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双月刊)2019年第2期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中亚五国相继宣布独立,建立在国别研究基础 上的中国中亚研究由此诞生。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亚地区重大热点事件的 影响下,有关中亚研究的研究方向、研究议题与研究方法也随之变化。那么, 中国的中亚研究的缘起及其发展进程是怎样的?21世纪以来该研究发生了哪 些变化?中国的中亚研究存在哪些问题?该研究的未来发展如何?为此,本 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中 亚友好协会副会长孙壮志研究员。孙壮志研究员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 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中亚研究所学术 委员会中国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等职务,主要 研究方向为中亚地区国际关系、中亚安全问题、“颜色革命”问题、上海合作组 织等,著有《中亚五国对外关系》《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中亚安全与阿富汗 问题》《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研究》等。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 孙壮志研究员访谈 孙壮志王海媚 中国的中亚研究状况 王海媚(以下简称王):孙老师您好!请问您如何理解中国的中亚研究的 143
«国际政治研究»(双月刊)2019年 第2期 编者按 20世纪90年代,中亚五国相继宣布独立,建立在国别研究基础 上的中国中亚研究由此诞生.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亚地区重大热点事件的 影响下,有关中亚研究的研究方向、研究议题与研究方法也随之变化.那么, 中国的中亚研究的缘起及其发展进程是怎样的? 21世纪以来该研究发生了哪 些变化? 中国的中亚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该研究的未来发展如何? 为此,本 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中 亚友好协会副会长孙壮志研究员.孙壮志研究员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 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中亚研究所学术 委员会中国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等职务,主要 研究方向为中亚地区国际关系、中亚安全问题、“颜色革命”问题、上海合作组 织等,著有«中亚五国对外关系»«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中亚安全与阿富汗 问题»«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研究»等.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 ———孙壮志研究员访谈 孙壮志 王海媚 一、中国的中亚研究状况 王海媚(以下简称王):孙老师您好! 请问您如何理解中国的中亚研究的 143
《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第2期 缘起? 孙壮志(以下简称孙):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1991年,中亚国家独立以后, 我国学者才把中亚五国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严格意义上的中亚研究由此诞 生。1991年之前,中亚是苏联的一个行政区域,因其是苏联与中国的邻近地区 受到较多关注,国内学界更多从地区发展、民族文化等角度研究该地区。当 时,有几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比如,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成立的苏联远东 研究所,研究与我国相邻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1980年成立的新疆社会科学 院中亚研究所,研究和新疆相邻的苏联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外 交、历史等诸多问题,这其中就包含中亚地区 中亚五国独立后,对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寄予很大希望,中国也非常重视这 些邻近国家。中国是最早承认中亚五国独立,并最早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的 国家之一。在与中亚五国建交后,我国包括外交部、中联部和商务部在内的多 个部委都成立了与中亚地区相关的处室,比如,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在1992年 改为东欧中亚司,将中亚纳入该司的业务范围。但当时,中国学界对哈萨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五个国家缺乏深 入了解,这些国家独之后将本国的国语改成主体民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 了研究难度。因此,中国学界对于中亚各国的学术研究亟需加强。苏联解体 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社科院)的苏联东欧研究所改名为东欧中亚研 究所。社科院苏联东欧所最初的研究内容分为苏联和东欧两大块,东欧部分 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室,苏联部分按照政治、经济和外交等专业方向划分研究 室。1992年,东欧中亚所以苏联政治室为基础成立了专门的中亚研究室,抽调 10余名研究人员共同负责中亚五个新独立国家的研究工作。除北京以外,上 海、新疆和兰州也成立了研究中亚问题的实体或非实体科研机构,专职的研究 人员总计大概为30-40名,中国的中亚研究初具规模 这一阶段,有关中亚问题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但从学术角度来看,这个 阶段的中亚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早期作品主要是介绍中亚各国的国情、中国和 中亚各国的关系等常识性的书籍。比如,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在20世 ①现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
缘起? 孙壮志(以下简称孙):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1991年,中亚国家独立以后, 我国学者才把中亚五国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严格意义上的中亚研究由此诞 生.1991年之前,中亚是苏联的一个行政区域,因其是苏联与中国的邻近地区 受到较多关注,国内学界更多从地区发展、民族文化等角度研究该地区.当 时,有几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比如,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成立的苏联远东 研究所,①研究与我国相邻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1980年成立的新疆社会科学 院中亚研究所,研究和新疆相邻的苏联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外 交、历史等诸多问题,这其中就包含中亚地区. 中亚五国独立后,对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寄予很大希望,中国也非常重视这 些邻近国家.中国是最早承认中亚五国独立,并最早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的 国家之一.在与中亚五国建交后,我国包括外交部、中联部和商务部在内的多 个部委都成立了与中亚地区相关的处室,比如,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在1992年 改为东欧中亚司,将中亚纳入该司的业务范围.但当时,中国学界对哈萨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五个国家缺乏深 入了解,这些国家独之后将本国的国语改成主体民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 了研究难度.因此,中国学界对于中亚各国的学术研究亟需加强.苏联解体 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社科院)的苏联东欧研究所改名为东欧中亚研 究所.社科院苏联东欧所最初的研究内容分为苏联和东欧两大块,东欧部分 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室,苏联部分按照政治、经济和外交等专业方向划分研究 室.1992年,东欧中亚所以苏联政治室为基础成立了专门的中亚研究室,抽调 10余名研究人员共同负责中亚五个新独立国家的研究工作.除北京以外,上 海、新疆和兰州也成立了研究中亚问题的实体或非实体科研机构,专职的研究 人员总计大概为30—40名,中国的中亚研究初具规模. 这一阶段,有关中亚问题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但从学术角度来看,这个 阶段的中亚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早期作品主要是介绍中亚各国的国情、中国和 中亚各国的关系等常识性的书籍.比如,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在20世 144 «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 第2期 ① 现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 纪90年代初编写的《中亚五国概况》,就是一本介绍国情的著作。①20世纪80 年代,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建立初期,创建了名为《苏联中亚研究资料》 的季刊,这份内部刊物一直办到1998年,共出版60期,刊发了涉及中亚政 治、经济、历史、文化、民族等学科的文章近1000篇,共约700多万字,为中国的 中亚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③中国社科院中亚室成立后也是按照国别,对这 些国家的国情进行研究,研究室主任赵常庆研究员等人发表了多篇关于地区 和国别的论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以下简称现代院)也有研究人员关 注中亚问题,他们主要从独联体国家概况的角度开展研究。中共中央对外联 络部(以下简称中联部)前副部长、驻乌兹别克斯坦前大使于洪君曾担任中联 部欧亚局中亚处第一任处长,他写了不少文章介绍中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情 况,比如《中亚五国目前政情的主要特点》《中亚国家经济改革的构想、成就与 问题》《中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关于特别经济区和自由经济区的法律》,④他还在 《在苏联废墟上的艰难求索》一书中梳理和总结了中亚每个国家的政治变动和 政党情况。同时期,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潘志平撰写了专著《中亚浩 罕国与清代新疆》,研究了清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关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 院边疆所所长邢广程研究员曾任社科院东欧中亚所中亚室副主任,出版过专 著《中国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关系》,该书梳理了中国与新独立的中亚五国关 系的现状,阐述了中国对待中亚国家的政策。中亚地区民族较多,民族关系 比较复杂,我国学界对中亚的民族问题也有所涉猎,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亚 室几位资深研究员过去是从事苏联民族问题研究的 王:您认为中国的中亚研究从何时开始逐步深入? 孙: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学界对中亚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化 ①《中亚四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概况》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概 况》,这两本书后来合二为一:《中亚五国概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 ②《苏联中亚研究资料》1983年更名为《中亚研究资料》,1986年再更名为《中亚研究》。 ③《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htp://www.cas.shisu.edu.cn/a2/le/c3564a41502/page.htm, 2019-01-10 ④于洪君:《中亚五国日前政情的主要特点》《国际社会与经济》1994年第7期;于洪君:《中亚国家经 济改革的构想、成就与问题》《世界经济》1995年第6期;于洪君:《中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关于特别经济区和 自由经济区的法律》,《外国法译评》998年第1期 ⑤于洪君:《在苏联废墟上的艰难求索》,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 ⑥潘志平:《中亚浩罕国与清代新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⑦邢广程:《中国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关系》,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45
纪90年代初编写的«中亚五国概况»,就是一本介绍国情的著作.① 20世纪80 年代,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建立初期,创建了名为«苏联中亚研究资料» 的季刊,②这份内部刊物一直办到1998年,共出版60期,刊发了涉及中亚政 治、经济、历史、文化、民族等学科的文章近1000篇,共约700多万字,为中国的 中亚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③ 中国社科院中亚室成立后也是按照国别,对这 些国家的国情进行研究,研究室主任赵常庆研究员等人发表了多篇关于地区 和国别的论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以下简称现代院)也有研究人员关 注中亚问题,他们主要从独联体国家概况的角度开展研究.中共中央对外联 络部(以下简称中联部)前副部长、驻乌兹别克斯坦前大使于洪君曾担任中联 部欧亚局中亚处第一任处长,他写了不少文章介绍中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情 况,比如«中亚五国目前政情的主要特点»«中亚国家经济改革的构想、成就与 问题»«中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关于特别经济区和自由经济区的法律»,④他还在 «在苏联废墟上的艰难求索»一书中梳理和总结了中亚每个国家的政治变动和 政党情况.⑤ 同时期,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潘志平撰写了专著«中亚浩 罕国与清代新疆»,研究了清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关系.⑥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 院边疆所所长邢广程研究员曾任社科院东欧中亚所中亚室副主任,出版过专 著«中国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关系»,该书梳理了中国与新独立的中亚五国关 系的现状,阐述了中国对待中亚国家的政策.⑦ 中亚地区民族较多,民族关系 比较复杂,我国学界对中亚的民族问题也有所涉猎,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亚 室几位资深研究员过去是从事苏联民族问题研究的. 王:您认为中国的中亚研究从何时开始逐步深入? 孙: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学界对中亚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化,这 145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中亚四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概况»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概 况»,这两本书后来合二为一:«中亚五国概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 «苏联中亚研究资料»1983年更名为«中亚研究资料»,1986年再更名为«中亚研究».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 研 究 所»,http://www.ccas.shisu.edu.cn/a2/1e/c3564a41502/page.htm, 2019G01G10. 于洪君:«中亚五国目前政情的主要特点»,«国际社会与经济»1994年第7期;于洪君:«中亚国家经 济改革的构想、成就与问题»,«世界经济»1995年第6期;于洪君:«中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关于特别经济区和 自由经济区的法律»,«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1期. 于洪君:«在苏联废墟上的艰难求索»,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年版. 潘志平:«中亚浩罕国与清代新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邢广程:«中国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关系»,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第2期 与中亚地区的局势变化有直接关系。当时,中亚地区蔓延的“三股势力”(恐怖 势力、分裂势力、极端势力)和“阿富汗问题”都对我国的安全形势造成一定影 响,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国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关注焦点包括 地区安全问题、“三股势力”对新疆的影响、新疆面临的“双泛问题”(泛突厥和 泛伊斯兰)等。中亚安全问题也是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20世纪90年 代末以来,在中亚安全研究领域出现很多研究成果。我在《中亚新格局与地区 安全》一书中讲述了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亚地区的影响、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 新格局中的中国与中亚关系、21世纪中亚所处的国际格局与地区安全等内 容;在《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一书中探讨了阿富汗问题对中亚地区安全局 势的影响,比如阿富汗问题的渊源及其与中亚地区安全的现实联系、“9·11” 事件后美国出兵阿富汗给中亚地区安全形势造成的影响等。②还有一部分译 著出现,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杨恕教授和汪金国翻译了哈萨克斯坦学者C.M. 阿基姆别科夫的《阿富汗焦点和中亚安全问题》,③该书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 了苏联撤军阿富汗之后到1998年这段时间内,阿富汗的政治军事形势、民族 宗教因素对该地区的影响,特别是阿富汗局势对中亚国家安全的影响 除中亚安全问题外,我国学者对于中亚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一些 高水平的成果不断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原东欧中亚所) 赵常庆主编的《中亚五国概论》详细介绍了中亚五国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 社会、文教、卫生及中亚五国对外关系,特别是中亚与中国关系这部分内容,从 丝绸之路最早的历史开始介绍,对中亚和中国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梳理。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马大正、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冯锡时 合作主编了《中亚五国史纲》一书,对中亚地区由古代到独立后的历史进程进 行了研究。 从研究人员构成来看,研究中亚问题的很多老专家都是半路出家,从研究 苏联的经济、法律和民族等问题转为研究中亚的相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①孙壮志:《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孙壮志:《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③〔哈C.M.阿基姆别科夫:《阿富汗焦点和中亚安全问题》,杨恕、汪金国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④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⑤马大正、冯锡时主编:《中亚五国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6
与中亚地区的局势变化有直接关系.当时,中亚地区蔓延的“三股势力”(恐怖 势力、分裂势力、极端势力)和“阿富汗问题”都对我国的安全形势造成一定影 响,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国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关注焦点包括 地区安全问题、“三股势力”对新疆的影响、新疆面临的“双泛问题”(泛突厥和 泛伊斯兰)等.中亚安全问题也是我个人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20世纪90年 代末以来,在中亚安全研究领域出现很多研究成果.我在«中亚新格局与地区 安全»一书中讲述了国际格局变化对中亚地区的影响、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 新格局中的中国与中亚关系、21世纪中亚所处的国际格局与地区安全等内 容;①在«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一书中探讨了阿富汗问题对中亚地区安全局 势的影响,比如阿富汗问题的渊源及其与中亚地区安全的现实联系、“911” 事件后美国出兵阿富汗给中亚地区安全形势造成的影响等.② 还有一部分译 著出现,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杨恕教授和汪金国翻译了哈萨克斯坦学者 C.M. 阿基姆别科夫的«阿富汗焦点和中亚安全问题»,③该书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 了苏联撤军阿富汗之后到1998年这段时间内,阿富汗的政治军事形势、民族 宗教因素对该地区的影响,特别是阿富汗局势对中亚国家安全的影响. 除中亚安全问题外,我国学者对于中亚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一些 高水平的成果不断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原东欧中亚所) 赵常庆主编的«中亚五国概论»详细介绍了中亚五国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 社会、文教、卫生及中亚五国对外关系,特别是中亚与中国关系这部分内容,从 丝绸之路最早的历史开始介绍,对中亚和中国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梳理.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马大正、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冯锡时 合作主编了«中亚五国史纲»一书,对中亚地区由古代到独立后的历史进程进 行了研究.⑤ 从研究人员构成来看,研究中亚问题的很多老专家都是半路出家,从研究 苏联的经济、法律和民族等问题转为研究中亚的相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146 «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 第2期 ① ② ③ ④ ⑤ 孙壮志:«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孙壮志:«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哈〕C.M.阿基姆别科夫:«阿富汗焦点和中亚安全问题»,杨恕、汪金国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马大正、冯锡时主编:«中亚五国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 批年轻的研究力量逐渐成长起来。在这一时期,全国专门研究中亚问题的 学者大概有40-50人,科研队伍相对稳定,研究主要聚焦于中亚地区政治经 济形势、中亚安全、中国和中亚关系等问题。此外,全国性关于中亚问题的系 列研讨会逐渐成形,比如“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9届,兰州 大学中亚研究所、甘肃省国际友好联络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 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中亚室是最早发起机构。在中国的中亚研究从起步 到初具规模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中亚研 究室逐渐成为全国研究中亚问题的中心。北京的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 问题研究院及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新疆大学中 亚文化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等机构都有科研人员关注中亚问题 二、中国的中亚研究取得的进展 王:请您总结一下中国的中亚研究发展历程。 孙:自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中国的中亚研究发生了很多变化。影响因 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国与这些国 家建交之后,双边关系提升很快,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学界对中亚的研 究亟需加强。总的来看,中国的中亚研究存在几个重要的节点,即在一些特定 的时间段,学界对中亚问题的关注度达到较高水平。 第一,中亚国家独立后十周年(2001年)。1991-2001年间,中国学界对 中亚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并在2001年到达到较高程度。这一时期国内学界 研究中亚的成果比较多,培养了一批以中亚问题为研究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 以中亚问题为主题的学位论文数量也开始增加。这与中亚地区的国际形势、 中亚地区的自身发展、中国与中亚关系密切相关 从国际方面看,受到中亚地区活跃的“三股势力”,“9·11”事件及“9·11” 事件后美国在中亚地区驻军等多重因素影响,中亚地区的力量格局发生了巨 大变化。2001年前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博弈达到新的高度, 这激发了我国学者对中亚的研究热情。另一个重要事件是上海合作组织(以 下简称上合组织)的成立,从1996年开始,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用五年的时间解决完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的 147
一批年轻的研究力量逐渐成长起来.在这一时期,全国专门研究中亚问题的 学者大概有40—50人,科研队伍相对稳定,研究主要聚焦于中亚地区政治经 济形势、中亚安全、中国和中亚关系等问题.此外,全国性关于中亚问题的系 列研讨会逐渐成形,比如“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9届,兰州 大学中亚研究所、甘肃省国际友好联络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 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中亚室是最早发起机构.在中国的中亚研究从起步 到初具规模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中亚研 究室逐渐成为全国研究中亚问题的中心.北京的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 问题研究院及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新疆大学中 亚文化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等机构都有科研人员关注中亚问题. 二、中国的中亚研究取得的进展 王:请您总结一下中国的中亚研究发展历程. 孙:自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中国的中亚研究发生了很多变化.影响因 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国与这些国 家建交之后,双边关系提升很快,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学界对中亚的研 究亟需加强.总的来看,中国的中亚研究存在几个重要的节点,即在一些特定 的时间段,学界对中亚问题的关注度达到较高水平. 第一,中亚国家独立后十周年(2001年).1991—2001年间,中国学界对 中亚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并在2001年到达到较高程度.这一时期国内学界 研究中亚的成果比较多,培养了一批以中亚问题为研究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 以中亚问题为主题的学位论文数量也开始增加.这与中亚地区的国际形势、 中亚地区的自身发展、中国与中亚关系密切相关. 从国际方面看,受到中亚地区活跃的“三股势力”,“911”事件及“911” 事件后美国在中亚地区驻军等多重因素影响,中亚地区的力量格局发生了巨 大变化.2001年前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博弈达到新的高度, 这激发了我国学者对中亚的研究热情.另一个重要事件是上海合作组织(以 下简称上合组织)的成立,从1996年开始,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用五年的时间解决完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的 147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
《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第2期 军事互信、边界裁军等问题后,逐渐建立起一个多边合作平台,2001年,上合组 织正式成立,成为政府间区域性国际组织。由于中亚是上合组织多边合作进 程中的一个核心区域,这使得一批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开始关注上合组织,进 而关注中亚问题 从中亚自身发展情况来看,2001年,中亚地区的整个政治体制、经济发展 和外交工作都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政治局势稳定。中亚五国在独立之初, 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模仿西方国家,确立了形式上的三权分立,但在政治上很不 稳定,随后这些国家逐渐转变为威权主义的政体,强化总统权力,政局逐渐平 稳。在经济方面,由于受俄罗斯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中亚国家的经 济非常困难,直到90年代后半期才开始走向正常。所以,到2001年左右,经历 了十年发展,中亚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该时期研究中亚问题的学者获得 了很多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的机会,在西方和俄罗斯也有很多研究中亚的成 果相继出现,国际交流趋于活跃。 从中国与中亚的关系来看,2001前后,中国在中亚地区开始有实质性投 人。1992年,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跨境铁路联运开通后, 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 司在哈萨克斯坦竞标成功,与哈萨克斯坦政府控股的国家油气公司建立了合 资的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标志着中国石油企业开始进入这一地区。 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的逐步提升,中亚地区对中国的战略性意义日 益凸显 2001年后,几乎每五年中亚就会出现重大事件,中国对中亚问题的重视程 度随之也会提升,科研工作围绕相应事件展开。 第二,吉尔吉斯斯坦第一次颜色革命(2005年)。2003年和2004年在格 鲁吉亚和乌克兰分别发生了颜色革命,有学者认为,颜色革命的爆发如同多米 诺现象,2005年会来到中亚地区。果然,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了政权更 迭。吉尔吉斯斯坦的所谓颜色革命有自己的特点,它是通过暴力方式实现的 直接导致了该国政治局势的混乱,并且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走出危机。2005年, 中亚地区亲西方的所谓“民主派”活动非常活跃,颜色革命对中亚的稳定造成 很大挑战,俄罗斯、中国都把它看作是重大的安全威胁。有学者认为,颜色革 命是由西方国家策动的、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政治运动;也有人把它看作是美 148
军事互信、边界裁军等问题后,逐渐建立起一个多边合作平台,2001年,上合组 织正式成立,成为政府间区域性国际组织.由于中亚是上合组织多边合作进 程中的一个核心区域,这使得一批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开始关注上合组织,进 而关注中亚问题. 从中亚自身发展情况来看,2001年,中亚地区的整个政治体制、经济发展 和外交工作都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政治局势稳定.中亚五国在独立之初, 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模仿西方国家,确立了形式上的三权分立,但在政治上很不 稳定,随后这些国家逐渐转变为威权主义的政体,强化总统权力,政局逐渐平 稳.在经济方面,由于受俄罗斯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中亚国家的经 济非常困难,直到90年代后半期才开始走向正常.所以,到2001年左右,经历 了十年发展,中亚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该时期研究中亚问题的学者获得 了很多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的机会,在西方和俄罗斯也有很多研究中亚的成 果相继出现,国际交流趋于活跃. 从中国与中亚的关系来看,2001前后,中国在中亚地区开始有实质性投 入.1992年,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跨境铁路联运开通后, 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 司在哈萨克斯坦竞标成功,与哈萨克斯坦政府控股的国家油气公司建立了合 资的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标志着中国石油企业开始进入这一地区. 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的逐步提升,中亚地区对中国的战略性意义日 益凸显. 2001年后,几乎每五年中亚就会出现重大事件,中国对中亚问题的重视程 度随之也会提升,科研工作围绕相应事件展开. 第二,吉尔吉斯斯坦第一次颜色革命(2005年).2003年和2004年在格 鲁吉亚和乌克兰分别发生了颜色革命,有学者认为,颜色革命的爆发如同多米 诺现象,2005年会来到中亚地区.果然,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了政权更 迭.吉尔吉斯斯坦的所谓颜色革命有自己的特点,它是通过暴力方式实现的, 直接导致了该国政治局势的混乱,并且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走出危机.2005年, 中亚地区亲西方的所谓“民主派”活动非常活跃,颜色革命对中亚的稳定造成 很大挑战,俄罗斯、中国都把它看作是重大的安全威胁.有学者认为,颜色革 命是由西方国家策动的、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政治运动;也有人把它看作是美 148 «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 第2期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 国、俄罗斯等大国在这些地区背后角力的结果。在此背景下,一部分从宏观层 面研究国际问题和意识形态的学者开始关注中亚地区,扩展了研究视角。 第三,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前后)。更关注地区合作和双边关系,上合组 织成立十年,被看作是安全合作平台,经济合作进展缓慢,需要加强研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与西方国家有密切金融联系的中亚各国均受到 一定影响,尤其是2009年,中亚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因此,这些国家开始想办 法摆脱危机,中国为此给它们很大帮助。在反危机过程中,中国和中亚各国建 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而美国和欧洲国家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对中亚的投资 和援助大量减少,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提升,开始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 投资和贸易伙伴之一。2010年前后,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达到较高水平,战 略伙伴关系逐步建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都签署了长期友好 合作条约。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进一步密切和稳定,在双边合作和地区合作 中取得很多成果,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 2010年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迅速变化,随着美国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西 方在中亚地区出现退出的趋势,中国和俄罗斯成为中亚地区影响力较大的国 家,两国学界对中亚地区的学术兴趣反而有所下降,因为在大的世界格局中, 中亚的角色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目前,学界对中亚问题的关注度不如21世 纪前10年那么高,研究队伍开始萎缩,研究成果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第 批研究中亚问题的资深专家,在这个阶段陆续退休,后备的年轻科研力量不 足。在2001-2010年间,中亚研究比较繁荣的时期,很多学者都不是专门从 事中亚研究,而是在研究中美关系、大国政治等问题的时候涉及中亚地区, 2010年后,这些学者对中亚的关注慢慢减少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对中亚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很 多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开始关注中亚地区,因为中亚在“一带一路”中是很 重要的一个环节,哈萨克斯坦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首倡之地。“一带一路” 向西陆路交通第一站就是中亚,因此,中国外交部把中亚看作“一带一路”的先 行区、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早期研究成果中,就有关于中亚问题的学术成果 出现,现在,有更多学者从中亚与“一带一路”的关系这个角度开展研究,还有 一部分研究中亚问题的学者开始研究“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与以往国别研究不同,研究“一带一路”的中亚问题专家偏向于从比较宏观的 149
国、俄罗斯等大国在这些地区背后角力的结果.在此背景下,一部分从宏观层 面研究国际问题和意识形态的学者开始关注中亚地区,扩展了研究视角. 第三,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前后).更关注地区合作和双边关系,上合组 织成立十年,被 看 作 是 安 全 合 作 平 台,经 济 合 作 进 展 缓 慢,需 要 加 强 研 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与西方国家有密切金融联系的中亚各国均受到 一定影响,尤其是2009年,中亚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因此,这些国家开始想办 法摆脱危机,中国为此给它们很大帮助.在反危机过程中,中国和中亚各国建 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而美国和欧洲国家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对中亚的投资 和援助大量减少,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提升,开始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 投资和贸易伙伴之一.2010年前后,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达到较高水平,战 略伙伴关系逐步建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都签署了长期友好 合作条约.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进一步密切和稳定,在双边合作和地区合作 中取得很多成果,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 2010年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迅速变化,随着美国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西 方在中亚地区出现退出的趋势,中国和俄罗斯成为中亚地区影响力较大的国 家,两国学界对中亚地区的学术兴趣反而有所下降,因为在大的世界格局中, 中亚的角色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目前,学界对中亚问题的关注度不如21世 纪前10年那么高,研究队伍开始萎缩,研究成果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第一 批研究中亚问题的资深专家,在这个阶段陆续退休,后备的年轻科研力量不 足.在2001—2010年间,中亚研究比较繁荣的时期,很多学者都不是专门从 事中亚研究,而是在研究中美关系、大国政治等问题的时 候 涉 及 中 亚 地 区, 2010年后,这些学者对中亚的关注慢慢减少.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对中亚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很 多研究“一带一路”的学者开始关注中亚地区,因为中亚在“一带一路”中是很 重要的一个环节,哈萨克斯坦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首倡之地.“一带一路” 向西陆路交通第一站就是中亚,因此,中国外交部把中亚看作“一带一路”的先 行区、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早期研究成果中,就有关于中亚问题的学术成果 出现,现在,有更多学者从中亚与“一带一路”的关系这个角度开展研究,还有 一部分研究中亚问题的学者开始研究“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与以往国别研究不同,研究“一带一路”的中亚问题专家偏向于从比较宏观的 149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
《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第2期 理论视角,或者从国际经贸关系层面探讨相关问题。 王:21世纪以来,中囯的中亚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有哪些代表性的机 构、学者和学术成果? 孙:从2001年到现在,国内学界对中亚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逐步得 到国际认可,国际影响力有所提高。西方学者在研究中亚问题的时候开始参 考中国学者对中亚的研究,他们也经常来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学术交流。随着 关于中亚的科研成果数量不断增多,国内舆论和新闻媒体对中亚地区的关注 也增加了。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当前中亚研究的规模变大了,研究机构的 重视程度提高了 下面我结合各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个人专长、主要研究方向及其代表作 来进行梳理和介绍 目前,国内中亚研究比较全面、权威的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所的 中亚研究室,这里一直有稳定的科研队伍,最少的时候有五位研究者,最多的 时候有10多人,可以保证中亚的每个国家都有专人跟踪。中亚研究室每年都 发表大量科研成果,出版了很多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并定期发布《中亚国家发 展报告》《俄罗斯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等系列报告,逐步确立了在国内 相关问题研究领域的一流地位,与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逐年增 多,国际知名度稳步提升。中亚研究室主要关注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变化 安全问题、能源问题、中亚的区域合作问题、上合组织的发展与定位、中亚地区 大国关系及国别问题,等等。除中亚五国以外,中亚研究室还关注南高加索 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这三个国家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语 言方面都与中亚有密切联系,尤其是阿塞拜疆,因此,西方很多研究机构也将 中亚和高加索地区放在一起研究,比如,美国中亚高加索研究所从一开始就把 中亚和高加索作为一个区域来研究,“9·11”事件后,更是把南亚也纳入到研 究范围之中。 赵常庆研究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室的首任主任,一直研究中亚 问题,如今已经79岁高龄了,还在每天笔耕不辍。继1999年推出《中亚五国概 论》后,赵常庆研究员在2004年主编了《十年巨变·中亚和外高加索卷》一书, 这是中亚研究室的团队研究成果,该书利用丰富的一手资料,对中亚五国和外 高加索三国独立之后十年的变化进行总结和评析,对独立后各国多年来的体
理论视角,或者从国际经贸关系层面探讨相关问题. 王: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 有哪些代表性的机 构、学者和学术成果? 孙:从2001年到现在,国内学界对中亚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逐步得 到国际认可,国际影响力有所提高.西方学者在研究中亚问题的时候开始参 考中国学者对中亚的研究,他们也经常来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学术交流.随着 关于中亚的科研成果数量不断增多,国内舆论和新闻媒体对中亚地区的关注 也增加了.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当前中亚研究的规模变大了,研究机构的 重视程度提高了. 下面我结合各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个人专长、主要研究方向及其代表作 来进行梳理和介绍. 目前,国内中亚研究比较全面、权威的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欧亚所的 中亚研究室,这里一直有稳定的科研队伍,最少的时候有五位研究者,最多的 时候有10多人,可以保证中亚的每个国家都有专人跟踪.中亚研究室每年都 发表大量科研成果,出版了很多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并定期发布«中亚国家发 展报告»«俄罗斯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等系列报告,逐步确立了在国内 相关问题研究领域的一流地位,与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逐年增 多,国际知名度稳步提升.中亚研究室主要关注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变化、 安全问题、能源问题、中亚的区域合作问题、上合组织的发展与定位、中亚地区 大国关系及国别问题,等等.除中亚五国以外,中亚研究室还关注南高加索三 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这三个国家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语 言方面都与中亚有密切联系,尤其是阿塞拜疆,因此,西方很多研究机构也将 中亚和高加索地区放在一起研究,比如,美国中亚高加索研究所从一开始就把 中亚和高加索作为一个区域来研究,“911”事件后,更是把南亚也纳入到研 究范围之中. 赵常庆研究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室的首任主任,一直研究中亚 问题,如今已经79岁高龄了,还在每天笔耕不辍.继1999年推出«中亚五国概 论»后,赵常庆研究员在2004年主编了«十年巨变中亚和外高加索卷»一书, 这是中亚研究室的团队研究成果,该书利用丰富的一手资料,对中亚五国和外 高加索三国独立之后十年的变化进行总结和评析,对独立后各国多年来的体 150 «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 第2期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 制改革的成就与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可以说,该书是《中亚五国概论》的续 篇,不仅加入了南高加索三国的内容,在理论上也进一步加强。2014年,赵常 庆研究员又出版了《东方文化集成:中亚五国新论》一书,该书集中体现了赵常 庆研究员对中亚国家自独立到2014年间发展的一些新思考,包括中亚国家的 政治局势和政治体制、中亚国家的经济体制与经济改革、中亚国家的社会变化 与社会政策、中亚国家的安全形势与存在问题、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等问题, 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我本人博土生阶段师从赵常庆研究员,多年来一直关注中亚国家社会政 治变迁、地区国际关系与上海合作组织,主要研究中亚国家对外关系、地区的 政治和安全局势、“颜色革命”影响,中国与中亚战略合作与上合组织的定位、 作用等问题。我在主编的《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研究》一书中重点分析了苏 联解体后不同独联体国家(包括中亚国家)政治进程的基本走势,以及西方国 家对独联体政策的变化与“颜色革命”的关系;③在《中亚安全形势及上合组织 的重要作用》一文中分析了在中亚新的安全形势下,上合组织对于维护中亚稳 定的积极作用;在《“一带一盟”对接与中国中亚经贸合作》一文中探讨“丝绸 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如何在中亚国家对接,以及上合组织应 该如何发挥机制作用等问题。⑤ 吴宏伟硏究员曾任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通晓哈萨克 语,对中亚的历史文化、地区合作和人口问题比较关注。他曾指导学生研究中 亚地区的部族问题,包括主体民族下面的各种分支,民族问题对独立之后中亚 各国政治稳定的影响非常大,应该说,这个研究方向是很有意义的。张宁研究 员是现在的俄欧亚所中亚研究室主任,他擅长研究中亚的经济合作与安全问 题。苏畅研究员曾在塔什干大学长时间学习进修,主要研究中亚与伊斯兰教 相关的极端势力问题。包毅副研究员曾在哈萨克学习和进修,主要研究中亚 的政治转型问题。赵会荣研究员曾在乌兹别克斯坦进修,对国别和地区问题 有高质量的成果。还有杨进副研究员、肖斌副研究员也有各自的研究专长, ①李静杰总主编、赵常庆主编:《十年巨变·中亚和外高加索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②赵常庆:《东方文化集成:中亚五国新论》,北京:昆仑出版社2014年版 ③孙壮志:《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④孙壮志:《中亚安全形势及上合组织的重要作用》《俄罗斯学刊》2018年第2期 ⑤孙壮志:《“一带一盟”对接与中国中亚经贸合作》《欧亚经济》2016年第5期
制改革的成就与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① 可以说,该书是«中亚五国概论»的续 篇,不仅加入了南高加索三国的内容,在理论上也进一步加强.2014年,赵常 庆研究员又出版了«东方文化集成:中亚五国新论»一书,该书集中体现了赵常 庆研究员对中亚国家自独立到2014年间发展的一些新思考,包括中亚国家的 政治局势和政治体制、中亚国家的经济体制与经济改革、中亚国家的社会变化 与社会政策、中亚国家的安全形势与存在问题、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等问题, 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② 我本人博士生阶段师从赵常庆研究员,多年来一直关注中亚国家社会政 治变迁、地区国际关系与上海合作组织,主要研究中亚国家对外关系、地区的 政治和安全局势、“颜色革命”影响,中国与中亚战略合作与上合组织的定位、 作用等问题.我在主编的«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研究»一书中重点分析了苏 联解体后不同独联体国家(包括中亚国家)政治进程的基本走势,以及西方国 家对独联体政策的变化与“颜色革命”的关系;③在«中亚安全形势及上合组织 的重要作用»一文中分析了在中亚新的安全形势下,上合组织对于维护中亚稳 定的积极作用;④在«“一带一盟”对接与中国中亚经贸合作»一文中探讨“丝绸 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如何在中亚国家对接,以及上合组织应 该如何发挥机制作用等问题.⑤ 吴宏伟研究员曾任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中亚研究室主任,通晓哈萨克 语,对中亚的历史文化、地区合作和人口问题比较关注.他曾指导学生研究中 亚地区的部族问题,包括主体民族下面的各种分支,民族问题对独立之后中亚 各国政治稳定的影响非常大,应该说,这个研究方向是很有意义的.张宁研究 员是现在的俄欧亚所中亚研究室主任,他擅长研究中亚的经济合作与安全问 题.苏畅研究员曾在塔什干大学长时间学习进修,主要研究中亚与伊斯兰教 相关的极端势力问题.包毅副研究员曾在哈萨克学习和进修,主要研究中亚 的政治转型问题.赵会荣研究员曾在乌兹别克斯坦进修,对国别和地区问题 有高质量的成果.还有杨进副研究员、肖斌副研究员也有各自的研究专长. 151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 ① ② ③ ④ ⑤ 李静杰总主编、赵常庆主编:«十年巨变中亚和外高加索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赵常庆:«东方文化集成:中亚五国新论»,北京:昆仑出版社2014年版. 孙壮志:«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孙壮志:«中亚安全形势及上合组织的重要作用»,«俄罗斯学刊»2018年第2期. 孙壮志:«“一带一盟”对接与中国中亚经贸合作»,«欧亚经济»2016年第5期
《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第2期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室的团队很强,个人成果和集体成果都很 多,研究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中亚问题,培养了 批优秀人才。许涛研究员曾任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一等秘书,对中亚 地区非常了解,《中亚地缘政治沿革:历史、现状与未来》是他对中亚问题长期 跟踪的研究成果,该书从中亚地缘政治沿革的角度解读这一地区面临的区域 一体化、非传统安全等复杂问题。①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所所 长丁晓星研究员长期从事中亚地区形势、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上合组织和丝 绸之路经济带等冋题研究,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性与可行性分析:兼 谈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示范区”》 等文章中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合作所面对的机遇和挑 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②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的季志业教授长期关注俄罗斯问题,同时也会涉及中亚地区和上合组织,曾与 许涛合作主编《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追诉“上海五国”到“上海 六国”的发展过程,评价上合组织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分析它所面临的任务和 挑战。③徐晓天研究员在调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安全研究所之前 也曾经研究中亚问题,曾撰写《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宗教概况》《土库曼斯坦民族 宗教概况》等文章,介绍中亚国家的民族宗教情况。④ 外交部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没有专门研究中亚问题的学者,但在研究 俄罗斯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中亚问题,比如,陈玉荣研究员曾担任欧亚所所长 和上合组织国家研究中心的秘书长,长期跟踪中亚地区和上合组织,主编《上 海合作组织研究报告2009/2010》,撰写《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的地位与作用》 ①许涛:《中亚地缘政治沿革:历史、现状与未来》,北京:时事出版社2016年版 ②丁晓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性与可行性分析:兼谈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人民论 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4期;丁晓星:《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示范区”》,《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 6期 ③许涛、季志业主编:《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徐晓天:《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宗教概况》,《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第10期;徐晓天:《土库曼斯坦民 族宗教概况》《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第11期 ⑤陈玉荣:《上海合作组织研究报告2009/2010》,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室的团队很强,个人成果和集体成果都很 多,研究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中亚问题,培养了一 批优秀人才.许涛研究员曾任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一等秘书,对中亚 地区非常了解,«中亚地缘政治沿革:历史、现状与未来»是他对中亚问题长期 跟踪的研究成果,该书从中亚地缘政治沿革的角度解读这一地区面临的区域 一体化、非传统安全等复杂问题.①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所所 长丁晓星研究员长期从事中亚地区形势、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上合组织和丝 绸之路经济带等问题研究,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性与可行性分析:兼 谈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示范区”» 等文章中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合作所面对的机遇和挑 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② 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的季志业教授长期关注俄罗斯问题,同时也会涉及中亚地区和上合组织,曾与 许涛合作主编«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追诉“上海五国”到“上海 六国”的发展过程,评价上合组织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分析它所面临的任务和 挑战.③ 徐晓天研究员在调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安全研究所之前 也曾经研究中亚问题,曾撰写«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宗教概况»«土库曼斯坦民族 宗教概况»等文章,介绍中亚国家的民族宗教情况.④ 外交部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没有专门研究中亚问题的学者,但在研究 俄罗斯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中亚问题,比如,陈玉荣研究员曾担任欧亚所所长 和上合组织国家研究中心的秘书长,长期跟踪中亚地区和上合组织,主编«上 海合作组织研究报告2009/2010»,⑤撰写«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的地位与作用» 152 «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 第2期 ① ② ③ ④ ⑤ 许涛:«中亚地缘政治沿革:历史、现状与未来»,北京:时事出版社2016年版. 丁晓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性与可行性分析:兼谈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人民论 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4期;丁晓星:«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示范区”»,«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 6期. 许涛、季志业主编:«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徐晓天:«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宗教概况»,«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第10期;徐晓天:«土库曼斯坦民 族宗教概况»,«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第11期. 陈玉荣:«上海合作组织研究报告2009/2010»,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