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是如何变化的、变化量为多少…… 输入量??控制变量+各种各样的干扰变量 由对象的输入变量至输出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通道 被控对泉 干扰变量千扰通道 被控变量 控制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通道称控制道 控制变量控制通道:1 干扰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通道称干扰通道 对象输出为控制通道输出与各干扰通道输岀之和
第7章 对象特性和建模 对象特性——是指对象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数学模型) 即对象受到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是如何变化的、变化量为多少…… 输入量?? 控制变量+各种各样的干扰变量 由对象的输入变量至输出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通道 控制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通道称控制通道 干扰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通道称干扰通道 对象输出为控制通道输出与各干扰通道输出之和 控制通道 干扰变量 干扰通道 控制变量 被控变量 被控对象
数学模型的表示方法: 参量模型:通过数学方程式表示 常用的描述飛式:微分方程(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等 参量模型的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t)+an-1y""(t)+…+a1y'(t)+a0y()=bnxm(t)+.+bx(t)+bx() y(t)表示输岀量,x(表示输入量,通常输出量的阶次不低与输入量的阶次(nm) 当n=m时,称对象是正则的;当n>m时,称对象是严格正则的;n<m的对象是不可 实现的。通常n=1,称该对象为一阶对象模型;n=2,称二阶对象模型。 非参量模型:采用曲线、表格等形式表示。 特点:形象、清晰,缺乏数学方程的解析性质(必要时须进行数学处 理获得参量模型)
数学模型的表示方法: 参量模型:通过数学方程式表示 常用的描述形式:微分方程(组) *、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等 参量模型的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 ) ( 1) ( ) 1 1 0 1 0 ( ) ( ) ( ) ( ) ( ) ( ) ( ) n n m n m y t a y t a y t a y t b x t b x t b x t − − + ++ + = ++ + y(t)表示输出量,x(t)表示输入量,通常输出量的阶次不低与输入量的阶次(n≥m) 当n=m时,称对象是正则的;当n>m时,称对象是严格正则的;n<m的对象是不可 实现的。通常n=1,称该对象为一阶对象模型;n=2,称二阶对象模型。 非参量模型:采用曲线、表格等形式表示。 特点:形象、清晰,缺乏数学方程的解析性质(必要时须进行数学处 理获得参量模型)
建模的方法∶机理建模、实验建模、混合建模 机理建謨根据物料、能量平衡、化学反应、传热传质等本方程,从理论上来推导建立数学 模型 由于工业对象往往都非常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的机理一般不能被完全了解,而且线性的 并不多,再加上分布元件参数(即参数是时间与位置的函数)较多,一般很难完全掌握系统内 部的精确关系式。另外,在机理建模过程中,往往还需要引入恰当的简化、假设、近似、非线 性的线性化处理等,而且机理建模也仅适用于部分相对简单的系统 实验建模—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的施加一个输入作用,然后用仪表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 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曲线。这些数据或曲线就可以用 来表示对象特性 这种应用对象输入输岀的实测数据来决定其模型的方法,通常称为系统辨识。其主要特点 是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黑箱子,不管其內部机理如何,完全从外部特性上来测试和描述对 象的动态特性。有时,为进一步分析对象特性,可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处理,使其转化为描 述对象特性的解析表达式。 混合建模将机理建模与实验建模结合起来,称为混合建模。 混合建模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它先由机理分析的方法提出数学模型的结构形 式,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灰箱子,然后对其中某些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参数利用实 验的方法给予确定。这种在已知模型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实测数据来确定数学表达式 中某些参数的方法,称为参数估计
建模的方法:机理建模、实验建模、混合建模 机理建模——根据物料、能量平衡、化学反应、传热传质等基本方程,从理论上来推导建立数学 模型。 由于工业对象往往都非常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的机理一般不能被完全了解,而且线性的 并不多,再加上分布元件参数(即参数是时间与位置的函数)较多,一般很难完全掌握系统内 部的精确关系式。另外,在机理建模过程中,往往还需要引入恰当的简化、假设、近似、非线 性的线性化处理等,而且机理建模也仅适用于部分相对简单的系统。 实验建模——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的施加一个输入作用,然后用仪表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 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曲线。这些数据或曲线就可以用 来表示对象特性。 这种应用对象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来决定其模型的方法,通常称为系统辨识。其主要特点 是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黑箱子,不管其内部机理如何,完全从外部特性上来测试和描述对 象的动态特性。有时,为进一步分析对象特性,可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处理,使其转化为描 述对象特性的解析表达式。 混合建模——将机理建模与实验建模结合起来,称为混合建模。 混合建模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它先由机理分析的方法提出数学模型的结构形 式,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灰箱子,然后对其中某些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参数利用实 验的方法给予确定。这种在已知模型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实测数据来确定数学表达式 中某些参数的方法,称为参数估计
对象机理数学模型的建立 问题:处于平衡状态的对象加入干扰以后,不经控制系统能否自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左图:假设初始为平衡状态q=q,水箱水位保持不变。 当发生变化时(q>qp),此时水箱的水位开始升高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水箱出口流量与H是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的:0=HR 因此,q个→H个→q个,直至q=q可见该系统受到干扰以后,即使不加控制,最 终自身是会回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右图:如果水箱出口由泵打出,其不同之处在于:q当发生变化时,q不发生变化。如 果q>q,水位H将不断上升,直至溢出,可见该系统是无自衡能力。 绝大多数对象都有自衡能力,一般而言有自衡能力的系统比无自衡能力的系统容易控制
对象机理数学模型的建立 问题:处于平衡状态的对象加入干扰以后,不经控制系统能否自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i q 0 q 0 q i q 左图:假设初始为平衡状态qi=qo,水箱水位保持不变。 当发生变化时(qi>qo),此时水箱的水位开始升高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水箱出口流量与H是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的: 0 q H R = / 因此,qi H qo,直至qi=qo可见该系统受到干扰以后,即使不加控制,最 终自身是会回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右图:如果水箱出口由泵打出,其不同之处在于:qi当发生变化时,qo不发生变化。如 果qi>qo ,水位H将不断上升,直至溢出,可见该系统是无自衡能力。 绝大多数对象都有自衡能力,一般而言有自衡能力的系统比无自衡能力的系统容易控制
阶线性对象 q1 a h 问题:求右图所示的对象模型(输入输出模型)。 解:该对象的输入量为q被控变量为液位h 根据物料平衡方程:单位时间内水槽体积的改变=输入流量一输出流量 V=Ah 由于出口流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q R h dh q 代→T+h=k:4(T=AR、K=R 记=+△ q=go Aq (h、q为平衡状态的值)由于有h1=K40mhs0 d →T,+Mh=K△q(i (式是针对亮全量的输入输出模型,(i〕式是针对变化量的输入输岀模型,二者的结构形 式完全相同。由在控制领域中,特性的分析往往是针对变化量而言的,为了书写方便在 以后的表达式中不写出变化量符号
·一阶线性对象 问题:求右图所示的对象模型(输入输出模型)。 i q 0 q A h 解: 该对象的输入量为qi 被控变量为液位h 根据物料平衡方程:单位时间内水槽体积的改变=输入流量 —输出流量 dV q q dt i o = − V Ah = dh A q q dt i o = − 由于出口流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o h q R = i dh h A q dt R = − ( ) i i dh T h K q T AR K R dt + = = = 、 ( ) 0 0 0 0 i i i i h h h h q q q q = + = + 记 ( 、 为平衡状态的值) 0 0 0 0 i dh h K q dt 由于有 = = ii i d h T h K q dt + = ( ) (i)式是针对完全量的输入输出模型,(ii)式是针对变化量的输入输出模型,二者的结构形 式完全相同。由于在控制领域中,特性的分析往往是针对变化量而言的,为了书写方便在 以后的表达式中不写出变化量符号
q1 T,+Mh=K·Aq a h 对上式作拉氏变换:sH()+H(s)=kQ(s) H(s) K 对象的传递函数 O(S) TS+ 这是最典型的一阶对象的传递函数 该对象的阶跃响应:如果q为幅值为A的阶跃输入,则Q(s) K Ka O(S S(7S+1) h()=L[H(s)]=L[ Ka Ka Kat (1s+1 s Ts+ Ka*LIO s Ts+1 )=Ka(1-e)
i q 0 q A h ii i d h T h K q dt + = ( ) 对上式作拉氏变换: ( ) ( ) ( ) TsH s H s K Q s + = i 对象的传递函数: ( ) ( ) 1 i H s K Q s Ts = + 该对象的阶跃响应: 如果qi为幅值为A的阶跃输入,则 ( ) i a Q s s = ( ) ( ) 1 ( 1) i K Ka H s Q s Ts s Ts = = + + 1 1 ( ) [ ( )] [ ] ( 1) Ka h t L H s L s Ts − − = = + 1 [ ] 1 Ka KaT L s Ts − = − + 1 1 * [( )] 1 T Ka L s Ts − = − + (1 ) t Ka e T − = − 这是最典型的一阶对象的传递函数
阶线性对象(总结) 典型的微分方程 典型的传递函数 典型的阶跃响应函数 T-th=K. H(s K O(s) TS+ h(t)= Kadl-e h(0)=Ka(1-e)=0 典型的阶跃响应曲线 从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来看h()=Ka(1-e7)=Ka h(T)=ka(1-e-)=0.632h() K一放大系数,在阶跃输入作用下,对象输出达到新的稳定值 h(t) 时,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也称静态增益。K越 大,表示输入量对输出量的影响越大。 ∞) Mo)T一时间常数,在阶跃输入作用下,对象输出达到最终稳态变 化量的632%所需要的时间,时间常数是反映响应变化 快慢或响应滞后的重要参数。用T表示的响应滞后称阻容 快大,反岛僵,以制:你,来
·一阶线性对象(总结) 典型的微分方程 典型的传递函数 典型的阶跃响应函数 i dh T h K q dt + = ( ) ( ) 1 i H s K Q s Ts = + ( ) (1 ) t T h t Ka e − = − 典型的阶跃响应曲线 h() h(t) T 0.632h() qi t a 从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来看 0 1 (0) (1 ) 0 ( ) (1 ) ( ) (1 ) 0.632 ( ) T T h Ka e h Ka e Ka h T Ka e h − − − = − = = − = = − = K――放大系数,在阶跃输入作用下,对象输出达到新的稳定值 时,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也称静态增益。K越 大,表示输入量对输出量的影响越大。 T――时间常数,在阶跃输入作用下,对象输出达到最终稳态变 化量的63.2%所需要的时间,时间常数T是反映响应变化 快慢或响应滞后的重要参数。用T表示的响应滞后称阻容 滞后(容量滞后)。 T大,反应慢,难以控制;T小,反应块
二阶线性对象 问题:求右图所示的对象模型(输入输出模型)。 A, h 解:该对象的输入量为q被控变量为液位h2 (同样利用物料平衡方程) A,h, 槽1:41-=q R R1 槽2:A2 41-q R2 联立方程求解:4习B+(R4+2的人h2+h=Rq T722+(T1+72) dt +h2=kq, (T=AR T,=AR2K=R2) (s) K K 传递函数: Q(s)T1722+(71+72)s+1(71s+1)(T2s+1
·二阶线性对象 问题:求右图所示的对象模型(输入输出模型)。 解: 该对象的输入量为qi 被控变量为液位h2 i q 1 1 A h 1 1 R q 2 2 A h 2 0 R q (同样利用物料平衡方程) 槽1: 1 1 1 1 1 1 ( ) i dh h A q q q dt R = − = 2 2 1 2 ( ) 2 o o dh h A q q q dt R 槽2: = − = 2 2 2 1 2 1 2 1 1 2 2 2 2 2 ( ) i d h dh A A R R R A R A h R q dt dt 联立方程求解: + + + = 2 2 2 1 2 1 2 2 1 1 1 2 2 2 2 2 ( ) ( ) i d h dh TT T T h K q T A R T A R K R dt dt + + + = = = = 传递函数: 2 2 1 2 1 2 1 2 ( ) ( ) ( ) 1 ( 1)( 1) i H s K K Q s TT s T T s T s T s = = + + + + +
另解:根据一阶对象的传递函数,有 H1(s) R A, h 槽 O(S ARS+ S H1(s) 且O(S) O(S ARS+ R A,h, H2(s) R R go 槽2: Q(s) AR25+ H2(s) K K 传递函数: (s)7122+(T+2)s+1(7;s+1)(2s+1 Ka 阶跃响应函数:h2()=L[H2()=L" S(7S+1)(72s+1) L IKa(+ s2-717s+1T2 Ts+ Ka[1+ e e 72 T-T
另解:根据一阶对象的传递函数,有 i q 1 1 A h 1 1 R q 2 2 A h 2 0 R q 传递函数: 2 2 1 2 1 2 1 2 ( ) ( ) ( ) 1 ( 1)( 1) i H s K K Q s TT s T T s T s T s = = + + + + + 1 1 1 1 ( ) ( ) 1 i H s R Q s A R s = + 槽1: 1 1 1 ( ) ( ) H s Q s R 且 = 1 1 1 ( ) 1 ( ) 1 i Q s Q s A R s = + 2 2 1 2 2 ( ) ( ) 1 H s R Q s A R s = + 槽2: 阶跃响应函数: 1 2 1 1 2 2 1 2 2 2 1 1 2 2 1 1 2 1 2 1 2 2 1 2 1 ( ) [ ( )] [ ] ( 1)( 1) 1 1 1 [ ( )] 1 1 [1 ] t t T T Ka h t L H s L s T s T s T T L Ka s T T T s T T T s T T Ka e e T T T T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