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有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 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 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 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字知识的应用价值。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 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探 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百分 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 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 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类推。首先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和利息等概念,知道它们在实际生 活中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再引导学生如何转换题意,分析各数量关系,从 而顺利解答出各类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2.数学思考: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问题解决: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 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情感态度: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 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理解“折扣”、“成数”的意义,会把“折扣”、“成数”改写成百分 数。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求纳税额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能运用“折扣”、“成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会计算利息。 六、课时安排:7课时 课题 折扣教时1时间 知识与技能理解打折的含义,会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须 体现“三维”灶程与方法会利用己经学过的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各种问题,感受数 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分析、比较 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会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难点:能应用“折扣”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具)准 课件 二次备课 设疑自探 1.激趣导入: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有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 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 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充 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字知识的应用价值。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 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探 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百分 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 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 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类推。首先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和利息等概念,知道它们在实际生 活中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再引导学生如何转换题意,分析各数量关系,从 而顺利解答出各类百分数应用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2.数学思考: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问题解决: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 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情感态度: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 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理解“折扣”、“成数”的意义,会把“折扣”、“成数”改写成百分 数。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求纳税额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能运用“折扣”、“成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会计算利息。 六、课时安排:7 课时 课题 折扣 教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须 体现“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打折的含义,会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会利用已经学过的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各种问题,感受数 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分析、比较、 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会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教学难点:能应用“折扣”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具)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设疑自探 1.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商品打折的情境图),从图片中你发现 了什么共同现象?(都在打折),这些都是商家为了招揽顾客采用 的促销手段 打折”是什么意思?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折扣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折扣) 2.学生看课题质疑,教师进行简要板书 看到“折扣”,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预设:①什么是打折?②有什么作用?③怎样计算打 折?) 3.归纳整理,出示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第8页的内容,并将课本中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汇报自学成果: (1)什么叫做打折?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几折表示什么 (2)例1(1)题中的“打九折”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量?该怎样解答? (3)例1(2)题中的“打八五折”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 的量?请你试着用两种方法解答 (4)原价、现价和折扣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解疑合探 1.指名汇报,得出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这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 (2)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找学生举例说一说,教师板书 “六八折”是68%,表示现价是原价的68%。把“原价”看作 单位“1”的量。 (3)即时练习:(出示图片)说一说下面的折扣分别表示原 价的百分之几 八折二折九五折 七二折 2.例1(2)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 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八五折”表示85%,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5%。把“原价”看 作单位“1”的量。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就是求(原价)的(85%) 是多少 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折扣原价的百分之几或几十,要求折后的价钱,只要用原价 乘折扣就可以了 3.例1(2)题中的“打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90%。把 原价”看作单位“1”的量 便宜的价格=原价×(1-90%) 160×(1-90%) =160×10%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商品打折的情境图),从图片中你发现 了什么共同现象?(都在打折),这些都是商家为了招揽顾客采用 的促销手段。 “打折”是什么意思?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折扣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折扣) 2.学生看课题质疑,教师进行简要板书。 看到“折扣”,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预设:①什么是打折?②有什么作用?③怎样计算打 折?) 3.归纳整理,出示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第 8 页的内容,并将课本中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汇报自学成果: (1)什么叫做打折?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几折表示什么。 (2)例 1(1)题中的“打九折”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量?该怎样解答? (3)例 1(2)题中的 “打八五折”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 的量?请你试着用两种方法解答。 (4)原价、现价和折扣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解疑合探 1.指名汇报,得出: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这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 (2)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找学生举例说一说,教师板书: “六八折”是 68%,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68%。把“原价”看作 单位“1”的量。 (3)即时练习:(出示图片)说一说下面的折扣分别表示原 价的百分之几 八折 二折 九五折 七二折 2.例 1(2)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 180 元,现在 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八五折”表示 85%,就是现价是原价的 85%。把“原价”看 作单位“1”的量。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就是求(原价)的(85% ) 是多少。 180×85% = 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 153 元。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折扣原价的百分之几或几十,要求折后的价钱,只要用原价 乘折扣就可以了。 3.例 1(2)题中的“打九折” 就是现价是原价的 90%。把 “原价”看作单位“1”的量。 便宜的价格=原价×(1-90%) 160×(1–90%) =160 ×10%
=16(元) 答:比原价便宜16元。 便宜的价格=原价一现价 160-160×90% 16(元 答:比原价便宜16元 4.原价、现价和折扣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折扣=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小结: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打折的含义,把折 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方法解答 三、质疑再探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你是否已解决? 再次打开课本,看一看本节所学的知识,并勾画出重要内容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或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 解决 四、运用拓展 填空: (1)五折就是十分之(),写成百分数就是( (2)某商品打七折销售,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现价比原价降低了( (3)某商品售价降低到原价的83%销售,就是打( 折 2.某商场元旦期间全部商品打八折优惠,小明有会员卡,还 可以再打九折优惠,小明现在要买一套价格为300元的运动服 小明要花多少钱? 3.真假辩论:这则广告欺骗消费者了吗?问题:东方家电城 将每台进价为1800元的电视机按如下广告销售:“原价3000元 7折优惠,亏本大甩卖。”该家电城是否真亏本,若未亏本,每 台利润是多少? 4.天气渐冷,买羽绒服的人越来越多.为进行促销,某商店 老板准备将原价400元一件的羽绒服以300元的价格出售.请你综 合折扣知识,为该店老板设计一个简单的广告 5.折扣顺口溜:消费打折实惠多,物美价廉心头乐。折扣 购物都说好,其中陷阱也不少。虚折扣、假甩卖,积分赠券难实 在。劝君消费擦亮眼,货真价实在眼前。 五、全课总结 1.长沙到上海的单程机票原价为680元一张,妈妈买到一张打三五折的特价 作业设计|机票,妈妈实际花了多少钱?★ 2.商场在元旦期间进行打折促销活动,某品牌电视机打八折出售,杨老师在 活动期间购买了一台原价3850元的电视机,比平时便宜了多少钱?★★
=16(元) 答:比原价便宜 16 元。 便宜的价格=原价–现价 160- 160×90% =160 - 144 =16(元) 答:比原价便宜 16 元。 4.原价、现价和折扣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折扣=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小结: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打折的含义,把折 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方法解答。 三、质疑再探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你是否已解决? 再次打开课本,看一看本节所学的知识,并勾画出重要内容,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或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 解决。 四、运用拓展 1.填空: (1)五折就是十分之( ),写成百分数就是( )%。 ( 2 )某商品打七折销售,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 )%, 现价比原价降低了( )%。 (3)某商品售价降低到原价的 83%销售,就是打( ) 折。 2.某商场元旦期间全部商品打八折优惠,小明有会员卡,还 可以再打九折优惠,小明现在要买一套价格为 300 元的运动服, 小明要花多少钱? 3.真假辩论:这则广告欺骗消费者了吗?问题:东方家电城 将每台进价为 1800 元的电视机按如下广告销售:“原价 3000 元, 7 折优惠,亏本大甩卖。”该家电城是否真亏本,若未亏本,每 台利润是多少? 4.天气渐冷,买羽绒服的人越来越多.为进行促销,某商店 老板准备将原价 400 元一件的羽绒服以 300 元的价格出售.请你综 合折扣知识,为该店老板设计一个简单的广告. 5.折扣顺口溜:消费打折实惠多,物美价廉心头乐。折扣 购物都说好,其中陷阱也不少。虚折扣、假甩卖,积分赠券难实 在。劝君消费擦亮眼,货真价实在眼前。 五、全课总结 作业设计 1.长沙到上海的单程机票原价为 680 元一张,妈妈买到一张打三五折的特价 机票,妈妈实际花了多少钱?★ 2.商场在元旦期间进行打折促销活动,某品牌电视机打八折出售,杨老师在 活动期间购买了一台原价 3850 元的电视机,比平时便宜了多少钱?★★
3.某商店打折促销,原价800元的某品牌自行车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辆 车,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辆车售价多少元?★★★ 4.小红在某文具店买了一套文具,老板给小红打七折的优惠,小红节约了12 这套文具原价是多少钱?★★★★ 5.妈妈进了一批水果来卖,每千克的进价加上3元为每千克的售价。一位顾 客买这种水果10千克,妈妈给她打八折,结果赚了10元。这种水果每千克的进价 是多少钱?★★★★★ 百分数(二):折扣 六八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68% 板书设计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折扣=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 教学反思
3.某商店打折促销,原价 800 元的某品牌自行车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辆 车,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辆车售价多少元?★★★ 4.小红在某文具店买了一套文具,老板给小红打七折的优惠,小红节约了 12 元,这套文具原价是多少钱?★★★★ 5.妈妈进了一批水果来卖,每千克的进价加上 3 元为每千克的售价。一位顾 客买这种水果 10 千克,妈妈给她打八折,结果赚了 10 元。这种水果每千克的进价 是多少钱?★★★★★ 板书设计 百分数(二):折扣 六八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68%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折扣=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 教学反思
课题 成数 教时 时间 教学目标(亥/知识与技能/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 成数的实际问题。 体现“三维”过程与方法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教学重点: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点 教学难点: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 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成数的含义。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通称 几成” (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 “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十分之二 (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 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350×(1-25%) 方法二:350-350×25% 350×75% 350-350×0.25
课题 成数 教时 2 时间 教学目标(须 体现“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成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 成数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 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成数的含义。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通称 “几成” (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 “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十分之二 20% (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解决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 9 页例 2: 某工厂去年用电 350 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 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 “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 350×(1-25%) 方法二:350-350×25% =350×75% =350-350×0.25
=350×0.7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某市2012年出境游人数为15000 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 次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增长两成是什么意思?单位“1”是那个量?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 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方法一:1500÷(1-20%) 方法二;解:设2011年出境游人数为x人次 x+20%x=15000 2.练习 小丽家承包了一块地,前年收小麦80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 产一成半。去年收小麦多少千克? 3.完成练习二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 有哪些了解? ★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 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梵净山2013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14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13 年增加一成五,2014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万? ★★★大坪完小2013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12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 作业设计 成,大坪完小2012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某鞋厂2011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12年年产量比2011年增加了 成六,2013年年产量又比2012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13年的年产量是多少 万双? ★★★★★某地前年的粮食产量为3000吨,去年因为洪水及病虫害的影响比 前年减产近三成。预计今年的产量会比去年增加45%,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多少吨? 百分数(二):成数 成=(十分之二)=(20%) 方法二:350-350×25% 板书设计 方法一:350×(1-25%) 350×75% =350-350×0.25 350×0.75 =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 教学反思
=350×0.7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某市2012年出境游人数为15000 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 2011 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 次?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增长两成是什么意思?单位“1”是那个量?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 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方法一:15000÷(1-20%) 方法二;解:设 2011 年出境游人数为 x 人次。 x+20%x=15000 2.练习。 小丽家承包了一块地,前年收小麦 8000 千克,去年比前年增 产一成半。去年收小麦多少千克? 3.完成练习二第 4、5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 有哪些了解? 作业设计 ★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 1500 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 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梵净山 2013 年累计旅游人次是 18 万人次,2014 年累计旅游人次比 2013 年增加一成五,2014 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万? ★★★大坪完小 2013 年的在校生人数有 820 人,比 2012 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 二成,大坪完小 2012 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某鞋厂 2011 年的年产量为 30 万双,2012 年年产量比 2011 年增加了 一成六,2013 年年产量又比 2012 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 2013 年的年产量是多少 万双? ★★★★★某地前年的粮食产量为 3000 吨,去年因为洪水及病虫害的影响比 前年减产近三成。预计今年的产量会比去年增加 45%,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多少吨? 板书设计 百分数(二):成数 二成=(十分之二)=( 20% ) 方法一: 350×(1-25%) 方法二:350-350×25% =350×75% =350-350×0.25 =350×0.75 =350-87.5 =262.5(万千瓦时) =262.5(万千瓦时) 教学反思
课题 税率教时3时间 知识与技/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 教学目标(须 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体现“三维”|过程与方法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 目标) 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难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计算应纳税额和税率等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我国近几年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高速公路 神七”上天、各处漂亮的教学楼等) 指名说,祖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都是怎么得来的? 2.老师适时点拨,引出本课课题: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 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 ,国家用收来的税收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国防等事业。所 以,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提出问题:纳税到底都按什么来纳税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会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激发 学生爱祖国的同时,理解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税收的重要性,为本 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阅读课本102页。说说:你对税率的认识 2.税率的认识。 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 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 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3.讨论交流:说出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 20%表示什么? 4.税款计算 (1)出示例3(课本10页)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 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 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就是求什么?(30万元的
课题 税率 教时 3 时间 教学目标(须 体现“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 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计算应纳税额和税率等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我国近几年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高速公路、 “神七”上天、各处漂亮的教学楼等) 指名说,祖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都是怎么得来的? 2.老师适时点拨,引出本课课题: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 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 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收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国防等事业。所 以,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提出问题:纳税到底都按什么来纳税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会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激发 学生爱祖国的同时,理解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税收的重要性,为本 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阅读课本 102 页。说说:你对税率的认识。 2.税率的认识。 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 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 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3.讨论交流:说出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 商店按营业额的 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 5%表示什么? B 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 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 20%表示什么? 4.税款计算 (1)出示例 3(课本 10 页) 一家饭店 10 月份的营业额是 30 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 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 10 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 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 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就是求什么?(30 万元的
5%,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4)让学生列出算式 30×5%=1.5(万元)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具体的纳税问题,使学生掌握应纳税 额的计算方法,感受到应纳税额的计算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是多少,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小资料:有时并不是全部收入都需要纳税。例如个人 工资或薪金收入3500元以上的部分纳税,而3500元及以下的部 分不需要纳税。需要纳税的部分是指按规定扣除不纳税项目的余 额,叫应纳税所得额。 2.学生独立完成: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 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巩固练习: (1)一个卷烟厂上月香烟的销售额为1500万元。如果按销 售额45%缴纳消费税,上月应缴纳消费税款多少万元? (2)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 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 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 是营业税。)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 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性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 且可以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 问题抽象成数学应用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4.作业 练习二第6、7、8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 1.填空 (1)收入额、税率、应纳税额之间的关系是: 应纳税额=( 税率=( ×100% 收入额=( 作业设计 (2)某商店去年的营业额是40万元,去年缴纳税款共2万元,则去年的税率 2.小法官巧判断 (1)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80%。( (2)王叔叔说:“我付出劳动,得到工资,不需要纳税。” 3.王老师要买一辆12万元的小汽车,导购员说:“现在购车要收10%的购置 税,张老师要交多少元购置税?
5%,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4)让学生列出算式 30×5%=1.5(万元)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具体的纳税问题,使学生掌握应纳税 额的计算方法,感受到应纳税额的计算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是多少,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小资料:有时并不是全部收入都需要纳税。例如个人 工资或薪金收入 3500 元以上的部分纳税,而 3500 元及以下的部 分不需要纳税。需要纳税的部分是指按规定扣除不纳税项目的余 额,叫应纳税所得额。 2.学生独立完成: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 5000 元,扣除 3500 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 分需要按 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巩固练习: (1)一个卷烟厂上月香烟的销售额为 1500 万元。如果按销 售额 45%缴纳消费税,上月应缴纳消费税款多少万元? (2)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以 外,还要按营业税的 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 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 14 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 是营业税。)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 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性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 且可以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 问题抽象成数学应用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4.作业: 练习二第 6、7、8 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 助? 作业设计 1.填空 (1)收入额、税率、应纳税额之间的关系是 : 应纳税额=( )×( ) 税率=( )÷( ) ×100% 收入额=( )÷ ( ) (2)某商店去年的营业额是 40 万元,去年缴纳税款共 2 万元,则去年的税率 是( )%。 2.小法官巧判断 (1)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 80%。( ) (2)王叔叔说:“我付出劳动,得到工资,不需要纳税。”( ) 3.王老师要买一辆 12 万元的小汽车,导购员说:“现在购车要收 10%的购置 税,张老师要交多少元购置税?
4.李明的妈妈月收入4000元,爸爸月收入58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 税多少元? 5.农村合作医疗规定在县级医院的起付钱为800元,起付钱以上的部分按55% 报销,住院费共花了3800元,他需要自己花多少钱? 百分数(二):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 100% 板书设计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30×5%=1.5(万元) 教学反思
4.李明的妈妈月收入 4000 元,爸爸月收入 5800 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 税多少元? 5.农村合作医疗规定在县级医院的起付钱为 800 元,起付钱以上的部分按 55% 报销,住院费共花了 3800 元,他需要自己花多少钱? 板书设计 百分数(二):税率 税率= 应纳税额 各种收入 ×100%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30×5%=1.5(万元) 教学反思
使学生明白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 知识与技能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 教学目标(须 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三维” 使学生能结合实际解决关于利息的问题,把握求利息几个关键条件, 目标) 过程与方法建立并掌握求利息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生 价值观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教学重点:掌握储蓄相关概念,能解决储蓄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税后利息”的计算,解决“实际取回”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习准备。 师:课前我们对关于银行利率进行了小调查,现在我们请几 个同学来介绍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 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提出自己不太懂的问题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重点理解利率: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利率=利息÷本金×100%) (2)钱放进银行有什么好处? (3)计算利率的公式 (4)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5)年利率和月利率的概念? 教学新知 1.出示2015年工商银行最新存款利率 3个6个 存期 年二年三年五年 年利率0.352.602803013.504.04.25 2.教学例4。(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编) 出示例4:2015年2月,xx同学将5000元的压岁钱存入银 行,存期两年,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呢? (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A、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 率、时间有关) 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 C、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要学生整理好思维顺序,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的思维要清
课题 利率 教时 4 时间 教学目标(须 体现“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明白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了 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结合实际解决关于利息的问题,把握求利息几个关键条件, 建立并掌握求利息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掌握储蓄相关概念,能解决储蓄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税后利息”的计算,解决“实际取回”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学习准备。 师:课前我们对关于银行利率进行了小调查,现在我们请几 个同学来介绍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 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提出自己不太懂的问题: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重点理解利率: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利率 = 利息÷本金 × 100% ) (2)钱放进银行有什么好处? (3)计算利率的公式? (4)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5)年利率和月利率的概念? 二、教学新知 1.出示 2015 年工商银行最新存款利率 活期 整存整取 存期 3 个 月 6 个 月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年利率 0.35 2.60 2.80 3.00 3.50 4.00 4.25 2.教学例 4。(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编) 出示例 4:2015 年 2 月,xx 同学将 5000 元的压岁钱存入银 行,存期两年,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呢? (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A、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 率、时间有关) B、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 C、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要学生整理好思维顺序,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的思维要清 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