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2018级一班罗思语 【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思想解放运 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一课, 本课在教材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单元“辛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补课,又是下一课“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课包括两个 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教材以“背景一一内容 一历史意义”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条理清晰,内容精炼。 【教学目标】 1.通过文字和图片,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人物的相关史实。(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解释“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史料实证) 3.感知陈独秀、胡适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 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北京大学1915年前的问候语并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学生预习新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预习并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师请同学回答课前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教师展示ppt中的材料 材料一: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 之文化也。 一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
《第 12 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2018 级一班罗思语 【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思想解放运 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一课, 本课在教材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单元“辛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补课,又是下一课“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课包括两个 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教材以“背景——内容— —历史意义”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条理清晰,内容精炼。 【教学目标】 1. 通过文字和图片,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人物的相关史实。(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 运用史料解释“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史料实证) 3.感知陈独秀、胡适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 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北京大学 1915 年前的问候语并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学生预习新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预习并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师请同学回答课前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教师展示 ppt 中的材料 材料一: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 之文化也。 —汪叔潜 《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
引出新文化运动,并让学生阅读本课55的材料,思考“什么是新文化?什 么是旧文化?” 教师总结:“新文化是资产阶级文化,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教师展示国内外情况图片,请学生分析当时国家在政治上处于怎样的社会背 景? (袁世凯尊孔复古,日本占领山东) 字生: 教师总结:国内袁世凯称帝,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处于内忧外患的局 面。 教师展示ppt材料,请学生分析当时社会思想文化方面呈现什么样的局面? 材料一:袁世凯政府公然下令尊孔读经,倡导复古…尊孔复古逆流的猖獗, 带动了封建沉渣泛起,各种迎神拜佛、鬼怪迷信之风复炽。到1915年前后,中 国的思想文化界已被闹得一片乌烟瘴气。 一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我进北大的时候(注:1915年),北京的人还称它为大学堂,当 时北大的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都还认为上北京大学就是要得到一个“进 士出身”,为将来做官的正途。 一一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子民先生》 学生:… 教师总结:官方主张尊孔复古,社会整体思想落后。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从政治文化两方 面分析了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从背景方面解释了新文化运动为什么在 当时发生。 教师过渡:这种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信息,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 封建帝制,却没有根除封建思想: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民主思想却没有被人们接 受:剪掉了人们脑门后的辫子,却没能剪断人们心底的精神辫子。因此,一场轰 轰烈烈的运动吹遍中国大江南北,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和灵魂的震 撼。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师与学生一同观看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视频并阅读p56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要求学生完成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表格。(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口号) 学生:讨论并合作完成表格
引出新文化运动,并让学生阅读本课 p55 的材料,思考“什么是新文化?什 么是旧文化?” 学生:..... 教师总结:“新文化是资产阶级文化,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教师展示国内外情况图片,请学生分析当时国家在政治上处于怎样的社会背 景? (袁世凯尊孔复古,日本占领山东) 学生:...... 教师总结:国内袁世凯称帝,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处于内忧外患的局 面。 教师展示 ppt 材料,请学生分析当时社会思想文化方面呈现什么样的局面? 材料一:袁世凯政府公然下令尊孔读经,倡导复古……尊孔复古逆流的猖獗, 带动了封建沉渣泛起,各种迎神拜佛、鬼怪迷信之风复炽。到 1915 年前后,中 国的思想文化界已被闹得一片乌烟瘴气。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我进北大的时候(注: 1915 年),北京的人还称它为大学堂,当 时北大的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都还认为上北京大学就是要得到一个“进 士出身”,为将来做官的正途。 ——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子民先生》 学生:...... 教师总结:官方主张尊孔复古,社会整体思想落后。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从政治文化两方 面分析了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从背景方面解释了新文化运动为什么在 当时发生。 教师过渡:这种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信息,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 封建帝制,却没有根除封建思想;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民主思想却没有被人们接 受;剪掉了人们脑门后的辫子,却没能剪断人们心底的精神辫子。因此,一场轰 轰烈烈的运动吹遍中国大江南北,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和灵魂的震 撼。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师与学生一同观看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视频并阅读 p56 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要求学生完成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表格。(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口号) 学生:讨论并合作完成表格
教师核对表格内容: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色讯 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和科学 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蔡元培的资料,提出为什么北大会是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阵地呢? 学生,河读材料并同答问颗 致师总结补 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导致北大学生思想活跃 因此北京大学是新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 教师展示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新文化代表人物的生平,请学生总结他们有 什么共同点。 学生:合作讨论总结。 教师: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都曾留学国外,受国外先进思想 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提高了学生的主动 性,合作讨论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性,这样的形式下,学生更容易了解新文化 运动的兴起过程。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师展示pt材料《一个贞烈的女孩子》,让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要把女儿 活活饿死? 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 教师:因为要维护旧道德中的三纲五常,那么什么是旧道德呢? 教师展示 ppt材料“鲁迅(狂人日记》”选段。 学生:回答什么是旧 道德 什么是旧文化。 教师展示pt内容,请学生回答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民主与科学。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本p58页第1自然段分析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 独秀《文化革命论》选段,了解什么是新文学什么是旧文学,思考胡适与陈独秀 是如何反对旧文学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阅读材料并归纳。 教师总结:旧文学指文言文,新文学指白话文,结果是白话文替代文言文, 逐渐在大众当中普及。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与阅读,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师展示材料与学生一同阅读教材59页,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教师总结: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 (2)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打开了過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 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局限性: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性阅读材料与课本总结新文化的影响,教师补充修改,发 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核对表格内容: 兴起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和科学 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蔡元培的资料,提出为什么北大会是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阵地呢?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补充: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导致北大学生思想活跃, 因此北京大学是新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 教师展示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新文化代表人物的生平,请学生总结他们有 什么共同点。 学生:合作讨论总结。 教师: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都曾留学国外,受国外先进思想 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提高了学生的主动 性,合作讨论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性,这样的形式下,学生更容易了解新文化 运动的兴起过程。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师展示 ppt 材料《一个贞烈的女孩子》,让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要把女儿 活活饿死? 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 教师:因为要维护旧道德中的三纲五常,那么什么是旧道德呢? 教师展示 ppt 材料“鲁迅《狂人日记》”选段。 学生:回答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旧文化。 教师展示 ppt 内容,请学生回答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民主与科学。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本 p58 页第 1 自然段分析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 独秀《文化革命论》选段,了解什么是新文学什么是旧文学,思考胡适与陈独秀 是如何反对旧文学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阅读材料并归纳。 教师总结:旧文学指文言文,新文学指白话文,结果是白话文替代文言文, 逐渐在大众当中普及。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与阅读,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师展示材料与学生一同阅读教材 p59 页,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教师总结: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 (2)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局限性: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性阅读材料与课本总结新文化的影响,教师补充修改,发 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不可 磨灭的作用,它从思想文化方面进行了学习变革,为日后五四运动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板书设计】 一、背景 (1)政治 (2)思想: 二、兴起 (1)标志 (2)代表人物 (3)主要阵地 (4)口号 三、内谷 四、影响 (1)意义 (2)局限性
三、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不可 磨灭的作用,它从思想文化方面进行了学习变革,为日后五四运动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板书设计】 一、背景 (1)政治 (2)思想: 二、兴起 (1)标志 (2)代表人物 (3)主要阵地 (4)口号 三、内容 四、影响 (1)意义 (2)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