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韩愈、李翱心性 哲学与反佛思想 2021/2/23
2021/2/23 1 第六章 韩愈、李翱心性 哲学与反佛思想
韩愈、李翱是中唐时代提出儒家道统问题 的重要人物。他们奉儒家为“正统”力斥“异 端”。中唐之际,随着社会时世的变化,儒家 的“道统论”为一时的思想潮流。在韩、李的 时代,儒家重新崛起是农业型社会在当时的条 件下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必然。韩愈较为注重剖 析社会时弊和探究人生哲理,而李翱则从《中 庸》等先儒的形上之学典籍里面汲取思想资源 以回应佛学的挑战,为宋明儒者的理路启迪其 端。韩、李二人在哲学上的共同特点是,围绕 人性之辩展现他们对儒学的理解与闻释 2021/2/23
2021/2/23 2 韩愈、李翱是中唐时代提出儒家道统问题 的重要人物。他们奉儒家为“正统”力斥“异 端”。中唐之际,随着社会时世的变化,儒家 的“道统论”为一时的思想潮流。在韩、李的 时代,儒家重新崛起是农业型社会在当时的条 件下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必然。韩愈较为注重剖 析社会时弊和探究人生哲理,而李翱则从《中 庸》等先儒的形上之学典籍里面汲取思想资源 以回应佛学的挑战,为宋明儒者的理路启迪其 端。韩、李二人在哲学上的共同特点是,围绕 人性之辩展现他们对儒学的理解与阐释
韩愈生平及其心性道德说 2021/2/23
2021/2/23 3 一、韩愈生平及其心性道德说
韩愈(768-824) 字退之,昌黎(治所在 今辽宁义县)人,时人 尊称为“韩昌黎”。其 著作保存于《韩昌黎集》 中,其中《原道》 《原性》、《原人》 《谏迎佛骨表》是其主 要哲学论文。 2021/2/23
2021/2/23 4 韩愈(768-824) 字退之,昌黎(治所在 今辽宁义县)人,时人 尊称为“韩昌黎”。其 著作保存于《韩昌黎集》 中,其中《原道》、 《原性》、《原人》、 《谏迎佛骨表》是其主 要哲学论文
1、韩愈心性哲学的理论基础 韩愈的心性哲学与历史上对天人关系的认 识有一定的关联。他说: 形而上者谓之天,形而下者谓之地,命于 其两间者谓之人。形于上,日月星辰皆天也 形于下,草木山川皆地也;命于其两间,夷狄 禽兽皆人也。(《原人》) 2021/2/23
2021/2/23 5 1、韩愈心性哲学的理论基础 韩愈的心性哲学与历史上对天人关系的认 识有一定的关联。他说: 形而上者谓之天,形而下者谓之地,命于 其两间者谓之人。形于上,日月星辰皆天也; 形于下,草木山川皆地也;命于其两间,夷狄 禽兽皆人也。(《原人》)
2、认识人的作用 与以往那种倾力歌颂人类的伟大创造不同, 韩愈从相反相成的角度来认识人的作用。他以 类比的方式说: 夫果蒇、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 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 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 2021/2/23
2021/2/23 6 2、认识人的作用 与以往那种倾力歌颂人类的伟大创造不同, 韩愈从相反相成的角度来认识人的作用。他以 类比的方式说: 夫果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 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 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
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 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 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 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 甚…,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倖倖冲冲 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甚于 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 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 息之者,天地之仇也。(《天说》 2021/2/23
2021/2/23 7 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 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 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 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 甚……,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倖倖冲冲, 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甚于 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 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 息之者,天地之仇也。(《天说》)
3、性三品说 除了对人类在自然中进行定位外,韩愈也 直接地探讨了性情问题。他说: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 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 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 曰:何也?日: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日仁 2021/2/23
2021/2/23 8 3、性三品说 除了对人类在自然中进行定位外,韩愈也 直接地探讨了性情问题。他说: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 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 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 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
曰礼,曰信,日义,日智。上焉者之于五也, 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 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 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 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日喜、日 怒、日哀、日惧,日爱、日恶、日欲。上焉者 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 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 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 视其品。(《原性》) 2021/2/23
2021/2/23 9 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 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 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 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 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 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 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 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 于七也,亡与甚 ,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 视其品。(《原性》)
衡量人性得失的标准 儒家的道德,仁义是关键,也是上述衡量 人性得失的标准。韩愈认为: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乎外之谓德。道与德 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原道》) 2021/2/23
2021/2/23 10 4、衡量人性得失的标准 儒家的道德,仁义是关键,也是上述衡量 人性得失的标准。韩愈认为: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乎外之谓德。道与德, 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