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中学基本教案 学科:语文备课人: 时间:2013年7月24日 教学课题:《兼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兼爱思想内涵 四、预备知识和工具:复习高考考点的“以、之”等文言虚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五、高考考点及试题:(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0年吉林卷)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 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干,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 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 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 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岀入,斩首干百计,身 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 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日:“贼非吾 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昊王位, 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 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 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穸 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 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债军:溃败的军队
1 广宁中学基本教案 学科:语文 备课人: 时间:2013 年 7 月 24 日 教学课题:《兼爱》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 四、预备知识和工具:复习高考考点的“以、之”等文言虚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五、高考考点及试题: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0 年吉林卷)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 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 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 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 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 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 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 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 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 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 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 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 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 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 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 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 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答案:4-6CBA 7.(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 未死去。 六、教学内容的取舍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先让学生看课本“引入话题”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 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 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 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 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一一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 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 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 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用提问法介绍) 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 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
2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 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 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 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 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 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答案:4—6 CBA 7.(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 未死去。 六、教学内容的取舍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先让学生看课本“引入话题”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 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 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 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 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 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 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 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用提问法介绍) 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 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
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 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 斗的队伍。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 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 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 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 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 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 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 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 生活 (三)、熟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 (四)、学习重难点字词句 1·通假举要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V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V腰”) 教驯其臣(驯通“训) 破碎乱行(碎\通V萃”) 贵必敖贱(敖通V傲”)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V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 结果、目的等。) 3·一词多义 (1)以 以不相爱生(因为)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 (2)之 是以仁者非之(代词V它 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词的) (3)恶 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厌恶)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坏的,不好的) (4)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惟独,只)
3 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 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 斗的队伍。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 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 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 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 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 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 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 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 生活。 (三)、熟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 (四)、学习重难点字词句 1·通假举要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 教驯其臣(\'驯\'通“训\') 破碎乱行(\'碎\'通\'萃”) 贵必敖贱(\'敖\'通\'傲”)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 结果、目的等。) 3·一词多义 (1)以 以不相爱生(因为)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 ( 2)之 是以仁者非之(代词\'它”) 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词\'的\') (3)恶 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厌恶)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坏的,不好的) (4)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惟独,只)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4、串解课本中其它重要词语 (五)、学生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二)、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三)、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 见课本第一段 (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等违法犯 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易之'。 (五)、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Ⅴ的阶级差别,都要V兼爱\“同利的 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 (六)、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 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 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 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七)、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 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 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 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 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 雷州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认为,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陌生人要道 歉:那么最贤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你爹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一因为王公大人 们比你贤能,你爹是你的长辈,是你的亲人。(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墨家对此予以了揭露与批驳:王公大 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他们凭什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那么儒家的“礼”也就是有阶 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礼了吧!再者,你爹对你来说不是比陌生人要亲吗?那么他为什么 反而可以不还礼了?难道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讲礼,亲人反而可以不讲礼了?这样的礼不是颠倒的吗? 非攻:反对现行战争。(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 肖”之人) 节葬: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 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 节用: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 大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 非命: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 婪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一一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
4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4、串解课本中其它重要词语。 (五)、学生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二)、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三)、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 见课本第一段。 (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等违法犯 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易之\'。 (五)、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兼爱\'“同利\'的 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 (六)、你对“兼相爱,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谈谈它给你的启迪。 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 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 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七)、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 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 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 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的学术团体。 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 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 雷州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认为,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陌生人要道 歉;那么最贤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你爹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因为王公大人 们比你贤能,你爹是你的长辈,是你的亲人。(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墨家对此予以了揭露与批驳:王公大 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他们凭什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那么儒家的“礼”也就是有阶 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礼了吧!再者,你爹对你来说不是比陌生人要亲吗?那么他为什么 反而可以不还礼了?难道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讲礼,亲人反而可以不讲礼了?这样的礼不是颠倒的吗? 非攻:反对现行战争。(儒家支持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 肖”之人) 节葬: 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 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 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 大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 非命: 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 婪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
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 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八)、写作特点 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人心的 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 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 七、要注意的问题: 1、适当地引导学生探讨爱己与爱人、利己与利人的话题,2、注意积累本文的常见实词和虚 词 八、配套例题和练习: (一)、课后练习第二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申甫传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 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 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 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 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 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 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 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 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 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 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 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 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 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 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媐(x):嬉戏。②瘗(yi):埋葬③窭(j):贫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
5 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 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八)、写作特点 1、平实质朴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伟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却是异常震撼人心的。 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 3、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如最后一段。 七、要注意的问题: 1、适当地引导学生探讨爱己与爱人、利己与利人的话题,2、注意积累本文的常见实词和虚 词。 八、配套例题和练习: (一)、课后练习第二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 1 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 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 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 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 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 2 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 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 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 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 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 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 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 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 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 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 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 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 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 为“向,对”;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 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 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 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 面”等词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 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 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 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 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6
6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 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 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A 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 都是介词,表对象,译 为“向,对”; C 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 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 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 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 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 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 面”等词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 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 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 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 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 官职。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来源:zXXK]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 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 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 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标准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 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 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1)注意“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 “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 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 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 句子,前后通顺
7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 官职。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来源:ZXXK]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 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 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 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 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 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 分) 【标准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 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 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 “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 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 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 句子,前后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