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诗词欣赏 等道理。 B两句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当初参与政治革新 .《乐天新州初造席上见赠》刘禹傷·肩代 活动时只有34岁,不幸被贬23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 前面万木争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的光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故友时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 二.《赤》杜牧·唐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光景 自将磨洗认前朝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枯萎的树木前 东风不与周郎便 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面也有千千万万树木欣向荣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1.内容主:这是一首怀古咏怀之作。这首诗写三国时期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诗人通过 1.内容主题:诗人先写自己被训的不幸遣和愁首之情,表达自己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 支断戟,抒发奇想,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 的愤雄,再写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恤保,衰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的属 2.情感 3.理解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遗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诗人设想历史因机還而改变的情景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信念和乐观精神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你的理解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弃置身”愤激之情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以两位美 颔联: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感叹之情 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 L尾 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联:点睛之笔。“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之慨 ②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打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款状写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①表现自己贬谪生活的艰苦与痛苦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 ②引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他被贬时间之久,慨叹世事变化惆怅之情的是:怀旧空吟闻笛赋,种逼人的英气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分)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一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 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 D内容分析: 命运]I分):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1分)。(语意相近即可:未明确回答不 首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遭不平 好”扣0.5分) 颔联——运用典故,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三.《过零丁洋》文天祥(南来 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辛苦遭逢起一经, 颈联沉角侧时,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流伤感低沉情词,尽品媒慨激昂气概,这干戈寥落四周星.荡艰辛的政治生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各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 山河破碎风飘絮,从率领宋朝军队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 身世浮沉雨打萍。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风雨吹打着柳絮 的精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落飘散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这两句诗,无论从内容上,还零丁洋里吸零丁.自己的身世遭遇過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願簸浮沉 是写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加以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 A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 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其中包含的事物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形势,至令还让人惶恐心惊 新陈代谢的晢理,具有很强的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 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T
八年级诗词欣赏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内容主题:诗人先写自己被贬谪的不幸遭遇和愁苦之情,表达自己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 的愤懑,再写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憧憬,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情感: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 信念和乐观精神。 3.理解默写: ①表现自己贬谪生活的艰苦与痛苦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引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他被贬时间之久,慨叹世事变化惆怅之情的是: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一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欣赏:、 ①内容分析: 首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颔联——运用典故,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 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这 两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 的精神。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这两句诗,无论从内容上,还 是写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加以赏析。 A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其中包含的事物 新陈代谢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等道理。 B 两句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当初参与政治革新 活动时只有 34 岁,不幸被贬 23 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 前面万木争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二.《赤壁》杜牧·唐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内容主题:这是一首怀古咏怀之作。这首诗写三国时期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诗人通过 一支断戟,抒发奇想,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 2.情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的胸襟。 3.理解默写: 诗人设想历史因一机遇而改变的情景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欣赏: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你的理解。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以两位美 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②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 种逼人的英气. ③.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 分)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 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 命运](1 分);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1 分)。(语意相近即可;未明确回答“不 好”扣 0.5 分) 三.《过零丁洋》文天祥 (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联:直抒胸臆。 “凄凉地” “弃置身” 愤激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 《闻笛赋》 “烂柯人” 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 “沉舟” “病树” 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 “长精神” 坚忍之慨 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 的光阴。 怀念故友时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 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枯萎的树木前 面也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深受 感动,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各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 荡艰辛的政治生涯; 从率领宋朝军队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风雨吹打着柳絮 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 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 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 之心光照青史吧
1内客主:这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激情。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从何时才有?(我)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 抒发了自己以死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 2情感:悲愤,爱国(优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 3.解写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①自述身世和自己的战斗生涯的句子是:辛苦遗逢起一经,干戈宴落四周星。 何似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 ②运用对偶和比喻,形象地反映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的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 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园?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园?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 ③巧用地名,一语双关地表现形势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的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且然远离 丁。(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一一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④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与民族气节的爱国情怀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与夏完淳的哪一句相似: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体现诗人以死明志的民族气节和 身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一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内容主题: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 4.欣: 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①写作特点: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叙事和扦情言志为一炉,慨悲凉,感人至深。2情感:断有思亲的侧怅又有乐飘旷达 ②“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有人认为作为英人物的文天禅,在傍感基调上绵排侧:下乐亮旷达 诗中感“惶恐滩头说惶彩,零丁洋里叹零丁”显舞消极悲震,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作筒3.理解默写: 要分析,) ①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 的真实心境的体现。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间生活的热爱。(这句话也可以从表现诗人在天地之间矛盾徊的心理,表达对人间的热爱) ①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③表达对亲人和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令圆缺,此事古难全 汗青。”的豪言壮语,震烁古今 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一经”指的儒家经典 4.欣赏 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的理解 “转”“低”写出了月光流转,夜已很深的情形。“无眠”却表达作者思亲而无法解决思念的痛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忘死的决心 苦,纠结令他久久无法睡去。连用动词,以时光流转而衬托人物苦闷的心理,景情交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②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名句,作者认为:人的遗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 ④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也会遇到阴、睛、园、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因此不必因为个人的悲欢离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合而或喜或悲,表达了乐观旷达的胸襟 ③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离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四.《水调头》苏轼·北宋 五.《山坡羊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黃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 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 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山河表里潼关路 在发怒,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 望西都,意踌(chu)躇(chu) 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封建王朝建立必然大兴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土木,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还是受苦
1.内容主题:这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激情。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 抒发了自己以死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2.情感:悲愤,爱国 (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3.理解默写: ①自述身世和自己的战斗生涯的句子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②运用对偶和比喻,形象地反映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的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借 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巧用地名,一语双关地表现形势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的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 丁。(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④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与民族气节的爱国情怀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与夏完淳的哪一句相似: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体现诗人以死明志的民族气节和 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欣赏: ①写作特点: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②“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 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作简 要分析。) 这两句一语双关,一是写两个地名,另一层是表现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是诗人当时所处环境 的真实心境的体现。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豪言壮语,震烁古今。 ① 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 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一经”指的儒家经典。 ③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忘死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④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四.《水调歌头》苏轼·北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内容主题: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 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2.情感:既有思亲的惆怅又有乐观旷达 情感基调:上阙-缠绵悱恻;下阙-乐观旷达。 3.理解默写: ①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 间生活的热爱。(这句话也可以从表现诗人在天地之间矛盾徘徊的心理,表达对人间的热爱。) ②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和豁达胸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③表达对亲人和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欣赏: ①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转”“低”写出了月光流转,夜已很深的情形。“无眠”却表达作者思亲而无法解决思念的痛 苦,纠结令他久久无法睡去。连用动词,以时光流转而衬托人物苦闷的心理,景情交融。 ②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名句,作者认为: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 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因此不必因为个人的悲欢离 合而或喜或悲,表达了乐观旷达的胸襟。 ③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离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五.《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chóu)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月从何时才有?(我)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 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 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 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 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 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 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 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 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 像在发怒,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 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封建王朝建立必然大兴 土木,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还是受苦。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 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1.内客主题: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的曲,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一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怎样改朝换代,劳动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⑤“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情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统治阶级的残暴贪婪、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 ①写潼关山河险峻的雄伟气势的是:峰峦 波涛如怒 里潼关 爱自然的情趣。 ②表现全文主旨的是:兴,百姓苦。亡 (也可以说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⑥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采 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①“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两句中的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翻鼠的官场之中,要 聚”和“怒”用得好,好在哪里? 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⑦既然“此中有真意”,为何“欲辨已忘言”? 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这样写更加生动地描写出山河的险峻和作者心绪 隐居生活中有自己的人生乐趣,是无法用语吉表达出来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的汹涌澎湃 ⑧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 一个“聚”和一个“怒”字,分析从礼堂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析。 涛呼啸的气势。 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三、四两句议论,以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 ②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和所见之景,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是兴还是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亡”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七.《行衍路难》事白·磨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六.《饮酒》陶渊明·东晋 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羞)直万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登太行,莽葬的风雪早已封山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俏徉,猛然拍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像吕尚垂钓碧溪,闲特东山再起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世上行路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艰难啊: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1.内容主:这首诗即事即景又叙写,表明作者安贫乐道的“真意”。诗人认为:为隐者之心远远 离开尘俗的时候,便觉得所在之地不偏而自偏,同时也就能够欣赏自然,从自然景色中领会到无限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的意趣。 1.内容主: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举行的饯行酒宴上所发的人生感慨,通过咏世 2.儕感:宁静闲适的田园乐趣,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路之艰难,抒发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情怀 世外,了无牵挂,漠视名利,自得其乐。 2.情感:苦闷、彷徨、乐观豪迈 3.理解 3.解歌写 ①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①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②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一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②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心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遗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 南山。③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④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③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4.欣赏: ④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句i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朋友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我们用以鼓励他们的话也可以用这一句) 二句妙在无心见山,然是悠悠远望,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悠然”写出了作者那4.欣赏 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 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①品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动词“停”“投”“拔”“顾
1.内容主题: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的曲,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 怎样改朝换代,劳动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2.情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统治阶级的残暴贪婪、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3.理解默写: ①写潼关山河险峻的雄伟气势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②表现全文主旨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可以说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4.欣赏: ①“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两句中的 “聚”和“怒”用得好,好在哪里?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 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这样写更加生动地描写出山河的险峻和作者心绪 的汹涌澎湃。 一个“聚”和一个“怒”字,分析从礼堂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 涛呼啸的气势。 ②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是兴还是 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亡”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 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六.《饮酒》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内容主题:这首诗即事即景又叙写,表明作者安贫乐道的“真意”。诗人认为:为隐者之心远远 离开尘俗的时候,便觉得所在之地不偏而自偏,同时也就能够欣赏自然,从自然景色中领会到无限 的意趣。 2.情感:宁静闲适的田园乐趣,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超然世外,了无牵挂,漠视名利,自得其乐。 3.理解默写: ①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③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欣赏: ③赏析“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句诗的妙处。 此二句妙在无心见山,然是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悠然”写出了作者那 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 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⑤“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 爱自然的情趣。 ⑥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采 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 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⑦既然“此中有真意”,为何“欲辨已忘言”? 隐居生活中有自己的人生乐趣,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⑧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 析。 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三、四两句议论,以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 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和所见之景,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 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七.《行路难》李白·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内容主题: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举行的饯行酒宴上所发的人生感慨,通过咏世 路之艰难,抒发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情怀。 2.情感:苦闷、彷徨、乐观豪迈 3.理解默写: ①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②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心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 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③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朋友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我们用以鼓励他们的话也可以用这一句) 4.欣赏: ①品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动词“停”“投”“拔”“顾”。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艰难啊;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把④表现他苦身利人的博大胸襟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内心的悲苦、苦闷,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的情绪表现得生动具体 4.欣赏 ②用修辞的手法欣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作简要赏析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用“冰塞川”“雪满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奸佞当道,世途的艰难和济世安 诗人从当时的个人苦难遗遇,想到天下寒士正和他处于同样的命运之中,因此他大声疾呼,希 帮的理想无法实现时的悲愤,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和茫然 望普天下的寒士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所,安居乐业。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也 ④如何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说明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这两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②你认为“归来倚杖自叹息。”中诗人叹息的内容是什么? 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的期待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一一还有很多像自己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 九.《白雪歌递式判官归京》岑参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八.《茅屋为秋风所礅歌》杜育·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袭不感觉到温暖,织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 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忽如一夜春风米,千树万树梨花开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 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精海翔干百文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能气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 到低洼的水塘里 每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 归来倚杖自叹息。 自己叹息。 纷纷雪下轴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琵琶与光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的,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也不能让它飘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践了。一下屋顶漏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漫何由彻!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 的蹄印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末湿,怎能挨到天亮 1.内客主:这首诗以雪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唐代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 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2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的欣赏、敬佩、赞美和对朋友的依依别,无限惆怅之情 风雨中所动据发稳得象山一样2唉1什么时候眼前3通解默哥 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②以比喻生动地描写边塞奇丽风光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内客主飈:这首诗描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和诗人“长夜沾湿”的窘迫处境。反映了诗人的悲惨遺③描写天气奇寒,军营生活的艰苦的句子是:敔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 遇和痛苦生活,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痛苦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济世救人、舍已为人的崇高理想与博大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④风雪丛中一点红,侧面表现天气奇寒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情感:体察人间冷暖、关心社会、济天下的济世情怀、會已为人的崇高理翘与博大悄怀 ⑤表达依依送别时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与李白《黄鹤 3.還解歌写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①描写秋风破茅屋的情形的句子是: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 4.欣赏 ②描写秋风破屋后雨水淋漓生活悲苦的句子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中如何理解“卷”“折”“即”? ③最能表现他关心社会,兼济天下,是全文的主旨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八月秋高风急,而北地已满天飞雪。“卷”“折”生动地写出风大风狂。侧面描写了狂风怒吼,遍 风雨不动安如山! 地肃杀的景象 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把 诗人内心的悲苦、苦闷,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的情绪表现得生动具体。 ②用修辞的手法欣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用“冰塞川”“雪满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奸佞当道,世途的艰难和济世安 帮的理想无法实现时的悲愤,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和茫然。 ④如何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 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的期待。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内容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和诗人“长夜沾湿”的窘迫处境。反映了诗人的悲惨遭 遇和痛苦生活,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痛苦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济世救人、舍已为人的崇高理想与博大 胸怀。 2.情感:体察人间冷暖、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舍已为人的崇高理想与博大情怀。 3.理解默写: ①描写秋风破茅屋的情形的句子是: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 ②描写秋风破屋后雨水淋漓生活悲苦的句子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③最能表现他关心社会,兼济天下,是全文的主旨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④表现他苦身利人的博大胸襟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欣赏: 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作简要赏析。 诗人从当时的个人苦难遭遇,想到天下寒士正和他处于同样的命运之中,因此他大声疾呼,希 望普天下的寒士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所,安居乐业。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也 说明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②你认为“归来倚杖自叹息。”中诗人叹息的内容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 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内容主题:这首诗以雪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唐代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 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2.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的欣赏、敬佩、赞美和对朋友的依依惜别,无限惆怅之情 3.理解默写: ①描写边塞风大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以比喻生动地描写边塞奇丽风光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描写天气奇寒,军营生活的艰苦的句子是: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 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④风雪丛中一点红,侧面表现天气奇寒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⑤表达依依送别时无限怅惘之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与李白《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4.欣赏: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中如何理解“卷”“折”“即”? 八月秋高风急,而北地已满天飞雪。“卷”“折”生动地写出风大风狂。侧面描写了狂风怒吼,遍 地肃杀的景象。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 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 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 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 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 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 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 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 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 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 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 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 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 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 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 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 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 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 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 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 的蹄印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前行后撵去送响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不仅写出了“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 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这一句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妙在以春花冬雪,联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辜,而是欣喜和暖意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持着破烂的扁筐 ③结合全诗,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 出色的结尾,有悠悠不尽之情 1.内客主氳:这首讽谕诗,写于诗人任周至县尉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五月麦季农民的艰辛生活,通 过一位贫妇的悲惨遗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 十.《已亥杂诗》龚自珍·清代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2情感:同情百姓的疾苦和艰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调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3.速解写 ①诗中再现古代劳动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烈日下辛勤劳作情景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 1.内容主题:这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国家前途的 2情感: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快,决心繼缤为变革社会面款自己的力量的精神 ②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复杂矛盾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的句子是:“力尽不知 3.理解写 热,但惜夏日长”。这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短语:“浩荡离愁”: 食所迫而产生的复杂矛盾的心理如出一辙 ②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欣赏 4欣赏 ①“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是不是前后矛盾?其原因是什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如何理解“浩荡”“白日斜”二词?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 看似矛盾,实际并不矛盾。为了缴纳繁重的赋税,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忍受,再热再累也要忍 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着 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句中作者感到惭愧的是什么?不能忘的又是什么?流露了作者什 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如何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面对农夫和贫妇,诗人觉得自己“不事农桑”,却享“俸禄”心中很是惭愧,同时诗人也为在 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自己任上不能解决人民生活疾苦的问题感到惭愧。不能忘的是农夫在烈日下拼命劳作的场景和贫妇 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拾穗充饥的景象,流露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悯农(锄禾日当午)》一诗和本诗在感情表达上有相似的地方,根据你的理解把这些相似点归 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纳出来。 两首诗都是触景生情的产物,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统治者 十一《刈变》白居易·庸代 的不满 《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女们担着竹筲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不仅写出了“胡 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 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这一句 妙在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③结合全诗,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二 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 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 出色的结尾,有悠悠不尽之情,: 十.《已亥杂诗》龚自珍·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内容主题:这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2.情感: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快,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的精神。 3.理解默写: ① 直抒作者心境的短语:“浩荡离愁”; ②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欣赏: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如何理解“浩荡”“白日斜”二词?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 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 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 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②如何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 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 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十一.《观刈麦》白居易·唐代 《观刈麦》白居易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内容主题:这首讽谕诗,写于诗人任周至县尉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五月麦季农民的艰辛生活,通 过一位贫妇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情感:同情百姓的疾苦和艰辛。 3.理解默写: ①诗中再现古代劳动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烈日下辛勤劳作情景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 炎天光”。 ②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复杂矛盾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的句子是:“力尽不知 热,但惜夏日长”。这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 食所迫而产生的复杂矛盾的心理如出一辙。 4.欣赏: ①“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是不是前后矛盾?其原因是什 么? 看似矛盾,实际并不矛盾。为了缴纳繁重的赋税,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忍受,再热再累也要忍 着。 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句中作者感到惭愧的是什么?不能忘的又是什么?流露了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面对农夫和贫妇,诗人觉得自己“不事农桑”,却享“俸禄”心中很是惭愧,同时诗人也为在 自己任上不能解决人民生活疾苦的问题感到惭愧。不能忘的是农夫在烈日下拼命劳作的场景和贫妇 拾穗充饥的景象,流露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③《悯农(锄禾日当午)》一诗和本诗在感情表达上有相似的地方,根据你的理解把这些相似点归 纳出来。 这两首诗都是触景生情的产物,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统治者 的不满。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