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电路理论》精品课程_电子教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109.82KB,团购合买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第四章 电路定理 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第六章 一阶电路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电功率和能量 1.4电路元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电路模型、电功率和能量 2.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及不同参考方向下计算公式 3.熟悉电路元件的分类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学习电路模型及模型的建立,理想模型的含义;电流和电压的关联及非关联方向,参考 方向下电功率和能量的定义和公式 重点和难点: 1.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2.理解不同参考方向下正负功率的物理意义。 论、思考题、作业: 作业:P241-11-41-5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李翰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90分钟,安排讨论_10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囗 练习课口其 他口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口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口 实物口 挂图囗 音像 其他口 第2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第1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和能量 l. 4 电路元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了解电路模型、电功率和能量; 2. 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及不同参考方向下计算公式; 3. 熟悉电路元件的分类。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学习电路模型及模型的建立,理想模型的含义;电流和电压的关联及非关联方向,参考 方向下电功率和能量的定义和公式。 重点和难点: 1. 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2. 理解不同参考方向下正负功率的物理意义。; 讨论、思考题、作业: 作业:P24 1-1 1-4 1-5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李翰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_90_分钟,安排讨论__10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第2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5电阻元件 16电容元件 1.7电感元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实际电阻、电容和电感器件; 2.掌握电阻元件及其伏安关系 3.掌握电容元件、库伏关系及其伏安关系: 4.掌握电感元件、韦安关系及其伏安关系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了解实际电阻、电容和电感器件;讲授电阻元件及其伏安关系:电容元件、库伏关系及 其伏安关系;电感元件、韦安关系及其伏安关系。 重点和难点 1.建立元件开、短路的概念; 2.电容和电感元件的储能特性。 讨论、思考题、作业 作业:P261-61-91-10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李翰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3_分钟,授新课_9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口 练习课口 其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口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口 实物口 挂图囗 音像 其他口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8电压源和电流源 1.9受控电源 1.10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 2.掌握受控电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 5 电阻元件 1.6 电容元件 l. 7 电感元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了解实际电阻、电容和电感器件; 2. 掌握电阻元件及其伏安关系; 3. 掌握电容元件、库伏关系及其伏安关系; 4. 掌握电感元件、韦安关系及其伏安关系。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了解实际电阻、电容和电感器件;讲授电阻元件及其伏安关系;电容元件、库伏关系及 其伏安关系;电感元件、韦安关系及其伏安关系。 重点和难点: 1. 建立元件开、短路的概念; 2. 电容和电感元件的储能特性。 讨论、思考题、作业: 作业:P26 1-6 1-9 1-10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李翰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3___分钟,授新课__90_分钟,安排讨论__7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第3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8 电压源和电流源 l. 9 受控电源 1.10 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 2. 掌握受控电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3.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讲授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电源的种类、特点和含受控源电 路的分析;理解和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 重点和难点: 1.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2.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讨论、思考题、作业 作业:P261-131-161-171-201-211-22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李翰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3_分钟,授新课_90分钟,安排讨论_7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囗 练习课囗 其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囗 指导口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口 实物口 挂图 音像 其他口 第4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引言 22电路的等效变换 2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4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理解电路的等效变换; 2.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3.掌握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重点和难点: 1.电路的等效变换; 2.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讲授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电源的种类、特点和含受控源电 路的分析;理解和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 重点和难点: 1. 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2.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讨论、思考题、作业: 作业:P26 1-13 1-16 1-17 1-20 1-21 1-22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李翰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3__分钟,授新课__90_分钟,安排讨论_7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第4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引言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4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理解电路的等效变换; 2. 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3. 掌握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重点和难点: 1. 电路的等效变换; 2.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_90分钟,安排讨论10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口 练习课囗 其 他口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囗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口 实物口 挂图囗 音像 其他口 第5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挨 2.5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6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7输入电阻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理解输入电阻的含义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重点和难点: 1.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输入电阻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_90_分钟,安排讨论__10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第5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7 输入电阻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 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 理解输入电阻的含义。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重点和难点: 1.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 输入电阻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_10Q分钟,安排讨论_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口 练习课口 其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口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囗 实物口 挂图囗 音像 其他囗 36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3.1电路的图 3.2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3支路电流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电路的图 2.掌握KCL和KⅥL的独立方程数 3.掌握支路电流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电路的图;KCL和KⅥ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 重点和难点: 1.确定KCL和KⅥL的独立方程数 2.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90分钟,安排讨论10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口 练习课口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囗 指导口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口 实物囗 挂图囗 音像 其他囗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_100_分钟,安排讨论__ 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第6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3.1 电路的图 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3 支路电流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了解电路的图; 2. 掌握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 掌握支路电流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电路的图;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 。 重点和难点: 1. 确定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2.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_90_分钟,安排讨论__10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7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4网孔电流法 3.5回路电流法 3.6结点电压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网孔电流法 2.掌握回路电流法 3.掌握结点电压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重点和难点 1.网孔电流法: 2.结点电压法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_10Q分钟,安排讨论_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囗 练习课囗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囗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口 实物口 挂图囗 音像 第8次授裸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电路定理 4.1叠加定理 42替代定理 4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第7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3.4 网孔电流法 3.5 回路电流法 3.6 结点电压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网孔电流法; 2. 掌握回路电流法; 3. 掌握结点电压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网孔电流法; 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重点和难点: 1. 网孔电流法; 2. 结点电压法。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 _分钟,授新课__100_分钟,安排讨论__ 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第8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电路定理 4.1 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理解叠加定理和替代定理的内容; 2.了解定理的证明及定理的适用范围 3.掌握叠加定理和替代定理的应用 4.掌握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叠加定理和替代定理的内容,定理的证明及定理的适用范围,两个定理的应用举例。根据 叠加定理导出齐性定理,举例说明齐性定理的应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内容及应用举 重点和难点 1.含受控源电路中,应用叠加定理时受控源的处理方法 2.替代定理的替代条件 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应用。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10分钟,授新课_85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口 练习课口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口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口 实物口 挂图囗 音像 算9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电路定理 44特勒根定理 4.5互易定理 46对偶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理解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 2.掌握对偶原理。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叠加定理和替代定理的内容; 2. 了解定理的证明及定理的适用范围; 3. 掌握叠加定理和替代定理的应用。 4. 掌握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叠加定理和替代定理的内容, 定理的证明及定理的适用范围, 两个定理的应用举例。根据 叠加定理导出齐性定理, 举例说明齐性定理的应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内容及应用举 例。 重点和难点: 1. 含受控源电路中, 应用叠加定理时受控源的处理方法; 2. 替代定理的替代条件; 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应用。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10__分钟,授新课__85_分钟,安排讨论__5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第9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电路定理 4.4 特勒根定理 4.5 互易定理 4.6 对偶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理解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 2. 掌握对偶原理。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原理。 重点和难点:

特勒根定理 2.对偶原理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_10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囗 实验课口 练习课口 其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口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口 实物口 挂图囗 音像 其他囗 第10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5.1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52比例电路的分析 53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理解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2.掌握比例电路的分析 3.掌握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重点和难点: 1.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特勒根定理; 2. 对偶原理。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_100_分钟,安排讨论__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第10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5.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5.2 比例电路的分析 5.3 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理解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2. 掌握比例电路的分析; 3. 掌握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重点和难点: 1. 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_10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 练习课囗 其 他口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囗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口 实物囗 挂图囗 音像 其他囗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授裸颙目(教学章、节或主顯) 6L动态申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62一阶申路的零输入响应 63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了解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掌握一阶申路的零 3,掌握一阶申路的零状态响应。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貞); 基本内容 动态申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申路的零状态响应。 点和难点: 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讨论、思考题、作业: 复 分钟,授新课100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实验课口练习课囗其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过论匚 指皇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_100_分钟,安排讨论__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第11次授课内容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一阶电路 6.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1. 了解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2. 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 掌握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重点和难点: 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_100 分钟,安排讨论__ _分钟,布置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 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学资源(请杌√):多媒体√模型口实物口挂图口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5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