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本科、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使用〉 山东大学医学院 二00五年四月 说明 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诊断学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授和临床实践教学使学 生热悉或掌握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为适应诊断技术的新发展,对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更新与改进,并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 养方面予以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六版《诊断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强 “三基”训练,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教委91年下达的《全国普遍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主要 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中对《诊断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对1991年制定的《诊断学教学大纲》(试用稿) 进行了再修订对学时分配及具体按排均作了相应地调整。总学时为152时,其中检体诊断102学时,实验诊断 50学时:课程讲授与实习之比为1:1.20(见附表1)。为保证实习质量还拟了必须见到的180种体征(见附 表2),作为检体诊断的质量控制指标, 附表1《诊斯学》学时分配表 本教学大纲供临床、预防、口腔医学及护理专业使用。 2005年4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山 东 大 学 医 学 院 二○○五年四月 说 明 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诊断学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授和临床实践教学使学 生熟悉或掌握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为适应诊断技术的新发展,对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更新与改进,并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 养方面予以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六版《诊断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强 “三基”训练,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教委 91 年下达的《全国普遍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主要 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中对《诊断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对 1991 年制定的《诊断学教学大纲》(试用稿) 进行了再修订对学时分配及具体按排均作了相应地调整。总学时为 152 时,其中检体诊断 102 学时,实验诊断 50 学时;课程讲授与实习之比为 1:1.20(见附表 1)。为保证实习质量还拟了必须见到的 180 种体征(见附 表 2),作为检体诊断的质量控制指标。 附表 1 《诊断学》学时分配表 本教学大纲供临床、预防、口腔医学及护理专业使用。 2005 年 4 月
内 容p讲授。实习0合计和讲课/实习和 绪论 1 03 12 病史采集,问诊知 20 23 常见症状 6 3 9 基本检查方法、一般检 体 4 3 63 头、颈部检查? 3e 20 4 胸鄂、市部检查和 6 6 129 心脏、血管检查 断 9 18 腹部检查 50 6 10p 生殖器、卷柱与四骷检 部+ 2 分 神经系统检查 2 3 5 心电图检查 10e 16 全身体格检查。 1 6 病历与诊断方法 3 60 引言及血液检查 6 15 骨细胞学检查, 4e 60 10e 止血及凝血障碍检查? 2 32 5. 尿液检查口 2 3 50 肾功及奸娠试验 20 53 部肝功检查? 20 3 分和粪便、十二指肠引流 2 液、脑脊液、 浆腺腔穿刺液检查2即 50 总计 69 152 1:1.200 绪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地位与作用。 (二)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绪 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地位与作用。 (二)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一)诊断与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二)《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以及病历编写与诊 断思维方法等。 (三)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1、诊断学是将医学基础课引渡到临床课程的一门桥梁课。 2、诊断学是临床各课程的基础。 (四)临床诊断的分类与临床意义。 (五)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与基本要求。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一篇病史采集 一问诊 [目的要求] (一)了解病史采集与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 法。除问诊外病史采集还包括查阅病人的相关资料。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烟史、月经史、生有史、家 族史。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1.课堂讲授2学时。 2,在临床实习时(病房或门诊)结合具体病人进行问诊实习。并将问诊获得的病史按病历规范要求写成实 习报告,交老师修效。 二常见症状 [目的要求]
[教学内容] (一)诊断与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二)《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以及病历编写与诊 断思维方法等。 (三)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1、诊断学是将医学基础课引渡到临床课程的一门桥梁课。 2、诊断学是临床各课程的基础。 (四)临床诊断的分类与临床意义。 (五)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与基本要求。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一篇 病史采集 一 问 诊 [目的要求] (一)了解病史采集与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 法。除问诊外病史采集还包括查阅病人的相关资料。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 族史。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1.课堂讲授 2 学时。 2.在临床实习时(病房或门诊)结合具体病人进行问诊实习。并将问诊获得的病史按病历规范要求写成实 习报告,交老师修改。 二 常见症状 [目的要求]
(一)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件随症状,并了解各症状的鉴别诊断。 (二)掌握分析症状的一般方法及规律。 [教学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8-10个常见症状重点讲授,并结合具体症状讲解分析症状的一般方法与规律。其他症 状供学生自学与参考。 (一)发热 1,发热的概念与机理。 2、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热型。 4、发热的症状与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疼痛 1、头痛、胸痛与腹痛的病因与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2、头痛、胸痛与腹痛的件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三)水肿 1、水肿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水肿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3、心原性水肿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4、水肿的件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四)咳嗽与咯痰、咯血 1、咳嗽与咯痰的发生机理、病因与临床特点。 2、咳嗽及略痰的件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3、咯血的病因及件随症状。 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五)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概念、病因及发生机理 2、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肺原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气性及混合性呼吸困难。 (2)心原性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呼吸困难
(一)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伴随症状,并了解各症状的鉴别诊断。 (二)掌握分析症状的一般方法及规律。 [教学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8-10 个常见症状重点讲授,并结合具体症状讲解分析症状的一般方法与规律。其他症 状供学生自学与参考。 (一)发热 1、发热的概念与机理。 2、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热型。 4、发热的症状与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疼痛 1、头痛、胸痛与腹痛的病因与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2、头痛、胸痛与腹痛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三)水肿 1、水肿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水肿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3、心原性水肿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4、水肿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四)咳嗽与咯痰、咯血 1、咳嗽与咯痰的发生机理、病因与临床特点。 2、咳嗽及咯痰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3、咯血的病因及伴随症状。 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五)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概念、病因及发生机理。 2、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1)肺原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气性及混合性呼吸困难。 (2)心原性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呼吸困难
(3)中毒性呼吸因难。 (4)血原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呼吸困难。 (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呼吸困难。 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对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六)恶心与呕 1、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理、病因与分类 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特点及对鉴别诊断的价值。 3、恶心与呕吐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临床意义。 (七)呕血与使血 1、呕血与使血的概念与病因分类。 2、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对病因诊新的意义。 子、呕血与便血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新价值。 (八)腹酒 1、腹再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腹污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3、腹泻的件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渐价值。 (九)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原因。 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十)黄疸 1、黄的概念及黄的病因分类与发生机理, 2、三种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3、黄疸的件随症状、体征及三种黄疸的鉴别要点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1、课堂讲授6学时,实习3学时。 2、临床实习时在教师指导下,仔细询问及反复观察常见症状、并分析各症状的特点及签别诊断要点。 第二篇检体诊断 一、蕃本检查法 [目的要求]
(3)中毒性呼吸困难。 (4)血原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呼吸困难。 (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呼吸困难。 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对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六)恶心与呕吐 1、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理、病因与分类。 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特点及对鉴别诊断的价值。 3、恶心与呕吐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临床意义。 (七)呕血与便血 1、呕血与便血的概念与病因分类。 2、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对病因诊断的意义。 3、呕血与便血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八)腹泻 1、腹泻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腹泻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3、腹泻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九)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原因。 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十)黄疸 1、黄疸的概念及黄疸的病因分类与发生机理。 2、三种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3、黄疸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三种黄疸的鉴别要点。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1、课堂讲授 6 学时,实习 3 学时。 2、临床实习时在教师指导下,仔细询问及反复观察常见症状、并分析各症状的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第二篇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法 [目的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捏视诊、触诊、即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3、即诊方法(间接仰诊法与直接唧诊法)与唧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1、课堂讲授1学时,实习1学时。 公、实习时老师示教五项检查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待掌握基本检查手法后再进 医院,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或检查事先选好的病人,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二、一般检查 [目的要求] 一、熟卷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热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追体位的临床意义。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瘢、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 临床意义。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1、课堂讲授 1 学时,实习 1 学时。 2、实习时老师示教五项检查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待掌握基本检查手法后再进 医院,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或检查事先选好的病人,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二、一般检查 [目的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 临床意义。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1、课堂讲授3学时,实习2学时. 2、实习时老师示教一般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待掌据基本检查手法后再 进医院,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或检查事先逸好的病人,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三、头部 [目的要求灯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 (二)头部器官 1、眼:眉毛、眼脸、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2、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 3、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实。 4、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想。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5、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 [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 1、课堂讲投2学时,实习1学时 ?、实习时由救师示教头部规范检查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反复练习头部伯检查顺序与方法,并识别正 常状态。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检查的病人,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四、颈部 [目的要求] (一)热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外形与分区。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 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 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
1、课堂讲授 3 学时,实习 2 学时。 2、实习时老师示教一般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待掌握基本检查手法后再 进医院,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或检查事先选好的病人,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三、头 部 [目的要求]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 (二)头部器官 1、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2、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 3、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 4、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5、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 [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 1、课堂讲授 2 学时,实习 1 学时。 2、实习时由教师示教头部规范检查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反复练习头部伯检查顺序与方法,并识别正 常状态。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检查的病人,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四、颈 部 [目的要求] (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外形与分区。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 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 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
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 [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 1、课堂讲授1学时,实习1学时: 2、实习时由教师示教颈部规范检查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反复练习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并识别正 常状态。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检查的病人,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五、胸部 (I)胸及肺部检查 [日的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二)掌捏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三)掌操胸廓及肺部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教学内容] (一)胸廓的体表标志、划线与分区 (二)胸壁与胸 1、胸壁血管与皮下气肿及胸壁压痛。 2、正常胸席外形与异常胸廓:扁平胸、桶状胸、向偻病胸、胸廓单侧或局部性变形等。 3、乳房检查方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肺部检查 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及节律。 2、触诊:呼吸动度、触觉语颜、胸膜磨擦感。 3、叩诊 (1)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2)正常肺部叩诊音及影响因素。 (3)肺部的定界叩诊: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及肺下缘移动范围。 (4)肺部的异常叩诊音:浊音与实音、过清音、鼓音、空瓮音与浊鼓音等。 4、听诊 (1)听诊的方法与内容。 (2)正常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
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 [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 1、课堂讲授 1 学时,实习 1 学时。 2、实习时由教师示教颈部规范检查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反复练习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并识别正 常状态。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检查的病人,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五、胸 部 (Ⅰ)胸廓及肺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二)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三)掌握胸廓及肺部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四)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教学内容] (一)胸廓的体表标志、划线与分区。 (二)胸壁与胸廓 1、胸壁血管与皮下气肿及胸壁压痛。 2、正常胸廓外形与异常胸廓: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胸廓单侧或局部性变形等。 3、乳房检查方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肺部检查 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及节律。 2、触诊:呼吸动度、触觉语颤、胸膜磨擦感。 3、叩诊 (1)叩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2)正常肺部叩诊音及影响因素。 (3)肺部的定界叩诊: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及肺下缘移动范围。 (4)肺部的异常叩诊音:浊音与实音、过清音、鼓音、空瓮音与浊鼓音等。 4、听诊 (1)听诊的方法与内容。 (2)正常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
诊部位及特点。 (3)异常呼吸音:异常肺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诊特点 及临床意义。 (4)罗音:干罗音与湿罗音的发生机理、分类、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5)捻发音: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6)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特点及临床价值, (7)胸膜磨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病因。 (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1、大叶性肺炎。 2、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3、支气管哮响、胸腔积液或气胸。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1、课堂讲授6学时,实习6学时。 2、实习时教师示教胸廓及肺部的检查方法及顺序后,指导学生分组互查,待学生基本掌握检查方法顺 序,并热悉其正常状态后再进行临床实习 3、临床实习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呼吸系统有典型体征的病人,指导学生分组检查病人。 4、实习后每个学生须独立完成一份呼吸系统疾病的问诊及体检记录,交教师修致。 (Ⅱ)心脏、血管检查 [目的要求] (一)举握心脏、血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二)能比较准确地即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并熟悉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熟悉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四)掌握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并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减弱及其 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五)熟悉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 (六)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及心音分裂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并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类性心动 过速、类性心动过缓及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的特点。 (七)掌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听诊要点,李握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准确地判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 杂音
诊部位及特点。 (3)异常呼吸音:异常肺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诊特点 及临床意义。 (4)罗音:干罗音与湿罗音的发生机理、分类、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5)捻发音: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6)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特点及临床价值。 (7)胸膜磨擦音的发生机理、特点及病因。 (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1、大叶性肺炎。 2、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3、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或气胸。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1、课堂讲授 6 学时,实习 6 学时。 2、实习时教师示教胸廓及肺部的检查方法及顺序后,指导学生分组互查,待学生基本掌握检查方法顺 序,并熟悉其正常状态后再进行临床实习。 3、临床实习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呼吸系统有典型体征的病人,指导学生分组检查病人。 4、实习后每个学生须独立完成一份呼吸系统疾病的问诊及体检记录,交教师修改。 (Ⅱ)心脏、血管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心脏、血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二)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并熟悉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熟悉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四)掌握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并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减弱及其 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五)熟悉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 (六)掌握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及心音分裂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并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 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的特点。 (七)掌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听诊要点,掌握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准确地判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 杂音
(八)掌据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了解其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血管体征 及临床意义。 (九)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教学内容] (一)心脏 1、视诊 (1)心尖区外形. (2)心尖搏动:心尖搏动的正常位置、强弱、范围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及临床意义。 2、触诊心脏触诊方法,内容如下, (1)心前区搏动:心尖搏动与其他部位搏动。 (2)心前区震颜:发生机理、触诊方法与特点,心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时间蔗的临床意义 (3)心包磨擦感:发生机理、触诊方法、部位、特点及临床意义 3、叩诊 (1)心脏叩诊方法。 (2)心脏浊音界:相对浊音界与绝对浊音界。 (3)正常心界 (4)心界的各部组成。 (5)心脏浊音界的改变:心脏本身因素与心外因素 4、听诊 (1)心脏听诊的目的与方法。 (2)心脏瓣膜听诊区:部位、听诊顺序及临床价值。 (3)心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磨擦音。 (4)心率:正常心率、窦性心动过速与过缓。 (5)心律:实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 (6)正常心音:各心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第一与第二心音的鉴别, (7)心音异常改变:强弱与性质的政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及四音伸 (8)心脏杂音:①杂音的发生机理:②分析杂音特点:③各瓣膜听诊区不同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边 续性)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 (9)心包磨擦音:发生机理及听诊部位、特点、临床意义
(八)掌握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了解其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血管体征 及临床意义。 (九)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教学内容] (一)心脏 1、视诊 (1)心尖区外形。 (2)心尖搏动:心尖搏动的正常位置、强弱、范围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及临床意义。 2、触诊 心脏触诊方法,内容如下。 (1)心前区搏动:心尖搏动与其他部位搏动。 (2)心前区震颤:发生机理、触诊方法与特点,心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时间震颤的临床意义。 (3)心包磨擦感:发生机理、触诊方法、部位、特点及临床意义。 3、叩诊 (1)心脏叩诊方法。 (2)心脏浊音界:相对浊音界与绝对浊音界。 (3)正常心界。 (4)心界的各部组成。 (5)心脏浊音界的改变:心脏本身因素与心外因素。 4、听诊 (1)心脏听诊的目的与方法。 (2)心脏瓣膜听诊区:部位、听诊顺序及临床价值。 (3)心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磨擦音。 (4)心率:正常心率、窦性心动过速与过缓。 (5)心律: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 (6)正常心音:各心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第一与第二心音的鉴别。 (7)心音异常改变:强弱与性质的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及四音律。 (8)心脏杂音:①杂音的发生机理;②分析杂音特点;③各瓣膜听诊区不同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边 续性)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 (9)心包磨擦音:发生机理及听诊部位、特点、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