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实验研究 1.实验方法的概念 实验的本质:控制事件过程的 和或影响 ,观察 或观 察 是否会出现,或获得所关心 ,通过 对 的分析,得出 的规律。 2)社会科学实验的目的 社会科学实验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证实: 2)事前没有 假想,仅仅想观察: 3)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 最后目的还是为了得到: 3)社会科学实验的几个基本概念 A.实验的外部因素 对实验结果 而又 的因素(条件),称为实验的外部因素。 B.实验的内部因素 对实验结果 同时又是 的因素,称为实验的内部因素。 C.前测值与后测值 所谓前测值,是指 时,所要观测的 取值。 所谓后测值。是指 时 的取值。 D.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就是 的组。 对照组就是不让 的组。 4)社会科学实验的常规类型 前面已经有了 5)排除外部因素影响的方法 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5种方法 排除法 排除法 BCD 排除法 排除法 E 排除法
第七章 实验研究 1.实验方法的概念 实验的本质:控制事件过程的 和/或影响 ,观察 ,或观 察 是否会出现,或获得所关心 ,通过 对 的分析,得出 的规律。 2)社会科学实验的目的 社会科学实验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证实: 2)事前没有 假想,仅仅想观察: 3)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 ,最后目的还是为了得到: 3)社会科学实验的几个基本概念 A. 实验的外部因素 对实验结果 而又 的因素(条件),称为实验的外部因素。 B. 实验的内部因素 对实验结果 、同时又是 的因素,称为实验的内部因素。 C. 前测值与后测值 所谓前测值,是指 时,所要观测的 取值。 所谓后测值。是指 时, 的取值。 D. 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就是 的组。 对照组就是不让 的组。 4)社会科学实验的常规类型 前面已经有了。 5)排除外部因素影响的方法 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 5 种方法: A. 排除法 B. 排除法 C. 排除法 D. 排除法 E. 排除法 1
6)实验设计的概念 实验设计( experimental design)其实就是实验前为 制定的具体计划 所谓实验设计,是指为了某个研究 对实验 实验(排除外 部因素控制内部因素)、实验、实验 方法、结果等问题的设定 并通过这些设定,使研究目的能够客观、有效地在实验中反映出来,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结果。 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应当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实验目的 核心是弄清变量之间的 关系 B实验对象 恰当地设定参与者 ,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之 C.实验条件 也就是恰当限定产生条件 D.实验分组 依否要对实验对象分组,以及如何分组? E.测量与测量方法 测量的 仪表、仪器测量法。 实验者 被实验者 F.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的设定较为复杂,主要包括: 的设定,各阶段上 实验者和被实验者是否需要的设定 G结果处理 7)实验设计的类型 A.单自变量的实验设计 A)外部因素排除干净时,单自变量两水平的实验设计 单组前后测模式(单自变量取 实验组:y→xy2 此时,x对因变量Y的作用大小是:E= 此设计的应用条件是: b.双组前后测模式(单自变量状态) 当“前测”对实验对象的“后测”有影响时,需要采用 模式 实验組:y1→x→y2
6)实验设计的概念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其实就是实验前为 制定的具体计划。 所谓实验设计,是指为了某个研究 ,对实验 、实验 (排除外 部因素控制内部因素)、实验 、实验 、 方法、结果 等问题的设定, 并通过这些设定,使研究目的能够客观、有效地在实验中反映出来,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结果。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应当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A. 实验目的 核心是弄清变量之间的 关系。 B .实验对象 恰当地设定参与者 ,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C. 实验条件 也就是恰当限定 产生条件。 D. 实验分组 依否要对实验对象分组,以及如何分组? E. 测量与测量方法 测量的 点。 仪表、仪器测量法。 实验者 。 被实验者 。 F.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的设定较为复杂,主要包括: 的设定,各阶段上 的设定,及 实验者和被实验者是否需要 的设定 G. 结果处理 7)实验设计的类型 A. 单自变量的实验设计 A)外部因素排除干净时,单自变量两水平的实验设计 a. 单组前后测模式(单自变量取 ) 实验组:y1→x→y2 此时,x 对因变量 Y 的作用大小是:E= 。 此设计的应用条件是: b. 双组前后测模式(单自变量 状态) 当“前测”对实验对象的“后测”有影响时,需要采用 模式: 实验组:y1→x→y2 2
对照组:y3→0→y4 上图示中的0表示因素不出现。 E+P y4-y3=P 所以,E= 运用此法的前提是“前测”的影响P与自变量X出现后的刺激,没有 双组无前测模式 实验组:x 对照组:0→y4 所以,x的作用大小是:E=y2-y4 以上两种模式(b、c),称为实验者间设计。 水平1 水平2 被试者1 被试者2 运用双组无前测模式的前提是: B)外部因素排除干净时,单自变量两水平的实验设计 d.单组前后测模式 当实验中存在未被排除的外部因素Z时,单组前后测实验的模式为: y→x(+z)→y2 y2-y1 式中,I=lp+lBu+lpu+lpu 双组前后测模式 当实验中存在未被排除的外部因素Z时,双组前后测实验: 实验组 (+z)→y2 对照组 (+z)→y4 f.双组无前测模式 当实验中存在未被排除的外部因素Z时,双组无前测实验
对照组:y3→0→y4 上图示中的 0 表示 因素不出现。 y2-y1= E+P y4-y3= P 所以,E= 。 运用此法的前提是“前测”的影响 P 与自变量 X 出现后的刺激,没有 。 c. 双组无前测模式 实验组:x→y2 对照组:0→y4 所以,x的作用大小是:E=y2-y4。 以上两种模式(b、c),称为实验者间设计。 水平 1 被试者 1 水平 2 被试者 2 运用双组无前测模式的前提是: B)外部因素排除干净时,单自变量两水平的实验设计 d. 单组前后测模式 当实验中存在未被排除的外部因素 Z 时,单组前后测实验的模式为: y1→x(+z)→y2 y2-y1= , 式中,I=IEP+IEU+IPU+IEPU。 e. 双组前后测模式 当实验中存在未被排除的外部因素 Z 时,双组前后测实验: 实验组:y1→x(+z)→y2 对照组:y3→0(+z)→y4 (y2+y4)-(y1+y3)= 。 f. 双组无前测模式 当实验中存在未被排除的外部因素 Z 时,双组无前测实验: 3
实验组:x(+z)→y2 对照组:0(+ y2-y4 C)单组多测模式(单自变量多个水平) 单组多测模式(单自变量3个水平) 实验組:y1→x1→y2→x2→y3 在 条件下,x1的作用是:E1= x2相对于原状态x的作用E2= 应用此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D)单组反转实验条件的模式(单自变量两个非0水平) 单组反转实验条件模式 实验组:x1→y1→x2→y2→x2→y3→x1→y4 只要比较y+y4与y2+y3,就可以知道两种操作方法的优劣了。(《实验心理学》)。 条件是 以上三中方法,统称为被实验者内设计。因为,这类方法把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施加到 同样的被实验者身上了。 E)多组前后测模式(单自变量多个非0水平) i.多组前后测模式(单自变量多个状态) 当1)自变量有 的非0状态, 2)实验的“前测”对实验对象的作用 时,需用多实验组前后测模式 例如,研究来访者的来访频次对退休老人健康的影响 实验组1:y1→x1(经常)→y2 实验组2:y3→x2(较多)→y4 实验组3:ys→x3(很少)→y6 实验组4:y7→x4(没有)→y 健康状况的变化,就是后测值一前测值 B.单自变量问题中,被实验者的分组问题 被试者间设计,把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分配到了不同的实验者(组)身上,为了比较自变 量不同水平的作用大小,就必须要求被实验者具有
实验组:x(+z)→y2 对照组:0(+z)→y4 y2-y4 = 。 C)单组多测模式(单自变量多个水平) g. 单组多测模式(单自变量 3 个水平) 实验组:y1→x1→y2→x2→y3 在 条件下,x1的作用是:E1= 。 x2相对于原状态x0的作用E2= 。 应用此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D)单组反转实验条件的模式(单自变量两个非 0 水平) h. 单组反转实验条件模式 实验组:x1→y1→x2→y2→x2→y3→x1→y4 只要比较y1+y4与y2+y3,就可以知道两种操作方法的优劣了。(《实验心理学》)。 条件是: 以上三中方法,统称为被实验者内设计。因为,这类方法把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施加到 同样的被实验者身上了。 E)多组前后测模式(单自变量多个非 0 水平) i. 多组前后测模式(单自变量多个状态) 当 1)自变量有 的非 0 状态, 2)实验的“前测”对实验对象的 作用 时,需用多实验组前后测模式。 例如,研究来访者的来访频次对退休老人健康的影响。 实验组 1:y1→x1(经常)→y2 实验组 2:y3→x2(较多)→y4 实验组 3:y5→x3(很少)→y6 实验组 4:y7→x4(没有)→y8 健康状况的变化,就是后测值-前测值 B. 单自变量问题中,被实验者的分组问题 被试者间设计,把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分配到了不同的实验者(组)身上,为了比较自变 量不同水平的作用大小,就必须要求被实验者具有 。 4
怎样实现被实验者具有同质性? 设计 此法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分配法和分配法。 同时分配法通常有三种技术 (a)抽签法 (b)笔划法: (c)报数法: 次第分配法是在被实验者是 的情况下使用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a)顺序法: (b)区内随机法: 设计 此法是 地依据被实验者的特性,进行分组。目的是使各组的更加相同。 配对分组设计可以控制 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差异。 被实验者的对实验结果 的属性(变量),称为共变量 配对分组设计就是要把共变量的取值分成几个等级,然后把具有 特征的被 试者分配到不同的组 下表是个最理想的分组结果 表配对组设计的基本模式 共变量等级1共变量等级2… 共变量等级s|实验数据平 均值 组1 组2 组k X2 个体共变量 等级平均值 上表中的数据x是实验结果(因变量的值)。 第一步:共同作业 共同作业:找出 ,测出被实验者的 的值。 第二步:配对分组 配对分组( matched groups)是按照事先检验的共变量的分数,把被实验者分配在不同 的组。 方法一:将被试者按先检验共变量的分数的高低排列,然后按照S形的方式分组。 方法二:先限定将分配在A、B、C三个组中的三个被试者分数的最大差值为某个数r 然后,在分配中,把组内差值大于r的得分删除,再在A、B、C组分配
怎样实现被实验者具有同质性? a. 设计 此法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分配法和 分配法。 同时分配法通常有三种技术 (a)抽签法: (b)笔划法:。 (c)报数法: 次第分配法是在被实验者是 的情况下使用。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a)顺序法: (b)区内随机法: b. 设计 此法是 地依据被实验者的特性,进行分组。目的是使各组的 更加相同。 配对分组设计可以控制 个体的差异和 个体的差异。 被实验者的对实验结果 的属性(变量),称为共变量。 配对分组设计就是要把共变量的取值分成几个等级,然后把具有 特征的被 试者分配到不同的组。 下表是个最理想的分组结果: 表 配对组设计的基本模式 共变量等级 1 共变量等级 2 …… 共变量等级 s 实验数据平 均值 组 1 x11 x12 …… x1s 1• x 组 2 x21 x22 …… x2s 2• x …… 组 k xk1 xk2 …… xks k • x 个体共变量 等级平均值 •1 x •2 x …… s x• •• x 上表中的数据xij是实验结果(因变量的值)。 第一步:共同作业 共同作业:找出 ,测出被实验者的 的值。 第二步:配对分组 配对分组(matched groups)是按照事先检验的共变量的分数,把被实验者分配在不同 的组。 方法一:将被试者按先检验共变量的分数的高低排列,然后按照 S 形的方式分组。 方法二:先限定将分配在 A、B、C 三个组中的三个被试者分数的最大差值为某个数 r, 然后,在分配中,把组内差值大于 r 的得分删除,再在 A、B、C 组分配。 5
有了这样的限制,超过标准的被试者被剔除了 C.多自变量多组实验设计 多自变量多组设计,是指多个 与一个 _问题的实验设计。 典型的实验是同时操纵两到四个自变量。 多组实验设计显然有利于解决单组实验设计中的外部的影响问题。 索罗门四组实验设计 实验组1 对照组1:y3→0→y4 实验组2:X→y 对照组2 如果把未排除外部因素(z)表示出来,则,相应的模式为 在上述模式中,y1、y3是Y的初始值,两者理论上相等 y2=实验对象的初始值y1+E y4=实验对象的初始值y3+ ys=实验对象的y的初始值+E+ y6=实验对象的y的初始值+ 注意,理论上实验对象的初始值都相等。 于是,按照常规的计算,对于实验组1和对照组1,有 y2-y1=E+ (前测与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含与内部因素的交互作用) y2-y1-y4+y3=E+ (这是与内部因素有关的所有影响) 对于实验组2和对照组2,有 ys-y6=E+lu(这是单一的内部因素的影响+lu) 对四组联合考虑,有 y6-y1=U(这是单一的外部因素的影响 y2-ys=P+IP+pu+lP(这是与前测有关的所有影响) y4y3-(y6-y1)=P+l(这是单一的前测影响+lp)
有了这样的限制,超过标准的被试者被剔除了。 C. 多自变量多组实验设计 多自变量多组设计,是指多个 与一个 问题的实验设计。 典型的实验是同时操纵两到四个自变量。 多组实验设计显然有利于解决单组实验设计中的外部的影响问题。 a. 索罗门四组实验设计 实验组 1:y1→x→y2 对照组 1:y3→0→y4 实验组 2: x→y5 对照组 2: 0→y6 如果把未排除外部因素(z)表示出来,则,相应的模式为 在上述模式中,y1、y3是Y的初始值,两者理论上相等。 y2= 实验对象的初始值y1 +E+ 。 y4= 实验对象的初始值y3 + 。 y5= 实验对象的y的初始值+E+ 。 y6= 实验对象的y的初始值+ 。 注意,理论上实验对象的初始值都相等。 于是,按照常规的计算,对于实验组 1 和对照组 1,有 y2-y1=E+ 。 y4-y3= (前测与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含与内部因素的交互作用) y2-y1-y4+y3= E+ (这是与内部因素有关的所有影响) 对于实验组 2 和对照组 2,有 y5-y6=E+ IEU(这是单一的内部因素的影响+IEU) 对四组联合考虑,有 y6-y1=U(这是单一的外部因素的影响) y4-y6= P+IPU y2-y5=P+ IEP+IPU+IEPU(这是与前测有关的所有影响) (y2-y5)-(y4-y6)= IEP+IEPU y4-y3-(y6-y1)= P+ IPU(这是单一的前测影响+IPU) 6
不难看出,在索罗门四组实验中,如果外部因素与其他因素没有交叉作用,即 lpu=0,lpu=0,这一实验是非常有效的: y6-y1=U(这是单一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不用新的前提条件,就有的结论) ys-y6=E(这是单一的内部因素的影响) y4-y6=P(这是单一的前测的影响) (y2-y5)-(y4-y6)=l(这是单纯的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在重复实验的前提下,可以做显著性检验。 b.多因素实验设计( Factorial Design, Multifactors design) 在不存在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外部因素被有效排除在外的情况下),通过多因素实 验设计,我们可以较好地计算出各内部因素的单一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当实验存在两个内部因素,并且两个内部因素都只有“出现”与“不出现”两个状态 时,所采用的实验设计是 2×2因子设计(无前测) 用表格表达为: 内部因素1内部因素2结果y 其实,就是内部因素1与2的全组合。 由于本问题的外部因素被有效地排除了,又没有设计前测(在前测与内部因素有交互 作用的情况下,都不设计前测),所以结果处理就非常简单、有效: y1=y的初始值+E+E2+12 y2=实验对象的y的初始值+E y3=实验对象的y的初始值+E2 y4=实验对象的y的初始值 所以, y1-y2=E2+I
不难看出,在索罗门四组实验中,如果外部因素与其他因素没有交叉作用,即,IEU =0, IPU =0,IEPU =0,这一实验是非常有效的: y6-y1=U(这是单一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不用新的前提条件,就有的结论) y5-y6=E(这是单一的内部因素的影响) y4-y6= P(这是单一的前测的影响) (y2-y5)-(y4-y6)= IEP(这是单纯的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在重复实验的前提下,可以做显著性检验。 b. 多因素实验设计(Factorial Design, Multifactors Design) 在不存在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外部因素被有效排除在外的情况下),通过多因素实 验设计,我们可以较好地计算出各内部因素的单一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当实验存在两个内部因素,并且两个内部因素都只有“出现”与“不出现”两个状态 时,所采用的实验设计是 2×2 因子设计(无前测): 用表格表达为: 内部因素 1 内部因素 2 结果 y x1 x2 y1 x1 0 y2 0 x2 y3 0 0 y4 其实,就是内部因素 1 与 2 的全组合。 由于本问题的外部因素被有效地排除了,又没有设计前测(在前测与内部因素有交互 作用的情况下,都不设计前测),所以结果处理就非常简单、有效: y1= y的初始值+E1+E2+I12 y2=实验对象的y的初始值+E1 y3=实验对象的y的初始值+ E2 y4=实验对象的y的初始值 所以,y1-y2= E2+I12 y1-y3= E1+I12 y2-y4= E1 7
y3-y4=E2 y1-y-y3+y=l12 当实验存在三个内部因素,其中两个内部因素都只有“出现”与“不出现”两个状态 另一个因素有三个状态(三个取值,0表示第三个因素不出现)时,所采用的实验设计是 2×2×3因子设计(无前测): 实验号内部因素x1内部因素x2内部因素x3结果y 0 0 4567 0 11112222 0 10 0 0000 12 0 由上面两例可以看到,多因素实验设计( Factional Design)是把各个内部因素(自变 量)的各个水平(自变量的取值,取0表示该变量不出现)的所有可能的一个组合作为一 个实验组。对照组(当所有自变量取0的组)可以视为实验组的特例。 作业:1)计算2×2×3因子设计(无前测)的实验结果 2)POP广告效果研究,影响因素有哪些? 3)如果要研究广告幽默性的影响,如何设计实验? c.拉丁方实验设计 拉丁方设计(或拉丁方格设计)(Latn- square design)是多变量实验设计中一种较为 常用的设计方案。 所谓拉丁方,就是只这样的表格:所有元素在每一行每一列中只出现一次 下面的数字方阵就是一个拉丁方。 231 312
y3-y4= E2 y1-y2 -y3+y4= I12 当实验存在三个内部因素,其中两个内部因素都只有“出现”与“不出现”两个状态, 另一个因素有三个状态(三个取值,0 表示第三个因素不出现)时,所采用的实验设计是: 2×2×3 因子设计(无前测): 实验号 内部因素x1 内部因素x2 内部因素x3 结果 y 1 1 1 1 2 0 1 1 3 1 0 1 4 0 0 1 5 1 1 2 6 0 1 2 7 1 0 2 8 0 0 2 9 1 1 0 10 0 1 0 11 1 0 0 12 0 0 0 由上面两例可以看到,多因素实验设计(Factional Design)是把各个内部因素(自变 量)的各个水平(自变量的取值,取 0 表示该变量不出现)的所有可能的一个组合作为一 个实验组。对照组(当所有自变量取 0 的组)可以视为实验组的特例。 作业:1)计算 2×2×3 因子设计(无前测)的实验结果 2)POP 广告效果研究,影响因素有哪些? 3)如果要研究广告幽默性的影响,如何设计实验? c. 拉丁方实验设计 拉丁方设计(或拉丁方格设计)(Latin-square design)是多变量实验设计中一种较为 常用的设计方案。 所谓拉丁方,就是只这样的表格:所有元素在每一行每一列中只出现一次。 下面的数字方阵就是一个拉丁方。 1 2 3 2 3 1 3 1 2 8
在涉及到有关心理问题实验中,不同内部因素出现的顺序(刺激被实验者的顺序),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前面的刺激可能会对后面的刺激产生影响,因此要考虑不同因素对被实验者的刺激的顺 序问题。管理科学的实验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例如,对于(A、B、C)三个刺激因素出现的顺序,就可以按照上面的3×3拉丁方来 安排。见下表 安排刺激的顺序(因素或水平的顺序)观测结果 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组3 ABC 3CAB 如果各个实验组的观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的话,就说明A、B、C三个因素出现是顺序 对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它们之间的顺序,本质上是可以互换的。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起作用是可以迭加的。 否则,就说明刺激的顺序(因素或水平出现的顺序)对输出结果有影响。并通过对输出 结果的影响,判断A、B、C的顺序影响的关系 D.多自变量问题中,实验者内设计与实验者间设计 a.实验者内设计而言,不存在被实验者的分组问题,因为不同自变量值向量都分配在 相同的被实验者(组)的身上了。 b.实验者间设计而言,就是把自变量值向量分配到不同的实验者(组)身上: 实验组1:(含鸡蛋,无冷藏) 实验组2:(含鸡蛋,冷藏) 实验组3:(不含鸡蛋,无冷藏) 实验组4:(不含鸡蛋,冷藏) 这样,就存在被实验者的同质问题,也就是被实验者的选择与分组问题。 c.混合设计:被实验者内设计与被实验者间设计的结合:把有的变量的 分 在 的被实验者身上,把有的变量的分配在实验者身上。例如,生蛋 糕液体的受欢迎程度的实验问题: 实验组1:(含鸡蛋,无冷藏),(含鸡蛋,冷藏 实验组2:(不含鸡蛋,无冷藏),(不含鸡蛋,冷藏) 注:当然,从逻辑上看,对于单变量多水平(4个以上)的问题,也可以采用混合设计 x1,x2分配给所有的实验组(被实验者内设计),x3,x4分配给不同的实验组(被实验者间设 计)。但是这样做就复杂了,变量的哪些水平应当采用被实验者内设计,哪些应当采用被实 验者间设计,就复杂了。尽管在理论上,我们仍然可以按照变量的不同值有没有相互作用、 有没有先后彩响来区分,但在实际操作上,就困难了
在涉及到有关心理问题实验中,不同内部因素出现的顺序(刺激被实验者的顺序),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前面的刺激可能会对后面的刺激产生影响,因此要考虑不同因素对被实验者的刺激的顺 序问题。管理科学的实验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例如,对于(A、B、C)三个刺激因素出现的顺序,就可以按照上面的 3×3 拉丁方来 安排。见下表: 安排刺激的顺序(因素或水平的顺序) 1 2 3 观测结果 实验组 1 A B C y1 实验组 2 B C A y2 实验组 3 C A B y3 如果各个实验组的观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的话,就说明 A、B、C 三个因素出现是顺序 对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它们之间的顺序,本质上是可以互换的。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起作用是可以迭加的。 否则,就说明刺激的顺序(因素或水平出现的顺序)对输出结果有影响。并通过对输出 结果的影响,判断 A、B、C 的顺序影响的关系。 D. 多自变量问题中,实验者内设计与实验者间设计 a.实验者内设计而言,不存在被实验者的分组问题,因为不同自变量值向量都分配在 相同的被实验者(组)的身上了。 b.实验者间设计而言,就是把自变量值向量分配到不同的实验者(组)身上: 实验组 1:(含鸡蛋,无冷藏) 实验组 2:(含鸡蛋,冷藏) 实验组 3:(不含鸡蛋,无冷藏) 实验组 4:(不含鸡蛋,冷藏) 这样,就存在被实验者的同质问题,也就是被实验者的选择与分组问题。 c.混合设计:被实验者内设计与被实验者间设计的结合:把有的变量的 分配 在 的被实验者身上,把有的变量的 分配在 实验者身上。例如,生蛋 糕液体的受欢迎程度的实验问题: 实验组 1:(含鸡蛋,无冷藏),(含鸡蛋,冷藏) 实验组 2:(不含鸡蛋,无冷藏),(不含鸡蛋,冷藏) 注:当然,从逻辑上看,对于单变量多水平(4 个以上)的问题,也可以采用混合设计, x1,x2分配给所有的实验组(被实验者内设计),x3,x4分配给不同的实验组(被实验者间设 计)。但是这样做就复杂了,变量的哪些水平应当采用被实验者内设计,哪些应当采用被实 验者间设计,就复杂了。尽管在理论上,我们仍然可以按照变量的不同值有没有相互作用、 有没有先后影响来区分,但在实际操作上,就困难了。 9
实验设计例:购买点(PQP: point of purchase)广告实验。某制药公司为了检验购买 点广播广告的效果,做了如下实验:依据商店的大小、位置、交通流量和经营年限,选择了 20个在统计上可比的商店。随机地选取一半为实验组商店,另一半为对照组商店。在实验 组安排了广播广告,在对照组把广播广告拆除。研究人员收集了实验前7天的数据(前测值 经过4周的实验后7天的数据(后测值)。结果是做了广告的商品的销售额至少比不做广告 的高出一倍 《市场营销研究》,美, Naresh K. Malhotra著,涂平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10月,P150 8)准实验设计(略) 所谓准实验设计,是指在事件原来的现场进行的、没有对实验条件(外部因素)进行严 格控制的实验方法。 9)实验的信度与效度 A.实验的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可信性。通常用重复实验的办法,来检验实验 的信度 B.实验的效度是指 实验达目的的有效性 内部效度:实验工具的有效性,实验方法的有效性 外部效度:对外应用的有效性
实验设计例:购买点(POP:point of purchase)广告实验。某制药公司为了检验购买 点广播广告的效果,做了如下实验:依据商店的大小、位置、交通流量和经营年限,选择了 20 个在统计上可比的商店。随机地选取一半为实验组商店,另一半为对照组商店。在实验 组安排了广播广告,在对照组把广播广告拆除。研究人员收集了实验前 7 天的数据(前测值)、 经过 4 周的实验后 7 天的数据(后测值)。结果是做了广告的商品的销售额至少比不做广告 的高出一倍。 《市场营销研究》,美,Naresh K. Malhotra 著,涂平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年 10 月,P.150. 8)准实验设计(略) 所谓准实验设计,是指在事件原来的现场进行的、没有对实验条件(外部因素)进行严 格控制的实验方法。 9)实验的信度与效度 A. 实验的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可信性。通常用重复实验的办法,来检验实验 的信度。 B. 实验的效度是指 实验达目的的有效性, 内部效度:实验工具的有效性,实验方法的有效性 外部效度:对外应用的有效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