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主备人:刘艳霞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谨严、波澜起伏的艺术特色。 2、学习鲁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民族自信心 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4、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驳论证的方法(间接反驳) 2、难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教学步骤】 解题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 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 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 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把握内容和结构。(作者写了什么?)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 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 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 “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诵读第1~5段,讨论探究: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 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 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 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2)第5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 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 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 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2.品读第6~9段,讨论探究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主备人:刘艳霞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谨严、波澜起伏的艺术特色。 2、学习鲁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民族自信心。 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4、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反驳论证的方法(间接反驳) 。 2、难点: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 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 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喻, 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二、把握内容和结构。(作者写了什么?)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 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 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 “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诵读第 1~5 段,讨论探究: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 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 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 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2)第 5 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 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 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 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2.品读第 6~9 段,讨论探究: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明确:“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 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 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 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 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 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 (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 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 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 量指中国共产党。他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这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 我得引以为同志,是自引以为荣的。” 把“状元宰相”、“地底下”相对比,可见鲁迅的“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 (3)你能结合已学的历史知识,给7、8段补充更具体的事例吗? 示例:李时珍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为中国的医学吃尽了苦头,奋斗不息,写成了《本 草纲目》,他是埋头苦干的代表 三、理解主题。(作者为什么要写此文?) 1、为什么要批驳这一论点?(谁提出的?有何严重后果?) 一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 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严重后果:国民党 统治当局瓦解斗志,让人民甘当亡国奴:也为的不抵抗、失败找借口,会引起社会动荡 2、批驳这一论点,在当时有何作用? 极大地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力和战斗力。(同一时期的同类作品还有李大钊写的《艰难的 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可见作者写作此文,一是为了抨击敌人,二是为了赞扬英勇抗争的中国人民。 四、品味语言。 1、嘲讽敌人(第一段“总”“只”“一味”) 愤激之情(第八段“总”“简直”) 2、赞美人民(七、八段:敬佩一一沉重一一愤激) 五、迁移 在我们今天,也有许多人堪称当代的英雄,中国的脊梁,他们是科学家,如华罗庚、李四光、 邓稼先……他们是体育健将,如邓亚萍、李小双……他们是抗击非典的英雄,是抗洪抢险的 战士,是感动中国的人 你能选取其中一个,为他写几句赞美的话吗? 六、结束语 学习本文,不仅学习先生如何作文,更要学习他如何做人,希望大家能做个自信的中国人, 将来也能成为中国的脊梁
明确:“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 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 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 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 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 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 (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 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 “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 量指中国共产党。他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这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 我得引以为同志,是自引以为荣的。” 把“状元宰相”、“地底下”相对比,可见鲁迅的“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 (3)你能结合已学的历史知识,给 7、8 段补充更具体的事例吗? ——示例:李时珍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为中国的医学吃尽了苦头,奋斗不息,写成了《本 草纲目》,他是埋头苦干的代表。 三、理解主题。(作者为什么要写此文?) 1、为什么要批驳这一论点?(谁提出的?有何严重后果?)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 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严重后果:国民党 统治当局瓦解斗志,让人民甘当亡国奴;也为的不抵抗、失败找借口,会引起社会动荡。 2、批驳这一论点,在当时有何作用? ——极大地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力和战斗力。(同一时期的同类作品还有李大钊写的《艰难的 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可见作者写作此文,一是为了抨击敌人,二是为了赞扬英勇抗争的中国人民。 四、品味语言。 1、嘲讽敌人(第一段“总”“只”“一味” ) 愤激之情(第八段“总”“简直” ) 2、赞美人民(七、八段:敬佩——沉重——愤激) 五、迁移 在我们今天,也有许多人堪称当代的英雄,中国的脊梁,他们是科学家,如华罗庚、李四光、 邓稼先……他们是体育健将,如邓亚萍、李小双……他们是抗击非典的英雄,是抗洪抢险的 战士,是感动中国的人…… 你能选取其中一个,为他写几句赞美的话吗? 六、结束语。 学习本文,不仅学习先生如何作文,更要学习他如何做人,希望大家能做个自信的中国人, 将来也能成为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