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导学案 《理想》导学案(教师用)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导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朗读训练。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2.难点: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时】两课 【预习导引】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整理相关名言 ①作者:原名余勋坦,四川人,当代诗人,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 任编辑开始写诗,“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 沙,因为国人名字惯为三字,所以将“河”复补。 ②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 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一孔丘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志当存高远一—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一曹操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一苏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用心 爱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 第二单元 导学案 6 《理想》导学案(教师用)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导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2.难点: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时】 两课时 【预习导引】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整理相关名言 ① 作者:原名余勋坦,四川人,当代诗人,1948 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 任编辑开始写诗,“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 沙,因为国人名字惯为三字,所以将“河”复补。 ② 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①注音:缀zhui连脊j梁可望不可即j洗濯zhuo寂寥lido 玷dian污扒p窃碌碌lu终生诅z咒 ②解词: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濯一—洗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 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②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 —一第1节讲的是“理想的意义”,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 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 生意义”来概括。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 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 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检查“预习1、2、3” 三、整体感知 1.范读(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 动情绪,矫正字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用心 爱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 2 -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①注音: 缀.zhuì连 脊.jǐ梁 可望不可即.jí 洗 濯.zhuó 寂寥.liáo 玷.diàn 污 扒.pá窃 碌碌..lù终生 诅.zǚ咒 ②解词: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濯——洗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①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 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② 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 ——第 1 节讲的是“理想的意义”,2、3 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 6、7 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 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 生意义”来概括。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 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 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检查“预习 1、2、3” 三、整体感知 1.范读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 动情绪,矫正字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3.默读: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一)历史意义(2、3) (二)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三)人生意义(8、9、10、11) 四、研讨与赏析 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 2.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 什么作用? 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 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 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想使 用心 爱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 3 - 3.默读:感知课文内容: a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b 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c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一)历史意义(2、3) (二)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三)人生意义(8、9、10、11) 四、研讨与赏析 1.精读 逐段(1—7 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 l 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 什么作用? 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 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 2 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 3 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 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 4 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 5 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提示:崇髙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 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眚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 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 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 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课外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4.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1.识记字词。2.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 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牛意义。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 “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一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 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 “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 用心 爱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 4 - 人充满活力。 第 6 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 7 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 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 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 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 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 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 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课外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4.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 识记字词。 2. 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 课堂讨论(8——12 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 8 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 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2.第 9 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 “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 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
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昵。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 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 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 4.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奤斗ε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 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2.修辞训练(参见课后“研讨与练习”2)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 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 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用心 爱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 5 - 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3.第 10、11 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 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 10 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 1l 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4.第 12 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语言运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 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2.修辞训练 (参见课后“研讨与练习”2)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 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 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灰白赠我以悲哀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再完成这帧彩图 红给了我热情 黑还要加我以死 黄教我以忠义,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蓝教我以高洁, 因为我爱他的色 粉红赐我以希望, 1.“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的意思是_牛命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 2.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3.具体说说下列“色彩”的含义,给人以怎样的情感: (二)时间是一把剪刀 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 (1)第一节把时间比成二把剪刀,生命比作一匹锦綺,裁剪的结果是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2)第二节将时间比作铁鞭,生命比作二树繁花,击落后的结果是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用心 爱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 1.“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的意思是 生命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 。 2.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3.具体说说下列“色彩”的含义,给人以怎样的情感: 绿: ;红: ;黑: (二)时间是一把剪刀 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1.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 ⑴第一节把时间比成一把剪刀,生命比作一匹锦绮,裁剪的结果是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⑵第二节将时间比作铁鞭,生命比作一树繁花,击落后的结果是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2.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人生本来是美奷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3.诗人对“时间”的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当时艰难处境的形象描绘,是他苦闷心情的间 接表现。 4.诗的用韵严格: (1)第一节是 5句押韵,韵脚是 (2)第二节是』2、5句押韵,韵脚是花、沙_。 5.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暗指当时的黑暗、冷酷的现实 6.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续写一节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 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 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 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六、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教后反思】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e163.com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2.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3.诗人对“时间”的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当时艰难处境的形象描绘,是他苦闷心情的间 接表现。 4.诗的用韵严格: ⑴第一节是 3、5 句押韵,韵脚是 去、炬 。 ⑵第二节是 2、5 句押韵,韵脚是 花、沙 。 5.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暗指当时的黑暗、冷酷的现实 6.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续写一节。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 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 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 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六、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思想交流”整理成 300 字的随笔。 【教后反思】
6《理想》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整理相关名言 ①作者: ②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连脊()梁可望不可即()洗濯() 寂寥()玷()污扒()窃碌碌()终生诅()咒 ②解词:可望不可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e163.com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6 《理想》导学案 (学生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整理相关名言 ① 作者: ② 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 )连 脊.( )梁 可望不可即.( ) 洗濯.( ) 寂寥.( )玷.( )污 扒.( )窃 碌碌..( )终生 诅.( )咒 ②解词:可望不可即—— 濯——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①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 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 课时 、展示“预习1、2、3”成果 二、整体感知 1.默读: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2.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3.课堂发言,展示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研讨与赏析 1.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 起什么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e163.com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预习 1、2、3”成果 二、整体感知 1.默读:感知课文内容: a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b 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c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2.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3.课堂发言,展示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研讨与赏析 1.精读 逐段(1—7 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 l 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 起什么作用? 第 2 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 3 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四、课外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4.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展示作业 研讨与赏析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 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 “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 成“变”字?为什么?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e163.com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第 4 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 5 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第 6 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 第 7 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四、课外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4.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业 二、研讨与赏析 课堂讨论(8——12 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 8 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 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2.第 9 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 “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3.第 10、11 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 成“变”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