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兵车行 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杜甫的相关知识及其诗风。 联系背景知识,了解诗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难点】联系背景知识,了解诗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査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并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 容;搜集整理杜甫的资料和诗词,增加知识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语音字形 词义 字词积累 杜甫 的资料 创作背景 阅读诗词 时发现的 问题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厚积薄发,展我风釆 一、厚积薄 背诵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杜甫的诗词。 发,展我风 采 、交流感悟,走进新课 学生用自 交流课前搜集,加深对杜甫作品的理解。 己喜欢的 【资料助读】 形式自由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背诵课前 陵。出生于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搜集的资 “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料。 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的历史过程,风格沉二、交流感 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悟,导入新
30 兵 车 行 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杜甫的相关知识及其诗风。 2.联系背景知识,了解诗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难点】联系背景知识,了解诗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 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并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 容;搜集整理杜甫的资料和诗词,增加知识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字词积累 语 音 字 形 词 义 杜 甫 的 资 料 创作背景 阅读诗词 时发现的 问题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教师活动 一、厚积薄发,展我风采 背诵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杜甫的诗词。 二、交流感悟,走进新课 交流课前搜集,加深对杜甫作品的理解。 【资料助读】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 陵。出生于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 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的历史过程,风格沉 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 一、厚积薄 发,展我风 采 学生用自 己喜欢的 形式自由 背诵课前 搜集的资 料。 二、交流感 悟,导入新
先县咏五百字》、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嫌吏》《潼关吏》)、课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衔接展示 背景介绍 环节,由作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者导入。 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学生板书 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课题、作 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者。 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 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 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课件出示 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作者简介 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和背景资 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料,指一名 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A类生朗 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关于“行”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学生速记 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加粗部分 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的内容 三、直击预习,定向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车辚辚()云霄()成边()荆杞() 2.《兵车行》作者是 朝诗人 他是伟的 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 他被称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耶娘妻子走相送( (2)哭声直上干云霄( (3)或从十五北防河( (4)况复秦兵耐苦战( (5)信知生男恶 四、激情诵读,理解文意 4.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停顿以及朗读的语气和情感) 5.自由大声朗读,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开展诗词朗读竞赛,男女同学各一组,选代表参赛。 五、整体感知 、直击预 7.《兵车行》属于 ,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它可习,定向检 分为 测 部分,揭露了唐统治者发动长期 战争造成的恶果,教师出示 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描写了他们怨恨的心情。 投影片
先县咏五百字》、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背景介绍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 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 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 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 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 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 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 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 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 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 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关于“行”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 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 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三、直击预习,定向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车辚辚( ) 云霄( ) 戍边( )荆杞( ) 2.《兵车行》作者是 朝诗人 , 他是伟的 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 “ ”,他被称为“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耶娘妻子走相送( ) (2)哭声直上干云霄( ) (3)或从十五北防河( ) (4)况复秦兵耐苦战( ) (5)信知生男恶 ( ) 四、激情诵读,理解文意 4.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停顿以及朗读的语气和情感) 5.自由大声朗读,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6.开展诗词朗读竞赛,男女同学各一组,选代表参赛。 五、整体感知 7.《兵车行》属于 ,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它可 分为 、 、 三 部分,揭露了唐统治者发动长期 战争造成的恶果, 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描写了他们怨恨的心情。 课 衔接展示 环节,由作 者导入。 学生板书 课题、作 者。 课件出示 作者简介 和背景资 料,指一名 A 类生朗 读。 学生速记 加粗部分 的内容 三、直击预 习,定向检 测 教师出示 投影片
8.行人的直接倾诉,从哪几方面表现了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1题指名学 9.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生板演,其 六、合作探究 他同学在 10.诗的开头是怎样进行送别场面的细节描写的?描写送别的场面在练习本上 文中有何作用? 写,完成 1l.为了渲染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凄惨场面,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后,师生评 修辞? 判板演内 12.“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一句中,“但云”表现了容并要求 人怎样的心理活动? 学生识记。 13诗中与“点行”相对应的事件 题学生抢 是 答 。表现“频”的词语 3题指名口 头回答 14中国的传统观念是重男轻女的,“行人”为什么发出了“信知生教师针对 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 学生答题 七、总结本文主旨 情况随时 点拨并给 八、课堂质疑,拓展深化 予鼓励。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 成 九、课堂小结,收获整理 四、激情诵 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读,理解文 意 1.播放录 十、熟读成诵,学以致用 音让学生 在理解内容,掌握写法,感悟主旨的基础上配乐朗读,进而完成背诵。听录音朗 十一、拓展链接 读(注意正 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 音、停顿以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及朗读的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语气和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听完后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自由大声 《石壕吏》 朗读,根据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注释疏通 《春望》 文意,然后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一一《垂老别》开展男女 十、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生对抗赛, 教师做评 委,宣布结 果并给予 赏识奖励。 五、整体感 知
8.行人的直接倾诉,从哪几方面表现了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9.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六、合作探究 10.诗的开头是怎样进行送别场面的细节描写的?描写送别的场面在 文中有何作用? 11.为了渲染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凄惨场面,作者运用了怎样的 修辞? 12.“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一句中,“但云”表现了 行人怎样的心理活动? 13.诗中与“点行”相对应的事件 是 、 、 。表现“频”的词语 有 。 14.中国的传统观念是重男轻女的,“行人”为什么发出了“信知生 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 七、总结本文主旨 八、课堂质疑,拓展深化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 成。 九、课堂小结,收获整理 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十、熟读成诵,学以致用 在理解内容,掌握写法,感悟主旨的基础上配乐朗读,进而完成背诵。 十一、拓展链接 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别》 十、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 题指名学 生板演,其 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 写,完成 后,师生评 判板演内 容并要求 学生识记。 2 题学生抢 答 3 题指名口 头回答。 教师针对 学生答题 情况随时 点拨并给 予鼓励。 四、激情诵 读,理解文 意 1.播放录 音让学生 听录音朗 读(注意正 音、停顿以 及朗读的 语气和情 感)。 2.听完后 自由大声 朗读,根据 注释疏通 文意,然后 开展男女 生对抗赛, 教师做评 委,宣布结 果并给予 赏识奖励。 五、整体感 知
件 出 学生细 课让读考学回们充时 诗问生答互 词题自 由同补 学 相 ,教师适 点 拨 、合作探 六究课问学 件题生 出 带 示着 问题分析 归巡指一 纳视导 教个然 别 根据讨论 结果自由 回学笔 答生 整 理 记 七文学 本 主 生答 总旨讨 结论教 师 结 、课堂质 总八疑化教学问九 拓丿 展 深 师生题一 解疑 答难 课 堂 小
课件出示 让学生细 读诗词,思 考问题。 学生自由 回答,同学 们互相补 充,教师适 时点拨。 六、合作探 究 课件出示 问题 学生带着 问题分析 归纳,教师 巡视,个别 指导。然后 根据讨论 结果自由 回答。 学生整理 笔记。 七、总结本 文主旨 学生讨论 回答,教师 总结 八、课堂质 疑,拓展深 化 教师解答 学生疑难 问题。 九、课堂小
结,收获整 理 学生总结, 教师补充。 结合古今 评价,进 步 生 调对兴 动此趣 学诗 的 十、熟读成 诵,学以致 用 学生竞赛 看谁背得 又快又准 十一、拓展 链接 教师投影 出示,学生 诵读 教师 记抽 忆 十、巩固练 习,提升能 分层设计, 学生自主 成。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础演练 ,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请写出你知道的他的与战争有关的两句完整的诗文名
结,收获整 理 学生总结, 教师补充。 结合古今 评价,进一 步调动学 生对此诗 的兴趣 十、熟读成 诵,学以致 用 学生竞赛 看谁背得 又快又准 十一、拓展 链接 教师投影 出示,学生 诵读记忆。 教师抽查。 十、巩固练 习,提升能 力 分层设计, 学生自主 完成。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 础 演 练 1. 《兵车行》选自 ,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请写出你知道的他的与战争有关的两句完整的诗文名 句 ,
空不齐的诗句是: 千黩武的句子是: 思是“近邻”。由此我们想起王勃的一句诗 能力提高 ”与前文中哪句诗相呼应?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话:“写得行色匆匆,笔势汹涌;如风潮骤至,不可逼视。”这是针对本诗哪几句作出的评价? 开边意未已”,谈一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课外拓展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析其表达作用 杀戮外,作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_的强烈思念 心”一句 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0兵车行 lin xido shu jing 2.唐杜甫现实“诗史”“诗圣” 3.(1)奔走(2)冲(3)有人(4)能够(5)坏,不好 五、整体感知
2.用原文填空。 (1)描述送行者众多、被征者年龄参差不齐的诗句是: , 。 (2)表述战争惨烈,而统治者依然穷兵黩武的句子是: , 。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行人但云点行频 (2)纵有健妇把锄犁 (3)信知生男恶 4.翻译句子。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5. “生女犹得嫁比邻”中“比邻”的意思是“近邻”。由此我们想起王勃的一句诗: , 。 能 力 提 高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与前文中哪句诗相呼应?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7.《新唐诗醇》中评价本诗时有这样的话:“写得行色匆匆,笔势汹涌;如风潮骤至,不可逼视。”这是针对本诗哪几句作出的评价? 8.请仔细品味“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谈一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课 外 拓 展 读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10. 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 的强烈思念。 11. 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12.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0 兵车行 三、1.lín xiāo shù jīng 2.唐 杜甫 现实 “诗史” “诗圣” 3.(1)奔走 (2)冲(3)有人(4)能够(5)坏,不好 五、整体感知
7.叙事诗送别、诉说原因、造成的恶果拓边 8.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时间方面,不义战争消耗了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 从人员伤亡方面,不义战争造成死伤惨重的后果;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不 义战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9.“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 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 六、合作探究 0.送别场面的细节描写主要抓住了动作描写,如“走相送”中的“走”字,“牵 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中连用四个动词。 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为后 面的控诉创造了气氛。 11.夸张。一为“尘埃不见咸阳桥”,一为“哭声直上干云霄”,前者诉诸视觉, 后者诉诸听觉。 12.细致地描写出行人对朝廷征兵打仗既愤恨又不敢直说的无奈之情。 13.防河、营田、戍边副词:或、便、还;数词:一十五、四十;形容词:头 白 14.在封建社会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然而,无休止的战争却使男 子成了兵役制度的牺牲品,男子迟早要葬身战场,而女子还能保全性命,还能嫁 给近邻有个依靠。所以“行人”发出了“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这 就更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兵役的繁重及其罪恶。 七、本文通过叙写征人与家人惨别的情形以及征人对朝廷征兵制的控诉,揭露了 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酷。 基础演练 1.《杜少陵集》唐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1)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 意未已。 3.(1)只说(2)用手握住(3)确实坏,不好 4.(1)开拔时候保长给包头巾,回家白了头又把边疆还。 (2)边疆上血流得成了血海,武帝扩张疆土计谋不改。 (3)生个女儿还好嫁在近处,生了儿子葬送在那战阵。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能力提高 6.“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渲染了凄惨的气氛。 7.“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8.表达了诗人愤怒的感情,揭示统治阶级穷兵黩武 9.″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10.抵万金妻子儿女 11.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 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 惊心 12.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叙事诗 送别、诉说原因、造成的恶果 拓边 8.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时间方面,不义战争消耗了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 从人员伤亡方面,不义战争造成死伤惨重的后果;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不 义战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9.“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 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 六、合作探究 10.送别场面的细节描写主要抓住了动作描写,如“走相送”中的“走”字,“牵 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中连用四个动词。 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为后 面的控诉创造了气氛。 11.夸张。一为“尘埃不见咸阳桥”,一为“哭声直上干云霄”,前者诉诸视觉, 后者诉诸听觉。 12.细致地描写出行人对朝廷征兵打仗既愤恨又不敢直说的无奈之情。 13.防河、营田、戍边 副词:或、便、还;数词:一十五、四十;形容词:头 白 14.在封建社会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然而,无休止的战争却使男 子成了兵役制度的牺牲品,男子迟早要葬身战场,而女子还能保全性命,还能嫁 给近邻有个依靠。所以“行人”发出了“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这 就更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兵役的繁重及其罪恶。 七、本文通过叙写征人与家人惨别的情形以及征人对朝廷征兵制的控诉,揭露了 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酷。 基础演练 1. 《杜少陵集》 唐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 (1)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 意未已。 3.(1)只说(2)用手握住(3)确实 坏,不好 4.(1)开拔时候保长给包头巾,回家白了头又把边疆还。 (2)边疆上血流得成了血海,武帝扩张疆土计谋不改。 (3)生个女儿还好嫁在近处,生了儿子葬送在那战阵。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能力提高 6.“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渲染了凄惨的气氛。 7.“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8.表达了诗人愤怒的感情,揭示统治阶级穷兵黩武。 9."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10.抵万金 妻子儿女 11.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 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 惊心。 12.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