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自主导学】 1.《父母的心》作者是 (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 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u 故无精打cai 如数feng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①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褴褛: ②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 的办法了 失魂落魄 4.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贫穷贫困 ①那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的 父亲和他的孩子们。 ②他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生活非常 酬谢感谢 ①我 我的母亲,因为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②钱呢,就算你们教给我懂得」 父母之心的吧。 5.速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大意 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 【自主合作探究】 6.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 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贵妇人想领养孩子 (2) (4) 折 四折 要回女儿 7.揣摩文中“父母的心”,根据下列情境,补写那对穷夫妇当时的心理。 示例:送走长子时:他们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 可减轻一些
十五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自主导学】 1.《父母的心》作者是 , (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 1968 年诺 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án 故 无精打 cǎi 如数 fènɡ 还 xiàn 慕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 分) ①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 ....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 的办法了。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2 分) 贫穷 贫困 ①那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的 父亲和他的孩子们。 ②他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生活非常 。 酬谢 感谢 ①我 我的母亲,因为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②钱呢,就算你们教给我懂得 父母之心的吧。 5.速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大意。 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 【自主合作探究】 6.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 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一折 二折 三折 四折 五折 7.揣摩文中“父母的心”,根据下列情境,补写那对穷夫妇当时的心理。 示例:送走长子时:他们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 可减轻一些。 贵妇人想领养孩子 (2) (1) (4) (1) 要回女儿 贵妇人想领养孩子 (3) (2)
(1)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2)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3)要回女儿时: 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4分) 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她看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衣衫褴 褛,带着三个孩子,日子很艰难。这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贫穷的父亲和他的孩 子们。她唤过一名女佣,低声吩咐了一番后,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 (1)高贵的夫人是怎样吩咐女佣的?请想像一下,把夫人吩咐的话写出来。 (2)女佣将怎样对那位父亲说,把你认为最得体的一种写在下面。 9.“父母的心”中的“心”有何含义和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在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他们 的心理变化展开的 B.文中用财主夫人的心与父母的心作对比,文章的中心也是通过这一点体现出来的,突出了 父母的“心”是不慕钱财的 C.从这对父母的决定可以说明这颗心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 D."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 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反馈检测】(20分) 10.“数”字有三个读音:A.shB.shC.shuo,下面的成语中加粗的“数”应读什么 音?在括号内写上序号。(6分) (1)数不胜数() (2)如数奉还() (3)数典忘祖() (4)数见不鲜() (5)数米而炊() (6)数一数二() 11.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表达作用。(3分) 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 )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 ),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 12.课文的原文有这样一句:“……但是孩子的衣服却相当的脏。”课文将这个“脏”字改作 “破旧”。为什么要这样改?请说说你的体会。(4分) 13.课文写父母对三个孩子一个也割舍不掉,你能否用一句民间俗语来概括?(3分) 14.《战国策》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认为课文中父母不愿把儿女给富人, 是不是失策?(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4分)
(1)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2)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3)要回女儿时: 8.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4 分) 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她看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衣衫褴 褛,带着三个孩子,日子很艰难。这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贫穷的父亲和他的孩 子 们 。她 唤过 一 名女 佣, 低声 吩 咐了 一番 后 ,女 佣便 来到 那 位父 亲的 跟前 说 : “________________” (1)高贵的夫人是怎样吩咐女佣的?请想像一下,把夫人吩咐的话写出来。 (2)女佣将怎样对那位父亲说,把你认为最得体的一种写在下面。 9.“父母的心”中的“心”有何含义和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因为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在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他们 的心理变化展开的。 B.文中用财主夫人的心与父母的心作对比,文章的中心也是通过这一点体现出来的,突出了 父母的“心”是不慕钱财的。 C.从这对父母的决定可以说明这颗心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 D."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 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反馈检测】(20 分) 10.“数”字有三个读音:A.shǔ B.shù C.shuò,下面的成语中加粗的“数”应读什么 音?在括号内写上序号。(6分) (1)数不胜数( ) (2)如数奉还( ) (3)数典忘祖( ) (4)数见不鲜( ) (5)数米而炊( ) (6)数一数二( ) 11.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表达作用。(3分) 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 )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 ( ),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 )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 12.课文的原文有这样一句:“……但是孩子的衣服却相当的脏。”课文将这个“脏”字改作 “破旧”。为什么要这样改?请说说你的体会。(4分) 13.课文写父母对三个孩子一个也割舍不掉,你能否用一句民间俗语来概括?(3分) 14.《战国策》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认为课文中父母不愿把儿女给富人, 是不是失策?(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