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P70 13.1一带电量为q,半径为r的金属球A,与一原先不带电、内外半径分别为ra 和rc的金属球壳B同心放置,如图所示,则图中P点的电场强度如何?若用导线将A和B 连接起来,则A球的电势为多少?(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解答]过P点作一个同心球面作为高斯面,尽管金属球壳内侧会 感应出异种,但是高斯面内只有电荷q.根据高斯定理可得 E4兀2 q/ao 可得P点的电场强度为 E 图13.1 当金属球壳内侧会感应出异种电荷-q时,外侧将出现同种电荷q.用导线将A和B连 接起来后,正负电荷将中和.A球是一个等势体,其电势等于球心的电势.A球的电势是球 壳外侧的电荷产生的,这些电荷到球心的距离都是rC,所以A球的电势为 4πEorc 13.2同轴电缆是由半径为R1的导体圆柱和半径为R2的同轴薄圆筒构成的,其间充满 了相对介电常数为cr的均匀电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上导线和圆筒的带电量分别为+1和 ,则通过介质内长为l,半径为r的同轴封闭圆柱面的电位移通量为多少?圆柱面上任 点的场强为多少? 解答]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和电位移是轴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 长为l的圆柱形高斯面,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通过圆柱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该面包含的 自由电荷,即φ=q= 设高斯面的侧面为S,上下两底面分别为S1和S2,通过高斯面的 电位移通量为 o,=ND ds =] D ds +[DdS+AD-ds-2xid 可得电位移为 D=/2r, 其方向垂直中心轴向外 电场强度为 E= D/cocr =2/2Ttcoerr 方向也垂直中心轴向外 13.3金属球壳原来带有电量Q,壳内外半径分别为a、b,壳 内距球心为r处有一点电荷q,求球心O的电势为多少? 解答]点电荷q在内壳上感应出负电荷-q,不论电荷如何分布, 距离球心都为a.外壳上就有电荷q+Q,距离球为b.球心的电势 是所有电荷产生的电势叠加,大小为 图13.3
1 第十三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P70. 13.1 一带电量为 q,半径为 rA 的金属球 A,与一原先不带电、内外半径分别为 rB 和 rC的金属球壳 B 同心放置,如图所示,则图中 P 点的电场强度如何?若用导线将 A 和 B 连接起来,则 A 球的电势为多少?(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解答]过 P 点作一个同心球面作为高斯面,尽管金属球壳内侧会 感应出异种,但是高斯面内只有电荷 q.根据高斯定理可得 E4πr 2 = q/ε0, 可得 P 点的电场强度为 2 0 4π q E r = . 当金属球壳内侧会感应出异种电荷-q 时,外侧将出现同种电荷 q.用导线将 A 和 B 连 接起来后,正负电荷将中和.A 球是一个等势体,其电势等于球心的电势.A 球的电势是球 壳外侧的电荷产生的,这些电荷到球心的距离都是 rC,所以 A 球的电势为 0 4π C q U r = . 13.2 同轴电缆是由半径为 R1 的导体圆柱和半径为 R2 的同轴薄圆筒构成的,其间充满 了相对介电常数为 εr 的均匀电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上导线和圆筒的带电量分别为+λ 和 -λ,则通过介质内长为 l,半径为 r 的同轴封闭圆柱面的电位移通量为多少?圆柱面上任一 点的场强为多少? [解答]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和电位移是轴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 r、 长为 l 的圆柱形高斯面,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通过圆柱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该面包含的 自由电荷,即 Φd = q = λl. 设高斯面的侧面为 S0,上下两底面分别为 S1 和 S2.通过高斯面的 电位移通量为 d d S = Ñ D S 0 1 2 d d d 2π S S S = + + = rlD D S D S D S , 可得电位移为 D = λ/2πr, 其方向垂直中心轴向外. 电场强度为 E = D/ε0εr = λ/2πε0εrr, 方向也垂直中心轴向外. 13.3 金属球壳原来带有电量 Q,壳内外半径分别为 a、b,壳 内距球心为 r 处有一点电荷 q,求球心 O 的电势为多少? [解答]点电荷 q 在内壳上感应出负电荷-q,不论电荷如何分布, 距离球心都为 a.外壳上就有电荷 q+Q,距离球为 b.球心的电势 是所有电荷产生的电势叠加,大小为 q O b a r 图 13.3 B O A P rA rC rB 图 13.1 D S1 S2 S0 R r 2 R1 εr l
g+1 04兀Eor4πEa4πEo 13.4三块平行金属板A、B和C,面积都是S=100cm2,A、B相距dh=2mm,A、C 相距a2=4mm,B、C接地,A板带有正电荷q=3×10C,忽略边缘效应.求 (1)B、C板上的电荷为多少? (2)A板电势为多少? 量分解答)设A的左右两面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和,所带 分别为 q=aS和q2=a2S, 在B、C板上分别感应异号电荷q1和-q2,由电荷守恒得方程 A、B间的场强为 E1=g1/ 图134 A、C间的场强为 E2=a2/E0. 设A板与B板的电势差和A板与C板的的电势差相等,设为△U,则 △U=E1d1=E2d2, 即 解联立方程①和③得 gI=gd/S(d1 d2) 所以 q1=01S=qd2/(d+a2)=2×10(C); q=q-q1=1×10(C) B、C板上的电荷分别为 qB=-q1=-2×103(C 2)两板电势差为 AU= Eld=ondi/co=gd1d2lcos(dr+d2) 由于k=9×109=1/4x0,所以co=10/36兀,因此 由于B板和C板的电势为零,所以 13.5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A,带电量为q,在它的附近放一块与 A平行的金属导体板B,板B有一定的厚度,如图所示.则在板B的两个表q 面1和2上的感应电荷分别为多少? 解答]由于板B原来不带电,两边感应出电荷后,由电荷守恒得 q1+q2 虽然两板是无限大的,为了计算的方便,不妨设它们的面积为S,则面 电荷密度分别为 图13.5 它们产生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2 0 0 0 1 1 1 4π 4π 4π O q q Q q U r a b − + = + + 13.4 三块平行金属板 A、B 和 C,面积都是 S = 100cm2,A、B 相距 d1 = 2mm,A、C 相距 d2 = 4mm,B、C 接地,A 板带有正电荷 q = 3×10-8C,忽略边缘效应.求 (1)B、C 板上的电荷为多少? (2)A 板电势为多少? [解答](1)设 A 的左右两面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σ1和 σ2,所带 电量分别为 q1 = σ1S 和 q2 = σ2S, 在 B、C 板上分别感应异号电荷-q1 和-q2,由电荷守恒得方程 q = q1 + q2 = σ1S + σ2S. ① A、B 间的场强为 E1 = σ1/ε0, A、C 间的场强为 E2 = σ2/ε0. 设 A 板与 B 板的电势差和 A 板与 C 板的的电势差相等,设为 ΔU,则 ΔU = E1d1 = E2d2, ② 即 σ1d1 = σ2d2. ③ 解联立方程①和③得 σ1 = qd2/S(d1 + d2), 所以 q1 = σ1S = qd2/(d1+d2) = 2×10-8 (C); q2 = q - q1 = 1×10-8 (C). B、C 板上的电荷分别为 qB = -q1 = -2×10-8 (C); qC = -q2 = -1×10-8 (C). (2)两板电势差为 ΔU = E1d1 = σ1d1/ε0 = qd1d2/ε0S(d1+d2), 由于 k = 9×109 = 1/4πε0,所以 ε0 = 10-9 /36π,因此 ΔU = 144π = 452.4(V). 由于 B 板和 C 板的电势为零,所以 UA = ΔU = 452.4(V). 13.5 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 A,带电量为 q,在它的附近放一块与 A 平行的金属导体板 B,板 B 有一定的厚度,如图所示.则在板 B 的两个表 面 1 和 2 上的感应电荷分别为多少? [解答]由于板 B 原来不带电,两边感应出电荷后,由电荷守恒得 q1 + q2 = 0. ① 虽然两板是无限大的,为了计算的方便,不妨设它们的面积为 S,则面 电荷密度分别为 σ1 = q1/S、σ2 = q2/S、σ = q/S, 它们产生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q B A C 图 13.4 P q1 q2 B A q 图13.5
E1=o1/o、E2=a2/l0、E=o/e0. 在B板内部任取一点P,其场强为零,其中1面产生的场强向右,2面和A板产生的场 强向左,取向右的方向为正,可得 或者说 q1-q2+q=0. 解得电量分别为 g/2,q1=-y2=-q/2 13.6两平行金属板带有等异号电荷,若两板的电势差为120V,两板间相距为1.2mm 忽略边缘效应,求每一个金属板表面的电荷密度各为多少? 解答]由于左板接地,所以1=0 由于两板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右板右面的电荷会全部吸引到右板 左面,所以a4=0 由于两板带等量异号的电荷,所以 两板之间的场强为 图13.6 而E=Ud,所以面电荷密度分别为 02=-03=8.84×10Cm2) 13.7一球形电容器,内外球壳半径分别为R1和R2,球壳与地面及其他物体相距很远.将 内球用细导线接地,试证:球面间电容可用公式C=4x表示 R-R (提示:可看作两个球电容器的并联,且地球半径R>R2) 证明]方法一:并联电容法.在外球外面再接一个半径为R3大外球壳,外壳也接地.内 球壳和外球壳之间是一个电容器,电容为 C1=4πE RR2 1/R1-1/R2 R2-R1 外球壳和大外球壳之间也是一个电容器,电容为 C2=4π 1/R2-1/R3 外球壳是一极,由于内球壳和大外球壳都接地,共用一极,所以两个电容并联,当R3 趋于无穷大时,C2=4xc0R2.并联电容为 C=C1+C2=4兀Eo RR 4πE。R2 E R2 R2 R 方法二:电容定义法.假设外壳带正电为q,则内壳将感应电荷q内球的电势是两个 电荷产生的叠加的结果.由于内球接地,所以其电势为零;由于内球是一个等势体,其球心 的电势为
3 E1 = σ1/ε0、E2 = σ2/ε0、E = σ/ε0. 在 B 板内部任取一点 P,其场强为零,其中 1 面产生的场强向右,2 面和 A 板产生的场 强向左,取向右的方向为正,可得 E1 - E2 – E = 0, 即 σ1 - σ2 – σ = 0, 或者说 q1 - q2 + q = 0. ② 解得电量分别为 q2 = q/2,q1 = -q2 = -q/2. 13.6 两平行金属板带有等异号电荷,若两板的电势差为 120V,两板间相距为 1.2mm, 忽略边缘效应,求每一个金属板表面的电荷密度各为多少? [解答]由于左板接地,所以 σ1 = 0. 由于两板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右板右面的电荷会全部吸引到右板 左面,所以 σ4 = 0. 由于两板带等量异号的电荷,所以 σ2 = -σ3. 两板之间的场强为 E = σ3/ε0, 而 E = U/d,所以面电荷密度分别为 σ3 = ε0E = ε0U/d = 8.84×10-7 (C·m-2 ), σ2 = -σ3 = -8.84×10-7 (C·m-2 ). 13.7 一球形电容器,内外球壳半径分别为 R1 和 R2,球壳与地面及其他物体相距很远.将 内球用细导线接地.试证:球面间电容可用公式 2 0 2 2 1 4π R C R R = − 表示. (提示:可看作两个球电容器的并联,且地球半径 R>>R2) [证明]方法一:并联电容法.在外球外面再接一个半径为 R3 大外球壳,外壳也接地.内 球壳和外球壳之间是一个电容器,电容为 1 2 1 0 0 1 2 2 1 1 4π 4π 1/ 1/ R R C R R R R = = − − 外球壳和大外球壳之间也是一个电容器,电容为 2 0 2 3 1 4π 1/ 1/ C R R = − . 外球壳是一极,由于内球壳和大外球壳都接地,共用一极,所以两个电容并联.当 R3 趋于无穷大时,C2 = 4πε0R2.并联电容为 1 2 1 2 0 0 2 2 1 4π 4π R R C C C R R R = + = + − 2 0 2 2 1 4π R R R = − . 方法二:电容定义法.假设外壳带正电为 q,则内壳将感应电荷 q'.内球的电势是两个 电荷产生的叠加的结果.由于内球接地,所以其电势为零;由于内球是一个等势体,其球心 的电势为 σ1 σ2 σ3 σ4 图 13.6 O R2 R1 R3
q+-9 兀E0R24πE0R 因此感应电荷为 根据高斯定理可得两球壳之间的场强为 R,q ER2 负号表示场强方向由外球壳指向内球壳 取外球壳指向内球壳的一条电力线,两球壳之间的电势差为 U=E·d=|Edr Rq 4π=0Rr2 Rq11、(R2-R)q R2R 球面间的电容为 r2 R2-R1 13.8球形电容器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其间一半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cr的均 匀电介质,求电容C为多少? 解答]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为 C=4 RR2 1/R1-1/R2 R2-R1 对于半球来说,由于相对面积减少了一半,所以电容也减少一半: 图13.8 2兀E0RR2 R2-R1 当电容器中充满介质时,电容为 CH 2πE0E1RR2 R2-R1 由于内球是一极,外球是一极,所以两个电容器并联 C=C+C TEo(1+RR2 R2-R1 13.9如图所示,设板面积为S的平板电容器析板间有两层介质,介电常量分别为e1
4 0 2 0 1 0 4π 4π q q R R + = , 因此感应电荷为 1 2 R q q R = − . 根据高斯定理可得两球壳之间的场强为 1 2 2 0 0 2 4π 4π q R q E r R r = = − , 负号表示场强方向由外球壳指向内球壳. 取外球壳指向内球壳的一条电力线,两球壳之间的电势差为 1 1 2 2 d d R R R R U E r = = E l 1 2 1 2 0 2 ( )d 4π R R R q r R r = − 1 2 1 2 0 2 1 2 0 2 1 1 ( ) ( ) 4π 4π R q R R q R R R R − = − = 球面间的电容为 2 0 2 2 1 q 4π R C U R R = = − . 13.8 球形电容器的内、外半径分别为 R1和 R2,其间一半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 εr的均 匀电介质,求电容 C 为多少? [解答]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为 1 2 0 0 1 2 2 1 1 4π 4π 1/ 1/ R R C R R R R = = − − . 对于半球来说,由于相对面积减少了一半,所以电容也减少一半: 0 1 2 1 2 1 2π R R C R R = − . 当电容器中充满介质时,电容为: 0 r 1 2 2 2 1 2π R R C R R = − . 由于内球是一极,外球是一极,所以两个电容器并联: 0 r 1 2 1 2 2 1 2π (1 )R R C C C R R + = + = − . 13.9 如图所示,设板面积为 S 的平板电容器析板间有两层介质,介电常量分别为 ε1 O R2 R1 εr 图 13.8
和ε2,厚度分别为d1和d2,求电容器的电容 解答]假设在两介质的介面插入一薄导体,可知两个电容器串 联,电容分别为 C1=c1S1和C2=2Sa2 总电容的倒数为 图139 d E,d, +ad 总电容为C=652S E2d,+ed, 13.10圆柱形电容器是由半径为R1的导线和与它同轴的内半径为R2的导体圆筒构成 的,其长为l,其间充满了介电常量为ε的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导线上的电荷为λ,圆 筒的电荷为-λ,略去边缘效应.求 (1)两极的电势差U (2)介质中的电场强度E、电位移D; (3)电容C,它是真空时电容的多少倍? 解答]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和电位移是轴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 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长为l的圆柱形高斯面,侧面为S,上下两底 面分别为S1和S2.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 P,=ND dS=J D-dS+J. dS+ DdS=2mlD 高斯面包围的自由电荷为 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可得电位为 D=2r, 方向垂直中心轴向外 电场强度为 E=D=M/2πer, 方向也垂直中心轴向外 取一条电力线为积分路径,电势差为 U=|.E·d=.E=/2 dr R2 2 电容为 C=9=_2n81 U In(r,/R) 在真空时的电容为 q U In(R,/R
5 和 ε2,厚度分别为 d1 和 d2,求电容器的电容. [解答]假设在两介质的介面插入一薄导体,可知两个电容器串 联,电容分别为 C1 = ε1S/d1 和 C2 = ε2S/d2. 总电容的倒数为 1 2 2 1 1 2 1 2 1 2 1 2 1 1 1 d d d d C C C S S S + = + = + = , 总电容为 1 2 2 1 1 2 S C d d = + . 13.10 圆柱形电容器是由半径为 R1 的导线和与它同轴的内半径为 R2 的导体圆筒构成 的,其长为 l,其间充满了介电常量为 ε 的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度导线上的电荷为 λ,圆 筒的电荷为-λ,略去边缘效应.求: (1)两极的电势差 U; (2)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E、电位移 D; (3)电容 C,它是真空时电容的多少倍? [解答]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和电位移是轴对称分布的.在内外半径 之间作一个半径为 r、长为 l 的圆柱形高斯面,侧面为 S0,上下两底 面分别为 S1 和 S2.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为 d d S = Ñ D S 0 1 2 d d d 2π S S S = + + = rlD D S D S D S , 高斯面包围的自由电荷为 q = λl, 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Φd = q, 可得电位为 D = λ/2πr, 方向垂直中心轴向外. 电场强度为 E = D/ε = λ/2πεr, 方向也垂直中心轴向外. 取一条电力线为积分路径,电势差为 2 1 d d d 2π R L L R U E r r r = = = E l 2 1 ln 2π R R = . 电容为 2 1 2π ln( / ) q l C U R R = = . 在真空时的电容为 0 0 2 1 2π ln( / ) q l C U R R = = , d2 ε1 ε2 d1 图 13.9 D S1 S2 S0 R r 2 R1 ε l
所以倍数为CC0=c/eo 3.11在半径为R1的金属球外还有一层半径为R2的均匀介质,相对介电常量为a.设 金属球带电Qo,求: (1)介质层内、外D、E、P的分布 (2)介质层内、外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解答](1)在介质内,电场强度和电位移以及极化强度是球对称 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r的球形高斯面,通过高斯面 的电位移通量为 畅d= 高斯面包围的自由电荷为 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q 可得电位移为 方向沿着径向.用矢量表示为 D=gor/4Ttr' 如果Qb>0,D的方向沿着径向向外 电场强度为 E=D/EoEr = Oor/4Tc 方向沿着径向向外 由于 D=CoE+P 所以 P=D-EOE=( 1 gor 4π 方向也沿着径向向外 在介质之外是真空,真空可当作介电常量e=1的介质处理,所以 D=gor/4T,E= gor/4cor, P=0 (2)方法一:用场强关系.在介质层内靠近金属球处,自由电荷O0产生的场为 Eo=Oor/4cor 极化电荷q产生的场强为 q1r4tEol 总场强为 E=Oor cOcr 由于 E=EO +E, 解得极化电荷为 q=(-1) 介质层内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为
6 所以倍数为 C/C0 = ε/ε0. 13.11 在半径为 R1 的金属球外还有一层半径为 R2 的均匀介质,相对介电常量为 εr.设 金属球带电 Q0,求: (1)介质层内、外 D、E、P 的分布; (2)介质层内、外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解答](1)在介质内,电场强度和电位移以及极化强度是球对称 分布的.在内外半径之间作一个半径为 r 的球形高斯面,通过高斯面 的电位移通量为 2 d d 4π d S S = = = 蜒 D S D S r D 高斯面包围的自由电荷为 q = Q0, 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Φd = q, 可得电位移为 D = Q0/4πr 2, 方向沿着径向.用矢量表示为 D = Q0r/4πr 3. 如果 Q0 > 0,D 的方向沿着径向向外. 电场强度为 E = D/ε0εr = Q0r/4πε0εrr 3, 方向沿着径向向外. 由于 D = ε0E + P, 所以 P = D - ε0E = 0 3 r 1 (1 ) 4π Q r − r . 方向也沿着径向向外. 在介质之外是真空,真空可当作介电常量 εr = 1 的介质处理,所以 D = Q0r/4πr 3,E = Q0r/4πε0r 3,P = 0. (2)方法一:用场强关系.在介质层内靠近金属球处,自由电荷 Q0 产生的场为 E0 = Q0r/4πε0r 3; 极化电荷 q1'产生的场强为 E' = q1'r/4πε0r 3; 总场强为 E = Q0r/4πε0εrr 3. 由于 E = E0 + E', 解得极化电荷为 1 0 r 1 q Q ( 1) = − , 介质层内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为 O R2 Q0 R1 εr
4兀R24πR 在介质层外表面,极化电荷为 面密度为 4兀R2 方法一:用极化强度关系.介质内表面的极化电荷的面密度为 P n 其中,极化强度P的方向沿径向向外 介质在内表面的极化强度大小为 而介质内表面的法向方向与极化强度的方向相反,所以极化电荷的面密度为 介质在外表面的极化强度大小为 P2=(1 1、g R2 介质外表面的法向方向与极化强度的方向相同,所以极化电荷的面密度为 1、go a2=P2=(1--) 13.12两个电容器电容之比C1:C2=12,把它们串联后接电源上充电,它们的静电能 量之比为多少?如果把它们并联后接到电源上充电,它们的静电能之比又是多少? 解答]两个电容器串联后充电,每个电容器带电量是相同的,根据静电能量公式W= Q2n2C,得静电能之比为 W1:W2=C2:C1=2:1 两个电容器并联后充电,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相同的,根据静电能量公式W CU22,得静电能之比为 W1:W2=C1C2=1:2. 13.13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S,板间距离为d,接在电源上维持其电压为U.将一 块厚度为d相对介电常量为cr的均匀介电质板插入电容器的一半空间内,求电容器的静电能 为多少? 解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C=coSd
7 1 0 1 2 2 1 r 1 1 ( 1) 4π 4π q Q R R = = − . 在介质层外表面,极化电荷为 2 1 q q = − , 面密度为 2 0 2 2 2 2 r 2 1 (1 ) 4π 4π q Q R R = = − . 方法一:用极化强度关系.介质内表面的极化电荷的面密度为 σ = P·n. 其中,极化强度 P 的方向沿径向向外. 介质在内表面的极化强度大小为 0 1 2 r 1 1 (1 ) 4π Q P R = − , 而介质内表面的法向方向与极化强度的方向相反,所以极化电荷的面密度为 0 1 1 2 r 1 1 ( 1) 4π Q P R = − = − . 介质在外表面的极化强度大小为 0 2 2 r 2 1 (1 ) 4π Q P R = − , 介质外表面的法向方向与极化强度的方向相同,所以极化电荷的面密度为 0 2 2 2 r 2 1 (1 ) 4π Q P R = = − . 13.12 两个电容器电容之比 C1:C2 = 1:2,把它们串联后接电源上充电,它们的静电能 量之比为多少?如果把它们并联后接到电源上充电,它们的静电能之比又是多少? [解答]两个电容器串联后充电,每个电容器带电量是相同的,根据静电能量公式 W = Q2 /2C,得静电能之比为 W1:W2 = C2:C1 = 2:1. 两个电容器并联后充电,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相同的,根据静电能量公式 W = CU2 /2,得静电能之比为 W1:W2 = C1:C2 = 1:2. 13.13 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 S,板间距离为 d,接在电源上维持其电压为 U.将一 块厚度为 d 相对介电常量为 εr的均匀介电质板插入电容器的一半空间内,求电容器的静电能 为多少? [解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C = ε0S/d, O R2 R1 εr
当面积减少一半时,电容为 另一半插入电介质时,电容为 两个电容器并联,总电容为 C=CI+C2=(1+ er)cos/2d, 静电能为 W=CU/2=(1+Er)eoSU/4d 13.14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S,板间距离为d,两板竖直放着.若电容器两板充电 到电压为U时,断开电源,使电容器的一半浸在相对介电常量为cr的液体中.求: (1)电容器的电容C (2)浸入液体后电容器的静电能 (3)极板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 解答](1)如前所述,两电容器并联的电容为 (2)电容器充电前的电容为 充电后所带电量为 当电容器的一半浸在介质中后,电容虽然改变了,但是电量不变,所以静电能为 w=0/2C=C0-0n2C=coSU/(1+er)d (3)电容器的一半浸入介质后,真空的一半的电容为 介质中的一半的电容为 设两半的所带自由电荷分别为Q1和Q2,则 Q1+Q=0 由于C=QU,所以 解联立方程得 旦1 CIO C1+C21+C2/C1 真空中一半电容器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 2CU S/2(1+C2/C1)S(1+E)d 同理,介质中一半电容器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 a=-2C0=2C (C1C2+1)S(+E)d 13.15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200cm2,板间距离为1.0mm,电容器内有一块10mm
8 当面积减少一半时,电容为 C1 = ε0S/2d; 另一半插入电介质时,电容为 C2 = ε0εrS/2d. 两个电容器并联,总电容为 C = C1 + C2 = (1 + εr)ε0S/2d, 静电能为 W = CU2 /2 = (1 + εr)ε0SU2 /4d. 13.14 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 S,板间距离为 d,两板竖直放着.若电容器两板充电 到电压为 U 时,断开电源,使电容器的一半浸在相对介电常量为 εr的液体中.求: (1)电容器的电容 C; (2)浸入液体后电容器的静电能; (3)极板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 [解答](1)如前所述,两电容器并联的电容为 C = (1 + εr)ε0S/2d. (2)电容器充电前的电容为 C0 = ε0S/d, 充电后所带电量为 Q = C0U. 当电容器的一半浸在介质中后,电容虽然改变了,但是电量不变,所以静电能为 W = Q2 /2C = C0 2U2 /2C = ε0SU2 /(1 + εr)d. (3)电容器的一半浸入介质后,真空的一半的电容为 C1 = ε0S/2d; 介质中的一半的电容为 C2 = ε0εrS/2d. 设两半的所带自由电荷分别为 Q1 和 Q2,则 Q1 + Q2 = Q. ① 由于 C = Q/U,所以 U = Q1/C1 = Q2/C2. ② 解联立方程得 1 0 1 1 2 2 1 1 / C Q C U Q C C C C = = + + , 真空中一半电容器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 1 0 0 1 2 1 2 2 / 2 (1 / ) (1 ) r Q C U U S C C S d = = = + + . 同理,介质中一半电容器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 0 0 r 2 1 2 r 2 2 ( / 1) (1 ) C U U C C S d = = + + . 13.15 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 200cm2,板间距离为 1.0mm,电容器内有一块 1.0mm
厚的玻璃板(ar=5).将电容器与300V的电源相连.求 (1)维持两极板电压不变抽出玻璃板,电容器的能量变化为多少? (2)断开电源维持板上电量不变,抽出玻璃板,电容器能量变化为多少? 解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Co=coc Sd, 静电能为 玻璃板抽出之后的电容为 C=soSd (1)保持电压不变抽出玻璃板,静电能为 电能器能量变化为 △W=W-W0=(C-Co)U2=(1-e)e0SUP/2d=-3.18×10(J (2)充电后所带电量为 保持电量不变抽出玻璃板,静电能为 W=02/2C, 电能器能量变化为 △W=W-=(n-1C2=(6-1)55=159100 2d 13.16设圆柱形电容器的内、外圆筒半径分别为a、b.试证明电容器能量的一半储存 在半径R=ab的圆柱体内 解答]设圆柱形电容器电荷线密度为λ,场强为 E=1/2TEor 能量密度为 体积元为 dv= orld 能量元为 dw=wdv 在半径a到R的圆柱体储存的能量为 W=I wdv=[=0E2dv= 22l,R 当R=b时,能量为 221 4 当R=√ab时,能量为
9 厚的玻璃板(εr = 5).将电容器与 300V 的电源相连.求: (1)维持两极板电压不变抽出玻璃板,电容器的能量变化为多少? (2)断开电源维持板上电量不变,抽出玻璃板,电容器能量变化为多少? [解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C0 = ε0εrS/d, 静电能为 W0 = C0U2 /2. 玻璃板抽出之后的电容为 C = ε0S/d. (1)保持电压不变抽出玻璃板,静电能为 W = CU2 /2, 电能器能量变化为 ΔW = W - W0 = (C - C0)U2 /2 = (1 - εr)ε0SU2 /2d = -3.18×10-5 (J). (2)充电后所带电量为 Q = C0U, 保持电量不变抽出玻璃板,静电能为 W = Q2 /2C, 电能器能量变化为 2 0 0 0 ( 1) 2 C C U W W W C = − = − 2 0 r r ( 1) 2 SU d = − = 1.59×10-4 (J). 13.16 设圆柱形电容器的内、外圆筒半径分别为 a、b.试证明电容器能量的一半储存 在半径 R ab = 的圆柱体内. [解答]设圆柱形电容器电荷线密度为 λ,场强为 E = λ/2πε0r, 能量密度为 w = ε0E 2 /2, 体积元为 dV = 2πrldr, 能量元为 dW = wdV. 在半径 a 到 R 的圆柱体储存的能量为 0 2 d d V V 2 W w V E V = = 2 2 0 0 d ln 4π 4π R a l l R r r a = = . 当 R = b 时,能量为 2 1 0 ln 4π l b W a = ; 当 R ab = 时,能量为
In 4 所以W2=W12,即电容器能量的一半储存在半径R=√ab的圆柱体内 13.17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l,半径分别为a、b,柱面之间充满介电常量为 的电介质(忽略边缘效应).当这两个导体带有等量异号电荷(±Q)时,求 (1)在半径为r(a<r<b)、厚度为dr、长度为l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处,电场能量体 密度是多少?整个薄壳层中总能量是多少? (2)电介质中总能量是多少(由积分算出)? 3)由电容器能量公式推算出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解答](1)圆柱形内柱面的电荷线密度为 λ=Ql, 根据介质是高斯定理,可知电位移为 D=1/2Tr=Onr 场强为 E=D/e=o/crl 能量密度为 w=DE/2=DE/2=0/8T'erP 薄壳的体积为 dv= orld 能量为 =o-dr/ (2)电介质中总能量为 dn (3)由公式W=Q22C得电容为 C 2W In(6/a) 13.18两个电容器,分别标明为200PF/500V和300PF900V.把它们串联起来,等效 电容多大?如果两端加上1000V电压,是否会被击穿? 解答]当两个电容串联时,由公式 CI C2 CC2 CC 120 C,+C 加上U=1000V的电压后,带电量为
10 2 2 2 0 0 ln ln 4π 8π l b l b W a a = = , 所以 W2 = W1/2,即电容器能量的一半储存在半径 R ab = 的圆柱体内. 13.17 两个同轴的圆柱面,长度均为 l,半径分别为 a、b,柱面之间充满介电常量为 ε 的电介质(忽略边缘效应).当这两个导体带有等量异号电荷(±Q)时,求: (1)在半径为 r(a < r < b)、厚度为 dr、长度为 l 的圆柱薄壳中任一点处,电场能量体 密度是多少?整个薄壳层中总能量是多少? (2)电介质中总能量是多少(由积分算出)? (3)由电容器能量公式推算出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解答](1)圆柱形内柱面的电荷线密度为 λ = Q/l, 根据介质是高斯定理,可知电位移为 D = λ/2πr = Q/2πrl, 场强为 E = D/ε = Q/2πεrl, 能量密度为 w = D·E/2 = DE/2 = Q2 /8π 2 εr2 l 2. 薄壳的体积为 dV = 2πrldr, 能量为 dW = wdV = Q2dr/4πεlr. (2)电介质中总能量为 2 2 d d ln 4π 4π b V a Q Q b W W r lr l a = = = . (3)由公式 W = Q2 /2C 得电容为 2 2π 2 ln( / ) Q l C W b a = = . 13.18 两个电容器,分别标明为 200PF/500V 和 300PF/900V.把它们串联起来,等效 电容多大?如果两端加上 1000V 电压,是否会被击穿? [解答]当两个电容串联时,由公式 2 1 1 2 1 2 1 1 1 C C C C C C C + = + = , 得 1 2 1 2 120PF C C C C C = = + . 加上 U = 1000V 的电压后,带电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