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一)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 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 鼓琴者 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 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 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 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断绝 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定,必定。 之:他。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 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 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 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朗读停顿 注:“"为停顿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漆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善鼓琴鼓: ②洋洋兮若江河洋洋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知音:
人教版 初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一)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 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 鼓琴者。 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 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 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 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 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 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 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 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朗读停顿 注:“/”为停顿处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 (二)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善鼓琴 鼓:_____________ ②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___________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知音:___________
④乃破琴绝弦乃: 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参考答案】 1.①弹②广大③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④于是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①太好了,高大巍峨,像泰山!②不管伯牙的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4.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试题解析】 1试题分析:“鼓”是古今异义的字,应作动词,根据语境可译为“弹”。“洋洋”是形容江河的词语,根据这个推断 即可译出。“乃”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译为“于是,就”。“知音”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査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 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 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文言词语的解释一定要想一想课内该词的意思,但千万不要死搬硬套,根据语境 结合所学文言知识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2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大致翻译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 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根据句意,应画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 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如果多停顿一下,可以把“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中的“谓”后面再加 道斜线。 考点:本题考査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诵读能力。 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 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善、峨峨”等。“善”表示称赞的词, 译为“好,太好了”。“峨峨”是用来形容山脉的,可译为“巍峨,高大”。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 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4.试题分析:“伯牙绝弦”的故事妇孺皆知,故事写的是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心心相通,能互相理解并 欣赏对方,彼此视为知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情感,所歌颂的内容,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的情节、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来整 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语句简洁,重点突出。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主要考查了对【人物传记类】等知识 点的理解和应用。归纳以下解题思路 (三)文言文复习分析与策略 考点1:人物传记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 (1)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如“裴矩传”依此介绍了“裴矩的字(弘大) 籍贯(河东闻喜人)、家境(早孤)、学识(博学)、官职(吏部侍郎)”等。事实上,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 接触的文段,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
④乃破琴绝弦 乃: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参考答案】 1. ①弹 ②广大 ③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④于是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①太好了,高大巍峨,像泰山! ②不管伯牙的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4. 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试题解析】 1.试题分析:“鼓”是古今异义的字,应作动词,根据语境可译为“弹”。“洋洋”是形容江河的词语,根据这个推断 即可译出。“乃”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译为“于是,就”。“知音”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 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 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文言词语的解释一定要想一想课内该词的意思,但千万不要死搬硬套,根据语境、 结合所学文言知识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2.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大致翻译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 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根据句意,应画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 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如果多停顿一下,可以把“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中的“谓”后面再加一 道斜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诵读能力。 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 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善、峨峨”等。“善”表示称赞的词, 译为“好,太好了”。“ 峨峨”是用来形容山脉的,可译为“巍峨,高大”。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 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4.试题分析:“伯牙绝弦”的故事妇孺皆知,故事写的是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心心相通,能互相理解并 欣赏对方,彼此视为知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情感,所歌颂的内容,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的情节、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来整 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语句简洁,重点突出。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主要考查了对【人物传记类】等知识 点的理解和应用。归纳以下解题思路: (三)文言文复习分析与策略 考点 1:人物传记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 (1)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如 “裴矩传”依此介绍了“裴矩的字(弘大)、 籍贯(河东闻喜人)、家境(早孤)、学识(博学)、官职(吏部侍郎)”等。事实上,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 接触的文段,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
(2)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 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3)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通过写苏琼为官所做的六件事:“应对曹 芝、公正断案、妙题道研、清慎拒瓜、冒死请命、革除旧弊”来表现苏琼“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品质。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遵循三个步骤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 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 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 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 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 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 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四)割席之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 如故,歆废书出观。 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一—《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原文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收了起来。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注释 [1]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属《德行》第十一 则。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县东)人,传为管仲之后。少恬静,不慕荣利。华歆,字子鱼,高唐( 属山东)人,汉桓帝时任尚书令,曹魏时官至太尉 [2]轩冕:轩车。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3]废书:放下书。 [4]席:坐席。古人席地而坐 [5]捉:捡起 6掷(zh):撒(塞)至,收(藏)起来的意思。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 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⑤尝:曾经 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 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2)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 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3)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通过写苏琼为官所做的六件事:“应对曹 芝、公正断案、妙题道研、清慎拒瓜、冒死请命、革除旧弊”来表现苏琼“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品质。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遵循三个步骤 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 目, 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 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 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 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 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 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 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 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四)割席之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 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原文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收了起来。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注释 [1]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属《德行》第十一 则。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县东)人,传为管仲之后。少恬静,不慕荣利。华歆,字子鱼,高唐(今 属山东)人,汉桓帝时任尚书令,曹魏时官至太尉。 [2]轩冕:轩车。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3]废书:放下书。 [4]席:坐席。古人席地而坐。 [5]捉:捡起。 [6]掷(zhī):撒(塞)至,收(藏)起来的意思。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 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⑤尝:曾经。 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 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⑦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⑧废书:放下书。废:停止 ⑨观: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aD窥:偷看 0D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 ③3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 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 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族的遗闻轶事 启发及体会 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 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这样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 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但是,华歆贪慕虚荣,就不能怪管宁 割席断」 但是,管宁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断。不过,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 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 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阅读题和答案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给菜除草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没有差别 (3)又尝同席读书。 (4)有乘轩冕过门者 ……的人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5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参考答案】 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 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5管宁与华歆锄地时发现了金子和豪车经过门前两个人的态度
⑦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 ⑧废书:放下书 。废: 停止。 ⑨观 :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窥:偷看。 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 ⒀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 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 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 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 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 族的遗闻轶事. 启发及体会 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 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这样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 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有点苛求于人,但是,华歆贪慕虚荣,就不能怪管宁 割席断义。 但是,管宁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断。不过,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 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 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阅读题和答案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给菜除草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_____没有差别_______ (3)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__ (4)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的人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5.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参考答案】 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 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5.管宁与华歆锄地时发现了金子和豪车经过门前两个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