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一人物篇20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寇俊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俊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 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 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俊于后知之 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俊参护军事东讨,以功 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 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 佛寺,令俊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 左军将军。孝昌中,朝议以国用不足,乃置盐池都将,秩比上郡。前后居职者, 多有侵隐。乃以俊为之。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 给椿。俊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 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俊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 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 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俊遺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 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 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遺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俊扶励将 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俊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 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俊,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十七年,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俊以年老乞骸骨,太祖弗许, 遂称疾笃,不复朝觐。 武成元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增邑并前二千户。俊年齿虽迈,而志 识未衰,教授子孙,必先礼典。世宗尚儒重道,特钦赏之,数加恩锡,思与相见。 俊不得已,乃入朝 世宗与同席而坐,因顾访洛阳故事。及俊辞还,帝亲执其手曰:“公年德俱尊, 朕所钦尚,乞言之事,所望于公。宜数相见,以慰虚想。”时人成以为荣。保定 三年卒,时年八十。高祖叹惜之,赠本官,加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 曰元 (《周书·寇俊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行:品行 B以母忧不拜 忧:父(母)过世 C.劝其耕桑,敦以礼让 劝:鼓励 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 秩:俸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雅志”的一组是 ①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 ②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俊遂访主还之。 ③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
文言文阅读--人物篇 20 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寇俊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俊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 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 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俊于后知之, 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俊参护军事东讨,以功 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 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 佛寺,令俊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 左军将军。孝昌中,朝议以国用不足,乃置盐池都将,秩比上郡。前后居职者, 多有侵隐。乃以俊为之。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 给椿。俊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 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俊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 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 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俊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 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 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俊扶励将 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俊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 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俊,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十七年,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俊以年老乞骸骨,太祖弗许。 遂称疾笃,不复朝觐。 武成元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增邑并前二千户。俊年齿虽迈,而志 识未衰,教授子孙,必先礼典。世宗尚儒重道,特钦赏之,数加恩锡,思与相见。 俊不得已,乃入朝。 世宗与同席而坐,因顾访洛阳故事。及俊辞还,帝亲执其手曰:“公年德俱尊, 朕所钦尚,乞言之事,所望于公。宜数相见,以慰虚想。”时人成以为荣。保定 三年卒,时年八十。高祖叹惜之,赠本官,加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 曰元。 (《周书∙寇俊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行:品行 B.以母忧不拜 忧:父(母)过世 C.劝其耕桑,敦以礼让 劝:鼓励 D.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 秩:俸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雅志”的一组是( ) ①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 ②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俊遂访主还之。 ③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
④造永宁佛寺,令俊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⑤世宗与同席而坐,因顾访洛阳故事。 ⑥俊在州清苦,不治产业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俊尊崇孝道,父亲亡后,在住处设置帷帐,按时节列拜,吉凶之事、远行回 来,必告知父亲的亡灵。 B.灵太后造永宁佛寺的时候,让寇俊负责建造之事,寇俊恪尽职守,虽然建寺的 花费很大,但主管官吏不敢欺瞒于他。 C.在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争地一案中,寇俊坚持正义,秉公执法,没有偏袒杨 椿,最终把地给了史底。 D.寇俊为官清廉,不治产业,在各地为官期满后,都和自己的儿子徒步而还,每 次都有官吏百姓给他送别,留恋于路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 贡焉。 译 文 ((2))俊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译 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訢,字元盛。父崇,冯跋吏部尚书。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 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太武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此 小子终效用于朕之子孙。”因识眄之。帝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帝曰 “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遂劝成婚。文成即位, 訢以旧恩亲宠,迁仪曹尚书。出为相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称之。訢上疏求于 州郡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衣冠之胄,就而受业。书奏,献文从之。以訢政为 诸州之最,加赐衣服。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受纳人财物,商胡珍宝。兵人告 言。尚书李敷与訢少长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劝以.奏闻,敷不许。献文闻?罪 状,槛车征訢,拷劾抵罪。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訢 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訢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乃谓其女婿裴攸曰:“吾 与李敷,族世虽远,情如一家。在事既有此劝,昨来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而不 能致绝。且亦不知其事。”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 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訢从其言。又赵郡范棚具列敷兄弟事状 有司以闻,敷坐得罪。诏列訢贪冒应死,以纠李敷兄弟,故免。百鞭髡刑,配为 厮役。未几而复为太仓尚书,摄南部事。用范陈策计,令千里之外,户别转运 诣仓输之。使所在委滞,停延岁月。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 弊。道路群议曰:“畜聚敛之人,未若盜臣。”訢弟左军将军璞谓?曰:“范棚 善能降人以色,假人以辞,未闻德义之言,不早绝之,后悔无及。”訢不从,弥 信之,腹心事皆以告欄。献文崩,訢迁司空,范棚知文明太后之忿訢,又知内外
④造永宁佛寺,令俊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⑤世宗与同席而坐,因顾访洛阳故事。 ⑥俊在州清苦,不治产业。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俊尊崇孝道,父亲亡后,在住处设置帷帐,按时节列拜,吉凶之事、远行回 来,必告知父亲的亡灵。 B.灵太后造永宁佛寺的时候,让寇俊负责建造之事,寇俊恪尽职守,虽然建寺的 花费很大,但主管官吏不敢欺瞒于他。 C.在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争地一案中,寇俊坚持正义,秉公执法,没有偏袒杨 椿,最终把地给了史底。 D.寇俊为官清廉,不治产业,在各地为官期满后,都和自己的儿子徒步而还,每 次都有官吏百姓给他送别,留恋于路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 贡焉。 译 文: . ((2))俊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译 文: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訢,字元盛。父崇,冯跋吏部尚书。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 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太武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此 小子终效用于朕之子孙。”因识眄之。帝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帝曰: “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遂劝成婚。文成即位, 訢以旧恩亲宠,迁仪曹尚书。出为相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称之。訢上疏求于 州郡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衣冠之胄,就而受业。书奏,献文从之。以訢政为 诸州之最,加赐衣服。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受纳人财物,商胡珍宝。兵人告 言。尚书李敷与訢少长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劝以 .奏闻,敷不许。献文闻?罪 状,槛车征訢,拷劾抵罪。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訢 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訢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乃谓其女婿裴攸曰:“吾 与李敷,族世虽远,情如一家。在事既有此劝,昨来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而不 能致绝。且亦不知其事。”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 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訢从其言。又赵郡范檦具列敷兄弟事状, 有司以闻,敷坐得罪。诏列訢贪冒应死,以纠李敷兄弟,故免。百鞭髡刑,配为 厮役。未几而复为太仓尚书,摄南部事。用范檦陈策计,令千里之外,户别转运, 诣仓输之。使所在委滞,停延岁月。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 弊。道路群议曰:“畜聚敛之人,未若盗臣。”訢弟左军将军璞谓?曰:“范檦 善能降人以色,假人以辞,未闻德义之言,不早绝之,后悔无及。”訢不从,弥 信之,腹心事皆以告檦。献文崩,訢迁司空,范檦知文明太后之忿訢,又知内外
疾之,太和元年,希旨告訢外叛。文明太后征訢至京师,言其叛状。訢曰:“无 之。”引棚证訢。訢慨然曰:“吾不用璞言,自贻伊戚,万悔于心,何嗟及矣!” 遂见诛 (选自《北史·李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 问之/足可知委/ B.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 /足可知委/ C.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 /足可知委/ D.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 问之/足可知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是指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书,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 的称呼,如“表” “疏”等。 B.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或西域各民族的泛称,一般称呼与胡人相关的物品常 冠以“胡”字,如胡床、胡服。 C.髡是我国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人施加的惩 罚 D.摄在文中是“统管”之意,它还有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表示代理官职 的词语还有“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訢生有贵相,与众不同。太武帝亲临中书学时,见到李訢,认为他不同寻常, 将来能为自己的子孙效劳 B.李訢善于理政,重视教育。他在相州任刺史时,因为政清廉,深得百姓称颂 曾上书请求在各州郡设立学校,被献文帝采纳 C.李訢为保自全,出卖朋友。他在囚禁期间,听从女婿劝告,捏造李敷犯罪事实, 揭发检举,因此得以免去死刑。 D.李訢一意孤行,终遭陷害。他没有听从弟弟李璞的劝诫,依然信任范棚,最终 因范欄告发而被诛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 译 文 ((2))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 译 文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 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
疾之,太和元年,希旨告訢外叛。文明太后征訢至京师,言其叛状。訢曰:“无 之。”引檦证訢。訢慨然曰:“吾不用璞言,自贻伊戚,万悔于心,何嗟及矣!” 遂见诛。 (选自《北史·李訢传》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 /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 问之/足可知委/ B.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 /足可 知委/ C.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 /足可 知委/ D.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 /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 问之/足可知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是指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书,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 的称呼,如“表” 、 “疏”等。 B.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或西域各民族的泛称,一般称呼与胡人相关的物品常 冠以 “胡”字,如胡床、胡服。 C.髡是我国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人施加的惩 罚。 D.摄在文中是“统管”之意,它还有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表示代理官职 的词语还有 “假” 、 “转”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訢生有贵相,与众不同。太武帝亲临中书学时,见到李訢,认为他不同寻常, 将来能为自己的子孙效劳。 B.李訢善于理政,重视教育。他在相州任刺史时,因为政清廉,深得百姓称颂; 曾上书请求在各州郡设立学校,被献文帝采纳。 C.李訢为保自全,出卖朋友。他在囚禁期间,听从女婿劝告,捏造李敷犯罪事实, 揭发检举,因此得以免去死刑。 D.李訢一意孤行,终遭陷害。他没有听从弟弟李璞的劝诫,依然信任范檦,最终 因范檦告发而被诛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 译 文: . ((2))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 译 文: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 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 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 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 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 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 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 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 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 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 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 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 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 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 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 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B.羝乳乃得归 乳:吃奶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祭祀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何以汝为见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为降虏于蛮夷 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前者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后者动之以情、晓之 以理。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以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先将 其关在大窖中,后又将其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 C.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 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精神境界的高下是很分明的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 卫律,一个是故交李陵,他们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 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 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 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 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 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 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 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 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 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 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 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 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 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 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B.羝乳乃得归 乳:吃奶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祭祀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何以汝为见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为降虏于蛮夷 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前者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后者动之以情、晓之 以理。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以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先将 其关在大窖中,后又将其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 C.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 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精神境界的高下是很分明的。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 卫律,一个是故交李陵,他们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译 文 ((2))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文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兖州推官。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 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 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寻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税使四出,议括关津诸税输内府。 汝华以税本饷军,力争止之。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汝华数偕 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及王既之国,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内使阎时诣 汝州,杖二人死。汝华请遵祖制隶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畿辅、山东大饥, 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银以振。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先是, 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 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 藏余积。征宿逋,裁工食,开事例。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 赋自贵州外亩増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先后三増赋,凡五百二十万有奇,遂为 岁额。当是时,内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 苛敛百姓。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 大政,皆殚心裁剂。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致万方虚耗, 内外交讧。天启元年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恭敏 (选自《明史·李汝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 /得饷二百万 B.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 得饷二百万 C.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 得饷二百万 D.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 得饷二百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土,明清两代举人经会试录取后参加殿试,殿试被录取后称进士 B.“授”表示授予官职,“迁”是改任其他官职,“擢”指被提拔官职。 C.国,指诸侯王的封地,在文中特指福王的封地。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太宗、恭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译 文: . ((2))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译 文: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兖州推官。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 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 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寻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税使四出,议括关津诸税输内府。 汝华以税本饷军,力争止之。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汝华数偕 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及王既之国,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内使阎时诣 汝州,杖二人死。汝华请遵祖制隶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畿辅、山东大饥, 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银以振。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先是, 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 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 藏余积。征宿逋,裁工食,开事例。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 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先后三增赋,凡五百二十万有奇,遂为 岁额。当是时,内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 苛敛百姓。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 大政,皆殚心裁剂。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致万方虚耗, 内外交讧。天启元年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恭敏。 (选自《明史·李汝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 /得饷二百万 B.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 得饷二百万 C.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 得饷二百万 D.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 得饷二百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明清两代举人经会试录取后参加殿试,殿试被录取后称进士。 B.“授”表示授予官职,“迁”是改任其他官职,“擢”指被提拔官职。 C.国,指诸侯王的封地,在文中特指福王的封地。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太宗、恭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汝华为官正直,不怕得罪官吏,他曾经弹劾戎政尚书郑洛,后来又上疏严厉 批评主管西部边防的郑洛和戎的主张 B.李汝华反对弊政。他阻止把用于响军的租税输入内府;皇帝封赏福王庄田四万 顷,且多次催促足额划给,李汝华偕同大臣们多次据理抗争。 C.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用皇室内部发放军饷没有成功,只好 苛刻地加重百姓的赋税,致使奢崇明等人相继反叛。 D.李汝华为政务实。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年 成连年歉收时,又主张宽缓怜悯,不坚持增加赋税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译文(为译文 ((2)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 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 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新请从 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帝知新, 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 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 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盜。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丛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眚 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 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如新言。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 数千人,累败官军。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浸。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 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 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 与都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 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 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注】①蠲(jua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A.李汝华为官正直,不怕得罪官吏,他曾经弹劾戎政尚书郑洛,后来又上疏严厉 批评主管西部边防的郑洛和戎的主张。 B.李汝华反对弊政。他阻止把用于响军的租税输入内府;皇帝封赏福王庄田四万 顷,且多次催促足额划给,李汝华偕同大臣们多次据理抗争。 C.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用皇室内部发放军饷没有成功,只好 苛刻地加重百姓的赋税,致使奢崇明等人相继反叛。 D.李汝华为政务实。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年 成连年歉收时,又主张宽缓怜悯,不坚持增加赋税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译 文: . ((2))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 为言。 译 文: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 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 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新请从 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帝知新, 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 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 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 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 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①如新言。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 数千人,累败官军。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浸。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 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 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 与都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 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 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B.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 畿辇 C.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 接向皇帝负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 面寒铁”。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 长而庾死于狱中。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个小木印的死人。风新察看木 印,知道死者是个布商,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 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 要惩治他,却被他溜走。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译文 ((2))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译 文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承晖,字维明。好学,淹贯经史。章宗即位,迁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蓝, 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召之。承晖不奉诏,明日奏曰:“吾也蓝得 罪先帝,不可召。”章宗曰:“善。”惠民司都监余里痕都迁织染署直长,承 晖驳奏曰:“痕都以荫得官,别无才能,前为大阳渡稽察,才八月擢惠民司都监, 已为太优。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况痕都乃平章 镒之甥,不能不涉物议。”上从承晖议。改知大兴府事,豪民与人争种稻水利, 不直,厚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仁惠使人属承晖右之,承晖即杖豪民而遣之, 谓其人曰:“可以此报宣徽也。”山东盗贼起,承晖言:“捕盗不即获,比奏报 或迁官去官,请权行的决。”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 穴间。按察司请发数万人刊除林木,则盜贼无所隐矣。承晖奏曰:“泰山五岳之
B.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 畿辇。 C.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 接向皇帝负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 面寒铁”。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 长而庾死于狱中。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个小木印的死人。风新察看木 印,知道死者是个布商,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 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D.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 要惩治他,却被他溜走。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译 文: . ((2))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译 文: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承晖,字维明。好学,淹贯经史。章宗即位,迁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蓝, 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召之。承晖不奉诏,明日奏曰:“吾也蓝得 罪先帝,不可召。”章宗曰:“善。”惠民司都监余里痕都①迁织染署直长,承 晖驳奏曰:“痕都以荫得官,别无才能,前为大阳渡稽察,才八月擢惠民司都监, 已为太优。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况痕都乃平章 镒之甥,不能不涉物议。”上从承晖议。改知大兴府事,豪民与人争种稻水利, 不直,厚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仁惠使人属承晖右之,承晖即杖豪民而遣之, 谓其人曰:“可以此报宣徽也。”山东盗贼起,承晖言:“捕盗不即获,比奏报 或迁官去官,请权行的决②。”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 穴间。按察司请发数万人刊除林木,则盗贼无所隐矣。承晖奏曰:“泰山五岳之
宗,故曰岱宗。王者受命,封禅告代,国家虽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天下 之山亦多矣,岂可尽赭哉!”议遂寝。中都被围,承晖出议和事,与皇太子留守 中都。从容若平日,尽出财物,召家人,随年劳多寡而分之,皆与从良书。举家 号泣,承晖神色泰然,方与安石举白引满,谓之曰:“承晖于《五经》皆经师 授,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 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复还问之,则已仰药薨矣 是日暮,中都不守。 (节选自《金史·完颜承晖传》) ①余里痕都:人名。②的决:终审判决。③安石:指师安石,当时任尚书省令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B.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C.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D.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 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 称作“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承晖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当皇上连夜召见孝懿皇后的妹夫吾也蓝时,他 认为吾也蓝是先帝的罪臣,因此没有遵照皇上的旨意让吾也蓝进宫。 B.完颜承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他在大兴府任职时,不理会权贵的请托,对无 理争夺他人种植水源的豪强施以杖刑,还说你可将结果告知李仁惠 C.完颜承晖临危不惧,从容镇静。中都形势危急,为了避免殃及无辜,他遣散家 中奴仆,将家财全部分给他们,并留下书信希望他们一心向善。 D.完颜承晖忠于职守,以身殉国。他不顾个人安危,奉命留守中都,就在城池将 要被攻破时,他无力回天,服毒自尽,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 译 文: ((2))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 文
宗,故曰岱宗。王者受命,封禅告代,国家虽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天下 之山亦多矣,岂可尽赭哉!”议遂寝。中都被围,承晖出议和事,与皇太子留守 中都。从容若平日,尽出财物,召家人,随年劳多寡而分之,皆与从良书。举家 号泣,承晖神色泰然,方与安石③举白引满,谓之曰:“承晖于《五经》皆经师 授,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 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复还问之,则已仰药薨矣。 是日暮,中都不守。 (节选自《金史·完颜承晖传》) ①余里痕都:人名。②的决:终审判决。③安石:指师安石,当时任尚书省令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B.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C.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D.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 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 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 称作“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颜承晖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当皇上连夜召见孝懿皇后的妹夫吾也蓝时,他 认为吾也蓝是先帝的罪臣,因此没有遵照皇上的旨意让吾也蓝进宫。 B.完颜承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他在大兴府任职时,不理会权贵的请托,对无 理争夺他人种植水源的豪强施以杖刑,还说你可将结果告知李仁惠。 C.完颜承晖临危不惧,从容镇静。中都形势危急,为了避免殃及无辜,他遣散家 中奴仆,将家财全部分给他们,并留下书信希望他们一心向善。 D.完颜承晖忠于职守,以身殉国。他不顾个人安危,奉命留守中都,就在城池将 要被攻破时,他无力回天,服毒自尽,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 译 文: . ((2))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 译 文: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 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 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 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 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 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 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 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 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髙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 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 “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喈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 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 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 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 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 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 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 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 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 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 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 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B.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专指降职。 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 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 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 黥”在人脸上剌字并涂墨的刑罚,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 有劓、刖和宫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 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 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 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 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 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 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 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 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 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 “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 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 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 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 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 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 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 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 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 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 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 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B.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专指降职。 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 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 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 D.“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 有劓、刖和宫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 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 策 B.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 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 败敌军。 C.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 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 好事。 D.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 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译 文 ((2))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译文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 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 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 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 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 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 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 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 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 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 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 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 吏,槭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 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 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 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 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A.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 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 策。 B.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 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 败敌军。 C.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 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 好事。 D.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 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译 文: . ((2))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译 文: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 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 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 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 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 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 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 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 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 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 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 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 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 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 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 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 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