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 二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2、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第2-5段的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教学过程 预习 1、熟读课文,自选32个词语默写在家默本上 2、摘抄文中生动地描写黄河独特景象的语句 导入 同学们见过黄河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黄河,你会用哪个 词?那么当代作家梁衡站在壶口观看黄河的时候,他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他写的《壶口瀑布》,去一探究竟。 三、品味课文第2段的关键词句,体会初次在壶口看到的黄河的特点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哪 些奇特的景象?请大家把描写的语句圈画出来,再和同桌核对。(观察几个学困生是否 在圈划,后有否核对。) 2、讨论: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雾气弥漫(扑面而来);河水正沸着:瀑布被急 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听到;看到;(板书)(观察几个学困生有否举手, 举了几次。) 3、面对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感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 不见。进一步的感受:可怕、惊慌、要逃离。(用文中提到的一个词就是什么?)危险。) 4、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黄河的特点是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先作情感上的铺垫。) 5、请男同学们把第2段朗读一遍,尽可能读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 四、品读第3、4、5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6、作者第2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他看到了哪些和雨季不 同的景象?(提醒不圈划的学生要圈划) (观察学困生有否圈划) 7、集体讨论。先独立思考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每人交流一处。(观察学困生有否参与 讨论,发言一次)
1 壶口瀑布 二课时 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2、 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第 2-5 段的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熟读课文,自选 32 个词语默写在家默本上。 2、 摘抄文中生动地描写黄河独特景象的语句。 二、导入。 同学们见过黄河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黄河,你会用哪个 词?那么当代作家梁衡站在壶口观看黄河的时候,他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他写的《壶口瀑布》,去一探究竟。 三、品味课文第 2 段的关键词句,体会初次在壶口看到的黄河的特点。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哪 些奇特的景象?请大家把描写的语句圈画出来,再和同桌核对。(观察几个学困生是否 在圈划,后有否核对。) 2、讨论:涛声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雾气 弥漫(扑面而来);河水 正沸着;瀑布 被急 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听到;看到;(板书)(观察几个学困生有否举手, 举了几次。) 3、 面对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感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 不见。进一步的感受:可怕、惊慌、要逃离。(用文中提到的一个词就是什么?)危险。) 4、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黄河的特点是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先作情感上的铺垫。) 5、请男同学们把第 2 段朗读一遍,尽可能读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 四、品读第 3、4、5 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6、作者第 2 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他看到了哪些和雨季不 同的景象?(提醒不圈划的学生要圈划) (观察学困生有否圈划) 7、集体讨论。先独立思考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每人交流一处。(观察学困生有否参与 讨论,发言一次)
8、班级讨论。老师尽可能请学困生发言。作者第2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 节。他看到了哪些和雨季不同的景象?(当狭窄的壶口容不下黄河排 排涌来的河水时,有什么奇特的景象发生了? (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因 为运用了比喻句,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黄河具有的特点) 9、可见,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对它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 受,他想到了什么?(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 画的柔美的一面。)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 10、黄河表现出的两方面的特点同人的情感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五、反馈 1、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壶口的独特构造。做在随笔本上。 2、摘抄第5、6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批注含义的解释 3、增减摘抄本上的文中生动地描写黄河独特景象的语句
2 8、班级讨论。老师尽可能请学困生发言。作者第 2 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 节。他看到了哪些和雨季不同的景象?(当狭窄的壶口容不下黄河排 排涌来的河水时,有什么奇特的景象发生了?) (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因 为运用了比喻句,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黄河具有的特点) 9、可见,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对它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 受,他想到了什么?(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 画的柔美的一面。)用一个成语概括,可以称之为? 10、黄河表现出的两方面的特点同人的情感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五、反馈 1、 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壶口的独特构造。做在随笔本上。 2、 摘抄第 5、6 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批注含义的解释。 3、 增减摘抄本上的文中生动地描写黄河独特景象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核对随笔本练习)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让人感 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还有一些装不下的水就各自夺路而走。) 2、用50字说明一下“壶口”之名的由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这深槽 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3、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 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 地必生、勇往直前:) 4、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 5、朗读第6段,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 明吗? (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 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 6、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当黄河的伟大被赋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后,黄河就上升 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你看文中第5段第4行里,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三、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7、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8、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四、反馈。 1、在笔记本上总结,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2、《课课练》P57-58/1、2、7、8;
3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核对随笔本练习) 1、壶口瀑布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让人感 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还有一些装不下的水就各自夺路而走。) 2、用 50 字说明一下“壶口”之名的由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这深槽 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二、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3、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 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 地必生、勇往直前;) 4、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 5、朗读第 6 段,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 明吗? (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 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 6、赞美黄河伟大性格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当黄河的伟大被赋予了代表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后,黄河就上升 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你看文中第 5 段第 4 行里,指代黄河的它变成了“她”。) 三、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7、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8、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四、反馈。 1、 在笔记本上总结,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2、 《课课练》P57-58/1、2、7、8;