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庄子
养生主 庄子
一、题解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 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本文为节选的第二部分,以厨工 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 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 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 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 和矛盾的纠缠
一、题解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 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本文为节选的第二部分,以厨工 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 生活都要“因其固然” 、 “依乎天 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 , 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 和矛盾的纠缠
二、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早期宋国蒙城 人(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庄子目光敏 锐、博学纵览,深通各家学说,而且身居 卑微,不慕富贵,嘲讽权势,在《老子》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 和思想风格。 《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 《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 《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 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二、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早期宋国蒙城 人(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庄子目光敏 锐、博学纵览,深通各家学说,而且身居 卑微,不慕富贵,嘲讽权势,在《老子》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 和思想风格。 《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 《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 《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 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课文朗读
• 课 文 朗 读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 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 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 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 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 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 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 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 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 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 就可以终享天年
• 译文 :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 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 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 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 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 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 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 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 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 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 就可以终享天年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 ,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 ,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 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 的。它竞然同《桑林》、《经首》两 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 ,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 ,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 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 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 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 高超的地步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 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 又进了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 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 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 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 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 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 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 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 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 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 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
•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 高超的地步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 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 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 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 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 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 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 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 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 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 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 ,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 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
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 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 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 的,而刃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 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 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 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 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 ,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 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 。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 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文惠 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 养生的道理了
• 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 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 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 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 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 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 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 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 ,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 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 。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 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文惠 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 养生的道理了
课文探究: 1、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其 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 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 “道 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 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 只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 刃有余)。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从来不骄傲大意
课文探究: 1、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其 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 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 “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 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 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 刃有余)。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从来不骄傲大意
2、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 “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 ”之道有什么联系 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 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 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 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 “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 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这种消极颓废 的处世之道,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不 是庖丁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 其人生哲学。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 容得到有益的启发。从两者的不同也许能得到这 样的启示:只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 才能掌握科学的规律
2、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 “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 ”之道有什么联系? • 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 ”(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 ,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 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 “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 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这种消极颓废 的处世之道,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不 是庖丁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 其人生哲学。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 容得到有益的启发。从两者的不同也许能得到这 样的启示:只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 ,才能掌握科学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