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3.统计整理练习单项选择题 1.一个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4 1.统计总论练习 单项选择题 ①分组标志和指标②数量分组标志值和频数③品质分 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 组标志和频数④分组标志及次数 位是该市(4)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 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1。 ③185 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 ①230 ②560 ④515 元这几个数字是(3) 3.有2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5,4,6,5, 2,3,4,4,3,4,2,3,5,4,4,5,3,3,4,按上述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 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1 3.标志是(3) ①单项分组 ②组距分组 ③等距分组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 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④异距分组 4.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2 多项选择题 ①组中值 ②组距和组数 ③全距 ④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总体单位数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 多项选择题 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1.对离散型变量分组12345。 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①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②也可采用组距分组③ 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④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 2.统计调查练习 ⑤要按“上组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处理与上组限相 一、单项选择题 同的变量值 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1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134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 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4_。 ⑤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 ②这些单位举足轻 判断:将某市500家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形 重 成的变量数列,其次数是各厂的产值数。 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 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 4.综合指标练习 重 一、单项这掉题 3、 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4 ①重点调查 ②普查 ③典型调查 ④抽 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 样调查 旦抽象化 b.具体化 c.一般化 形象化 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4。 2.加权算术平均方法中的权数为(d)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 a.标志值 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 b.标志总量c.次数之和d.单 二、多项选择题 位数比重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24 3.某公司有十个下属企业,现已知每个企业的产值计划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 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资料,计算该公司平均产值计划完 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成程度时,所采用的权数应该是(c) a.企业数 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 b.工人数 C.实际产值 d. 计划产值 来源不同 4.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平均数是(c) 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 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135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g几何平均数d.位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 置平均数 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 5.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平均数是(d) 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4.位 置平均数 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 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 6.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 相等,则 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 (b)a.众数为零 34。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 ①该市全部商品销售额②该市商业企业的总和③该市 数 各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④该市所有商业系统商业状况 c.众数不能确定 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 众数 总和 7.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 的平均数为14.5,标准差为3.7。由此可断言(a)
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1.统计总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 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 ② 每一台设备③ 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 100 元、120 元、150 元、200 元这几个数字是(3 ) ①指标 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 3.标志是( 3 ) ①总体的特征 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 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多项选择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 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 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 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 ②这些单位举足轻 重 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 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 重 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 ②普查 ③典型调查 ④抽 样调查 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 ②每一个经营食品 的商店 ③全部零售食品 ④每一种零售食品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 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 来源不同 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 1990 年 7 月 1 日零 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 年 7 月 1 日 23 时 出 生 的 人 口 ②1990 年 7 月 10 日死亡的人口 ③1990 年 6 月 25 日出生,30 日 23 时死亡的人口 ④1990 年 6 月 29 日出生,7 月 2 日死亡的人口 ⑤1990 年 6 月 30 日零点死亡的人口 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 __34___。 ①该市全部商品销售额 ②该市商业企业的总和③该市 各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 ④该市所有商业系统商业状况 总和 3.统计整理练习单项选择题 1.一个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_4___。 ①分组标志和指标 ②数量分组标志值和频数③品质分 组标志和频数 ④分组标志及次数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 200,又知 其邻组的组中值为 170,则末组组中值为__1___。 ①230 ②560 ③185 ④515 3.有 20 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5,4,6,5, 2,3,4,4,3,4,2,3,5,4,4,5,3,3,4,按上述 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___1___。 ①单项分组 ②组距分组 ③等距分组 ④异距分组 4.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_2_____。 ①组中值 ②组距和组数 ③全距 ④ 总体单位数 多项选择题 1.对离散型变量分组_12345____。 ①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②也可采用组距分组 ③ 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④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 ⑤要按“上组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处理与上组限相 同的变量值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_134____。 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 ②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⑤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判断:将某市 500 家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形 成的变量数列,其次数是各厂的产值数。 4.综合指标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 ) a.抽象化 b.具体化 c.一般化 d. 形象化 2. 加权算术平均方法中的权数为( d ) a.标志值 b.标志总量 c.次数之和 d.单 位数比重 3. 某公司有十个下属企业,现已知每个企业的产值计划 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资料,计算该公司平均产值计划完 成程度时,所采用的权数应该是(c ) a.企业数 b.工人数 c.实际产值 d. 计划产值 4. 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平均数是(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 置平均数 5. 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平均数是(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 置平均数 6.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 相等,则 ( b )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 数 c.众数不能确定 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 众数 7.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 100,标准差为 12.8; 乙数列 的平均数为 14.5,标准差为 3.7。由此可断言( a )
旦.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2.通常情况下,评委对歌手的最终评分是去掉得分中的一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取平均数作为其最终得分。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两个歌手的众数:歌手A的众数有两个,一个是8.3,一 二、多顶这粹题 个8.6,而歌手B的众数是8.4,仅从众数无法判断得分高 低。但从得分分布偏态看,歌手A的得分略集中于大于8.5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abe) 分的部分,而歌手B的得分略集中于低于8.4分的部分 县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b.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两个歌手的算术平均数:歌手A、歌手B均是8.4, c.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 d.与各组次数多 两个歌手得分的标准差:歌手A是0.32,歌手B是0.43, 少无关 B>A e.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共同影响 两个歌手的中位数:歌手A是8.5,歌手B是8.4,A>B 2.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的主要区别在于(ade) 如果去掉得分中的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取平 ,指标表现形式不同 b.作用不同 均数,歌手A是8.43,歌手B是8.37,这与采用众数和中 c.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 4.适用条件不同 位数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 £.计算方法不同 第五章一、单项连将题 计算题: 1、将某一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其时间先后顺序 1、某企业2006年产量计划完成110%,2006年产量计划排列成的数列,称为() 比2005年增长8%,则产量2006年同2005年比较增长的 A.分配数列 B.次数分布 百分数。 C.变量数列 D.动态数列 a1/a0=am/a0×a1/an=108%×110%=118.8% 增长了18.8% 2、用来进行比较的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 2、某企业生产一种出口产品,计划出口量比上期增长15%, A.报告期水平 B.中间水平 因经济危机,实际比计划少完成8%,实际比上期:(1) C.基期水平 D.最末水平 (1)增长5.8%(2)增长7% (3)减少8% (4)减少7% 3、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个相应的() 3、苹果 单价购买量总金额 A.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减1B.环比发展速度的 总和减1 品种 (元)(公斤)(元) C.环比增长速度的总和 红富士 2 3 6 卫.环比发展速度的 青香蕉 连乘积减1 1.8 5 9 4、某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近三年逐年增加,1999年比1998 2×3+1.8×5 =1.875x= 6+9 =1.875 年增长25%,1998年比1997年增长10%,1997年比1996年 3+5 69 增长7%,则1997-1999年学生人数增长速度应用()式计 21.8 算 A、7%×10%×25% B、7%+10%+25% 【例】某年级一、二两班某门课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2分和 76分,其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15.6分和14.8分,比较两 C、107%×110%×125%-100% D、107%×110%×125% 班平均成绩代表性的大小。 一班成绩的标准差系数为a=受×100%=148 ×100%=19.47% 5、一时间数列有20年的数据,现用移动平均法对原时间数 76 列进行修匀。若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 年的数据。() 二班成绩的标准差系数为元 ×100%=15.6×100%=19.02% A.20 B.16 C.15 82 D.8 所以一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比二班大。 【例】某次歌唱比赛,共有9位评委,其中歌手A和歌手 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方程的基本前提是()。 B得分分别如下: A.趋势值与观测值离差之和为零 地热 观测信离差平方和为零 评委 C. 趋势值 观测值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见测 离差之和为最小 歌手A 8.9 8.3 8.6 7.9 8.6 8.3 歌手B .4 .3 4 .9 .2 ®1多项释.5 出山数列些属手时点数列。() 1.试用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对歌手A和歌 A.某种股票周一到周五各天的收盘价 手B进行排名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二、多项选择题 1.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abe ) a.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b.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c.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 d.与各组次数多 少无关 e.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共同影响 2.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的主要区别在于( ade ) a.指标表现形式不同 b.作用不同 c.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 d.适用条件不同 e.计算方法不同 计算题: 1、某企业 2006 年产量计划完成 110%,2006 年产量计划 比 2005 年增长 8%,则产量 2006 年同 2005 年比较增长的 百分数。 a 1 /a0 =a n /a0 × a 1 /a n =108%×110%=118.8% 增长了 18.8% 2、某企业生产一种出口产品,计划出口量比上期增长15%, 因经济危机,实际比计划少完成 8%,实际比上期:(1) (1)增长 5.8% (2)增长 7% (3)减少 8% (4)减少 7% 3、苹果 单价 购买量 总金额 品种 (元)(公斤) (元) 红富士 2 3 6 青香蕉 1.8 5 9 【例】某年级一、二两班某门课的平均成绩分别为 82 分和 76 分,其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 15.6 分和 14.8 分,比较两 班平均成绩代表性的大小。 一班成绩的标准差系数为: 二班成绩的标准差系数为: 所以一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比二班大。 【例】某次歌唱比赛,共有 9 位评委,其中歌手 A 和歌手 B 得分分别 如下: 评委 1 2 3 4 5 6 7 8 9 歌手 A 8.9 8.3 8.5 8.6 7.9 8.6 8.3 8.7 8.1 歌手 B 9.4 8.4 8.3 8.4 7.9 8.2 8.1 8.7 8.5 1.试用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对歌手 A 和歌 手 B 进行排名。 2.通常情况下,评委对歌手的最终评分是去掉得分中的一 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取平均数作为其最终得分。 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两个歌手的众数:歌手 A 的众数有两个,一个是 8.3,一 个 8.6,而歌手 B 的众数是 8.4,仅从众数无法判断得分高 低。但从得分分布偏态看,歌手 A 的得分略集中于大于 8.5 分的部分,而歌手 B 的得分略集中于低于 8.4 分的部分 两个歌手的算术平均数:歌手 A、歌手 B 均是 8.4, 两个歌手得分的标准差:歌手 A 是 0.32,歌手 B 是 0.43, B>A 两个歌手的中位数:歌手 A 是 8.5,歌手 B 是 8.4, A> B 如果去掉得分中的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取平 均数,歌手 A 是 8.43,歌手 B 是 8.37,这与采用众数和中 位数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 1、将某一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其时间先后顺序 排列成的数列,称为( ) A.分配数列 B.次数分布 C.变量数列 D.动态数列 2、用来进行比较的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 ) A.报告期水平 B.中间水平 C.基期水平 D.最末水平 3、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个相应的( ) A.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减 1 B.环比发展速度的 总和减 1 C.环比增长速度的总和 D.环比发展速度的 连乘积减 1 4、某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近三年逐年增加,1999 年比 1998 年增长 25%,1998 年比 1997 年增长 10%,1997 年比 1996 年 增长 7%,则 1997-1999 年学生人数增长速度应用( )式计 算 A、7%×10%×25% B、7%+10%+25% C、107%×110%×125%-100% D、107%×110%×125% 5、一时间数列有 20 年的数据,现用移动平均法对原时间数 列进行修匀。若用 5 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 ) 年的数据。( ) A.20 B.16 C.15 D.8 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方程的基本前提是( ) 。 A. 趋势值与观测值离差之和为零 B. 趋势值与观测值离差平方和为零 c. 趋势值与观测值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D. 趋势值与观测值离差之和为最小 二、多项选择题. 1.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点数列。( ) A.某种股票周一到周五各天的收盘价 1.875 3 5 2 3 1.8 5 = + + x = 1.875 1.8 9 2 6 6 9 = + + x = ﹪ 100﹪ 19.02﹪ 82 15.6 100 1 1 1 = = = X V ﹪ 100﹪ 19.47﹪ 76 14.8 100 2 2 2 = = = X V
B.某工厂各月的利润额 1.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是_4一。 C.某地区2000一2005年的各年平均人口数 P110 D.某商店各月月末的商品库存额 1 Poo E.某企业2000一2005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Pogo Pog 2.已知一个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和观 P1go 察值个数,可以直接求出数列() Pog A.平均发展速度B.序时平均数 C,定基增长 P191 速度D.平均增长量 E累计增长量 3.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2、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4定基发展速度减1 B.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①综合指数 ②平均指标指数 ③加权算术平均数指 C.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数④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D.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再减1 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 E累积增长量除以固定时期水平 ①同度量作用 ②比较作用 ③平衡作用 ④ 权数作用 ⑤稳定作用 4.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不同,它() 4、总指数中可以包括 A.根据动态数列计算 ①质量指标指数②数量指标指数 ③算术平均数指数 B.根据变量数列计算 ④调和平均数指数 ⑤综合指数 C.只能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 5、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D.说明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 ①产量指数②价格指数 ③职工人数指数 ④销售 E.说明总体某个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额指数⑤单位成本指数 1、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如下:(单位:人) 时▣1月1日4月1日5月1日6月1日 7月1日 6、R9-9=-R)4 人数14201400 1400 1450 1500. 公式的经济意义为 ①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 计算该企业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②综合反映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③反映价格变化而使消费者多付(或少付)的货币额 ④反映销售量变化而引起的销售额变化的绝对额 2、某企业2000年产值300万元,计划今后产值每年平均 递增10%,到2005年产值应为多少?若计划到2005年产 1.某商场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值达到483万元,问平均每年递增多少?若已知2000年产 时间1月1日4月1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 值为300万元,计划每年平均递增10%,问几年后才能达 到483万元? 人数 14201400140014501500 年份 产量 要求计算: ①三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 230 ②三种商品的个体销售量指数: ③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 236 ④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 ⑤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41 ⑥利用指数体系从绝对数相对数两方面对销售额变动 246 进行因素分析 2、有三种产品的生产资料如下: 252 要求: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三种产品产 量的变动对生产费用的影响。 257 产品 生产贸用(万元} 产量增长 262 基期 报告期 百分比%) 276 36 45. 25- 281 Z 64. 60. 0 10 286 生 12 15 50. 合计, 112. 120. 1、检查产量发展趋势是否接近于直线型? 2、如果是直线型,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3、预测第12年的产量 3、有三种产品的生产资料如下: 第六章
B.某工厂各月的利润额 C.某地区 2000-2005 年的各年平均人口数 D.某商店各月月末的商品库存额 E.某企业 2000-2005 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2.已知一个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和观 察值个数,可以直接求出数列( ) A.平均发展速度 B.序时平均数 C.定基增长 速度 D.平均增长量 E.累计增长量 3.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 A.定基发展速度减 1 B.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 1 后的连乘再减 1 E.累积增长量除以固定时期水平 4.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不同,它( ) A.根据动态数列计算 B.根据变量数列计算 C.只能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 D.说明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 E.说明总体某个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1、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单位:人) 计算该企业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2、某企业 2000 年产值 300 万元,计划今后产值每年平均 递增 10%,到 2005 年产值应为多少?若计划到 2005 年产 值达到 483 万元,问平均每年递增多少?若已知 2000 年产 值为 300 万元,计划每年平均递增 10%,问几年后才能达 到 483 万元? 1、检查产量发展趋势是否接近于直线型? 2、如果是直线型,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3、预测第 12 年的产量 第六章 1.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是__4___。 2、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_____。 ①综合指数 ②平均指标指数 ③加权算术平均数指 数 ④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_____。 ①同度量作用 ②比较作用 ③平衡作用 ④ 权数作用 ⑤稳定作用 4、总指数中可以包括_____。 ①质量指标指数 ②数量指标指数 ③算术平均数指数 ④调和平均数指数 ⑤综合指数 5、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_____。 ①产量指数 ②价格指数 ③职工人数指数 ④销售 额指数 ⑤单位成本指数 公式的经济意义为 ①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 ②综合反映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③反映价格变化而使消费者多付(或少付)的货币额 ④反映销售量变化而引起的销售额变化的绝对额 1. 某商场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计算: ①三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 ②三种商品的个体销售量指数; ③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 ④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 ⑤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⑥利用指数体系从绝对数相对数两方面对销售额变动 进行因素分析 2、有三种产品的生产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 三种产品产 量的变动对生产费用的影响。 3、有三种产品的生产资料如下:
产品 生产贵用(万元): 单位成本降任百分比 4= 基期 报告期 (%) 16.472 100 =0.614件) 甲 36 45. 0 100 1000 Z 64 60 6.2 丙 12. 15 16.7. △x=tμx=1.96×0.614=1.203(件) 则该企业工人人均产量及日总产量的置信区间为: 合计, 112. 120 126-1.203≤X≤126+1.203 1000126-1.203)≤NX≤1000126+1.203) 要求:计算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并分析由于 三种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生产费用的影响。 4,某地2006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400万元,零售额总指 【例B】若例A中工人日产量在118件以上者为完成生产 数为105%,如果剔除物价变动的因素影响,实际增长2%。 定额任务,要求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估计该厂全部 计算:由于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对零售额的绝对影响量。 工人中完成定额的工人比重及完成定额的工人总数。 第七章选择题 己知N=1000,n=100,4,=90,n。=10,1=1.96, 1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抽样平均数(抽样成数)的 则p=:、90 =0.9 A平均数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 100 2在总体方差一定的前提下,下列抽样平均误差最小的是 p(i-p) 0.9×0.1 100 Hp= V n-1 100- 1000 A抽样单位数为20B为40C为90 D为 =0.029 100 △p=14p=1.96×0.029=0.0568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极限误差的大小与概率 保证程度的关系是 则该企业全部工人中完成定额的工人比重及完成定额的工 A允许误差范围越小,概率保证程度越大 人总数的置信区间为: B…越小,…越小C…越大,…越大 0.9-0.0568≤P≤0.9+0.0568 D成正比关系E成反比关系 10000.9-0.0568)≤NP≤10000.9+0.0568) 4在抽样推断中,样本的容量一一 A越少越好B越多越好C取决于统一的抽样比例 D取决于对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 5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取决于 A有限总体,无限总体B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 C样本单位数大小n D全及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例A】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工人有1000人,某日采 用不重复抽样从中随机抽取100人调查他们的当日产量, 要求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估计该厂全部工人的日平 均产量和日总产量。 100名工人的日产量分组资料 按日产量分组(件) 阻中值(件)工人刻 灯 x-xf (人)f 10-114 17 336 588 14-118 116 312 700 18-122 2160 48 122-126 2852 128 2688 126-130 32 s 2376 548 130一134 136 16 s00 134一138 140 4 60 784 138-142 合计 100 12600 4144 ∑对 12600 =126(件) ∑ 100 ∑(-f 4144 =∑f-1 V99 =6.47件)
要求:计算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并分析由于 三种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生产费用的影响。 4,某地 2006 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 400 万元,零售额总指 数为 105%,如果剔除物价变动的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2%。 计算:由于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对零售额的绝对影响量。 第七章 选择题 1 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抽样平均数(抽样成数)的—— A 平均数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2 在总体方差一定的前提下,下列抽样平均误差最小的是 —— A 抽样单位数为 20 B 为 40 C 为 90 D 为 100 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极限误差的大小与概率 保证程度的关系是—— A 允许误差范围越小,概率保证程度越大 B……越小,……越小 C ……越大,……越大 D 成正比关系 E 成反比关系 4 在抽样推断中,样本的容量—— A 越少越好 B 越多越好 C 取决于统一的抽样比例 D 取决于对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 5 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取决于—— A 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B 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 C 样本单位数大小 n D 全及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例 A】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工人有 1000 人,某日采 用不重复抽样从中随机抽取 100 人调查他们的当日产量, 要求在 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估计该厂全部工人的日平 均产量和日总产量。 100 名工人的日产量分组资料 △ x = tμx =1.96×0.614=1.203(件) 则该企业工人人均产量及日总产量的置信区间为: 【例 B】若例 A 中工人日产量在 118 件以上者为完成生产 定额任务,要求在 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估计该厂全部 工人中完成定额的工人比重及完成定额的工人总数。 则该企业全部工人中完成定额的工人比重及完成定额的工 人总数的置信区间为: ( ) ( ) (件) 件 6.47 99 4144 1 126 100 12600 2 = = − − = = = = f x x f s f xf x 0.614(件) 1000 100 1 100 6.47 1 2 2 = = − = − N n n s x 1000(126 1.203) 1000(126 1.203) 126 1.203 126 1.203 , − + − + N X X ( ) 1.96 0.029 0.0568 0.029 1000 100 1 100 1 0.9 0.1 1 1 1 0.9, 100 90 1000, 100, 90, 10, 1.96, 1 1 0 = = = = − − = − − − = = = = = = = = = p p p t N n n p p n n p N n n n t 则 己知 1000(0.9 0.0568) 1000(0.9 0.0568) 0.9 0.0568 0.9 0.0568 , − + − + N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