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说 卞毓麟 说明文
数 字 杂 说 卞毓麟 (说明文)
嵌(qian):把软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 不胜枚举( sheng mei):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 多 雅俗共赏:文化高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浑然天成(hun):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无稽之谈(j):毫无根据的话。稽:查考
嵌 ( qiàn ) :把软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 . 不胜枚举(shèng méi):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 多 雅俗共赏:文化高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浑 然 天 成 ( hún ) : 形 容 完 整 不 可 分 割 无稽之谈(jī):毫无根据的话。稽:查考
提问:请绐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从开头到“可谓大同小异”:介绍数字 的身世 第二段:从“数字之妙远远不局限于数字王国本身 到“水面偏能用火攻”: 介绍数字的情趣 第三段:从“然而”到完:介绍数字的遗憾
提问:请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从开头到“可谓大同小异”:介绍数字 的 身世 第二段:从“数字之妙远远不局限于数字王国本身” 到“水面偏能用火攻”: 介绍数字的情趣 第三段:从“然而”到完: 介绍数字的遗憾
数字的身世一段写数字起源及发展的几个阶段? 1):大约四千年前,古代希腊人和希伯来人都曾用字母表中的字母 依次代表数字。后來,人们也曾用英语字母代表过数字。 (2)大约2000年前,古罗马人创立了一套书写数字的独特方法 (3)两千多年前,印度人首先使用了1、2、3…9这九个数字 (4)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人又发明了一个代表“根本没有”的符 号:0
数字的身世一段写数字起源及发展的几个阶段? (1): 大约四千年前,古代希腊人和希伯来人都曾用字母表中的字母 依次代表数字。后来,人们也曾用英语字母代表过数字。 (3):两千多年前,印度人首先使用了1、2、3……9这九个数字。 (4):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人又发明了一个代表“根本没有”的符 号: 0 (2):大约2000年前,古罗马人创立了一套书写数字的独特方法
我国教字发展史有几个阶段 (1):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半坡文化遗址中,一些彩陶 上刻画的简单符号很可能就是最原始的文字和数字。 (2):在距今三千余年前的殷墟甲骨上,已有代表“一、十 百、千、万”的专门数字 (3):距今约三千年的西周钟鼎文中还用到了隔位字“又”。 (4):后来,我们中国人又创造了表示空位的符号“O (5):我国广泛使用“阿拉伯数字”迄今尚不足一个世纪
我国数字发展史有几个阶段 (1): 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半坡文化遗址中,一些彩陶 上刻画的简单符号很可能就是最原始的文字和数字。 (2): 在距今三千余年前的殷墟甲骨上,已有代表“一、十、 百、千、 万”的专门数字 (3): 距今约三千年的西周钟鼎文中还用到了隔位字“又”。 (4): 后来,我们中国人又创造了表示空位的符号“O”。 (5): 我国广泛使用“阿拉伯数字”迄今尚不足一个世纪
数字的情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数字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记忆,便利交谈 (2)数字在文化生活中还给人以元穷的乐趣 你能举出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吗? 示例
数字的情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数字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记忆,便利交谈. (2)数字在文化生活中还给人以无穷的乐趣。 你能举出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吗? 示例
数字有哪些遗憾? (1):本来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如吉利不吉利),偏 偏总有人硬往它身上安。 (2):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用数字创造了“占数术”。 (3):今天的中国人用数字的谐音来判断吉凶
数字有哪些遗憾? (l):本来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如吉利不吉利),偏 偏总有人硬往它身上安。 (2):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用数字创造了“占数术”。 (3):今天的中国人用数字的谐音来判断吉凶
(1)传说,诗仙李白有次应汪伦的邀请,到安徽径县桃 花村作客,快进村时向一老农问路。老农知道来者是大名 鼎鼎的李白,便以作诗为引路的条件。李白抬眼望见前面 小村庄煞是独特,便吟出一诗: 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多含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含有从“一”到“十”十个数字,别致地描绘出了 幅优美的村野风光图。十个数字就像金丝银线织进了云 锦之中,给人一种清新、惬意的美感。怪不得老农听后啧 喷称赞,欣然带路
(1)传说,诗仙李白有次应汪伦的邀请,到安徽径县桃 花村作客,快进村时向一老农问路。老农知道来者是大名 鼎鼎的李白,便以作诗为引路的条件。李白抬眼望见前面 一小村庄煞是独特,便吟出一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含有从“-”到“十”十个数字,别致地描绘出了 一幅优美的村野风光图。十个数字就像金丝银线织进了云 锦之中,给人一种清新、惬意的美感。怪不得老农听后喷 喷称赞,欣然带路
一花一柳一鱼矾,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守,一林黄叶一僧归。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钩钧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两首诗都反复地运用了“一”字,但都无丝毫累赘之嫌。 第一首为清朝女诗人何佩玉所作。诗人在诗中连续运用十个 ”,将夕阳西下、黄叶满地,飞飞鸟回林、僧人归寺的特定情 景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恰静之美。 第二首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奉命之作。十个“-”字连用 形象地勺画出一幅渔舟唱晩图,将秋月清辉下渔翁忘情于江湖之上, 放浪于形骸之外的情趣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实在妙不可言
一花一柳一鱼矾,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钩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两首诗都反复地运用了“一”字,但都无丝毫累赘之嫌。 第一首为清朝女诗人何佩玉所作。诗人在诗中连续运用十个 “一”字,将夕阳西下、黄叶满地,飞鸟回林、僧人归寺的特定情 景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恰静之美。 第二首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奉命之作。十个“-”字连用, 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渔舟唱晚图,将秋月清辉下渔翁忘情于江湖之上, 放浪于形骸之外的情趣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实在妙不可言
谜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层浪,入竹万竿斜。 打一自然物() 豆寇年华 而立之年 不之年 知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谜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层浪,入竹万竿斜。 ——打一自然物() 豆寇年华—— 弱冠————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