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教案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明确实用类文本考点要求 2、了解新闻、访谈特点 3、掌握新闻、访谈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 重点难点:掌握新闻、访谈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 【知识准备】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 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 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一一引题(引标):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 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 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它可 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 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2019-2020 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教案 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明确实用类文本考点要求 2、 了解新闻、访谈特点 3、 掌握新闻、访谈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 重点难点:掌握新闻、访谈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 【知识准备】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 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 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 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 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3. 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 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 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它可 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 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考点要求 要达到高考中对新闻类作品阅读的能力要求,训练需围绕三种综合能力进行。一是分析 综合能力,能筛选并整合新闻作品中的信息,了解新闻的概念及功能,准确分析新闻的构成 要素和具体含义;如对各类新闻体裁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内 容要求的掌握和分析运用等。二是鉴赏评价能力,能够评价新闻作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把握各类新闻作品所传达的立场、观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评价新闻作品产生的社会价 值和影响:对新闻中某种特色作出思考和判断等。三是探究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 掘新闻的深层意蕴,探讨新闻反映的时代精神等。 访谈 (一)访谈的定义 “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 形式。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 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些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 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访谈的基本特征 (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 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 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 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 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 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典题引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4.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考点要求 要达到高考中对新闻类作品阅读的能力要求,训练需围绕三种综合能力进行。一是分析 综合能力,能筛选并整合新闻作品中的信息,了解新闻的概念及功能,准确分析新闻的构成 要素和具体含义;如对各类新闻体裁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内 容要求的掌握和分析运用等。二是鉴赏评价能力,能够评价新闻作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把握各类新闻作品所传达的立场、观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评价新闻作品 产生的社会价 值和影响;对新闻中某种特色作出思考和判断等。三是探究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 掘新闻的深层意蕴,探讨新闻反映的时代精神等。 访谈 (一)访谈的定义 “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 形式。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 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些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 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 访谈的基本特征 (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 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 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 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 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 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典题引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碎雅典 杨明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运气却从来没有 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 化作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届世界锦标赛,但还从来没有赢 得过一次百米冠军。没有任何一个田径选手的付出比奥蒂更多,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短跑 选手能在37岁的“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遭遇到比奧蒂更 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 伦斯的缺席,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掌声和欢呼声超过了所有 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全部功力 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预示着有人抢跑。所有人 跑出后都停了下来,只有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奥蒂来说, 似乎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飞身领先,她像旋风般地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孤独的奥蒂 一人奔跑在赛场上,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观众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了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 常。在这片静默中,奧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人们想起在1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同时撞线,成绩虽然 都是10秒82,但金牌却被莫名其妙地判给了对方。站在银牌领奖台上的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 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1996年奥运会的百米决赛上,历史居然惊人地类似,奥蒂又是在同样的情况下输给了 德弗斯 去年底,疲惫的奥蒂终于决定退役,捧着20多枚在世界大赛上夺得的银牌和铜牌,心怀 不甘的奥蒂宣布自己将转做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田径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送 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 37 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 17 年之久,运气却从来没有 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 化作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 20 多枚世界大赛银牌和铜牌,参加过 5 届世界锦标赛,但还从来没有赢 得过一次百米冠军。没有任何一个田径选手的付出比奥蒂更多,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短跑 选手能在 37 岁的“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遭遇到比奥蒂更 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 10 秒96 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奥运会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 伦斯的缺席,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掌声和欢呼声超过了所有 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全部功力 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预示着有人抢跑。所有人 跑出后都停了下来,只有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奥蒂来说, 似乎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飞身领先,她像旋风般地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孤独的奥蒂 一人奔跑在赛场上,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 80 米! 在全场观众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了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 常。在这片静默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人们想起在 1993 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同时撞线,成绩虽然 都是 10 秒 82,但金牌却被莫名其妙地判给了对方。站在银牌领奖台上的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 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 1996 年奥运会的百米决赛上,历史居然惊人地类似,奥蒂又是在同样的情况下输给了 德弗斯。 去年底,疲惫的奥蒂终于决定退役,捧着 20 多枚在世界大赛上夺得的银牌和铜牌,心怀 不甘的奥蒂宣布自己将转做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田径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送 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奥蒂沉重地走着,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百米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 生涯,全场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发脾气,没有沮丧,她的脸上现出坚毅的表情 她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力量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着观众。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奧 蒂何尝不英雄!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合作探究】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 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 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 以供鉴赏探究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 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新闻类型”,则是指阅读的目标要比作 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 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 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 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试说明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奥蒂沉重地走着,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百米跑道浓缩了她 20 多年的运动 生涯,全场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发脾气,没有沮丧,她的脸上现出坚毅的表情。 她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力量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着观众。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 蒂何尝不英雄! 1. 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 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 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 理行文线索,分清 段落层次;4.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 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 析表现手法, 以供鉴赏探究。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 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新闻类型”,则是指阅读的目标要比作 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 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 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 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试说明当中 C 层级的分析综合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 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 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试说明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 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 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试说明当 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 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F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 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手法几个 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 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训练提升】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 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 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 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 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 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 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 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 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 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 式,这跟 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 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试说明当中 D 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 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 F 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 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试说明当 中 C 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 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 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 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 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手法几个 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 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训练提升】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 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 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 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 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 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 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 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 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 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
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 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 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 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 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 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 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 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 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 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 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 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 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 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 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 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1.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2)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义?
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 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 21 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 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 过;而且一个人到了 21 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 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 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 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 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 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 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 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 ,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 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 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 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 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 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 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1.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