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弹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知道弹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 也可以改变 2、力的 和 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 此现象中包含的两个相关的物理知识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一)、试一试: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变形,体验手感,撤去压力, 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二)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弹性和塑性 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以上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再举些类似 的例子。 弹性 塑性: (2)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 判断: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能产生弹力吗? (3)用什么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它是根据什么性质来工作的?
-- 1 第二节 《弹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知道弹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 ,也可以改变 2、力的 、 和 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 此现象中包含的两个相关的物理知识。 (1) 。 (2)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一)、试一试: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变形,体验手感,撤去压力, 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二)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弹性和塑性 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以上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再举些类似 的例子。 弹性: 塑性: (2)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 。 判断: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能产生弹力吗? (3)用什么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它是根据什么性质来工作的?
(4)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要注意观察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形式的测力 计 课内探究学案 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情况,并汇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点拨】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 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思考: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猜想: 【探究】分别在大弹箦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依次在下面 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长度 实验次弹簧受到的拉弹簧原长弹簧长度 弹簧伸长 力F/N 10/cm 1/cm △1 10/cm 234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注意】比较弹簧的长度与弹簧的伸长的区别。 2、例解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12.1-3所示 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的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 指针的位置/cm23456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3)小华作出了如下(图12.1-4)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 号) 图12.1-3 图12104 C
-- 2 (4)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要注意观察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形式的测力 计?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情况,并汇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点拨】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 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思考: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猜想: 【探究】分别在大弹簧下挂 1 个、2 个、3 个、4 个完全一样的钩码,依次在下面 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长度。 实验次 数 弹簧受到的拉 力 F/N 弹簧原长 l0/cm 弹簧长度 l/cm 弹簧伸长 △l=l 一 l0/cm 1 2 3 4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 【注意】比较弹簧的长度与弹簧的伸长的区别。 2、例解 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 12.1-3 所示 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的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的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 (3)小华作出了如下(图 12.1-4)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 号)。 图 12.1-3 图 12.1-4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外壳、挂环构成。 【体验】学生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拉头发,(用力均匀,使弹簧拉力 计弹簧逐渐增长)读出头发拉断时拉力大小 【交流】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作适当的指 导 ①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 零点 ③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④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 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和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课堂小结,总结反思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1.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受压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像跳板这样因 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做 2.类似于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所发生的这一类形变,人们把它称为 形变。弹 簧测力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 也就是它的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 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校零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5.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C.人对墙的推力D.地面对人的支持 力 6.教学演示的示教弹簧测力计下端挂重4N的物体时,弹簧伸长了4cm。那么下面
-- 3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外壳、挂环构成。 【体验】学生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拉头发,(用力均匀,使弹簧拉力 计弹簧逐渐增长)读出头发拉断时拉力大小。 【交流】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作适当的指 导。 ①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 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 零点; ③ 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 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N; ④ 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 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和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课堂小结,总结反思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1.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受压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像跳板这样因 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做______。 2.类似于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所发生的这一类形变,人们把它称为 形变。弹 簧测力计是根据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也就是它的______。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_______,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校零 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5.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人对墙的推力 D.地面对人的支持 力 6.教学演示的示教弹簧测力计下端挂重 4N 的物体时,弹簧伸长了 4cm。那么下面
四位同学所设想的实验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4N的力去 压弹簧,弹簧将缩短4cm B.在不超过量程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下挂5N重的物体时,弹簧伸长5cm C.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2N的力去 拉弹簧,弹簧将伸长4cm D.将弹簧测力计倒置,手提住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将重4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 的提环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指针指在大于4N的位置 课后延伸学案 1、如图12.2-1(甲)所示,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F1、F2拉弹簧测力 计,若两个力的大小均为2N,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两个力的合力各为多少? FI F 图121-1(甲) 图12.1-1(乙) 2、几个同学用同一根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拉力器上有三根弹簧,结果每个人都 能把手臂撑直,则() A.臂力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B.手臂长的人所用拉力大 C.体重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3、小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不论什么型号的弹簧测力计,它的刻度 都是均匀的,他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根据 的道理制成的 他想:这只是一种定性的关系,会不会有某种定量的关系呢?于是他设计并完成了 以下的探究实验: 如图12.1-5他将一根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一块竖直放置的木板顶端,让弹簧能够自 由地伸缩,然后将弹簧自然状态下底端所对的位置做上记号,刻上0,接着用1N、 2N、3N…8N的力去拉弹簧,并把把每一个拉力作用下弹簧底端所对的位置做上 记号,再测出每一个拉力下弹簧的伸长。 换用另外两根不同的弹簧重做上面的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图 拉力/N 伸长/cm 6
-- 4 F1 F2 图 12.1-1(甲) F2 图 12.1-1(乙) 四位同学所设想的实验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 4N 的力去 压弹簧,弹簧将缩短 4cm B.在不超过量程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下挂 5N 重的物体时,弹簧伸长 5cm C.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 2N 的力去 拉弹簧,弹簧将伸长 4cm D.将弹簧测力计倒置,手提住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将重 4N 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 的提环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指针指在大于 4N 的位置 课后延伸学案 1、如图 12.2-1(甲)所示,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 F1、F2 拉弹簧测力 计,若两个力的大小均为 2N,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两个力的合力各为多少? 2、几个同学用同一根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拉力器上有三根弹簧,结果每个人都 能把手臂撑直,则( ) A.臂力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B.手臂长的人所用拉力大 C.体重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D.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3、小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不论什么型号的弹簧测力计,它的刻度 都是均匀的,他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根据 的道理制成的。 他想:这只是一种定性的关系,会不会有某种定量的关系呢?于是他设计并完成了 以下的探究实验: 如图 12.1-5 他将一根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一块竖直放置的木板顶端,让弹簧能够自 由地伸缩,然后将弹簧自然状态下底端所对的位置做上记号,刻上 0,接着用 1N、 2N、3N……8N 的力去拉弹簧,并把把每一个拉力作用下弹簧底端所对的位置做上 记号,再测出每一个拉力下弹簧的伸长。 换用另外两根不同的弹簧重做上面的实验,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第一根: 拉力/N 1 2 3 4 5 6 7 8 伸长/cm 1 2 3 4 5 6 7 8 图 12.1-5
第二根: 拉力N1 伸长/cm0.5 1.5 2 第三根 拉力N1 伸长/cm|3 9 10 10.210 10.410.4 请你帮小刚分析以上数据并回答: ①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定量) ②根据你分析得出的结论。将小刚忘记填上的数据估计一下,并把你估计的数据填 在空格中。(假定第二根弹簧实验后恢复原来状态。) ③用第三根弹簧做实验时,发现当用4N及以上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规律发生了 变化,帮小刚找找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④小刚通过实验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并且不同的弹 簧测力计它的分度值不一样的道理,还有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问题。你明白了吗?说 说看 ⑤小刚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设计并完成实验,最后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通过自 己主动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 5 第二根: 拉力/N 1 2 3 4 5 6 7 8 伸长/cm 0.5 1 1.5 2 第三根: 拉力/N 1 2 3 4 5 6 7 8 伸长/cm 3 6 9 10 10.2 10.3 10.4 10.4 请你帮小刚分析以上数据并回答: ①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定量) 。 ②根据你分析得出的结论。将小刚忘记填上的数据估计一下,并把你估计的数据填 在空格中。(假定第二根弹簧实验后恢复原来状态。) ③用第三根弹簧做实验时,发现当用 4N 及以上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规律发生了 变化,帮小刚找找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④小刚通过实验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并且不同的弹 簧测力计它的分度值不一样的道理,还有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问题。你明白了吗?说 说看。 ⑤小刚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设计并完成实验,最后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通过自 己主动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