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文化 齐民友 皖肥面中学后三成制作
数学与文化 齐民友 皖肥西中学石玉成制作
本单元学习重点 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 必钩其玄 提要: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练出文章论述的 要点 钩玄: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探索其更精微 的内涵
本单元学习重点 ◼ 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 必钩其玄。: ◼ 提要: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练出文章论述的 要点。 ◼ 钩玄: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探索其更精微 的内涵
本单元学习方法 提炼文章的要点,可以利用作者的原话,也 可以用自己的话概述 探索文章的内涵,可以分析作者的某个观点, 也可以阐发作者的主要思想
本单元学习方法 ◼ 提炼文章的要点,可以利用作者的原话,也 可以用自己的话概述 ◼ 探索文章的内涵,可以分析作者的某个观点, 也可以阐发作者的主要思想
作者介绍 齐民友,1930年生,安徽芜湖人,数学教授,曾任 武汉大学校长。1988年夏季的一天,作者和 几位朋友谈到数学时,提出了”一个没有现代 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弱的”观点,后来,作 者又为哲学系学生讲数学课,更加全面系统地 研究了数学文化的特点以及数学对于人类文 化的影响
作者介绍 ◼ 齐民友,1930年生,安徽芜湖人,数学教授,曾任 武汉大学校长。1988年夏季的一天,作者和 几位朋友谈到数学时,提出了”一个没有现代 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弱的”观点,后来,作 者又为哲学系学生讲数学课,更加全面系统地 研究了数学文化的特点以及数学对于人类文 化的影响
练习 作者在本文中论述了数学文化的几个特 点?是分别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第一,数学“追求一种芫金骯定完尧全噴的知识”。 角度:这是从数学学科本体方面来论述的 第二,数学的简单性、深刻性、统一性 角度:这是从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即作为一种科学语言方面 来论述的 第三,数学可以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角度:这是从数学发展的历史方面来论述的
练习一 ◼ 一 作者在本文中论述了数学文化的几个特 点?是分别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第一,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 角度: 第二,数学的简单性、深刻性、统一性。 角度: 第三,数学可以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角度: 这是从数学学科本体方面来论述的 这是从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即作为一种科学语言方面 来论述的。 这是从数学发展的历史方面来论述的。 完全确定 完全可靠
练习二 找出课文中关于下列论题的论述,并说 说作者是怎样给数学这一学科定位的。 1数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2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数学中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直 觉思维)的关系
练习二 ◼ 二 找出课文中关于下列论题的论述,并说 说作者是怎样给数学这一学科定位的。 1 数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2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数学中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直 觉思维)的关系
数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它对人类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课文第1、6、7、8段)
数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它对人类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课文第1、6、7、8段)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它 的逻辑方法和表达方式多被其他学科借鉴运 用 (参考课文第1、2、3、6段)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它 的逻辑方法和表达方式多被其他学科借鉴运 用 (参考课文第1、2、3、6段)
数学中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感性思 维(直觉思维的关系 数学以逻辑思维为主,但也需要感性的参与, 尤其是处在“数学革命”的时代 (参考课文第2、4段)
数学中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感性思 维(直觉思维)的关系 数学以逻辑思维为主,但也需要感性的参与, 尤其是处在“数学革命”的时代 (参考课文第2、4段)
练习三 三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 1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以外,无论是几千年的 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 用的。 2难道看不出这也是一种把生命归结为最简单成分的不 同位置、不同形式、不同数量而成的数学味很重的结构吗? 3由一堆砖石固然可以建成宏伟的纪念碑,却也可以搭 起一座马棚,它们的区别究竟何在? 4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师”的“祈雨”不也是满足需要的“手段”之一吗?“贫 的。“风调雨顺”是人类的物质生活不可少的。可是
练习三 ◼ 三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 ◼ 1 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以外,无论是几千年的 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 用的。 ◼ 2 难道看不出这也是一种把生命归结为最简单成分的不 同位置、不同形式、不同数量而成的数学味很重的结构吗? ◼ 3 由一堆砖石固然可以建成宏伟的纪念碑,却也可以搭 起一座马棚,它们的区别究竟何在? ◼ 4 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的。“风调雨顺”是人类的物质生活不可少的。可是“巫 师”的“祈雨”不也是满足需要的“手段”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