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常见的致动物疾病性病毒 第一节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Food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是牛、猪、羊等偶蹄动物口蹄疫的 病原。口蹄疫流行极广,在世界许多国家时有发生,对畜牧业发展影响很大,是当前世界各 国极为重视的家畜传染病之 该病也偶见于人和其他 物 因而也是一种人备共患病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属内只 有口蹄疫病毒一种。 一、生物学特性 本病毒是动物病毒中发现最早的一种。二十面体对称,直径20~25m无囊膜,病毒 基因组为正股单股RNA。 抵抗力 本病毒对乙醚有抵抗力,在1moL氯化镁中对热不稳定,对酸敏感,病毒在pH为6. 的缓冲液中、4℃条件下14h灭活90%,在pH5.5时1mi灭活90%,在pl5.0时每秒钟 灭活90%,pHB.0时瞬间灭活,病毒在pH7.0一7.5时十分稳定.病毒的感染性RNA在pH4.0 时较原病毒稳定。由于口蹄疫病毒对酸特别敏感,故肉中的口蹄疫病毒可讲行酸化处理,利 用肌肉成熟时所产生的微量酸以杀死病毒。但腺体器官和骨髓中产生酸甚少,往往有病毒残 留。同样,口蹄疫病毒对碱也很敏感,1%NaOH1min即可杀死。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 1:1000升汞,30%来苏儿6小时不能杀死病毒。 病毒在低温下能长期保存,含病毒的乳汁经巴氏消毒法处理即失去感染力。病毒的灭活 温度为85℃1min,70C10min,60℃15min,但棵露的RNA对热较稳定。在冰冻的情况下 骨髓中的病毒可生存70d,血中病毒能保持毒力4一5个月,肉中病毒能保持毒力30一40d。 水泡皮保存于5%的甘油中,在5℃可保持毒力360~470d 三、抗原性 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征,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有七个主型:A、O、C、南非I、南非 Ⅱ、南非川和亚洲】型。各型之间没有相互免疫作用。本病毒有较大的变异性,病毒在保存 和流行中,常发生血清学的变异,有时流行初期与末期毒型不一致,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亚型 出现, 本病毒已发现65个以上的亚型,某些野毒的亚型在免疫学上与其原型有显著区别 病毒子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刺激产生中和抗体,并使动物获得免疫力,病毒的12S 蛋白质亚单位亦有良好的抗原性。 四、培养特性 1.组织培养利用犊牛、幼猪的肾脏或豚鼠、牛胚胎上皮组织制成细胞单层来培养病 ,病毒繁殖后 使细胞发生病变 2.鸡胚培养 本病毒不易在鸡胚上生长,必须反复交替通过牛与鸡胚或在添有牛舌」 皮的鸡胚组织培养继代后,才可能适应于鸡胚或鸡胚组织培养。 五、致病性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发生于偶蹄兽,其中以奶牛和黄牛最易感,其次是水牛,耗牛、猪 再次为羊和骆驼等。野生偶蹄兽也能发生,如野牛、野猪、鹿等。人也能感染。此外,当发 生恶性口蹄疫时 ,狗、猎亦偶尔感染。通常是幼畜较成畜易感 可感染30多种动物。该病 的特点是体温升高,口腔粘膜、趾部及乳房等处发生水泡,有时甚至死亡。 实验动物中豚限最易感,但大部分可耐过,因此常用其做病毒的定型试验。乳鼠对本病 也很易感,可以检出组织中的微量病毒。皮下注射7~10日龄乳鼠,数日后出现后肢痉李性
第十章 常见的致动物疾病性病毒 第一节 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Food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是牛、猪、羊等偶蹄动物口蹄疫的 病原。口蹄疫流行极广,在世界许多国家时有发生,对畜牧业发展影响很大,是当前世界各 国极为重视的家畜传染病之一。该病也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因而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 RNA 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属内只 有口蹄疫病毒一种。 一、生物学特性 本病毒是动物病毒中发现最早的一种。二十面体对称,直径 20~25nm 无囊膜,病毒 基因组为正股单股 RNA。 二、抵抗力 本病毒对乙醚有抵抗力,在 1mol/L 氯化镁中对热不稳定,对酸敏感,病毒在 pH 为 6.5 的缓冲液中、4℃条件下 14h 灭活 90%,在 pH5.5 时 1min 灭活 90%,在 pH5.0 时每秒钟 灭活 90%,pH3.0 时瞬间灭活,病毒在 pH7.0~7.5 时十分稳定。病毒的感染性 RNA 在 pH4.0 时较原病毒稳定。由于口蹄疫病毒对酸特别敏感,故肉中的口蹄疫病毒可进行酸化处理,利 用肌肉成熟时所产生的微量酸以杀死病毒。但腺体器官和骨髓中产生酸甚少,往往有病毒残 留。同样,口蹄疫病毒对碱也很敏感,1%NaOH 1min 即可杀死。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 1:1000 升汞,30%来苏儿 6 小时不能杀死病毒。 病毒在低温下能长期保存,含病毒的乳汁经巴氏消毒法处理即失去感染力。病毒的灭活 温度为 85℃1min,70℃10min,60℃15min,但裸露的 RNA 对热较稳定。在冰冻的情况下, 骨髓中的病毒可生存 70d,血中病毒能保持毒力 4~5 个月,肉中病毒能保持毒力 30~40d, 水泡皮保存于 5%的甘油中,在 5℃可保持毒力 360~470d。 三、抗原性 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征,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有七个主型:A、O、 C、南非Ⅰ、南非 Ⅱ、南非Ⅲ和亚洲Ⅰ型。各型之间没有相互免疫作用。本病毒有较大的变异性,病毒在保存 和流行中,常发生血清学的变异,有时流行初期与末期毒型不一致,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亚型 出现,本病毒已发现 65 个以上的亚型,某些野毒的亚型在免疫学上与其原型有显著区别。 病毒子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刺激产生中和抗体,并使动物获得免疫力,病毒的 12S 蛋白质亚单位亦有良好的抗原性。 四、培养特性 1.组织培养 利用犊牛、幼猪的肾脏或豚鼠、牛胚胎上皮组织制成细胞单层来培养病 毒,病毒繁殖后,使细胞发生病变。 2.鸡胚培养 本病毒不易在鸡胚上生长,必须反复交替通过牛与鸡胚或在添有牛舌上 皮的鸡胚组织培养继代后,才可能适应于鸡胚或鸡胚组织培养。 五、致病性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发生于偶蹄兽,其中以奶牛和黄牛最易感,其次是水牛,牦牛、猪, 再次为羊和骆驼等。野生偶蹄兽也能发生,如野牛、野猪、鹿等。人也能感染。此外,当发 生恶性口蹄疫时,狗、猫亦偶尔感染。通常是幼畜较成畜易感。可感染 30 多种动物。该病 的特点是体温升高,口腔粘膜、趾部及乳房等处发生水泡,有时甚至死亡。 实验动物中豚鼠最易感,但大部分可耐过,因此常用其做病毒的定型试验。乳鼠对本病 也很易感,可以检出组织中的微量病毒。皮下注射 7~10 日龄乳鼠,数日后出现后肢痉挛性
麻痹,最后死亡,其敏感性比豚鼠后肢足掌注射高10~100倍,甚至比牛舌下接种更敏感。 六、微生物学诊断 )豚鼠接种试验 选择500g以上的健康豚最4~6只, 剪去后肢足掌部被毛,用海 棉花球洗净,再用0%酒精棉消毒。将足掌部皮肤或口腔粘膜划破,把感染性病料涂擦于 划破处。第二天如局部有水疱,即可确诊。 (二)乳鼠接种试验选择3~7日龄乳佩5只,其中4只接种检样,1只作对照,每只 继续传代接种 如无死鼠,则 续传代接种,传2~3代死亡即为阳性。 (三)免疫学诊断法目前对口蹄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很多,如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和病毒保护试验定型法等。此外,各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用于 该病毒的检测」 鱼应与治 病康复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1一3年,能抗同型强毒攻击,但可被异型利 毒所感染,并出现典型症状。猪的免疫期较短,仅有几个月。免疫和康复动物所产生的抗体 右两种举型一 一早期型和晚期型。早期抗体于接种后7d出现,仅保持30d,主要是1gM, 对DEAE纤维素吸附力强,对2巯基乙醇敏感,该抗体能中和或沉淀同型口蹄疫病毒。晚 明体,在10一14d出.可保持数,主题为1aG。对DA维素的明附力弱.时 基乙醇有抵抗力 1gG抗体具有中和 、沉淀和补体结合活性 有型特异性。在康复牛血清 中还存在2一3种其它迟出现的抗体,其特性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人工自动免疫可用灭活苗或弱毒苗以及基因工程苗。人工被动免疫可用口蹄疫高免血清, 高免血清也可用于早期治疗。 第二节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 是引起人和动物狂犬病的病原,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一、生物学特性 病子长140180nm 一端钝圆,另端平凹,呈子弹头形或试管形 在螺旋对称的农壳中,含有负股单股RNA。具有脂蛋白的囊膜,在膜上有血凝素的穗状 起。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在自然条件下,能使狗等感染的病毒,称为街毒(Street virus)。街毒对人、家畜及某 些野生动物的毒力很强,而对家兔的毒力较弱。把街毒接种于家兔脑内,连续传代后,对家 兔的毒力逐渐增强,且毒力稳定,称为固定毒(Fixed Virus)。自然感染街毒的动物,脑组 织神经细胞浆内可见到包涵体,称为内基氏小体(Negri bo dies)。接种了固定毒的动 物 不见这种小体。在脑组织中,从海马角及小脑蒲肯野氏(Purkinie's)细胞中,小体数量最 多 个细胞内可含有几个小体。 二、抵抗力 病毒在DH为7一g的范围内比较稳定,在56℃经30min可使病毒灭括 三、抗原性 实验证实,即使流行的时间和地域不同,分离的毒株在抗原性上十分接近。用补体结合 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等可测出具有共同的核蛋白抗原,但应用“肽链图谱法”却发现不同地 区分离的街毒之间存在抗原差异。狂犬病毒与其它弹状病毒没有抗原关系。 四、培养特性
麻痹,最后死亡,其敏感性比豚鼠后肢足掌注射高 10~100 倍,甚至比牛舌下接种更敏感。 六、微生物学诊断 (一)豚鼠接种试验 选择 500g 以上的健康豚鼠 4~6 只,剪去后肢足掌部被毛,用湿 棉花球洗净,再用 70%酒精棉消毒。将足掌部皮肤或口腔粘膜划破,把感染性病料涂擦于 划破处。第二天如局部有水疱,即可确诊。 (二)乳鼠接种试验 选择 3~7 日龄乳鼠 5 只,其中 4 只接种检样,1 只作对照,每只 于颈背部皮下接种 0.1ml,观察 1 周。如有死鼠应及时拣取,解剖后将检样制成 1:3 悬液, 继续传代接种。如无死鼠,则于接种后第 4 天取活鼠 2 只冻死,无菌取样制成 1:3 悬液,继 续传代接种,传 2~3 代死亡即为阳性。 (三)免疫学诊断法 目前对口蹄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很多,如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和病毒保护试验定型法等。此外,各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用于 该病毒的检测。 七、免疫与治疗 本病康复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 1~3 年,能抗同型强毒攻击,但可被异型病 毒所感染,并出现典型症状。猪的免疫期较短,仅有几个月。免疫和康复动物所产生的抗体 有两种类型——早期型和晚期型。早期抗体于接种后 7d 出现,仅保持 30d,主要是 IgM, 对 DEAE 纤维素吸附力强,对 2-巯基乙醇敏感,该抗体能中和或沉淀同型口蹄疫病毒。晚 期抗体,在 10~14d 出现,可保持数月,主要为 IgG,对 DEAE 纤维素的吸附力弱,对 2- 巯基乙醇有抵抗力,IgG 抗体具有中和、沉淀和补体结合活性,有型特异性。在康复牛血清 中还存在 2~3 种其它迟出现的抗体,其特性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人工自动免疫可用灭活苗或弱毒苗以及基因工程苗。人工被动免疫可用口蹄疫高免血清, 高免血清也可用于早期治疗。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 是引起人和动物狂犬病的病原,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一、生物学特性 病毒子长 140~180nm,宽 75~80nm,一端钝圆,另端平凹,呈子弹头形或试管形。 在螺旋对称的衣壳中,含有负股单股 RNA。具有脂蛋白的囊膜,在膜上有血凝素的穗状突 起。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在自然条件下,能使狗等感染的病毒,称为街毒(Street virus)。街毒对人、家畜及某 些野生动物的毒力很强,而对家兔的毒力较弱。把街毒接种于家兔脑内,连续传代后,对家 兔的毒力逐渐增强,且毒力稳定,称为固定毒(Fixed Virus)。自然感染街毒的动物,脑组 织神经细胞浆内可见到包涵体,称为内基氏小体(Negri bodies)。接种了固定毒的动物,常 不见这种小体。在脑组织中,从海马角及小脑蒲肯野氏(Purkinie’s)细胞中,小体数量最 多,一个细胞内可含有几个小体。 二、抵抗力 病毒在 pH 为 7~9 的范围内比较稳定,在 56℃经 30min 可使病毒灭括。 三、抗原性 实验证实,即使流行的时间和地域不同,分离的毒株在抗原性上十分接近。用补体结合 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等可测出具有共同的核蛋白抗原,但应用“肽链图谱法”却发现不同地 区分离的街毒之间存在抗原差异。狂犬病毒与其它弹状病毒没有抗原关系。 四、培养特性
通常将死亡动物的大脑、小脑,特别是海马角部分,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研磨,用生理 盐水或肉汤制成1:5~10的悬液(如怀疑材料污染时,可在每毫升悬液中加入青霉素500U、 链霉素50 ,低速离心后 取上清液接种于实验动物 (小白鼠 豚鼠 家免等 幼龄小白鼠于接种后7 101发病死亡,可在脑组织中发现内基氏小体。豚鼠及家免潜伏期 较长,接种后经2一3周发病死亡。 应用10~15日龄鸡胚,将病毒接种于卵黄囊、绒毛尿囊膜及脑内,经3~4后鸡胚死 亡,在脑组织及绒毛尿囊膜上出现嗜酸性颗粒及内基氏小体。 近年来多用组织培养法,狂犬病病毒可在多种哺乳动物(幼龄小白鼠、大白鼠、田鼠 乳 羔羊等)肾原代细胞 鸡胚成纤维细胞 羊胚肾及人胚皮肤肌肉传代细胞上生长。这 细胞在接种病毒后可出现颗粒变性。 五、致病性 狂犬病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温血脊椎动物,同样也能感染人。本病主要由患病动物 一2周便可能 会有病 的皮下组织,然后沿者神经纤维由外周进入神经中枢。也有人认为病毒是由外周经血液侵入 脑组织。病毒在脊髓和脑组织中增殖,并可按离心方向由中枢神经向外扩散,而脑脊髓液在 病毒扩散中,亦起者重要作用,使所有器官都能查出病毒。抵达睡液腺的病毒,在其上皮细 胞内又大量增殖,并讲入到睡液中。病击在中板神经系统中的珠续整殖,损害神经细胞和血 管壁,引起血管周围的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引起兴奋症状,如神经紊乱和反 射性增高, 后期神经细胞变性,逐渐引起麻痹,当呼吸中枢麻痹后即可造成死亡 六、徽生物学诊断 常用的特异性检查方法有包涵体检查,动物试验,荧光抗体检查等三种。 一)句涵体检查取大脑、小脑,特别是海马角部分,用刀片切开印片,趁印片未完 全干燥时,以塞勒(Seller)氏液染1 5s,水洗 、干燥、镜检。内基氏小体呈鲜红色、间质 呈粉红色 红细胞则为桔红色。内基氏小体为圆形、卵形、核形 阿米巴形。 大小为24 27μm,位于细胞浆内。用姬姆萨氏(Giemsa)染色,小体为红色(图10-1)。 由于有些犬、猪和草食兽的病例及病初死亡或早期剖杀动物中可能不见包涵体,所以并 不是所有的病例都能检查出包涵体来。 (二)动物试验实验动物如小白鼠、豚鼠、家免等都可用于诊断,其中以小白鼠最为 敏感和经济,并可提高阳性检出率。按照病毒的培养方法,给小白鼠脑内接种,每只0.03m 接种后观察21d,5d内死亡者淘汰:5d后发病者,当出现松毛、颤抖、后肢失去平衡、麻 痹、虚脱等症状时,可剖杀取脑,作印片,检查包涵体,如为阳性,即可诊断为狂犬病。动 物试验虽然准确,但需要较多的动物和较长时间。为了确诊,在病毒鉴定时,可使用标准免 疫血清作中和试验。 二)带光抗体拾杏折来多用出法。因为该法结异性强 简单而迅速,并且在包涵体尚未形成时,就可检查出抗原,因 图10-1狂犬病毒包涵体 此,是诊断狂犬病较好的方法。 此外,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交叉保护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间接免疫酶试验 (HRP.SPA)、以及单克隆抗体检测、RT-PCR检测(比标准化荧光抗体法敏感100~10O0 倍)等均可用于狂犬病的检查 七、免疫与治疗 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常用疫苗(弱毒苗和灭活苗)及免疫血清,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对 患狂犬病的病犬和可疑犬,应立即捕杀,以免伤害人、畜
通常将死亡动物的大脑、小脑,特别是海马角部分,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研磨,用生理 盐水或肉汤制成 1:5~10 的悬液(如怀疑材料污染时,可在每毫升悬液中加入青霉素 500IU、 链霉素 500µg),低速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于实验动物(小白鼠、豚鼠、家兔等)脑内。 幼龄小白鼠于接种后 7~10d 发病死亡,可在脑组织中发现内基氏小体。豚鼠及家兔潜伏期 较长,接种后经 2~3 周发病死亡。 应用 10~15 日龄鸡胚,将病毒接种于卵黄囊、绒毛尿囊膜及脑内,经 3~4d 后鸡胚死 亡,在脑组织及绒毛尿囊膜上出现嗜酸性颗粒及内基氏小体。 近年来多用组织培养法,狂犬病病毒可在多种哺乳动物(幼龄小白鼠、大白鼠、田鼠、 乳兔、羔羊等)肾原代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羊胚肾及人胚皮肤肌肉传代细胞上生长。这 些细胞在接种病毒后可出现颗粒变性。 五、致病性 狂犬病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温血脊椎动物,同样也能感染人。本病主要由患病动物 咬伤后而感染。当健康动物皮肤粘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的唾液亦可以感染。病犬的唾液于 症状出现前 1~2 周便可能会有病毒。存在于病畜唾液中的病毒,通过咬伤而进入易感动物 的皮下组织,然后沿着神经纤维由外周进入神经中枢。也有人认为病毒是由外周经血液侵入 脑组织。病毒在脊髓和脑组织中增殖,并可按离心方向由中枢神经向外扩散,而脑脊髓液在 病毒扩散中,亦起着重要作用,使所有器官都能查出病毒。抵达唾液腺的病毒,在其上皮细 胞内又大量增殖,并进入到唾液中。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继续繁殖,损害神经细胞和血 管壁,引起血管周围的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引起兴奋症状,如神经紊乱和反 射性增高,后期神经细胞变性,逐渐引起麻痹,当呼吸中枢麻痹后即可造成死亡。 六、微生物学诊断 常用的特异性检查方法有包涵体检查,动物试验,荧光抗体检查等三种。 (一)包涵体检查 取大脑、小脑,特别是海马角部分,用刀片切开印片,趁印片未完 全干燥时,以塞勒(Seller)氏液染 1~5s,水洗、干燥、镜检。内基氏小体呈鲜红色、间质 呈粉红色、红细胞则为桔红色。内基氏小体为圆形、卵形、核形、阿米巴形。大小为 24~ 27μm,位于细胞浆内。用姬姆萨氏(Giemsa)染色,小体为红色(图 10-1)。 由于有些犬、猪和草食兽的病例及病初死亡或早期剖杀动物中可能不见包涵体,所以并 不是所有的病例都能检查出包涵体来。 (二)动物试验 实验动物如小白鼠、豚鼠、家兔等都可用于诊断,其中以小白鼠最为 敏感和经济,并可提高阳性检出率。按照病毒的培养方法,给小白鼠脑内接种,每只 0.03ml。 接种后观察 21d,5d 内死亡者淘汰;5d 后发病者,当出现松毛、颤抖、后肢失去平衡、麻 痹、虚脱等症状时,可剖杀取脑,作印片,检查包涵体,如为阳性,即可诊断为狂犬病。动 物试验虽然准确,但需要较多的动物和较长时间。为了确诊,在病毒鉴定时,可使用标准免 疫血清作中和试验。 (三)荧光抗体检查 近来多用此法。因为该法特异性强, 简单而迅速,并且在包涵体尚未形成时,就可检查出抗原,因 此,是诊断狂犬病较好的方法。 此外,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交叉保护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间接免疫酶试验 (HRP-SPA)、以及单克隆抗体检测、RT-PCR 检测(比标准化荧光抗体法敏感 100~1000 倍)等均可用于狂犬病的检查。 七、免疫与治疗 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常用疫苗(弱毒苗和灭活苗)及免疫血清,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对 患狂犬病的病犬和可疑犬,应立即捕杀,以免伤害人、畜。 图 10-1 狂犬病毒包涵体
第三节伪狂犬病病毒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又称猪疱疹病毒】型,属于疱疹病毒利 (Herpesviridae)疱疹病毒甲亚科(Alphaherpesvirinae)。它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 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疱疹病毒。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同狂犬病有类似之处, 曾被误认为狂犬病,后来才起用了“伪狂犬病”这一病名。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一、生物学特种 本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为双股DNA,20面体立体对称,位于核心无囊膜的病毒粒子 直径约110~150nm,位于胞浆内带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80nm。衣壳壳粒的长度 约12nm、宽9nm,其空心部分的直径约4nm. 二、抵抗力 本病毒是痴疹病毒中抵抗力比较强的一种,在畜金内干草上的病毒,夏季存活30,冬 季达46d。病毒在pH4一9之间保持稳定。在50%甘油盐水中保存的病料0一6℃下154d感 染力仅轻度下降 保存到3年时仍具感染力。 三、抗原性 伪狂犬病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之间的毒力有强弱之分。本病毒与人的单纯疱疹 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有微弱的交叉反应。病毒颗粒表面没有血凝素抗原 四、培养特性 鸡胚培养 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鸡胚,适应后很容易连续传代。鸡胚感染后 约4d,绒毛尿囊膜上产生灰白色痘样病变,迅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所有部分,导致胚胎 的头盖部突起。 (二)细胞培养本病毒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猪、绵羊、牛、兔、狗、猫、猴和马的 殖。以猪, 狗的 细胞变圆,形成合 毒力越强,合胞体形成越多 五、致病性 本病毒可感染多种家畜、贪类及野生动物,引起发热,剧烈发痒和急性脑脊髓炎症状。 本病毒对小猪危害最亚重,成年猪定状轻微,死亡很少,并常成为隐性带毒者。猪不发生席 痒,但母猪流产,产仔减少。不足15的仔猪,通常在出现症状后12~24h内死亡。本病造 成的损 与年龄成负相关性,成年猪很少死亡 而仔猪的死亡率可达到100% 牛患病后在皮肤的某部位出现狂痒是本病的基本特征。狗和猫的症状与牛相似,但不攻 击人和其他动物,常在出现症状后24一36h死亡。山羊无瘙痒症状,主要表现不安、大量出 汗、后期出现痉座和麻痹。多在2448h内死亡。人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易感性。 六、微生物学诊新 病毒分 在病的急性期,用棉拭子在口咽部取样。 病死动物取扁桃体 结和鼻粘膜。收集局部水肿液和该区域的神经干。部分采集脊髓和脑(最好是中脑、脑桥和 延脑) 1,鸡胚接种本病毒可适应鸡胚,接种4后,在绒毛尿囊膜上可见白色痘斑性病变 并迅速侵袭整个神经系统,导致胚胎头盖骨突起。 2.动物接种病料皮下接种兔,能产生典型的瘙痒症状,2后兔舐接种部位,以后更 狂暴,啃咬皮肤。症状持续4~6小,兔卧地不起,阵发性痉和呼吸困难死亡。经免接种后 的材料则可感染豚鼠和小白鼠,引起瘙痒症状。 3.细胞培养猪肾传代细胞系(如PK-15)以及猪、兔和牛的原代肾细胞培养最适于 病毒的分离培养。将待检的脑组织或扁桃体研磨成浆,用Hanks液或PBS液稀释成10%悬
第三节 伪狂犬病病毒 伪狂犬 病病 毒(Pseudorabies virus) 又称 猪疱 疹病 毒Ⅰ 型, 属于 疱疹病 毒科 (Herpesviridae)疱疹病毒甲亚科(Alphaherpesvirinae)。它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 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疱疹病毒。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同狂犬病有类似之处, 曾被误认为狂犬病,后来才起用了“伪狂犬病”这一病名。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一、生物学特性 本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为双股 DNA,20 面体立体对称,位于核心无囊膜的病毒粒子 直径约 110~150nm,位于胞浆内带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 180nm。衣壳壳粒的长度 约 12nm、宽 9nm,其空心部分的直径约 4nm. 二、抵抗力 本病毒是疱疹病毒中抵抗力比较强的一种,在畜舍内干草上的病毒,夏季存活 30d,冬 季达 46d。病毒在 pH4~9 之间保持稳定。在 50%甘油盐水中保存的病料 0~6℃下 154d 感 染力仅轻度下降,保存到 3 年时仍具感染力。 三、抗原性 伪狂犬病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之间的毒力有强弱之分。本病毒与人的单纯疱疹 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有微弱的交叉反应。病毒颗粒表面没有血凝素抗原。 四、培养特性 (一)鸡胚培养 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鸡胚,适应后很容易连续传代。鸡胚感染后 约 4d,绒毛尿囊膜上产生灰白色痘样病变,迅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所有部分,导致胚胎 的头盖部突起。 (二)细胞培养 本病毒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猪、绵羊、牛、兔、狗、猫、猴和马的 肾原代细胞,猪和牛的睾丸原代细胞,以及 Hela、Hep-2、PK-15、BHK-21 等传代细胞中增 殖。以猪、兔、狗的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最为敏感。感染细胞变圆,形成合胞体。毒株的 毒力越强,合胞体形成越多。 五、致病性 本病毒可感染多种家畜、禽类及野生动物,引起发热,剧烈发痒和急性脑脊髓炎症状。 本病毒对小猪危害最严重,成年猪症状轻微,死亡很少,并常成为隐性带毒者。猪不发生瘙 痒,但母猪流产,产仔减少。不足 15d 的仔猪,通常在出现症状后 12~24h 内死亡。本病造 成的损失与年龄成负相关性,成年猪很少死亡,而仔猪的死亡率可达到 100%。 牛患病后在皮肤的某部位出现狂痒是本病的基本特征。狗和猫的症状与牛相似,但不攻 击人和其他动物,常在出现症状后 24~36h 死亡。山羊无瘙痒症状,主要表现不安、大量出 汗、后期出现痉挛和麻痹。多在 24~48h 内死亡。人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易感性。 六、微生物学诊断 (一)病毒分离 在病的急性期,用棉拭子在口咽部取样。病死动物取扁桃体、颈淋巴 结和鼻粘膜。收集局部水肿液和该区域的神经干。部分采集脊髓和脑(最好是中脑、脑桥和 延脑)。 1.鸡胚接种 本病毒可适应鸡胚,接种 4d 后,在绒毛尿囊膜上可见白色痘斑性病变, 并迅速侵袭整个神经系统,导致胚胎头盖骨突起。 2.动物接种 病料皮下接种兔,能产生典型的瘙痒症状,2d 后兔舐接种部位,以后更 狂暴,啃咬皮肤。症状持续 4~6h,兔卧地不起,阵发性痉挛和呼吸困难死亡。经兔接种后 的材料则可感染豚鼠和小白鼠,引起瘙痒症状。 3.细胞培养 猪肾传代细胞系(如 PK-15)以及猪、兔和牛的原代肾细胞培养最适于 病毒的分离培养。将待检的脑组织或扁桃体研磨成浆,用 Hanks 液或 PBS 液稀释成 10%悬
液,经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接种长成单层的细胞培养液内,37℃吸附1h,加 维持液继续培养。病变出现时间与样品中病毒含量多少有关,最早可在接种后18h出现细胞 晚的则在96h以后 般在接种后48 将细胞 伊红染 镜检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据报道,兔肾细胞培养对本病毒特别易感,高于鸡胚和实验动 物 (一)血清学检查 1,血洁中和试验 一般用兔肾细胞或PK15细胞。病毒滴度不低于10TCDs0/ 0.1ml,使用滴度在100~500TCD0范围内。被检血清作倍比稀释。血清中和效价在1:2时 可疑,14时为阳 性 2.ELISA试验某些国家已把ELISA(间接法)作为诊断该病的标准方法。但该病海 的抗体与牛疱疹病毒I型抗体有交叉反应。在同等条件下,用已接种病毒和空白细胞培养物 分别制备病毒抗原和对照细胞抗原。如被检血清在病毒抗原孔的吸收值较对照孔高0.15以 上者判为阳 荧引 抗体试验 采取新鲜病料,做冰冻切片进行荧光抗体染色(间接法)检查,该 法比病毒分离更快速。 4.琼脂扩散试验抗原用PK-15细胞系生产制备,待检猪血清不稀释,25℃左右14~ 18h即可判定。但该方法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七、鱼恋与治疗 本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目前针对该病的 弱毒苗、弱毒灭活苗、野毒灭活苗及基因缺失苗已研制成功,在许多流行地区应用,能有效 减缓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大大降低本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但靠疫苗接种不能消灭本 病,一般无本病猪场禁用疫苗。还有研究证明,当猪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的基因缺失疫苗后, 病毒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因此在同一个动物体中只准使用一种基因缺失苗,以避免疫苗青 株间的重组。 第四节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的瘟病毒属,是猪瘟的病原体 可以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只发病。病的特征为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 病毒感染后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很高,有时高达80 100%,对养猪业造成极为严 重的危害。 、生物学特性 猪瘟病毒是单股RNA病毒,相对分子量为4X10°道尔顿本病毒呈圆形颗粒状, 其直径为38~44nm,核衣壳为对称的20面体立体结构。 二、抵抗力 猪瘟病毒是动物病毒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的 一种。血液中的病毒在37℃有 活7d,50℃存活3d,60℃加热16~-24h、72~76℃加热1h杀死该病毒。存在于尿中 的病毒,用2%氢氧化钠作用15min死亡。存在于血液中的病毒,用2%氢氧化钠需 1h死亡,2.5%的甲醛1h杀死病毒,0.5%石炭酸杀死血中的病毒需用60名天。低温 有利于保存病靠, -5~-12℃可生存3个月,在冷冻猪肉内存活6个月,-70℃下可 存活数年 病毒在腐败的尸体中能存活3~4d,在骨髓内存活15d。在熏火腿中存活1~2 周,薰肉中存活4周,腌渍猪肉中存活5周,盐渍猪肉中存活12周。 三、抗原性
液,经 2000r/min 离心 10min,取上清,接种长成单层的细胞培养液内,37℃吸附 1h,加 维持液继续培养。病变出现时间与样品中病毒含量多少有关,最早可在接种后 18h 出现细胞 病变,晚的则在 96h 以后,一般在接种后 48h。此时,将细胞培养物作苏木紫—伊红染色, 镜检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据报道,兔肾细胞培养对本病毒特别易感,高于鸡胚和实验动 物。 (二)血清学检查 1.血清中和试验 一般用乳兔肾细胞或 PK-15 细胞。病毒滴度不低于 105TCID50/ 0.1ml,使用滴度在 100~500TCID50 范围内。被检血清作倍比稀释。血清中和效价在 1:2 时 可疑,1:4 时为阳性。 2.ELISA 试验 某些国家已把 ELISA(间接法)作为诊断该病的标准方法。但该病毒 的抗体与牛疱疹病毒Ⅰ型抗体有交叉反应。在同等条件下,用已接种病毒和空白细胞培养物 分别制备病毒抗原和对照细胞抗原。如被检血清在病毒抗原孔的吸收值较对照孔高 0.15 以 上者判为阳性。 3.荧光抗体试验 采取新鲜病料,做冰冻切片进行荧光抗体染色(间接法)检查,该 法比病毒分离更快速。 4.琼脂扩散试验 抗原用 PK-15 细胞系生产制备,待检猪血清不稀释,25℃左右 14~ 18h 即可判定。但该方法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七、免疫与治疗 本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目前针对该病的 弱毒苗、弱毒灭活苗、野毒灭活苗及基因缺失苗已研制成功,在许多流行地区应用,能有效 减缓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大大降低本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但靠疫苗接种不能消灭本 病,一般无本病猪场禁用疫苗。还有研究证明,当猪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的基因缺失疫苗后, 病毒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因此在同一个动物体中只准使用一种基因缺失苗,以避免疫苗毒 株间的重组。 第四节 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的瘟病毒属,是猪瘟的病原体, 可以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只发病。病的特征为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 病毒感染后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很高,有时高达 80~100%,对养猪业造成极为严 重的危害。 一 、生物学特性 猪瘟病毒是单股 RNA 病毒, 相对分子量为 4×106 道尔顿。本病毒呈圆形颗粒状, 其直径为 38~44nm,核衣壳为对称的 20 面体立体结构。 二 、抵抗力 猪瘟病毒是动物病毒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的一种。血液中的病毒在 37℃存 活 7d,50℃存活 3d,60℃加热 16~24h、72~76℃加热 1h 杀死该病毒。存在于尿中 的病毒,用 2%氢氧化钠作用 15min 死亡。存在于血液中的病毒,用 2%氢氧化钠需 1h 死亡,2.5%的甲醛 1h 杀死病毒,0.5%石炭酸杀死血中的病毒需用 60 多天。低温 有利于保存病毒,-5~-12℃可生存 3 个月,在冷冻猪肉内存活 6 个月,-70℃下可 存活数年。 病毒在腐败的尸体中能存活 3~4d,在骨髓内存活 15d。在熏火腿中存活 1~2 周,薰肉中存活 4 周,腌渍猪肉中存活 5 周,盐渍猪肉中存活 12 周。 三、抗原性
猪庶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近来分离出很多致病力低的毒株,经鉴定为猪瘟病毒的变种 可引起非典型猪瘟 ,又叫做温和型猪瘟 猪瘟病毒和牛粘膜腹泻病毒具有共同的糖蛋白抗原,两种病毒在核酸类型、形态和理化 特性等方面均较相似,但可用单克隆抗体予以鉴别。 四、培养特性 猪瘟病毒常应用猪胚或乳猪脾、肾、骨髓、淋巴结、白血球、结缔组织或肺组织细胞培 养。在这些细胞上均不产生细胞病变。据报导美国的PAV1株病毒,能在猪肾细胞培养产生 明显的细胞病变 猪瘟病毒接种在猪睾丸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但在接种猪瘟病毒3后,再接 种鸡新城疫病毒,即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而且提高了鸡新城疫病毒的滴度。因此 常根据细胞病变的有无,间接测定猪瘟病毒,这种方法叫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 END试哈)。这种强化试验,又可以被猪痘免疫血清所抑制,所以常用作猪瘟病毒 的中和试验 猪瘟病毒在猪肾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再接种鸡新城疫病毒也不出现细胞病 变,但细胞培养液中的红细胞凝集效价滴度增高,用这种方法来检查猪瘟病毒,作 为猪瘟的诊断手段,叫做血凝增加病变抑制试验EC试验)。 五、致病性 本病毒只感染猪,各种年龄、性别及品种的猪均易感染,野猪也可以感染。猪 瘟病毒人工接种】 家兔、豚鼠、小鼠、绵羊、山羊 马、猫均不发生明显的感 染症状。但当静脉接种家兔后,再通过猪体,反复数代后,病毒可适应于兔体:再 通过兔体多次传代后,可引起兔的体温升高,失去对猪的致病力,而得到一个毒力 变异的毒株,即猪直兔化弱毒株。应用这个弱毒株制成兔化弱毒疫苗。这个疫苗在 全国大量推广应用,在预防猪瘟病上收到了极显著的效果,有力的控制了本病的流 这个弱毒也可以在绵羊 牛、马等动物体内繁殖,同时也可在猪肾单层细 上生长繁殖,用来生产疫苗 六、徽生物学诊断 猪瘟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就可以确诊。但是对非典型的猪瘟就 要应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试验 (一)兔体交叉免疫试验取6只健康、体温正常的家兔,分成两组,每组3只。 一组为对照组 组为试验组。试验组接种1:10倍稀释的乳剂,经7~14d后,试验 组和对照组均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测温2次d,连续观察3d,如试验组不出现 体温反应,即可确诊被检材料有猪瘟病毒。 二)病毒分离采取发病早期病毒血症而高热的扁桃体、淋巴结、牌放在组织 研磨器内研碎,加入10%水解乳蛋白Haks液,制成1:10倍稀释组织悬液。以2O003 00 /min离心20min 及取上清液 入青霉素1000IU/ml、链莓素500 gml,置 4℃冰箱内过夜。第2d取出接种于猪睾丸单层细胞,37℃培养2~4d,然后接种100P℉U 的鸡新城疫病毒,再培养2~3d,根据细胞病变的出现与否来判断猪癌病毒的增殖。 用这个方法可分离出自然感染病毒。但对兔化毒株感染动物,病毒则不产生鸡新城 疫病毒滴度」 病毒分离出以后,应用此病毒为抗原,与己知猪瘟病毒免疫血清作补体结合试 验、 中和试验或用分离病毒制备抗原与标准猪瘟病毒免疫血清作间接酶标记免疫试 验,均可对病毒进行鉴定。 除此以外,还可以应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标免疫试验、直接蚀斑形成试验 等方法进行诊断
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近来分离出很多致病力低的毒株,经鉴定为猪瘟病毒的变种, 可引起非典型猪瘟,又叫做温和型猪瘟。 猪瘟病毒和牛粘膜腹泻病毒具有共同的糖蛋白抗原,两种病毒在核酸类型、形态和理化 特性等方面均较相似,但可用单克隆抗体予以鉴别。 四、培养特性 猪瘟病毒常应用猪胚或乳猪脾、肾、骨髓、淋巴结、白血球、结缔组织或肺组织细胞培 养。在这些细胞上均不产生细胞病变。据报导美国的 PAV-1 株病毒,能在猪肾细胞培养产生 明显的细胞病变。 猪瘟病毒接种在猪睾丸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但在接种猪瘟病毒 3d 后,再接 种鸡新城疫病毒,即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而且提高了鸡新城疫病毒的滴度。因此 常根据细胞病变的有无,间接测定猪瘟病毒,这种方法叫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 (END 试验)。这种强化试验,又可以被猪瘟免疫血清所抑制,所以常用作猪瘟病毒 的中和试验。 猪瘟病毒在猪肾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再接种鸡新城疫病毒也不出现细胞病 变,但细胞培养液中的红细胞凝集效价滴度增高,用这种方法来检查猪瘟病毒,作 为猪瘟的诊断手段,叫做血凝增加病变抑制试验(HEIC 试验)。 五 、致病性 本病毒只感染猪,各种年龄、性别及品种的猪均易感染,野猪也可以感染。猪 瘟病毒人工接种于家兔、豚鼠、小鼠、绵羊、山羊、牛、马、猫均不发生明显的感 染症状。但当静脉接种家兔后,再通过猪体,反复数代后,病毒可适应于兔体;再 通过兔体多次传代后,可引起兔的体温升高,失去对猪的致病力,而得到一个毒力 变异的毒株,即猪瘟兔化弱毒株。应用这个弱毒株制成兔化弱毒疫苗。这个疫苗在 全国大量推广应用,在预防猪瘟病上收到了极显著的效果,有力的控制了本病的流 行。这个弱毒株也可以在绵羊、牛、马等动物体内繁殖,同时也可在猪肾单层细胞 上生长繁殖,用来生产疫苗。 六 、微生物学诊断 猪瘟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就可以确诊。但是对非典型的猪瘟就 要应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试验。 (一) 兔体交叉免疫试验 取 6 只健康、体温正常的家兔,分成两组,每组 3 只。 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试验组。试验组接种 1:10 倍稀释的乳剂,经 7~14d 后,试验 组和对照组均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测温 2 次/d,连续观察 3d,如试验组不出现 体温反应,即可确诊被检材料有猪瘟病毒。 (二) 病毒分离 采取发病早期病毒血症而高热的扁桃体、淋巴结、脾放在组织 研磨器内研碎,加入 10%水解乳蛋白 Hanks 液,制成 1:10 倍稀释组织悬液。以 2 000~3 000r/min 离心 20min,吸取上清液,加入青霉素 1000IU/ml、链霉素 500g/ml,置 4℃冰箱内过夜。第 2d 取出接种于猪睾丸单层细胞,37℃培养 2~4d,然后接种 100PFU 的鸡新城疫病毒,再培养 2~3d,根据细胞病变的出现与否来判断猪瘟病毒的增殖。 用这个方法可分离出自然感染病毒。但对兔化毒株感染动物,病毒则不产生鸡新城 疫病毒滴度。 病毒分离出以后,应用此病毒为抗原,与已知猪瘟病毒免疫血清作补体结合试 验、中和试验或用分离病毒制备抗原与标准猪瘟病毒免疫血清作间接酶标记免疫试 验,均可对病毒进行鉴定。 除此以外,还可以应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标免疫试验、直接蚀斑形成试验 等方法进行诊断
七、免疫与治疗 主要是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可应用高免血清进行被 动免疫和治疗,但价格昂贵,有效期短 第五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接硝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C e reproductive andres 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病原。属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 动脉炎病 本病于1987年在美国西部首先发现,后来在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英 国、西班牙、希腊、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报道。病毒在未分离鉴定之前,曾称本病为猪神秘病 (vstcryswille disease,MSD)。又因患病猪的耳朵等处发绀变蓝,故又称“猪蓝耳病" (Blue-ea red pigdiseas 病毒为圆形,直径为50~60nm,含有20~35m的核衣壳,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19% /cm3: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股RNA,分子量约1.5X10道尔 顺。不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O型红细胞。 二、抵抗力 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敏感。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 但在4℃仅存活1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 以下和pH7.0以上均易失活,将肉尸保存于4℃18h仍能发现其中有活病毒。 三、抗原性 PRRSV的欧洲毒株和美洲毒株之间抗原性有差异,但也存在一些血清学交叉反应。根 据其基因遗传性和病原性的差异,分为美洲型(ATCC VR-2332)和欧洲型(LV)两个基因 型。前者以ATCC VR-2332株为代表株, ,后者以Lelystad Virus(LV)为代表株。Gilbert等 (1997)建立了一种快速多联PCR法以区分这两型病毒的基因型。 四、培养特性 所有动脉炎病毒属病毒均能感染巨险细胞,均能产生持续无症状感染,均有毒株变异性。 PRRSV的欧洲分离株仅能适应于猪肺巨噬细胞,能出现细胞病变,在美国分离的ATCC VR-2332毒株,可在CL-2621传代细胞或Marc-145细胞上生长并致细胞病变 五、致病性 本病毒可侵苦任何年龄的猪,对其他家畜和动物还未见发病报道,但已发现野鸭等禽类 可携带本病毒。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生长猪和育肥猪感染后症状较温和。母猪 怀孕后期受病毒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早产胎儿可比 正常分娩提早6周:流产死胎数大量增加,可达50%以上,还有不少木乃伊胎。约有1%~ 2%的感染猪耳尖、四肢末端、尾巴及乳头呈蓝紫色,多发生于症状出现后5一7天,以耳尖 变蓝为最常见(曾称猪蓝耳病)。母猪有的出现泌乳困难。耐过的母猪以后可重新怀孕,但 窝产数和仔猪存活率下降。发病公猪主要表现为倦怠,嗜睡,精神状况下降。小猪发病后主 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明显腹式呼吸和咳嘴等。断奶仔猪死亡率可达40%一100%。 大、徽生物学诊断 取病死猪的病料进行检查,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用猪的肺、脾、死胎儿的肠及腹水、胎儿血清、母猪血液、 鼻拭子和粪便等组织和病料分离病毒。 先将病料剪碎研磨制成1:10乳剂,经1500r/min离心30min,取上清液加双抗,然后
七 、免疫与治疗 主要是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可应用高免血清进行被 动免疫和治疗,但价格昂贵,有效期短。 第五节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病原。属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 属(Arterivirus)。 本病于 1987 年在美国西部首先发现,后来在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英 国、西班牙、希腊、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报道。病毒在未分离鉴定之前,曾称本病为猪神秘病 (MystcryswiIlc disease,MSD)。又因患病猪的耳朵等处发绀变蓝,故又称“猪蓝耳病” (Blue-eared pig disease)。 一、生物学特性 病毒为圆形,直径为 50~60nm,含有 20~35nm 的核衣壳,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 1.19g /cm3;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股 RNA,分子量约 1.5×106 道尔 顿。不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 O 型红细胞。 二、抵抗力 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敏感。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 但在 4℃仅存活 1 个月,37℃存活 18h,56℃存活 15min 以内。在 pH6.0 时稳定,在 pH5.0 以下和 pH7.0 以上均易失活,将肉尸保存于 4℃18h 仍能发现其中有活病毒。 三、抗原性 PRRSV 的欧洲毒株和美洲毒株之间抗原性有差异,但也存在一些血清学交叉反应。根 据其基因遗传性和病原性的差异,分为美洲型(ATCC VR-2332)和欧洲型(LV)两个基因 型。前者以 ATCC VR-2332 株为代表株,后者以 Lelystad Virus(LV)为代表株。Gilbert 等 (1997)建立了一种快速多联 PCR 法以区分这两型病毒的基因型。 四、 培养特性 所有动脉炎病毒属病毒均能感染巨噬细胞,均能产生持续无症状感染,均有毒株变异性。 PRRSV 的欧洲分离株仅能适应于猪肺巨噬细胞,能出现细胞病变,在美国分离的 ATCC VR-2332 毒株,可在 CL-2621 传代细胞或 Marc-145 细胞上生长并致细胞病变。 五、致病性 本病毒可侵害任何年龄的猪,对其他家畜和动物还未见发病报道,但已发现野鸭等禽类 可携带本病毒。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生长猪和育肥猪感染后症状较温和。母猪 怀孕后期受病毒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早产胎儿可比 正常分娩提早 6 周;流产死胎数大量增加,可达 50%以上,还有不少木乃伊胎。约有 1%~ 2%的感染猪耳尖、四肢末端、尾巴及乳头呈蓝紫色,多发生于症状出现后 5~7 天,以耳尖 变蓝为最常见(曾称猪蓝耳病)。母猪有的出现泌乳困难。耐过的母猪以后可重新怀孕,但 窝产数和仔猪存活率下降。发病公猪主要表现为倦怠,嗜睡,精神状况下降。小猪发病后主 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明显腹式呼吸和咳嗽等。断奶仔猪死亡率可达 40%~100%。 六、微生物学诊断 采取病死猪的病料进行检查,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用猪的肺、脾、死胎儿的肠及腹水、胎儿血清、母猪血液、 鼻拭子和粪便等组织和病料分离病毒。 先将病料剪碎研磨制成 1:10 乳剂,经 1500r/min 离心 30min,取上清液加双抗,然后
再经022μm滤膜过速,取滤液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培养5d后,用免疫过氧化物酶 法染色,检查鉴定肺泡巨噬细胞中的PRRSV。也可以将病料接种CL-2621或Marc-145细胞 单层上,观察细胞病变,并用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或中和试验法进行病毒鉴定 ·二)酶标抗体染色法将采取的鼻粘膜、肺、气管、脾等组织进行冷冻切片,切片用 丙酮固定10mi,然后用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染色(直接法),显微镜观察可见在支气管及 肺泡中有许多上皮细胞感染PRRSV:在脾脏的红髓中也有大量病毒。 (三)荧光抗体染色法:将病料(或接种病料后的CL2621细胞单层)冷冻切片丙酮固 定,用间接法进行荧光抗体染 然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可在细胞内发现病毒 此外,PCR和ELISA等技术亦用于本病的诊断 七、免疫与治疗 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管理,彻底消毒。严 格检疫,切断传播途径。如果有成猪发生急性PRRS,可采用抗生素防止或减少继发性细菌 感染,提高猪的成活率。目前多采用基因缺失苗或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 第六节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y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是引起猪 细小病毒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的病原体。主要侵害母猪。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 受感染后产出死胎 畸形胎、 木乃伊胎或病弱仔猪,偶有流产 但母猪本身无明品 症状。Cartwright等(1967)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了猪细小病毒,后米在欧洲 北美、南非、亚洲、非洲及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或国家也发现了本病。我国(1982)在 北京分离到猪细小病毒,以后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省也相继分离 到该病毒 生物学特性 猪细小病毒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20-23m,20面体等轴立体对称 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核酸为单股DNA。本病毒能凝集人“O”型、豚鼠、大鼠 小鼠、猴、猫、鸡和鹅的红细胞,其中以凝集豚鼠红细胞最好,鸡红细胞对本病毒 的敏感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不能凝集生、绵羊、马、兔、仓鼠和猪的红细胞 一、抵抗力 本病毒耐热能力强,能耐56℃48或70℃2h,但80℃5min加热则丧失感染性 和血凝活性。10~40%乙醇30min至2h或pH3-10作用下,其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不敏感。甲醛蒸汽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本病 毒,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病毒 三、抗性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与其他细小病毒无抗原关系 四、培养特性 猪细小病毒能在多种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猪睾丸细胞等)、传代细胞(如PK15、 IBRS2、ST细胞等)上生长繁殖。在单层细胞长至1/2~3/4时接种病毒,或在制名 细胞悬液时加入病毒(同步接种),有利于病毒增殖。病毒生长后可出现细胞病变, 即细胞变圆、脱落、裂解。病毒在细胞内可形成核内包涵体 五、致病性 猪是本病毒的易感动物,不同月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最易感的是初产母猪。病 毒可通过病猪的口鼻分泌物、粪便等排出体外,污染猪舍、用具等引起水平传播: 感染母猪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感染公猪的精液也含有病毒,可通过配种传
再经 0.22μm 滤膜过滤,取滤液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培养 5d 后,用免疫过氧化物酶 法染色,检查鉴定肺泡巨噬细胞中的 PRRSV。也可以将病料接种 CL-2621 或 Marc-145 细胞 单层上,观察细胞病变,并用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或中和试验法进行病毒鉴定。 (二)酶标抗体染色法 将采取的鼻粘膜、肺、气管、脾等组织进行冷冻切片,切片用 丙酮固定 10min,然后用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染色(直接法),显微镜观察可见在支气管及 肺泡中有许多上皮细胞感染 PRRSV;在脾脏的红髓中也有大量病毒。 (三)荧光抗体染色法:将病料(或接种病料后的 CL-2621 细胞单层)冷冻切片丙酮固 定,用间接法进行荧光抗体染色,然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可在细胞内发现病毒。 此外,PCR 和 ELISA 等技术亦用于本病的诊断 七、免疫与治疗 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管理,彻底消毒。严 格检疫,切断传播途径。如果育成猪发生急性 PRRS,可采用抗生素防止或减少继发性细菌 感染,提高猪的成活率。目前多采用基因缺失苗或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 第六节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是引起猪 细小病毒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的病原体。主要侵害母猪。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 受感染后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或病弱仔猪,偶有流产,但母猪本身无明显 症状。Cartwright 等(1967)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了猪细小病毒,后来在欧洲、 北美、南非、亚洲、非洲及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或国家也发现了本病。我国(1982)在 北京分离到猪细小病毒,以后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省也相继分离 到该病毒。 一 、生物学特性 猪细小病毒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 20~23nm,20 面体等轴立体对称, 衣壳由 32 个壳粒组成,核酸为单股 DNA。本病毒能凝集人“O”型、豚鼠、大鼠、 小鼠、猴、猫、鸡和鹅的红细胞,其中以凝集豚鼠红细胞最好,鸡红细胞对本病毒 的敏感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不能凝集牛、绵羊、马、兔、仓鼠和猪的红细胞。 二 、 抵 抗力 本病毒耐热能力强,能耐 56℃48h 或 70℃2h,但 80℃5min 加热则丧失感染性 和血凝活性。10~40%乙醇 30min 至 2h 或 pH3~10 作用下,其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不敏感。甲醛蒸汽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本病 毒,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 5min 可杀死病毒。 三 、抗原性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与其他细小病毒无抗原关系。 四 、培养特性 猪细小病毒能在多种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猪睾丸细胞等)、传代细胞(如 PK1 5、 IBRS2、ST 细胞等)上生长繁殖。在单层细胞长至 1/2~3/4 时接种病毒,或在制备 细胞悬液时加入病毒(同步接种),有利于病毒增殖。病毒生长后可出现细胞病变, 即细胞变圆、脱落、裂解。病毒在细胞内可形成核内包涵体。 五 、致病性 猪是本病毒的易感动物,不同月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最易感的是初产母猪。病 毒可通过病猪的口鼻分泌物、粪便等排出体外,污染猪舍、用具等引起水平传播; 感染母猪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感染公猪的精液也含有病毒,可通过配种传
染给母猪。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水肿胎、产弱仔等,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 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本病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发病猪如不进行 免疫预防 能持续多年甚至十几年不断地发生繁殖障碍。 六、徽生物学诊断 (一)病毒分离采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木乃伊胎的肝、肾、肺、睾丸、脑 等病料,研磨制成510倍乳剂,离心取上清液,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原代猪胚肾细 胞培养或PK细胞系培养。病毒培养16~36h后,细胞形成核内包涵体,培养24~72h 出现细胞病变(细胞变圆、 裂解) 始脱落时收获病毒 ,再官传 几代,然后用分 和血凝抑制试验以鉴定 如 病毒接种猪肾细胞,培养后不出现细胞病变,则需盲传2代,若再不出现病变者 判为阴性。 (二)血清学检查常用试管或微量反应法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此外,PCR法适用于持续感染的诊断。 免疫与治打 母猪配种前2个月左右用灭活油乳剂苗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可预防本病发生 仔猪母源抗体的持续期为1424周,其抗体效价大于1:80时可抵抗猪细小病毒的感 。 对本病日前尚无有效药物讲行治疗控制带毒猪讲入猪场在引讲种猪时应加强松 疼,严防病猪引进猪场 ,引进猪经隔离饲养2周,再进行一次血凝抑制试验,证实 为阴性者,方可与本场猪混饲 第七节猪圆环病毒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一种圆形小颗粒病毒,属圆环病毒科 圆环病毒属。猪圆环病毒存在两种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无致病性, PCV-2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病原体。该病主要发生在仔猪,一般在断奶后2~3周开始发病, 主要特征为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或黄疸,呼吸急促等。 生物学特性 猪圆环病毒呈球形20面体对称结构,大小约4~26nm,直径平均为17nm,无 囊膜,单股环状D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为176kb,为已知的最小动物病毒之一。 一、抵抗力 猪圆环病毒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强,在酸性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在 70℃时可以存活15分钟,56℃不能将其灭活。氯仿作用不失活 三、抗原性 猪圆环病毒存在两种血清型,即PCV1和PCV2,而且两个血清型之间基本无 交叉反应。PCV1无致病性,PCV2是PMWS的主要病原。PCV2能够进入猪体巨 噬细胞内而不被破坏,并能干扰猪巨噬细胞,改变或抑制猪免疫系统,使猪对感染 十分敏感而直接引起仔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四、培养特性 猪圆环病毒能在猪源和Vro细胞中生长繁殖,但不产生细胞病变。PCVl和 PCV-2均可在PK-15细胞上增殖,Sterenson GW等观察了感染PCV后PK-l5细胞 内的超微结构,发现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包涵体,并且细胞质中数量较多,包涵体
染给母猪。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水肿胎、产弱仔等,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 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 80~100%。本病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发病猪如不进行 免疫预防,能持续多年甚至十几年不断地发生繁殖障碍。 六 、微生物学诊断 (一) 病毒分离 采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木乃伊胎的肝、肾、肺、睾丸、脑 等病料,研磨制成 5~10 倍乳剂,离心取上清液,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原代猪胚肾细 胞培养或 PK 细胞系培养。病毒培养 16~36h 后,细胞形成核内包涵体,培养 24~72h 出现细胞病变(细胞变圆、脱落、裂解),一般在细胞开始脱落时收获病毒,再盲传 几代,然后用分离到的病毒与特异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以鉴定。如果 病毒接种猪肾细胞,培养后不出现细胞病变,则需盲传 2 代,若再不出现病变者可 判为阴性。 (二) 血清学检查 常用试管或微量反应法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此 外,PCR 法适用于持续感染的诊断。 七 、免疫与治疗 母猪配种前 2 个月左右用灭活油乳剂苗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可预防本病发生。 仔猪母源抗体的持续期为 14~24 周,其抗体效价大于 1:80 时可抵抗猪细小病毒的感 染。 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控制带毒猪进入猪场 在引进种猪时应加强检 疫,严防病猪引进猪场。引进猪经隔离饲养 2 周,再进行一次血凝抑制试验,证实 为阴性者,方可与本场猪混饲。 第七节 猪圆环病毒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一种圆形小颗粒病毒,属圆环病毒科 圆环病毒属。猪圆环病毒存在两种血清型,即 PCV-1 和 PCV-2,PCV-1 无致病性, PCV-2 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病原体。该病主要发生在仔猪,一般在断奶后 2~3 周开始发病, 主要特征为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或黄疸,呼吸急促等。 一 、生物学特性 猪圆环病毒呈球形 20 面体对称结构,大小约 4~26nm,直径平均为 17 nm,无 囊膜,单股环状 DNA 病毒,基因组大小约为 1.76 kb,为已知的最小动物病毒之一。 二 、抵抗力 猪圆环病毒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强,在酸性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在 70℃时可以存活 15 分钟,56℃不能将其灭活。氯仿作用不失活。 三 、抗原性 猪圆环病毒存在两种血清型,即 PCV-1 和 PCV-2,而且两个血清型之间基本无 交叉反应。PCV-1 无致病性,PCV-2 是 PMWS 的主要病原。PCV-2 能够进入猪体巨 噬细胞内而不被破坏,并能干扰猪巨噬细胞,改变或抑制猪免疫系统,使猪对感染 十分敏感而直接引起仔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四 、培养特性 猪圆环病毒能在猪源和 Vero 细胞中生长繁殖,但不产生细胞病变。PCV-1 和 PCV-2 均可在 PK-15 细胞上增殖,Sterenson GW 等观察了感染 PCV 后 PK-15 细胞 内的超微结构,发现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包涵体,并且细胞质中数量较多,包涵体
呈圆形、大小不一、电子密度较高。 五、致病性 猪圆环病萄 型(PCV-2)及其相关的疾病己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与流行。 猪圆环病毒对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可经口腔、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的猪,常 见于6~8周龄的猪,哺乳猪很少发生。少数怀孕母猪感染猪圆环病毒后,可经胎盘 垂直感染给仔猪。潜伏期一般为2周。 病猪表现为被毛粗乱,喜堆一起,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急促,衰竭无力 皮肤苍白 有时可 见黄疸。患猪腹泻,进行性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 本病毒常与猪呼吸道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等疫病混合 感染。 六、微生物学诊断 (一)病走分离鉴定PMWS暴发流行时采集样品,制成是液接种PK-15第细 胞,但PCV2在细胞培养中生长不出现细胞病变, 通常需要应用病毒特异性抗体才 能证实病毒的复制。 可检查病毒的特异性抗原或特异性DNA (二)血清学方法可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或竞争ELISA方法检测。 (三)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观察到病猪的脾、淋巴结等组织细胞核内堆积大量的 无囊膜病毒粒子,结合病毒粒子的形态可讲行确认。 此外,PCR法适用于持线感染的诊断。 免液与治疗 目前,对本病还没有疫苗可供使用,也没有有效药物治疗。但抗生素疗法和良 好的管理有助于控制并发感染。本病的防制主要是加强兽医防疫工作,防止本病传 入,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制,以及预防并发或继发感染。 第八节猪流行性感冒病毒 猪流行性感冒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简 称猪流感病毒。 生物学特性 典型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80~120nm 平均为100 m。某些毒株,特别是 在初次分离时,常呈丝状,丝状体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微米。本病毒为单股RN 病毒,有囊膜,囊膜上有两种不同型的纤突致密地镶嵌成规则的毛边样,一种是血 凝素(HA),是棒状的核蛋白多聚体: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呈蘑菇状,是 完全不同于某些正常细胞中相应酶的糖蛋白多聚体。 一、抵抗力 对干燥和冰冻的抵抗力强,病料中的病毒在50%甘油中存活40天, 60℃加热20分钟灭活,一般消毒剂对其均有灭活作用。 三、抗原性 感染猪的流感病毒已发现至少有5种亚型,即HN,(包括猪HN,和禽源HN,) HN2(人HN2和腐源HN2)、HN2、HN6和HN7,各亚型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学 交叉反应。只有HN,与欧洲型HN能引起猪发病。它们的抗原性与同时期引起) 流感大流行的HN和HN关系密切。 四、培养特性 猪流感病毒能在鸡胚中培养增殖,并能在猴肾细胞、胎猪器官内培养生长。当 今最常应用10日龄鸡胚的羊膜腔或羊膜腔一尿囊腔同时接种法分离猪流感病毒,感
呈圆形、大小不一、电子密度较高。 五 、致病性 猪圆环病毒二型(PCV-2)及其相关的疾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与流行。 猪圆环病毒对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可经口腔、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的猪,常 见于 6~8 周龄的猪,哺乳猪很少发生。少数怀孕母猪感染猪圆环病毒后,可经胎盘 垂直感染给仔猪。潜伏期一般为 2 周。 病猪表现为被毛粗乱,喜堆一起,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急促,衰竭无力, 皮肤苍白,有时可见黄疸。患猪腹泻,进行性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 本病毒常与猪呼吸道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等疫病混合 感染。 六 、微生物学诊断 (一) 病毒分离鉴定 PMWS 暴发流行时采集样品,制成悬液接种 PK-15 等细 胞,但 PCV-2 在细胞培养中生长不出现细胞病变,通常需要应用病毒特异性抗体才 能证实病毒的复制。可检查病毒的特异性抗原或特异性 DNA。 (二) 血清学方法 可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或竞争 ELISA 方法检测。 (三) 电子显微镜检查 可观察到病猪的脾、淋巴结等组织细胞核内堆积大量的 无囊膜病毒粒子,结合病毒粒子的形态可进行确认。 此 外,PCR 法适用于持续感染的诊断。 七 、免疫与治疗 目前,对本病还没有疫苗可供使用,也没有有效药物治疗。但抗生素疗法和良 好的管理有助于控制并发感染。本病的防制主要是加强兽医防疫工作,防止本病传 入,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制,以及预防并发或继发感染。 第八节 猪流行性感冒病毒 猪流行性感冒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简 称猪流感病毒。 一 、生物学特性 典型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 80~120nm,平均为 100nm。某些毒株,特别是 在初次分离时,常呈丝状,丝状体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微米。本病毒为单股 RNA 病毒,有囊膜,囊膜上有两种不同型的纤突致密地镶嵌成规则的毛边样,一种是血 凝素(HA),是棒状的核蛋白多聚体;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呈蘑菇状,是 完全不同于某些正常细胞中相应酶的糖蛋白多聚体。 二 、抵抗力 猪流感病毒对干燥和冰冻的抵抗力强,病料中的病毒在 50%甘油中存活 40 天, 60℃加热 20 分钟灭活,一般消毒剂对其均有灭活作用。 三 、抗原性 感染猪的流感病毒已发现至少有 5 种亚型,即 H1N(包括猪 1 H1N7 和禽源 H1N1)、 H3N2(人 H3N2 和禽源 H3N2)、H1N2、H3N6 和 H1N7,各亚型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学 交叉反应。只有 H1N1 与欧洲型 H3N2 能引起猪发病。它们的抗原性与同时期引起人 流感大流行的 H1N1 和 H3N2 关系密切。 四 、培养特性 猪流感病毒能在鸡胚中培养增殖,并能在猴肾细胞、胎猪器官内培养生长。当 今最常应用 10 日龄鸡胚的羊膜腔或羊膜腔—尿囊腔同时接种法分离猪流感病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