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2018级二班陈名毅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 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时期的社会矛后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 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三课,在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 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秦统一的条件、原因 与上一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相衔接,秦大一统的从措施又与下一课汉朝大 一统的措施衔接,随着统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秦朝建立, 并由此开启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教材分三个 子目,第一个子目是秦朝的统一,主要讲了秦朝建立的背景和过程、巩固统一的 措施、秦朝统-的历史意义:第二个子目是秦朝的暴政,主要进了秦朝暴政的表 现与引发的社会矛盾:第三个子目是秦末农民起义与秦朝的灭亡,主要讲了陈胜 吴广起义、秦朝灭亡和楚汉之争,基本根据课标组织的教材。所以本课核心内容 是秦朝的统一和秦朝的灭亡。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历史中已经大概学习了秦大一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 础知识和积累。做为十五六岁的高学生处于朝气蓬勃的年纪,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较强烈,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多以探究、思考为主。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对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学习,让同学们理解战国 末期经济的长足发展是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战国末期各地经济的发 展,促进区域交流的频繁、华夏民族观念的深化,进而加速了秦朝统一中国的速 度,慢慢走向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社会 同时,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即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 2、时空观念 通过地图了解秦国具体的地理位置、秦国攻打六国的顺序、秦国的疆域,加 强学生的印象,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秦朝大一统的形势。通过陈胜、吴广起义进 军路线图、楚汉战争示意图的解读,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3、史料证实 在本课的教学中,大量充分地运用了史料,让学生在史料中找到有效的信息, 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 3 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2018 级二班陈名毅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 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 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三课,在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 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秦统一的条件、原因 与上一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相衔接,秦大一统的从措施又与下一课汉朝大 一统的措施衔接。随着统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秦朝建立, 并由此开启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教材分三个 子目,第一个子目是秦朝的统一,主要讲了秦朝建立的背景和过程、巩固统一的 措施、秦朝统-的历史意义; 第二个子目是秦朝的暴政,主要进了秦朝暴政的表 现与引发的社会矛盾:第三个子目是秦末农民起义与秦朝的灭亡,主要讲了陈胜 吴广起义、秦朝灭亡和楚汉之争,基本根据课标组织的教材。所以本课核心内容 是秦朝的统一和秦朝的灭亡。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历史中已经大概学习了秦大一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 础知识和积累。做为十五六岁的高学生处于朝气蓬勃的年纪,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较强烈,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多以探究、思考为主。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对第 3 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学习,让同学们理解战国 末期经济的长足发展是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战国末期各地经济的发 展,促进区域交流的频繁、华夏民族观念的深化,进而加速了秦朝统一中国的速 度,慢慢走向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社会。 同时,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即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 2、时空观念 通过地图了解秦国具体的地理位置、秦国攻打六国的顺序、秦国的疆域,加 强学生的印象,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秦朝大一统的形势。通过陈胜、吴广起义进 军路线图、楚汉战争示意图的解读,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3、史料证实 在本课的教学中,大量充分地运用了史料,让学生在史料中找到有效的信息, 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
4、历史解释 从图片和文字资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在了解基本历史史实的前提之下学会 归纳升华,学会对历史进行解释,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揭示深层次的内涵。 5、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该课,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自豪感和判断力,增强自身的民族 认同感,理解国家兴衰存亡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重掌握秦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掌握秦朝的暴政及其影响、秦末农民起义。 难点:1.理解秦始皇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2.理解秦末暴政对国家恶劣的影响。 【教学方法】运用材料分析、师生问答、问愿探究等方法:板书与PT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诵大屏幕上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 (其三)》,其余同学思考这首诗里讲的什么内容。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鲸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老师:全诗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从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秦 始皇赢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后半段讽刺情网骄 奢淫侈及妄想长生不老的荒唐行为。 接着我们引用毛泽东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穗。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孰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在学生读完以上两首诗后,给出问题:历来对秦王赢政的评价褒贬不一。今
4、历史解释 从图片和文字资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在了解基本历史史实的前提之下学会 归纳升华,学会对历史进行解释,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揭示深层次的内涵。 5、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该课,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自豪感和判断力,增强自身的民族 认同感,理解国家兴衰存亡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重掌握秦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掌握秦朝的暴政及其影响、秦末农民起义。 难点:1.理解秦始皇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2.理解秦末暴政对国家恶劣的影响。 【教学方法】运用材料分析、师生问答、问题探究等方法;板书与 PPT 相结合。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诵大屏幕上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 (其三)》,其余同学思考这首诗里讲的什么内容。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鲸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老师:全诗 24 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从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秦 始皇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后半段讽刺情网骄 奢淫侈及妄想长生不老的荒唐行为。 接着我们引用毛泽东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穅。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孰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在学生读完以上两首诗后,给出问题:历来对秦王嬴政的评价褒贬不一。今
天就让我们走进秦始皇的世界,看看他究竞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他为什么能够统 一六国,又是如何巩固大一统封建帝国的? 二、讲授新课: 一、“秦王扫六合”一一秦的统一 1、统一的条件 师: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 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 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立国之后,崛起之路并 不平坦。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逐浙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这为后 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为什么在这么多的诸侯国中,秦国能脱颖而出,成功 一统天下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回答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学生下组讨论,然后作答) (教师)归纳总结: (1)客观条件 政治: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障碍: (2)地理位置:秦“据殺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 厚。 (3)个人才能: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秦国采取远交近攻 的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4)变法革新: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 统一的历史条件。 2、统一的过程 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的策略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 秦灭六国后,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 北方,秦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 了西起临祧、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天就让我们走进秦始皇的世界,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他为什么能够统 一六国,又是如何巩固大一统封建帝国的? 二、讲授新课: 一、“秦王扫六合”——秦的统一 1、统一的条件 师: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 王的赏识。公元前 770 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 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立国之后,崛起之路并 不平坦。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才逐渐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这为后 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为什么在这么多的诸侯国中,秦国能脱颖而出,成功 一统天下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回答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学生下组讨论,然后作答) (教师)归纳总结: (1)客观条件 政治: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障碍; (2)地理位置: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 厚。 (3)个人才能: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秦国采取远交近攻 的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4)变法革新: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 统一的历史条件。 2、统一的过程 师:从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的策略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 秦灭六国后,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 北方,秦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 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3、统一的意义 这样,秦的统一就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为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3)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为千秋开基业一一巩固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 师:为了巩固大一统帝国,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采取了相应的指施, 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和书上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入、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分封制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法律 军事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征服南方越族、控制西南夷 其他统一车轨、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三、1、皇帝制度 (1)由来 皇帝名称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秦王赢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决定用“皇帝”作为自己的专用称号。命为“制”,令为“诏” (2)特点 强调皇帝制度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一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请同学们阅读三则史料,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史料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 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一一《史记集解》 史料2:“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料3:“朕联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3、统一的意义 这样,秦的统一就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为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3)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为千秋开基业——巩固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 师:为了巩固大一统帝国,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请同学们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和书上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政治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分封制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法律 军事 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征服南方越族、控制西南夷 其他 统一车轨、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三、1、皇帝制度 (1)由来 皇帝名称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秦王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决定用“皇帝”作为自己的专用称号。命为“制”,令为“诏” (2)特点 强调皇帝制度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请同学们阅读三则史料,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史料 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 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 史料 2:“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料 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一一2、3史料均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同学回答略。 2、中央:三公九卿制 强调: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的职责是帮助 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太尉掌管军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他们分工明确,相互配 合,互相牵制。 3、地方:郡县制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己经产生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 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 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4.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3)制定《秦律》 4)编制户籍 5)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6)整顿社会风俗 三、帝国梦碎一一秦的灭亡 导入: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扫平天 下,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15年就迅速灭亡了,是什么原因 导致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秦朝的灭亡。 1、秦朝暴政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内容,概括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1)赋役沉重 (2)刑法严苛 (3)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他密织刑网,加重人民 负担,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都达到极点,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 去,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2、3 史料均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同学回答略。 2、中央:三公九卿制 强调: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的职责是帮助 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太尉掌管军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他们分工明确,相互配 合,互相牵制。 3、地方:郡县制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 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 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4.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3)制定《秦律》 4)编制户籍 5)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6)整顿社会风俗 三、帝国梦碎——秦的灭亡 导入: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了 东方六国,扫平天 下,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强大的秦朝只存在了 15 年就迅速灭亡了,是什么原因 导致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秦朝的灭亡。 1、秦朝暴政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内容,概括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1)赋役沉重 (2)刑法严苛 (3)焚书坑儒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他密织刑网,加重人民 负担,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都达到极点,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 去,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2、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严酷的秦 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 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 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对 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胜不久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 益壮大。 分析为什么陈胜号称“张楚”?原因:《史记》注:“欲张大楚国,故称张楚也”。 陈胜、吴广皆为楚国人,手下的兵士也大多为楚人,故此举有利于凝聚军心,提 高战斗力。 3、秦的灭亡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教师出示材料: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 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 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余,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 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 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壅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 分天下王诸侯,秦竞灭矣。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 4、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是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 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归纳刘邦获胜的原因及项羽失败的原因。 (1)刘邦: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虚心纳谏,广揽人才(实力不断壮大) (1)项羽: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不断削弱》
2、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 209 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严酷的秦 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 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 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对 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胜不久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 益壮大。 分析为什么陈胜号称“张楚”?原因:《史记》注:“欲张大楚国,故称张楚也”。 陈胜、吴广皆为楚国人,手下的兵士也大多为楚人,故此举有利于凝聚军心,提 高战斗力。 3、秦的灭亡 公元前 207 年,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教师出示材料: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 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 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余,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 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 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壅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 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长达 4 年的楚汉战争 4、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是公元前 206 年至前 202 年,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 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归纳刘邦获胜的原因及项羽失败的原因。 (1)刘邦: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虚心纳谏,广揽人才(实力不断壮大) (1)项羽: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不断削弱)
【板书设计】 一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