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三中七年级(下)中期考试语文试卷模拟题 5、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全卷共三个大题,满分120分拟人:李万有) A这个案件很复杂,真可谓扑朔迷离 B.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得分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几个字是对市长牛玉儒一生最好的评价 班级 姓名 亲爱的同学们 D.他炯炯有神地弹奏着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 为了检验我们半个学期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点半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6.根据语境,仿照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判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吧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为人们送来丝丝凉意 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相应的米字格填写汉字:(4分) ①jn乎不同②l尽心血③人声dng沸④e然不同 7.综合性学习: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请说出你最喜欢(崇拜)的名 2.按要求默写。(10分) 人是谁,并说说他(她)的事迹及崇拜的原因。(5分) ①《木兰诗》结尾附文: 我最喜欢(崇拜)的名人是: 我知道他(她)的事迹有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你崇拜他(她)的原因是 ④黄河之水天上来 ⑤《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 阅读·理解(40分) 是 (一)、現代圆读(共25分 3.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横线上。(4分) ()(11分)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有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 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_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一泓沙漠中的清泉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C、一场洒落在久早的土地上的甘霖 冬日的阳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鳌,俏若用手指按住它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李舂燕的感人事迹,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_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着,木莲有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莲房一殷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 D.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1 横山三中七年级(下)中期考试语文试卷模拟题 (全卷共三个大题,满分 120 分 拟题人:李万有)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班级: 姓名: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检验我们半个学期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点半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 判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吧!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根据拼音在相应的米字格填写汉字:(4 分) ① jiǒng 乎不同 ②lì尽心血 ③人声 dǐng 沸 ④jié然不同 2. 按要求默写。(10 分) ①《木兰诗》结尾附文: , ; , ? ②朔气传金柝, 。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 ④黄河之水天上来, 。 ⑤《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 是: , 。 3.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横线上。(4 分) 爱心是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有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 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一泓沙漠中的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李春燕的感人事迹,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D.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5、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这个案件很复杂,真可谓扑朔迷离 ....。 B.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了。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几个字是对市长牛玉儒一生最好的评价。 D. 他炯炯有神 ....地弹奏着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 6.根据语境,仿照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 分)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为人们送来丝丝凉意。 , ; , 。 7.综合性学习: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请说出你最喜欢(崇拜)的名 人是谁,并说说他(她)的事迹及崇拜的原因。(5 分) 我最喜欢(崇拜)的名人是: 我知道他(她)的事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崇拜他(她)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 25 分 ) (一)(11 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 蝉在 树 叶里 长 吟,肥 胖的 黄 蜂_____在菜 花 上,轻 捷的 叫 天子( 云雀 )忽 然从 草 间直 ____向 云霄 里 去了 。单 是周 围 短短 的 泥墙 根 一带 ,就 有无 限 趣味 。油 蛉在 这 里低 唱, 蟋蟀 们 在这 里 弹琴 。翻 开断 砖 来 ,有 时 会遇 见 蜈蚣 ;还 有斑 蝥 ,倘若 用 手指 按 住它 的脊 梁 ,便 会 啪的 一 声 ,从 后 窍_____出 一 阵烟 雾 。何 首 乌藤 和 木莲 藤 缠 着,木 莲有 莲房 一 般的 果 实 ,何 首 乌有 臃 肿的 根 。有人 说 ,何首 乌 根是 有 像人 形 的 ,吃 了 便可
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干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6、选段①中“盯”字是什么意思?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情?(2分)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葚要好得远 7、文中第①和⑦段对母亲的形象的刻画分别使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2分) 1、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动词。依次为 (1.5分) 2、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段也如此。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 由植物到 8、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这说明了什么?(2分) 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 又由动物到 3、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9、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还在微笑呢?(3分) 是多角度的写景,根据内容举例填空。(每空至少举一个例)(4分) 10、对于文中的母爱你有怎样的看法?母亲节刚过,你可曾想过怎样回报伟大的母爱?(5分) 4、本段中用到了 等修辞手法。(2分) 5、“……就有无限趣味。”请找出本段中至少三件趣事来。(3分) 二)文盲文闻读(15分) 孙权劝学 二)(13分)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看百米外的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歉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 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漫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 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②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 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舂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滩,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干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 石我怎样弄鹾她 13、本文段选自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的《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出考场了 14.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分)
2 以成 仙 ,我于 是 常常 拔 它起 来 ,牵连 不 断地 拔 起来 ,也 曾因 此 弄坏 了 泥墙 ,却 从来 没有 见 过有 一 块根 像 人样 。如果 不 怕刺 ,还可 以 摘 到覆 盆 子,像 小珊 瑚 珠攒 成 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动词。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1.5 分) 2、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段也如此。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________,由植物到________,由静景到_______;“不必 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________,又由动物到_________。(2.5 分) 3、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 是多角度的写景,根据内容举例填空。(每空至少举一个例)(4 分)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中用到了 、 等修辞手法。(2 分) 5、“……就有无限趣味 。” 请 找出 本 段中 至 少三 件 趣 事来 。( 3 分 ) , , 。 (二)(13 分)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 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 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②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 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 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 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 “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出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6、选段①中“盯”字是什么意思?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情?(2 分) 7、文中第①和⑦段对母亲的形象的刻画分别使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2 分) 8、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这说明了什么?(2 分) 9、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还在“微笑”呢?(3 分) 10、对于文中的母爱你有怎样的看法?母亲节刚过,你可曾想过怎样回报伟大的母爱?(5 分)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解释加点的词(4 分) 但.当 岂. 非复.. 即更. 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3、本文段选自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的《 》。(2 分) 14.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 分)
(1)(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1) 15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作文(50分) 变间在废者变在客变环 境在变,人们也在变。丑小鸭变了,方仲永变了,小弗郎士变了, 你呢?你身边的人和事呢?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挚,立意新颖,语句通顺 名地名 主,可恰当使用抒情、描写、议论 ④不少于600字
3 (1)(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1) (2) 15.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3 分) 。 三、作文( 50 分 ) 题目:时间在变,生活在变,环境在变,人们也在变。丑小鸭变了,方仲永变了,小弗郎士变了, 吕蒙变了……或者变好或者变坏,你呢?你身边的人和事呢?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定。感情真挚,立意新颖,语句通顺。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③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恰当使用抒情、描写、议论。 ④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