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能量代谢
◼ ◼第八章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是指 在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释放、 转移和利用的过程
◼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是指 在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释放、 转移和利用的过程
第一节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 (一)ATP直接能量来源 ATP酶 ATP ADP+Pi+能 能源物质:其分解过程中能产生ATP的 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第一节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一、人体内能量的来源 (一)ATP⎯⎯直接能量来源 ATP酶 ◼ ATP ADP+Pi +能 ◼ 能源物质:其分解过程中能产生ATP的 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第一节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ATP再生成的途径 1、ATP的无氧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 (1) CP+ ADP atP+c CP贮量约为ATP的3~5倍 ■供能特点:快速、直接 (2)糖的无氧酵解 缺氧 葡萄糖(糖原) 2ATP+乳酸 反应部位:细胞浆内
第一节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二)ATP再生成的途径 1、 ATP的无氧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 (1) CP + ADP ATP + C ◼ CP贮量约为ATP的3~5倍 ◼ 供能特点:快速、直接 (2)糖的无氧酵解 缺氧 ◼ 葡萄糖(糖原) 2ATP+乳酸 ◼ 反应部位:细胞浆内
第一节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2、ATP的有氧生成(氧化磷酸化) ■糖(糖原) 脂肪 ATP+CO,+HO ■生糖氨基酸 反应部位:线粒体内
第一节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 2、ATP的有氧生成(氧化磷酸化) : ◼ 糖(糖原) ◼ 脂肪 ATP+CO2+H2O ◼ 生糖氨基酸 ◼ 反应部位:线粒体内
第一节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人体内能量的去路(转移与利用) 1、转变为机械能—肌肉收缩做功 2、转移到肌酸上—储存能 CP是体内快速可动用的“能量库” 3、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完成各种生理 功能 4、转变为热能——维持正常体温(50%)
第一节 人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二、人体内能量的去路(转移与利用) 1、转变为机械能──肌肉收缩做功 2、转移到肌酸上──储存能 ◼ CP是体内快速可动用的“能量库” 。 3、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完成各种生理 功能 4、转变为热能──维持正常体温(50%)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运动练习的分类 (一)体能性的周期性练习 无氧练习 ①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90~100%, ②近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混合的无氧强度练习)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75~80% ③亚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无氧有氧强度练习)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60~70%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一、运动练习的分类 (一)体能性的周期性练习 1、无氧练习 ①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 ◼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90~100%, ②近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混合的无氧强度练习) ◼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75~80% ③亚极量强度的无氧练习(无氧有氧强度练习) ◼ 无氧供能占总能需量的60~70%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2、有氧练习 ①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VO2max的95~100%) ②近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85~95%) ③3亚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70~80%) ④中等强度的有氧练习(55~65%) ⑤小强度的有氧练习(50%或小于50%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 2、有氧练习 ◼ ①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 (VO2max的95~100%) ◼ ②近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85~95% ) ◼ ③亚极量强度的有氧练习 (70~80% ) ◼ ④中等强度的有氧练习 (55~65% ) ◼ ⑤小强度的有氧练习(50%或小于50% ) ·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二)体能性的非周期性练习 1、爆发性的练习 2、有定规变化的练习 ■3、无定规变化的练习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二)体能性的非周期性练习 ◼ 1、爆发性的练习 ◼ 2、有定规变化的练习 ◼ 3、无定规变化的练习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二、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 (一)磷酸原系统( ATP-CP系统) ■定义:磷酸原系统是由ATP和CP组成的 系统。 ■供能持续时间:约75秒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 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O2、不产生乳酸 等物质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二、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 (一)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 ◼ 定义:磷酸原系统是由ATP和CP组成的 系统。 ◼ 供能持续时间:约7.5秒 ◼ 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 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O2、不产生乳酸 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