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71.3.1 课程名称:医古文 Medical Classical Chinese 开课(二级)学院:中药学院 课程性质:限选公共基础课 学分:4学分 学时:56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授课对象:中药学专业(四年制)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及平时考查(包括作业、练习等),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 考查成绩占2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授先秦至清代文理丰富、医理明易,并能反映古代中医药文献语言概貌的医 学相关古文17篇,包括著名医家的传记、医著序文、医论、医话、医案等,并紧密结合篇 目,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实践,其中包括断句或标点等阅读素材。通过讲授和实践, 学生应掌握常用词语800个左右,并熟谙其主要义项,具备丰富的词汇、句式、句读、今 译等感性知识及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This course introduces 17 ancient Chinese articles,comprehensive and concise,from Qin Dynasty to the end of Qing Dynasty,which could reflect the general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These selective articles are involved in biographies,prefaces of medical classics,medical treatise,medical talks medical records and so on.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titles,students are instructed to finish the reading practice,including punctuating and interpunctuation.Through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students should master about 800 common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They should also have the necessary glossary,forms of sentences patterns,sentence-reading and translations into modern languages as well as the better reading comprehension.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医古文》是研究古代中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 ·160·
·160· 《医古文》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71.3.1 课程名称:医古文 Medical Classical Chinese 开课(二级)学院:中药学院 课程性质:限选公共基础课 学分:4 学分 学时:56 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授课对象:中药学专业(四年制)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及平时考查(包括作业、练习等),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 80%,平时 考查成绩占 2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授先秦至清代文理丰富、医理明易,并能反映古代中医药文献语言概貌的医 学相关古文 17 篇,包括著名医家的传记、医著序文、医论、医话、医案等,并紧密结合篇 目,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实践,其中包括断句或标点等阅读素材。通过讲授和实践, 学生应掌握常用词语 800 个左右,并熟谙其主要义项,具备丰富的词汇、句式、句读、今 译等感性知识及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This course introduces 17 ancient Chinese articles, comprehensive and concise, from Qin Dynasty to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which could reflect the general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These selective articles are involved in biographies, prefaces of medical classics, medical treatise, medical talks medical records and so on.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titles, students are instructed to finish the reading practice, including punctuating and interpunctua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students should master about 800 common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 They should also have the necessary glossary, forms of sentences patterns, sentence-reading and translations into modern languages as well as the better reading comprehension.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医古文》是研究古代中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
的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 的学习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在已有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古典医籍常用词语及 其主要义项,以及断句、今译与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为 学习后续古典医著课程与今后研究古代医籍,清除文理上的障碍。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文选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积累语言材料。熟读并理解规定文章,认识借 字、古字与异体字,掌握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包括实词和成语典故、常用虚词的作用 及其相应的意义,尤其应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实词、同形词以及偏义复词和一词多义的现 象。掌握常见固定结构的今译方法、实词的临时性语法功能和古汉语语序的惯例,理解各 篇文章所提供的古代文化知识与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信息。 本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2学时,阅读练习4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篇扁鹊传 【目的要求】 1.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注意先秦两汉时期的词语较多地具有本义义项的特点,学 习时应举一反三。 2.本课有较多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应予识别。 3.了解司马迁所写的这一最早医家传记的写作特点,领会本文所展示的扁鹊形象,及 “六不治”尤其是“信巫不信医”的意义。 【教学内容】 1.词语 (1)(长桑君)过 (2)谨(遇) (3)(谨)遇 (4)閒(与) (5)殆(非人) (6)公族 (7)(血脉)治 (8)而(何怪) (9)(必)閒 (10)治(禳) (11)中(害) (12)收(乎) (13)(未)能 (14)精光 (15)诞(之) (16)因(五藏之输 (17)诀(脉) (18)搦(髓脑) (19)(揲)荒 (20)(爪)幕 (21)咳(婴) (22)终日 (23)写(形) (24)(闻病之)阳 (②5)(论得其)阴 (26)大表 (27)曲(止) (28)(曲)止 (29)(不)瞚 (30)挢(然) (31)(中)阙 (32)弃捐填沟壑 (33)服臆 (34)(长)潸 (35)忽忽 (36)厉(针) (37)有閒 (38)司命 (39)重(难治) (40)贵(妇人) (41)带下医 (42)伎(不如) (43)由(扁鹊) ·161·
·161· 的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 的学习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在已有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古典医籍常用词语及 其主要义项,以及断句、今译与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为 学习后续古典医著课程与今后研究古代医籍,清除文理上的障碍。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文选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积累语言材料。熟读并理解规定文章,认识借 字、古字与异体字,掌握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包括实词和成语典故、常用虚词的作用 及其相应的意义,尤其应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实词、同形词以及偏义复词和一词多义的现 象。掌握常见固定结构的今译方法、实词的临时性语法功能和古汉语语序的惯例,理解各 篇文章所提供的古代文化知识与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信息。 本课程总学时为 56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52 学时,阅读练习 4 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篇 扁鹊传 【目的要求】 1.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注意先秦两汉时期的词语较多地具有本义义项的特点,学 习时应举一反三。 2.本课有较多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应予识别。 3.了解司马迁所写的这一最早医家传记的写作特点,领会本文所展示的扁鹊形象,及 “六不治”尤其是“信巫不信医”的意义。 【教学内容】 1.词语 (1)(长桑君)过 (2)谨(遇) (3)(谨)遇 (4)閒(与) (5)殆(非人) (6)公族 (7)(血脉)治 (8)而(何怪) (9)(必)閒 (10)治(穰) (11)中(害) (12)收(乎) (13)(未)能 (14)精光 (15)诞(之) (16)因(五藏之输) (17)诀(脉) (18)搦(髓脑) (19)(揲)荒 (20)(爪)幕 (21)咳(婴) (22)终日 (23)写(形) (24)(闻病之)阳 (25)(论得其)阴 (26)大表 (27)曲(止) (28)(曲)止 (29)(不)瞚 (30)挢(然) (31)(中)阙 (32)弃捐填沟壑 (33)服臆 (34)(长)潸 (35)忽忽 (36)厉(针) (37)有閒 (38)司命 (39)重(难治) (40)贵(妇人) (41)带下医 (42)伎(不如) (43)由(扁鹊)
2.语序 (1)而何怪? (2)中庶子喜方者。 (3)何以。 3.句子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 乃呼扁鹊私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 不出三日必间。”居二日半,简子寤。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 众,不可曲止也。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 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4.文意理解 (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这几句话? (2)扁鹊认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样的医学观? (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4)怎样理解扁鹊行医“随俗为变”?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二篇华佗传 【目的要求】 1.学习本篇重要词语,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在当时的常用义,以及现在的常见义,注 意它们的不同点。 2.掌握本课较多的古今同形词与同义复词。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华佗杰出的医学成就及被曹操处死的不幸结局。 【教学内容】 1.词语 (1)游学 (2)(黄琬)辟 (3)(不)就 (4)且(百岁) (5)节度 (6)(七八)壮 (7)应(除) (8)(某)许 (9)行(差) (10)(共)止 (11)难(其异) (12)自如常 (13)卒(头眩) (14)中宿 (15)劳事 (16)(中)间 (17)无赖 (18)卒(可) (19)向来 (20)(卖)饼 (21)县(车边) (22)逆(见) (23)属(使) (24)瞋恚 ·162·
·162· 2.语序 (1)而何怪? (2)中庶子喜方者。 (3)何以。 3.句子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 乃呼扁鹊私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 不出三日必间。”居二日半,简子寤。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 众,不可曲止也。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 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4.文意理解 (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这几句话? (2)扁鹊认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样的医学观? (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4)怎样理解扁鹊行医“随俗为变”?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二篇 华佗传 【目的要求】 1.学习本篇重要词语,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在当时的常用义,以及现在的常见义,注 意它们的不同点。 2.掌握本课较多的古今同形词与同义复词。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华佗杰出的医学成就及被曹操处死的不幸结局。 【教学内容】 1.词语 (1)游学 (2)(黄琬)辟 (3)(不)就 (4)且(百岁) (5)节度 (6)(七八)壮 (7)应(除) (8)(某)许 (9)行(差) (10)(共)止 (11)难(其异) (12)自如常 (13)卒(头眩) (14)中宿 (15)劳事 (16)(中)间 (17)无赖 (18)卒(可) (19)向来 (20)(卖)饼 (21)县(车边) (22)逆(见) (23)属(使) (24)瞋恚
(25)不快 (26)寻(差) (27)食顷 (28)(生鱼)脍 (29)(三)期 (30)伤娠 (31)案(脉) (32)稍(小差) (33)多(脊痛) (34)可(尺所) (35)(此)近 (36)当(得) (37)暂(还) (38)数(乞期) (39)敕(郡县) (40)食事 (41)(信)病 (42)(便)收 (43)传(付) (44)考验 (45)首服 (46)含宥 (47)鼠辈 (48)考竞 (49)彊死 (50)将爱 (51)故(当死) (52)去(药) (53)劳动 (54)(使)极 (55)熊颈鸱顾 (56)(五)禽 (57)因(上著粉) (58)(为)率 (59)处所 (60)(朝歌)云 2.句子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2)即如佗言,立吐她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 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 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3.文意理解 (1)“兼通数经”与“合汤不过数种”两句都有“数”这个词,这两个词在表意上有何 不同? (2)怎样理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华佗是“人命所县”的人? (4)华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杀害?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三篇丹溪翁传 【目的要求】 1.学习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尤其注意较多的成语典故(其出处、意义以及在课文中的 作用)。 2.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现象。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朱丹溪的学医经历,他在临床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被 称作“直谅多闻之益友”的原因。 【教学内容】 1.词语 ·163·
·163· 2.句子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2)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 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 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3.文意理解 (1)“兼通数经”与“合汤不过数种”两句都有“数”这个词,这两个词在表意上有何 不同? (2)怎样理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华佗是“人命所县”的人? (4)华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杀害?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三篇 丹溪翁传 【目的要求】 1.学习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尤其注意较多的成语典故(其出处、意义以及在课文中的 作用)。 2.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现象。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朱丹溪的学医经历,他在临床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被 称作“直谅多闻之益友”的原因。 【教学内容】 1.词语 (25)不快 (26)寻(差) (27)食顷 (28)(生鱼)脍 (29)(三)期 (30)伤娠 (31)案(脉) (32)稍(小差) (33)多(脊痛) (34)可(尺所) (35)(此)近 (36)当(得) (37)暂(还) (38)数(乞期) (39)敕(郡县) (40)食事 (41)(信)病 (42)(便)收 (43)传(付) (44)考验 (45)首服 (46)含宥 (47)鼠辈 (48)考竟 (49)彊死 (50)将爱 (51)故(当死) (52)去(药) (53)劳动 (54)(使)极 (55)熊颈鸱顾 (56)(五)禽 (57)因(上著粉) (58)(为)率 (59)处所 (60)(朝歌)云
(1)讳(震亨) (2)益(闻) (3)游艺 (4)(犹)仕 (5)鲜(克) (6)(鲜)克 (7)治(装) (8)寺人 (9)旁(通) (10)褊(甚) (11)敷扬 (12)一(断) (13)涣焉 (14)声闻 (15)消息 (16)寻(其) (17)指归 (18)辐凑 (19)班班 (20)(可)纪 (21)(无)伦 (22)内观 (23)辟(如) (24)衣裾 (25)皱(其皮) (26)少选 (27)靳靳 (28)亹毫 (29)春秋 (30)(乃)徇 (31)介特 (32)节宣 (33)折节 (34)拂衣 (35)(将)浼 (36)卓卓 (37)大方 (38)利害 (39)风声 (40)源委 (41)毓(神) (42)一(语) (43)不暇 (44)溥(哉) (45)信(矣) (46)(直)谅 (47)少(之) 2.语序 (1)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 (2)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 (3)末是务。 3.句子 (1)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 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2)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喜 忘疲。 (3)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 下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凉多闻之益友, 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4.文意理解 (1)“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罗知悌为什么对朱震亨提出这个要求? (2)“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 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 乎!’”这段话反映朱震亨对局方之学持何态度? (3)“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段所述证候、病因、病机分别是什么?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64
·164· 2.语序 (1)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 (2)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 (3)末是务。 3.句子 (1)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 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2)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 忘疲。 (3)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 下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 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4.文意理解 (1)“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罗知悌为什么对朱震亨提出这个要求? (2)“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 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 乎!’”这段话反映朱震亨对局方之学持何态度? (3)“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段所述证候、病因、病机分别是什么?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1)讳(震亨) (2)益(闻) (3)游艺 (4)(犹)仕 (5)鲜(克) (6)(鲜)克 (7)治(装) (8)寺人 (9)旁(通) (10)褊(甚) (11)敷扬 (12)一(断) (13)涣焉 (14)声闻 (15)消息 (16)寻(其) (17)指归 (18)辐湊 (19)班班 (20)(可)纪 (21)(无)伦 (22)内观 (23)辟(如) (24)衣裾 (25)皱(其皮) (26)少选 (27)靳靳 (28)亹亹 (29)春秋 (30)(乃)徇 (31)介特 (32)节宣 (33)折节 (34)拂衣 (35)(将)浼 (36)卓卓 (37)大方 (38)利害 (39)风声 (40)源委 (41)毓(神) (42)一(语) (43)不暇 (44)溥(哉) (45)信(矣) (46)(直)谅 (47)少(之)
第四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目的要求】 1,了解《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方技略》的大致内容。 2.了解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教学内容】 1.词语 (1)(仲尼)没 (2)从衡 (3)燔(灭) (4)(之)败 (5)书(缺) (6)闵(焉) (7)建(藏书之策) (8)诏(光禄大夫) (9)数术 (10)条(其篇目) (11)指意 (12)删(其要) (13)原(人血脉) (14)起(百病) (15)度(箴石) (16)(假药味之)滋 (17)因(气感) (18)辩(五苦) (19)水火 (20)(于)平 (21)及(失) (22)中医 (23)(之)际 (24)节文 (25)寿考 (26)怵惕 (27)(有)述 (28)(一)守 (29)原(诊) (30)腌昧 (31)序(方技) 2.句子 (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 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 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4)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 生疾而殒性命。 3.文意理解 (1)“诏”作为共同述语,其意不局限于“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句内, 而通贯至哪几个句子中? (2)为什么说课文中的“中医”是“中等水平医生”的意思? (3)《汉书·艺文志》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五篇《伤寒论》序 【目的要求】 1.了解张仲景写作《伤寒杂病论》的时代背景、原因、经过和愿望。 2.学习文中所表达的要求医生重视医德修养,技术应精益求精的思想。 ·165✉
·165· 第四篇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目的要求】 1.了解《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方技略》的大致内容。 2.了解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教学内容】 1.词语 2.句子 (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 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 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4)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 生疾而殒性命。 3.文意理解 (1)“诏”作为共同述语,其意不局限于“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句内, 而通贯至哪几个句子中? (2)为什么说课文中的“中医”是“中等水平医生”的意思? (3)《汉书·艺文志》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五篇 《伤寒论》序 【目的要求】 1.了解张仲景写作《伤寒杂病论》的时代背景、原因、经过和愿望。 2.学习文中所表达的要求医生重视医德修养,技术应精益求精的思想。 (1)(仲尼)没 (2)从衡 (3)燔(灭) (4)(之)败 (5)书(缺) (6)闵(焉) (7)建(藏书之策) (8)诏(光禄大夫) (9)数术 (10)条(其篇目) (11)指意 (12)删(其要) (13)原(人血脉) (14)起(百病) (15)度(箴石) (16)(假药味之)滋 (17)因(气感) (18)辩(五苦) (19)水火 (20)(于)平 (21)及(失) (22)中医 (23)(之)际 (24)节文 (25)寿考 (26)怵惕 (27)(有)述 (28)(一)守 (29)原(诊) (30)晻昧 (31)序(方技)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宾语前置”现象。 【教学内容】 1,词语 (1)(才)秀 (2)企踵 (3)孜孜汲汲 (4)卒然 (5)赍(百年) (6)进(不能) (7)退(不能) (8)游魂 (9)徇(物) (10)冰谷 (11)向(余) (12)(十)稔 (13)横天 (14)撰(用) (15)平(脉) (16)寻(余) (17)思过半 (18)自非 (19)(理)致 (20)演(其) (21)口给 (22)相(对) (23)窥管 (24)视(死) (25)(博)识 (26)知(之) 2.语序 (1)惟名利是务。 (2)安附? (3)何荣势之云? (4)未之闻。 3.句子 (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 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2)厥身己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 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3)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 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4.文意理解 (1)《伤寒杂病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2)作者的治学方法有哪些? (3)作者对为医者提出哪些要求? (4)文中引用孔子之语寓意何在?作者希望自已成为哪种人?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六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目的要求】 1.了解《素问》世本传抄致误的各种情况,领会王冰整理《素问》的缘由,认识训诂 的重要性。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注意同义复用词语及古今同形异义词语。 ·166·
·166·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宾语前置”现象。 【教学内容】 1.词语 2.语序 (1)惟名利是务。 (2)安附? (3)何荣势之云? (4)未之闻。 3.句子 (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 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2)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 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3)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 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4.文意理解 (1)《伤寒杂病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2)作者的治学方法有哪些? (3)作者对为医者提出哪些要求? (4)文中引用孔子之语寓意何在?作者希望自已成为哪种人?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六篇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目的要求】 1.了解《素问》世本传抄致误的各种情况,领会王冰整理《素问》的缘由,认识训诂 的重要性。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注意同义复用词语及古今同形异义词语。 (1)(才)秀 (2)企踵 (3)孜孜汲汲 (4)卒然 (5)赍(百年) (6)进(不能) (7)退(不能) (8)游魂 (9)徇(物) (10)冰谷 (11)向(余) (12)(十)稔 (13)横夭 (14)撰(用) (15)平(脉) (16)寻(余) (17)思过半 (18)自非 (19)(理)致 (20)演(其) (21)口给 (22)相(对) (23)窥管 (24)视(死) (25)(博)识 (26)知(之)
3.准确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 1,词语 (1)黎元 (2)仁寿 (3)羸劣 (4)序(尚书) (5)三坟 (6)趣(深) (7)候(列) (8)(斯)契 (9)(不)式 (10)天机 (11)藏(谋) (12)标格 (13)目牛无全 (14)(幽)赞 (15)命世 (16)新(其用) (17)蒸人 (18)华(叶) (19)(天之)假 (20)弱龄 (21)式(为) (22)龟镜 (23)纰缪 (24)披(会) (25)(既)淹 (26)(莫)适 (27)得失 (28)童蒙 (29)错简 (30)碎文 (31)(列)宿 (32)夷夏 (33)惟(明) (34)徽音 (35)(累)属 (36)(岁)次 2.句子 (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 之矣。 (2)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3)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 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4)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 臣无天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3.文意理解 (1)怎样理解“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2)“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强调什么? (3)王冰整理《内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七篇 《本草纲目》原序 【目的要求】 1.了解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缘由及该书的体例。 2.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和重要词语。 【教学内容】 1.词语 ·167
·167· 3.准确理解文意。 【教学内容】 1.词语 2.句子 (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 之矣。 (2)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3)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 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4)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 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3.文意理解 (1)怎样理解“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2)“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强调什么? (3)王冰整理《内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七篇 《本草纲目》原序 【目的要求】 1.了解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缘由及该书的体例。 2.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和重要词语。 【教学内容】 1.词语 (1)黎元 (2)仁寿 (3)羸劣 (4)序(尚书) (5)三坟 (6)趣(深) (7)候(列) (8)(斯)契 (9)(不)忒 (10)天机 (11)蒇(谋) (12)标格 (13)目牛无全 (14)(幽)赞 (15)命世 (16)新(其用) (17)蒸人 (18)华(叶) (19)(天之)假 (20)弱龄 (21)式(为) (22)龟镜 (23)纰缪 (24)披(会) (25)(既)淹 (26)(莫)适 (27)得失 (28)童蒙 (29)错简 (30)碎文 (31)(列)宿 (32)夷夏 (33)惟(明) (34)徽音 (35)(累)属 (36)(岁)次
(1)纪(称) (2)觇(宝气) (3)晨星 (4)醉然 (5)癯然 (6)津津然 (7)长物 (8)钝椎 (9)渔猎 (10)僭(纂述) (11)(细)玩 (12)种色 (13)冰壶 (14)玉鉴 (15)渊海 (16)(医书)觏 (17)(秘)箓 (18)用心 (19)朱紫相倾 (20)博(织机) (21)恚(博古) (22)盍(锲) (23)锲(之) (24)共(天下) (25)味(太玄) (26)上元日 2.语序 醉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 3.句子 (1)予窥其人,醉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2)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赢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3)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4.文意理解 (1)“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 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作者用这几个典故想说明什么? (2)“金谷之园”、“龙君之宫”、“冰壶玉鉴”分别赞美《本草纲目》什么? (3)本文哪些地方记述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艰辛? (4)《本草纲目》的编排体例是什么?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八篇 《类经》序 【目的要求】 1.了解张介宾编著《类经》的宗旨、过程及其分类情况,领会其类编《类经》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2.掌握课文中丰富的词语,特别是大量的成语典故。 3.学习本文气势壮阔、论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 1.词语 (1)肇端 (2)曲折 (3)胪列 (4)规规 (5)辟(之) (6)弁髦 (7)(岂)杀 (8)赤子 (9)涂地 (10)(奥)衍 (11)绎(之) (12)由堂入室 (13)粤(稽) (14)(醒)聩 (15)指迷 (16)更(秋) (17)稍(得) (18)葆(其真) (19)两仪 (20)三才 ·168
·168· 2.语序 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 3.句子 (1)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2)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3)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4.文意理解 (1)“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 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作者用这几个典故想说明什么? (2)“金谷之园”、“龙君之宫”、“冰壶玉鉴”分别赞美《本草纲目》什么? (3)本文哪些地方记述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艰辛? (4)《本草纲目》的编排体例是什么?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八篇 《类经》序 【目的要求】 1.了解张介宾编著《类经》的宗旨、过程及其分类情况,领会其类编《类经》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2.掌握课文中丰富的词语,特别是大量的成语典故。 3.学习本文气势壮阔、论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 1.词语 (1)纪(称) (2)觇(宝气) (3)晨星 (4)睟然 (5)癯然 (6)津津然 (7)长物 (8)钝椎 (9)渔猎 (10)僭(纂述) (11)(细)玩 (12)种色 (13)冰壶 (14)玉鉴 (15)渊海 (16)(医书)觏 (17)(秘)箓 (18)用心 (19)朱紫相倾 (20)博(织机) (21)恚(博古) (22)盍(锲) (23)锲(之) (24)共(天下) (25)味(太玄) (26)上元日 (1)肇端 (2)曲折 (3)胪列 (4)规规 (5)辟(之) (6)弁髦 (7)(岂)杀 (8)赤子 (9)涂地 (10)(奥)衍 (11)绎(之) (12)由堂入室 (13)粤(稽) (14)(醒)瞆 (15)指迷 (16)更(秋) (17)稍(得) (18)葆(其真) (19)两仪 (20)三才
(21)五内 (22)三垣 (23)治(内) (24)四大 (25)五宫 (26)驹隙百年 (27)二竖 (28)苞(无穷) (29)(不能)该 (30)(不)翼 (31)歧贰 (32)效臏 (33)蚊负 (34)(犹)虞 (35)载(思) (36)阚(余谬) (3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8)鉴(形) (39)壁影 (40)萤光 (41)操觚 (42)毫(端) (43)(共)掖 (44)锡(之) (45)斤正 (46)相(成) 2.语序 (1)何裨之与有? (2)讹以。 3.句子 (1)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 (2)务俾后学了然,见便得趣,由堂入室,具悉本源,斯不致误己误人,咸臻至善。 (3)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 头木屑,曾利兵家。是编者倘亦有千虑之一得,将见择于圣人矣,何幸如之! (4)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 吾师云。 4.文意理解 (1)作者在文中使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壁影萤光”、“竹 头木屑”、“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等成语用意何在? (2)怎样理解“类经”之“类“?作者为何用此方法整理《内经》? (3)作者是怎样评价《类经》的?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九篇 《温病条辨》叙 【目的要求】 1.了解吴瑭撰写《温病条辨》的重要意义及其问世过程。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特别是成语典故。 【教学内容】 1.词语 (1)(无论)已 (2)亡如 (3)知十 (4)阙如 (5)(御风以)締 (6)迨(试) (7)(辄)困 (8)亟(矣) (9)常候 (10)中流一柱 (11)当名辨物 (12)向方 ·169·
·169· 2.语序 (1)何裨之与有? (2)讹以。 3.句子 (1)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 (2)务俾后学了然,见便得趣,由堂入室,具悉本源,斯不致误己误人,咸臻至善。 (3)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 头木屑,曾利兵家。是编者倘亦有千虑之一得,将见择于圣人矣,何幸如之! (4)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 吾师云。 4.文意理解 (1)作者在文中使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壁影萤光”、“竹 头木屑”、“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等成语用意何在? (2)怎样理解“类经”之“类“?作者为何用此方法整理《内经》? (3)作者是怎样评价《类经》的?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九篇 《温病条辨》叙 【目的要求】 1.了解吴瑭撰写《温病条辨》的重要意义及其问世过程。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特别是成语典故。 【教学内容】 1.词语 (21)五内 (22)三垣 (23)治(内) (24)四大 (25)五宫 (26)驹隙百年 (27)二竖 (28)苞(无穷) (29)(不能)该 (30)(不)翼 (31)歧贰 (32)效矉 (33)蚊负 (34)(犹)虞 (35)载(思) (36)阚(余谬) (3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8)鉴(形) (39)壁影 (40)萤光 (41)操觚 (42)毫(端) (43)(共)掖 (44)锡(之) (45)斤正 (46)相(成) (1)(无论)已 (2)亡如 (3)知十 (4)阙如 (5)(御风以)絺 (6)迨(试) (7)(辄)困 (8)亟(矣) (9)常候 (10)中流一柱 (11)当名辨物 (12)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